第1383章 提前准备

    第1383章 提前准备
    “我最远去到了旅顺,站在山上看海,可惜没看见蓬莱。那海啊,呃……呃,全是水。”宋公邵纪用夸张且滑稽的语调说着话,惹得众人一阵欢笑。
    “还得了一匹骏马,比我的还高大。”元真有些酸溜溜地说道。
    “你若回了凉城,什么样的骏马得不到?”邵纪揉了揉元真的脑袋,笑道。
    “十三弟,你是不是还得了一只雕?”邵渥眼巴巴地看着邵纪,道:“让给我好不好,我拿珠子和你换?”
    “不好。”邵纪很干脆地拒绝了道:“宇文夫人说那一窝只有三个蛋,她派人在山崖巢穴旁守了很久才得到的,训练时又颇费心思。我和你说,雕可能吃肉了。”
    “铁奴,宇文夫人是什么样的人?”燕王妃糜氏抱着三岁的长子,笑问道。
    邵纪心虚地看了四嫂一眼,不说话。
    众人又笑,就连在廊下迷迷糊糊晒太阳的邵秀都被吵醒了。只见他努力地睁开眼睛,看到满院的孙子、孙媳们后,安心地笑了。
    邵勋坐在父亲身旁,他感觉自己也有点喜欢晒太阳了,似乎提前进入了老年生活状态。
    这可不好!我还没老,今晚就去嫔妃们身上找点自信,反正她们无论舒不舒服都会装作舒服得快要死了。
    平定慕容鲜卑后,他现在也比较清闲了。
    朝廷罢丞相之职,设政事堂,以中书令氾袆、门下侍中刘闰中、尚书令羊曼为政事堂“宰相”。除府兵、禁军外的事务,由三人共同处理,若有不决者,由邵勋裁决。
    这里的“宰相”只是俗称,大名叫“平章政事”,三人集中在一个名叫政事堂的衙门办公,快速协商、处理政事——如果将来还要加人进政事堂,而此人又不是三省长官,那么可以给个“同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让他名正言顺地参政。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让一个丞相变成了三个,好处是分权了,正常情况下很难出现权臣了,坏处是三个人可能出于各自利益而扯皮,降低效率。
    而这三个人选也各有背景,氾袆是敦煌人,出身凉州,刘闰中是胡人,羊曼则是簪缨大族、名门世家。
    老刘能进政事堂可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不出意外的话,上党郡要深入度田了,不过对他而言似乎无所谓,从多年前开始就打发不受重视的庶子们分家去外地,各自带走一部分户口、财货,分散得可以。
    度田就度田吧,其实油水不多了。
    与度田相比,刘闰中对当上平章政事简直喜极而泣。他没想到胡人也能当宰相,哪怕在三个人里面他最势弱,肯定玩不过其他二人但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他很清楚,这是天子故意抬上来的,以为表率,让姚老羌、王丰之辈看到他们也是有上进之阶的。但——管他呢,我先过过瘾。
    政事堂的设立,取代了丞相府的职能,邵勋仍然是比较清闲的,并无那么多政务需要处理。
    再往下集权,那就是连政事堂这种机构都不设了,负责具体执行的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那什么奏疏都要送到皇帝面前了,如同朱元璋那般天天肝到深夜。
    这个时代没必要这么做,他还想活得长一点……
    “阿爷,要不要去里屋?”邵勋将父亲腿上的毡毯往上提了提,轻声问道。
    邵秀可能有些糊涂了,开始答非所问:“打仗啊,就是不能心软。督伯巡视队列,有逡巡不进的就要斩。”
    邵勋哑然。
    “春韭好物啊,春日就指着吃这个。”
    “刘善那厮,怎么跑得比我还快?”
    邵勋唤来侯三,道:“宫中可有春韭?”
    “有。”侯三低眉顺眼道。
    “中午用春韭做两道菜,要不一样的。”邵勋说道。
    “遵旨。”侯三悄然退下。
    邵勋盯着他的背影看了一会,才收回目光。
    邵秀此时似乎清醒了些,微微扭头看向儿子,道:“刘善没葬回东海?”
    “没有,就葬在汴梁。”邵勋说道。
    邵秀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只定定地看着孩子们,眼神中其实已无太多眷恋和不舍。
    赵王邵勖走了过来,坐在邵秀另一侧,轻轻握着老人的手,道:“阿翁,你的手好冷,我给你捂一捂。”
    “梁奴啊,我的手捂不热了,你去好好招待兄弟们,以后不要断了走动,别让他们伤了心。”邵秀轻声说道。
    见祖父认错了人,邵勖沉默了一会,道:“好。”
    邵勋看着他,道:“关西那边料理干净了么?”
