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生擒汗王,威震草原

    第394章 生擒汗王,威震草原
    察哈尔部的斡耳朵里。
    万户长毛罕正弓着身子,手指在账册上逐行划过,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大汗,清点清楚了!营地里共有一万零三百名科尔沁俘虏,其中青壮四千六百余人,剩下的多是老弱妇孺。
    牛羊共计九千八百头,光成年母羊就有三千多,开春定能下崽;还有三十六车粮草、二十八车冻肉,足够咱们部众撑到明年三月!”
    “好!好啊!”
    林丹汗猛地一拍软榻扶手,他蜡黄的脸上终于褪去了连日的疲惫,眼睛亮得像燃了火。
    “有了这些,别说过冬,开春咱们还能收拢些散部,再把牧场往南扩一扩!”
    这些天,淤积在心头的压力,终于可以释放出一些来了。
    开原战败后,他带着残部在雪原上颠沛流离,如今总算有了喘息的底气。
    可这份得意还没焐热,一阵异样的声响便顺着帐帘缝隙钻了进来。
    起初只是隐约的马蹄踏雪声,像远处的闷雷,接着是兵刃碰撞的“锵锵”脆响,最后是铺天盖地的喊杀声,裹挟着风雪,像海啸般从南面席卷而来,震得斡耳朵的毡布都微微颤动。
    “什么声音?”
    林丹汗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猛地坐直身体。
    没等他反应过来,帐帘“哗啦”一声被掀开,一名亲卫连滚带爬冲进来,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大、大汗!不好了!明、明军和科尔沁的骑兵打过来了!离营地只剩半里地了!”
    “你说什么?!”
    林丹汗如遭雷击,猛地从软榻上弹起来,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
    “他们真敢来?!难道他们不追皇太极了?”
    他死死盯着亲卫,仿佛要从对方脸上看出“玩笑”的痕迹。
    他算准了明军的重心在皇太极身上,才敢硬气地留下物资,可眼前的消息,彻底撕碎了他的如意算盘。
    “是真的!”
    亲卫“噗通”跪倒在地,额头磕在地毯上。
    “小的亲眼看见明黄的‘刘’字大旗,还有科尔沁的狼头旗,骑兵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头!
    布和那厮还在阵前喊,要踏平咱们的营地,救回科尔沁俘虏!”
    “废物!一群废物!”
    林丹汗气得浑身发抖,抬手将案上的羊皮账册扫落在地,纸片飘得满帐都是。
    他之前笃定明军会优先追皇太极,才敢对刘兴祚放狠话,可现在,明军的刀都架到脖子上了,他的“算计”成了笑话。
    “大汗!”
    万户长毛罕急忙上前,一把抓住林丹汗的胳膊,声音发颤却带着几分清醒。
    “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明军来势汹汹,咱们得赶紧做准备!
    开原一战咱们损了三千怯薛军,现在只剩一万多人,要是被明军冲散,察哈尔部就真的完了!咱们已经不能再败了啊!”
    林丹汗的胸膛剧烈起伏着,看着毛罕焦急的脸。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孤注一掷的狠厉:“传我命令!让怯薛军全体出动!”
    “大汗,怯薛军是咱们最后的精锐……”
    毛罕愣了一下,开原战败时,林丹汗舍不得动用怯薛军,才导致溃败,如今竟要孤注一掷。
    “舍不得也得舍!”
    林丹汗打断他,声音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告诉怯薛军统领阿古拉,让他带着所有怯薛军,正面迎战明军!
    不惜一切代价,把刘兴祚的头颅给我带回来!
    只要杀了刘兴祚,明军必乱!”
    他攥紧拳头,这最后的怯薛军,是他察哈尔部仅存的精锐,马快箭准,往日里在草原上从无对手,如今只能靠他们了。
    “是!属下这就去传命!”
