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4章 教育
第1384章 教育
“大人公。”庾文君快走几步,对邵秀行了一礼。
邵秀微微点头,然后又看向院中的孩儿们。
邵勋诸嫔妃中,他现在记得的已然不多了,就庾文君印象最深,盖因她只要有暇,几乎每天都带着太子夫妇前来坐一会,说说话,有时候还会在仙居殿一起用晚饭。
她确实称得上善良二字。
邵勋站起身,从庾文君手中接过他们最小的孩子阿晏,一边乐呵呵地抱着,一边给父亲邵秀看。
邵秀伸出颤巍巍的手,轻轻抚摸着阿晏的脸。
五岁的阿晏和祖父很熟了,张着手要抱,邵勋笑道:“阿翁累了,抱不动你。”
阿晏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很快被院中热闹的场景吸引了注意力,扭动着身体要下来。
邵勋轻轻将他放下,儿子一溜烟就闪了。
“阿晏像你,最不听话。”庾文君轻轻为邵勋整理着袍服,语气中带着似有似无的幽怨。
“阿晏可比我俊俏多了。”邵勋压低了声音道:“像他娘亲一样好看。”
庾文君眼带笑意地低下了头,还用余光打量周围,仿佛生怕别人听见一样。
邵勋又好气又好笑。
就这模样,哪有母仪天下的威严?分明就是个小妇人。
“阿爷。”景福公主符宝走了过来,先行了一礼,然后轻笑道:“该把夫君还给我了吧?”
邵勋无言以对。
桓温刚随驾回京马上又被派到平城,监督废藩设郡事宜,到现在还没回家,甚至连新年都是在平城过的。
“元子确实辛苦。”邵勋说道:“北边之事结束后朕让他归家休养数月。”
符宝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微微有些红。
庾文君没有插话,她一直避免直接对朝政发表看法。再者,桓温今年只有二十六岁,却已在任正五品给事中数年,不知道羡煞多少人。
现在就提拔,似乎不是什么好事,桓元子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她悄然离开,将空间留给了父女二人,转而去和一众嫔妃们讨论新收到的广州奇物了——有一头鲸不慎在广州近海搁浅,当地百姓将其捕杀,拆解成各色“零件”后,送来了汴梁,少府用鲸油做了数千根蜡烛,后宫分到了不少。
邵勋则和符宝随意走着。
“你现在也是坊市名人了,就你看来,而今南北货殖如何?”邵勋问道。
“阿爷,你亏了好多钱。”符宝直截了当地说道。
“何出此言?”邵勋有些惊讶。
“并非所有人都来坊市买卖的。”符宝说道:“去岁汴梁坊市收了多少税?”
邵勋想了下,道:“春秋两次,大约收了龙币二千有余。”
这个二千龙币只是账面上的,其实包含了收到的铜钱、各色绢帛乃至货物,还得少府想办法处理。
“比前年还少了。”符宝说道:“阿爷可知很多商徒为了避免抽税,私下里在外头买卖?”
“难以避免之事,只能抓到罚钱了。”邵勋说道:“他们在坊市外交易,以何为钱?”
“龙币啊。”符宝说道:“他们去过坊市几次,已经习惯用此物计价了。”
邵勋听完,不但不急,反倒笑了。
“阿爷,你好像很高兴?”符宝问道。
“阿爷的目的达到了,当然高兴。”邵勋哈哈大笑道。
笑完,他又略略解释了一番:“其实私下里在外交易的固然不少,但来坊市的更多。天底下的钱,何必收尽呢?坊市有诸般好处,朝廷已经筛选过奸商劣贾,还能货比三家,多方谈价,谁不喜欢呢?再者,阿爷看重的可不是这些。”
“是因为商事繁盛了么?”符宝问道。
“是啊。”邵勋说道。
说完,又似想到了什么,说道:“你现在有几家纸坊?”
“一家。”
“能产多少纸?”
“一年三千幅。”
“不小了啊。”邵勋说道。
市面上批发的纸张比较大,以幅为单位,大约长四丈、宽二尺二寸,零售时可能会裁剪,也可能不裁减,消费者买回去自己裁了用。
这样的一幅藤纸,在汴梁卖二千余钱,其实不便宜。
符宝的纸坊一年产三千幅,如果都能卖掉,一年销售额是六千余贯,这绝对是大纸坊了。
“虎头从你那买了藤纸?”邵勋问道。
“一千幅。”
“钱都让你赚了。”邵勋笑骂道:“江夏、竟陵、南郡还有多少纸坊?”
“不下三十家。”
“各产多少?”