    “已然讨平。”邵勖说道。
    在罢废河北军镇以及对枋头苻家编户齐民之后,关西有些胡酋惊惧,竟然作乱。
    邵勋将儿子派到了长安,协助诸葛恢出师讨平,俘斩万余人。
    河陇的鲜卑一度也有些蠢蠢欲动,不过被温峤抚平了,没动刀兵。
    “听闻你在长安招待了一群胡商?”邵勋问道。
    “是。”邵勖没有隐瞒,回道:“托阿爷的福,而今河陇太平,几成坦途,各色胡商纷至沓来,买卖做得甚是兴旺。”
    “这对国家是大好事。”邵勋说道:“为人不能闭门造车,治国亦不能如此,还是得好好维系这条线,不独是为了买卖。”
    当然,文化交流确实重要,但商业利益也是真的香啊。现在来的胡商还不够多,待再过些年头,可就不一样了。
    他记得后世有个叫李茂贞的关中军阀,被朱温大败后,损失惨重,最后硬是靠丝绸之路的商业利润,又很快招兵买马,恢复了实力。
    这年头海上丝绸之路尚未大兴,全指望着陆上的驼队了,关西能否兴起,也和此息息相关。
    “你通晓胡语,又制定了市律,对货殖一道十分熟稔,为何不亲自下场做买卖?”邵勋问道。
    “也不是一点不做。”邵勖说道:“沈家有人常驻武威,亦有商队往返于洛阳、武威之间,每到年底,多多少少会给我一些好处。”
    邵勋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但我若亲身下场,就交不到这么多朋友了。”邵勖说道:“我若管理西域商路,便只给商徒提供坊市,给他们食水,保护他们的安全,然后抽分即可。三十抽一、二十抽一,又或者十五抽一,都可以,这样省心,没那么多麻烦事,也会吸引更多的商徒过来,所获不一定少到哪里去。”
    “过几天你去趟洛阳、襄城。”邵勋闭上眼睛,说道。
    “何事?”邵勖问道。
    “招募一些人手吧,和你的王府护军编在一起,扩充至五千人。”邵勋说道:“如果这两地不够,就去高平,招募一些左飞龙卫余丁。一时招不满也不要紧,慢慢来。汲郡郡兵和万胜军第五营若有人愿意跟你走,也可以招募起来,好好操练。”
    “豪族部曲可以吗?”邵勖问道。
    “什么人都可以,只要你能招募到。”邵勋说完,惊讶地看向三子,道:“你说的豪族部曲……”
    “汾阴薛氏的人。”邵勖说道:“他们挺能打的这次也出动了数百人,扫荡辽泽时打得不错。”
    “薛氏啊,那是挺不错。昔年与刘汉争雄,他们过黄河筑城,死死顶住匈奴,骁勇善战之辈不少。”邵勋说完,又笑道:“要不要给你寻个薛夫人?”
    “阿爷若想这么做,定然有道理。”邵勖说道。
    邵勋点了点头,道:“我会让你娘物色的。”
    说完,又道:“贞明改元赦文还记得么?”
    “记得一些。”
    “平定慕容氏后,还要收取西域。”邵勋说道:“或许不用动刀兵,阿爷也不想动,但有些人称王称霸久了,眼界就那个样子,没大军开到他家门口,不会老实的。所以,待国力恢复一番后,阿爷会遣大将拣选精锐西行,此事你不能缺席,现在就要准备好。”
    平定西域,能不动刀兵自然是最好的,但未免过于天真了。
    历史上前秦吕光讨平西域,打的战斗还是不少的,有的还是苦战,动用了七万步骑——一说七千人,但不太可信盖因吕光有好几场苦战,一次还遇到突然爆发的山洪,淹死了不少人,前后死伤不轻,七千人不够消耗的,回师时则带了两万多匹骆驼,满载珍宝,龟兹乐也在此时传入中原。
    邵勋也不太相信七千人就能平定西域那么多城邦。
    “(龟兹)城如长安市邑,宫室甚盛”,龟兹王又“婴城固守”,吕光又是蚁附,又是挖地道,费了好一番劲才破城。
    光一个龟兹城就这样了,别说其他城邦了。所以,他必然也要派出数万人西行,从今年开始,就该在凉州一点一点积蓄牲畜、战马、粮食、器械了,个几年时间,尽量减少短时间内对国家造成的冲击。
    “一定要用心啊……”邵勋看着三子,想说的很多,最后却只有这句话。
    邵勖点了点头,道:“儿知道了。”
    这是他的命运,接受就好了,无论喜不喜欢。
    前方传来了一阵笑声。
    邵勋抬眼望去,却见皇后带着一众嫔妃来了。
    又是个阖家团圆的好日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