    毛罕不敢耽搁,转身快步冲出斡耳朵。
    过了一会儿。
    林丹汗走到帐帘边,撩开一角往外看。
    南面的雪地上,明黄与黑色的旗帜已经交织在一起,兵刃的寒光在风雪中闪烁,喊杀声、战马的嘶鸣声此起彼伏。
    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嘴里喃喃自语:“阿古拉,千万别让本汗失望……”
    此刻。
    营地南侧的雪原上,战斗已进入白热化。
    察哈尔的怯薛军果然凶悍,骑着快马在明军阵前穿梭,手中的强弓不断射出箭矢,“嗖嗖”地朝着明军骑兵飞去。
    他们深谙草原骑兵的“拉扯战术”,打了就跑,从不与明军正面交锋。
    毕竟他们的皮甲挡不住明军的钢刀,只能靠骑射骚扰,拖延时间。
    “将军,这些鞑子不敢近身!再这么耗下去,咱们的体力要被拖垮了!”
    明军副将催马上前,指着阵前不断游走的怯薛军,语气焦急。
    他麾下的骑兵已经有数百人中箭,虽不完全致命,却也影响了士气。
    刘兴祚勒住马缰,目光扫过怯薛军的阵型,又看向远处那座黑狐皮斡耳朵。
    那是察哈尔部的核心,林丹汗肯定在里面。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瞬间有了对策:“传令!中军火铳手列阵,左翼骑兵牵制怯薛军,右翼跟着我,直扑林丹汗的斡耳朵!”
    “将军,咱们去打斡耳朵?”副将愣了一下。
    “对!”
    刘兴祚拔出弯刀,刀尖指向斡耳朵的方向。
    “怯薛军是林丹汗的命根子,咱们打他的老巢,他们必然回防!到时候,看他们还怎么躲!”
    攻其必救,这是努尔哈赤的战法!
    刘兴祚在建奴待了这么多年,对这一套战法更是信手拈来。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
    明军左翼骑兵立刻加速,朝着怯薛军的侧后方迂回,火铳手则在阵前排成三列。
    “砰砰砰”的枪声在风雪中炸响,铅弹呼啸着飞向怯薛军的战马。
    右翼骑兵则跟着刘兴祚,像一道锐不可当的洪流,朝着斡耳朵疾驰而去。
    果不其然。
    看到明军直冲斡耳朵,怯薛军统领阿古拉脸色大变。
    若是斡耳朵被破,就算杀了刘兴祚,他也难辞其咎。
    “撤!回防斡耳朵!”
    阿古拉厉声下令,原本游走的怯薛军瞬间调转马头,朝着斡耳朵的方向狂奔。
    可这一撤,正好落入了刘兴祚的圈套。
    明军左翼骑兵立刻追上来,火铳手的铅弹不断落在怯薛军身后,不少骑兵被射中落马。
    等怯薛军好不容易冲到斡耳朵附近,要护卫林丹汗,却发现明军早已列好了阵,明光铠在雪光下泛着冷冽的光,钢刀出鞘,等着他们自投罗网。
    “杀!”
    刘兴祚率先冲了上去,弯刀劈向一名怯薛军骑兵。
    那骑兵急忙举刀格挡,可他的皮甲哪里挡得住明军的钢刀?
    “咔嚓”一声,刀身被劈断,钢刀顺势砍在他的肩膀上,鲜血瞬间染红了雪地。
    怯薛军被迫与明军近身肉搏,可他们的装备差距实在太大。
    明军的明光铠能挡住大部分箭矢和刀砍,火铳手还在不断从侧翼射击,而怯薛军的皮甲只能勉强护住要害,不少人刚冲上去,就被火铳击中,或是被明军的钢刀砍倒。
    而在斡耳朵中。
    林丹汗撩开帐帘一角,目光死死盯着战场。
    只见他引以为傲的怯薛军,此刻正像被冲散的羊群般溃败:
    有的士兵被明军骑兵挑落马下,有的扔掉弯刀跪地求饶,却被身后的同伴推着继续逃窜。
    连那面象征怯薛军精锐的玄色狼旗,都被明军一刀斩断,旗帜坠落在满是尸体的雪地里。
    林丹汗的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咽下一口冰凉的唾沫,方才的狂傲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深入骨髓的恐惧。
    他原以为明军会顾忌追击皇太极而退让,原以为自己的怯薛军能胜过这数千明军,可眼前的景象却狠狠打了他的脸。
    那些明军骑兵像饿狼般,每一次冲锋都能撕开一道口子,科尔沁骑兵更是红着眼疯狂反扑,察哈尔部的防线,眼看就要彻底崩溃。
    “跑!必须快跑!”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疯狂滋生,他甚至忘了帐内还等着他指挥的毛罕,转身就往帐外冲。
    “大汗!您不能走!”