“小的几百幅,大的三四千幅,以年产千幅的居多。”符宝说道:“太多了,纸价年年走低。江南还有更廉价的,以前运不过来,而今天下一统,会稽纸蜂拥而入,我看今年一幅藤纸只能卖一千八百钱了。”
“就是要走低才好。”邵勋笑道:“而今一幅纸裁下来写字、抄书,还不到百页,便是府兵之家用起来也得仔细着。你们啊,还是得降价多卖,阿爷谓之‘薄利多销’,赚得不一定少。”
“阿爷你是不是有什么谋划?”符宝眼珠一转,轻声问道。
“不错。”邵勋也不隐瞒,将他的计划和盘托出:“而今县学、郡学甚少,天下二十余州、二百余郡、一千多县,有郡博士、县博士的少之又少。你说若一步步开办县学,以三十学生为例,我一年该给纸几何?”
“算上书本,县博士、县教谕日常所需,以及各类杂用、公务,二十幅纸总是要的。”符宝飞快地心算。
“那不就对了?”邵勋说道:“县学、郡学以及太学、国子学之类,一年费数万幅纸轻轻松松。而今多参以杂纸,不是很好用。你若把藤纸价钱降下来,我就能多开几家县学。哦,对了,还有军府的军学,这也不是小数目……”
说完,邵勋看了眼女儿,道:“你和我说实话,造纸赚不赚?”
“挺赚的。”符宝小声道。
邵勋点了点头。
她能给虎头便宜两成,说明利润不止两成。有个深入参与制造业、商业的女儿就是好啊,不然邵勋还真不清楚这里面的降价空间。
“你先把价钱降下来。”邵勋面无表情地说道。
符宝多看了父亲两眼,见他来真的,便点头应下了。同时也有些明悟父亲推官学推得磕磕绊绊,虽然不无成果,但他显然不满足于此,想要更进一步推动。
而推动官学是为了什么,不言自明。只能说,这些事情和最近的对泰山羊氏、琅琊王氏为首的世家大族度田是一体两面,他是真的想在北方打造一片新的天地。
纵然人力有时穷,没法完全成功,但做到哪里是哪里,尽力而为——这大概便是父亲心中真实的想法。
见女儿比较好说话,邵勋也有些高兴,于是多关心了几句:“你在宣城的庄园如何了?”
“已经募了四百家庄客,又从许昌调了百余家过去,种了几年粟。今年新开了一些水田,又从江夏调了五十户人过去,准备种一季稻试试看。”符宝说道。
“这是你名下最大的一处庄园了吧?”邵勋问道。
“是呢,不过至今只能勉强自给。”符宝说道。
“为何?”
“总还有些乱兵乱匪之流,潜藏于山林水泽之中。南边还有山越宗帅后人,好勇斗狠,时时争水、争田。”符宝叹道:“我了大价钱修建坞堡。去住过几天,后来再也没去。也不知庄园典计、部曲官长之类有没有贪墨欺瞒于我。”
“你怎么去宣城?”邵勋眉头一皱。
“没事啦,阿爷,下次不去了。”符宝轻轻抱着邵勋的手臂,笑道:“以后就让刘家人帮我管着。”
“平原刘氏?”
“嗯。”符宝点了点头:“母亲有个再从弟,买了我庄园南边的一块地,总计要带三百多家庄客南下,以后便可互相照应了。”
听女儿这么一介绍,邵勋对江南开发有了相对直观的概念。
他以往了解的多是宏观层面,即某个区域去了多少人,开了多少田,但对微观层面不太了解,只能靠自己想象,虽然实际情况和他想得也大差不离。
“庄园有宣城一处就可以了。”邵勋说道:“以后你多做做实事。”
“何为实事?”符宝眨巴着眼睛问道。
“你派人在宣城大肆搜刮野蚕茧,再转手贩卖至北地,便不算实事。”邵勋说道:“可你若将针线、布匹、野蚕茧交给乡间民人,让他们在农闲之余做绵衣,这便是实事。”
“北地绵衣降价,女儿也出力了啊。”符宝辩解道。
“你确实出力了,但还不够。”邵勋说道:“赚快钱会上瘾的。”
说到一半,他又叹了口气,道:“罢了,女儿大了不由人。你自己看着办吧,阿爷只是希望你不要和那些终日钻营倒腾之人一般。”
符宝沉默片刻,嘟囔道:“绵衣做不得,以后怕是要让罽布打得落流水。便是做也要做葛衫、蕉葛衫,这个可以长久。”
“可。”邵勋说道:“你有空倒是可以去寿春看看,那边有羊夫人的庄园。看完后就知道该怎么治产业最好了,我可是万分希望江南能有越来越多的产出输往北地啊。有朝一日,兴许——”
邵勋摇了摇头,没说下去。
“四月坊市开了后,你陪阿爷去看看。”他说道。