    毛罕见状,连忙上前死死拉住他的胳膊。
    这位察哈尔部的万户长,脸上满是焦灼与恳求。
    “您是察哈尔的大汗,您一走,军心就彻底散了!到时候别说这些战利品,咱们连漠北的牧场都守不住!”
    他用力拽着林丹汗,声音带着哭腔:“明军只有五千人,咱们还有一万残部!只要您留下来督战,咱们拼了命也能赢!再退一步,咱们就真的没活路了!”
    林丹汗却像没听见一样,用力甩开毛罕的手,语气里满是慌乱:
    “赢?怎么赢?没看见怯薛军都打不过吗?再待下去,咱们都得死在这儿!”
    他指着帐外溃败的士兵,眼神躲闪。
    “万户长,这里交给你指挥,本汗去西北方向的安全地带,等稳住阵脚再远程指挥!”
    毛罕看着林丹汗眼中的恐惧,感受着手中空荡荡的力道,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他望着眼前这位昔日意气风发、如今却只顾逃命的大汗,嘴唇动了动,最终只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在心底喃喃:
    “察哈尔部……真的要完了。”
    林丹汗根本没理会毛罕的失落,他甚至来不及带走斡耳朵里的金银,只抓过亲卫递来的马鞭,掀开帘子踉跄着跨上一匹快马。
    数十名亲卫紧紧围着他,护着那面象征“大汗威严”的九旃白旗,朝着西北方向的雪原疾驰而去。
    马蹄踏过积雪,溅起的雪粒落在逃亡者的身上,却没人敢回头看一眼身后的战场。
    而这一切,都被高坡上的刘兴祚看得清清楚楚。
    他望着那面快速远去的九旃白旗,冷哼一声:
    “林丹汗,这科尔沁草原,岂是你想来就抢、想走就逃的地方?”
    他想起之前前陛下密信中关于经略草原的内容:
    “经略草原,非威不足以服众,非武不足以安边”。
    今日若放跑林丹汗,不仅大明威严受损,日后草原部落更会轻视明军。
    擒下这位“伪元余孽”,正是他经略草原的第一步!
    “林丹汗已逃!降者不杀!”
    刘兴祚猛地扯开喉咙,声音穿透风雪,传遍整个战场。
    身后的亲兵们见此情形,立刻接力大喊,一声声“降者不杀”像惊雷般,炸在每一个察哈尔士兵的耳边。
    正在抵抗的察哈尔士兵们,本就因怯薛军溃败而心生退意,此刻听到“林丹汗已逃”,又看到那面九旃白旗确实在远去,最后的战意瞬间崩塌。
    有人率先扔掉弯刀,跪在雪地里双手抱头。
    有人转身就跑,却被身后的明军骑兵追上,一刀斩落马下。
    还有些侥幸逃脱的,也只是朝着远离战场的方向疯跑,连同伴的呼救都顾不上。
    没了军心的抵抗,只剩下徒劳的挣扎。
    明军骑兵像虎入羊群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
    他们策马追击逃窜的残兵,弯刀挥舞间,血溅落在雪地上,很快又被新的落雪覆盖。
    投降的人越来越多。
    许多明军开始下马收拢投降的士兵,用绳索将他们串联起来,防止有人趁机逃脱。
    科尔沁骑兵则冲进营地,将被关押的亲族解救出来,欢呼声与哭泣声交织在一起。
    战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