(本章完)
“大人公。”庾文君快走几步,对邵秀行了一礼。
邵秀微微点头,然后又看向院中的孩儿们。
邵勋诸嫔妃中,他现在记得的已然不多了,就庾文君印象最深,盖因她只要有暇,几乎每天都带着太子夫妇前来坐一会,说说话,有时候还会在仙居殿一起用晚饭。
她确实称得上善良二字。
邵勋站起身,从庾文君手中接过他们最小的孩子阿晏,一边乐呵呵地抱着,一边给父亲邵秀看。
邵秀伸出颤巍巍的手,轻轻抚摸着阿晏的脸。
五岁的阿晏和祖父很熟了,张着手要抱,邵勋笑道:“阿翁累了,抱不动你。”
阿晏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很快被院中热闹的场景吸引了注意力,扭动着身体要下来。
邵勋轻轻将他放下,儿子一溜烟就闪了。
“阿晏像你,最不听话。”庾文君轻轻为邵勋整理着袍服,语气中带着似有似无的幽怨。
“阿晏可比我俊俏多了。”邵勋压低了声音道:“像他娘亲一样好看。”
庾文君眼带笑意地低下了头,还用余光打量周围,仿佛生怕别人听见一样。
邵勋又好气又好笑。
就这模样,哪有母仪天下的威严?分明就是个小妇人。
“阿爷。”景福公主符宝走了过来,先行了一礼,然后轻笑道:“该把夫君还给我了吧?”
邵勋无言以对。
桓温刚随驾回京马上又被派到平城,监督废藩设郡事宜,到现在还没回家,甚至连新年都是在平城过的。
“元子确实辛苦。”邵勋说道:“北边之事结束后朕让他归家休养数月。”
符宝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微微有些红。
庾文君没有插话,她一直避免直接对朝政发表看法。再者,桓温今年只有二十六岁,却已在任正五品给事中数年,不知道羡煞多少人。
现在就提拔,似乎不是什么好事,桓元子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她悄然离开,将空间留给了父女二人,转而去和一众嫔妃们讨论新收到的广州奇物了——有一头鲸不慎在广州近海搁浅,当地百姓将其捕杀,拆解成各色“零件”后,送来了汴梁,少府用鲸油做了数千根蜡烛,后宫分到了不少。
邵勋则和符宝随意走着。
“你现在也是坊市名人了,就你看来,而今南北货殖如何?”邵勋问道。
“阿爷,你亏了好多钱。”符宝直截了当地说道。
“何出此言?”邵勋有些惊讶。
“并非所有人都来坊市买卖的。”符宝说道:“去岁汴梁坊市收了多少税?”
邵勋想了下,道:“春秋两次,大约收了龙币二千有余。”
这个二千龙币只是账面上的,其实包含了收到的铜钱、各色绢帛乃至货物,还得少府想办法处理。
“比前年还少了。”符宝说道:“阿爷可知很多商徒为了避免抽税,私下里在外头买卖?”
“难以避免之事,只能抓到罚钱了。”邵勋说道:“他们在坊市外交易,以何为钱?”
“龙币啊。”符宝说道:“他们去过坊市几次,已经习惯用此物计价了。”
邵勋听完,不但不急,反倒笑了。
“阿爷,你好像很高兴?”符宝问道。
“阿爷的目的达到了,当然高兴。”邵勋哈哈大笑道。
笑完,他又略略解释了一番:“其实私下里在外交易的固然不少,但来坊市的更多。天底下的钱,何必收尽呢?坊市有诸般好处,朝廷已经筛选过奸商劣贾,还能货比三家,多方谈价,谁不喜欢呢?再者,阿爷看重的可不是这些。”
“是因为商事繁盛了么?”符宝问道。
“是啊。”邵勋说道。
说完,又似想到了什么,说道:“你现在有几家纸坊?”
“一家。”
“能产多少纸?”
“一年三千幅。”
“不小了啊。”邵勋说道。
市面上批发的纸张比较大,以幅为单位,大约长四丈、宽二尺二寸,零售时可能会裁剪,也可能不裁减,消费者买回去自己裁了用。
这样的一幅藤纸,在汴梁卖二千余钱,其实不便宜。
符宝的纸坊一年产三千幅,如果都能卖掉,一年销售额是六千余贯,这绝对是大纸坊了。
“虎头从你那买了藤纸?”邵勋问道。
“一千幅。”
“钱都让你赚了。”邵勋笑骂道:“江夏、竟陵、南郡还有多少纸坊?”
“不下三十家。”
“各产多少?”
“小的几百幅,大的三四千幅,以年产千幅的居多。”符宝说道:“太多了,纸价年年走低。江南还有更廉价的,以前运不过来,而今天下一统,会稽纸蜂拥而入,我看今年一幅藤纸只能卖一千八百钱了。”
“就是要走低才好。”邵勋笑道:“而今一幅纸裁下来写字、抄书,还不到百页,便是府兵之家用起来也得仔细着。你们啊,还是得降价多卖,阿爷谓之‘薄利多销’,赚得不一定少。”
“阿爷你是不是有什么谋划?”符宝眼珠一转,轻声问道。
“不错。”邵勋也不隐瞒,将他的计划和盘托出:“而今县学、郡学甚少,天下二十余州、二百余郡、一千多县,有郡博士、县博士的少之又少。你说若一步步开办县学,以三十学生为例,我一年该给纸几何?”
“算上书本,县博士、县教谕日常所需,以及各类杂用、公务,二十幅纸总是要的。”符宝飞快地心算。
“那不就对了?”邵勋说道:“县学、郡学以及太学、国子学之类,一年费数万幅纸轻轻松松。而今多参以杂纸,不是很好用。你若把藤纸价钱降下来,我就能多开几家县学。哦,对了,还有军府的军学,这也不是小数目……”
说完,邵勋看了眼女儿,道:“你和我说实话,造纸赚不赚?”
“挺赚的。”符宝小声道。
邵勋点了点头。
她能给虎头便宜两成,说明利润不止两成。有个深入参与制造业、商业的女儿就是好啊,不然邵勋还真不清楚这里面的降价空间。
“你先把价钱降下来。”邵勋面无表情地说道。
符宝多看了父亲两眼,见他来真的,便点头应下了。同时也有些明悟父亲推官学推得磕磕绊绊,虽然不无成果,但他显然不满足于此,想要更进一步推动。
而推动官学是为了什么,不言自明。只能说,这些事情和最近的对泰山羊氏、琅琊王氏为首的世家大族度田是一体两面,他是真的想在北方打造一片新的天地。
纵然人力有时穷,没法完全成功,但做到哪里是哪里,尽力而为——这大概便是父亲心中真实的想法。
见女儿比较好说话,邵勋也有些高兴,于是多关心了几句:“你在宣城的庄园如何了?”
“已经募了四百家庄客,又从许昌调了百余家过去,种了几年粟。今年新开了一些水田,又从江夏调了五十户人过去,准备种一季稻试试看。”符宝说道。
“这是你名下最大的一处庄园了吧?”邵勋问道。
“是呢,不过至今只能勉强自给。”符宝说道。
“为何?”
“总还有些乱兵乱匪之流,潜藏于山林水泽之中。南边还有山越宗帅后人,好勇斗狠,时时争水、争田。”符宝叹道:“我了大价钱修建坞堡。去住过几天,后来再也没去。也不知庄园典计、部曲官长之类有没有贪墨欺瞒于我。”
“你怎么去宣城?”邵勋眉头一皱。
“没事啦,阿爷,下次不去了。”符宝轻轻抱着邵勋的手臂,笑道:“以后就让刘家人帮我管着。”
“平原刘氏?”
“嗯。”符宝点了点头:“母亲有个再从弟,买了我庄园南边的一块地,总计要带三百多家庄客南下,以后便可互相照应了。”
听女儿这么一介绍,邵勋对江南开发有了相对直观的概念。
他以往了解的多是宏观层面,即某个区域去了多少人,开了多少田,但对微观层面不太了解,只能靠自己想象,虽然实际情况和他想得也大差不离。
“庄园有宣城一处就可以了。”邵勋说道:“以后你多做做实事。”
“何为实事?”符宝眨巴着眼睛问道。
“你派人在宣城大肆搜刮野蚕茧,再转手贩卖至北地,便不算实事。”邵勋说道:“可你若将针线、布匹、野蚕茧交给乡间民人,让他们在农闲之余做绵衣,这便是实事。”
“北地绵衣降价,女儿也出力了啊。”符宝辩解道。
“你确实出力了,但还不够。”邵勋说道:“赚快钱会上瘾的。”
说到一半,他又叹了口气,道:“罢了,女儿大了不由人。你自己看着办吧,阿爷只是希望你不要和那些终日钻营倒腾之人一般。”
符宝沉默片刻,嘟囔道:“绵衣做不得,以后怕是要让罽布打得落流水。便是做也要做葛衫、蕉葛衫,这个可以长久。”
“可。”邵勋说道:“你有空倒是可以去寿春看看,那边有羊夫人的庄园。看完后就知道该怎么治产业最好了,我可是万分希望江南能有越来越多的产出输往北地啊。有朝一日,兴许——”
邵勋摇了摇头,没说下去。
“四月坊市开了后,你陪阿爷去看看。”他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