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明威浩荡,阵前亮剑
第393章 明威浩荡,阵前亮剑
科尔沁左翼草原的风雪,比昨日更烈了。
鹅毛大雪像无数把冰冷的刀子,刮在人脸上生疼,天地间灰蒙蒙一片,五十步外便只剩模糊的雪雾,连远处的枯树都成了隐约的黑影。
济尔哈朗站在临时搭起的军帐门口,身上的玄色皮甲已积了一层薄雪,他时不时抬手抹去眉梢的雪粒,目光紧盯着南方。
那里是明军可能来的方向,每一次风雪中的异动,都让他的心揪紧几分。
帐外。
他带来的五百骑兵正缩在临时搭建的雪棚里,有的擦拭着弯刀,有的用雪水擦拭着马蹄,却没人说话,只有寒风呼啸的声音。
济尔哈朗早已派出去一百名斥候,分成十队,分别探查明军与林丹汗的动向。
可到现在,只有三队斥候回来,带来的还都是坏消息:
“台吉,南方三十里处发现明军骑兵踪迹,看旗号像是刘兴祚的先锋营,正朝着咱们这边来!”
“台吉,明军后军也动了,陈策的步兵正沿着科尔沁旧路推进,速度不慢!”
济尔哈朗眉头紧皱,手心都开始冒出冷汗来了。
他心里清楚,以自己这五百人,若是真遇上明军主力,根本不够打。
甚至可以说连塞牙缝都不够。
皇太极让他留下,是赌林丹汗会来。
可若是林丹汗迟迟不到,一个时辰后,他只能带着人弃了牛羊俘虏,趁着风雪突围,否则连这五百骑兵都得折在这里。
“怎么还没来……”
他低声自语,目光又转向西北方。
那是林丹汗可能来的方向,雪雾依旧厚重,连一点人影都没有。
就在他焦躁不安,几乎要下令准备撤退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西北方向传来。
一名斥候浑身是雪,连睫毛上都结了冰碴,骑着一匹喘着粗气的战马,疯了似的冲过来,老远就扯开嗓子喊:
“台吉!好消息!好消息!西北方向,看到林丹汗的九旃白旗了!”
“九旃白旗?”
济尔哈朗猛地抬头,眼中瞬间爆发出惊喜的光芒,他快步上前,一把抓住斥候的胳膊,急切地问,
“你看清楚了?真的是林丹汗的九旃白旗?”
九旃白旗是察哈尔部大汗的象征,旗面上绣着九道玄色纹路,杆顶缀着鎏金的狼头,是林丹汗身份的标志。
斥候用力点头,冻得发紫的嘴唇哆嗦着:
“看清楚了!还有他的斡耳朵(大型宫帐),被几十匹马拉着,后面跟着不少骑兵,错不了!离咱们这儿顶多还有十里,风雪小些就能看见了!”
济尔哈朗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他拍了拍斥候的肩膀:“好!赏你两斤烧酒,快去暖和暖和!”
说完,他转身对着帐外的骑兵喊道,“都打起精神来!林丹汗到了,咱们的任务成了,准备转移!”
骑兵们听到这话,也都精神一振,纷纷从雪棚里出来,整理着盔甲,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意。
待在此处,随时可能被明军袭击,他们也是心惊肉跳。
约莫半个时辰后。
西北方向的雪雾中,渐渐浮现出一片庞大的身影。
先是那面醒目的九旃白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
接着,一座由三十六匹健马拉着的斡耳朵缓缓出现。
斡耳朵的帐布用的是厚实的黑狐皮,边缘缀着鎏金的饰件,帐顶插着三根孔雀翎,远远望去,气派非凡。
斡耳朵周围,簇拥着数百名骑兵,有的身披铁甲,有的穿着皮袍,手中的弯刀和长矛在雪光下泛着冷光,骑从如云,乍一看,竟有几分草原霸主的气势。
济尔哈朗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
这架势,哪里像是打了败仗、连粮草都快断了的察哈尔部?
分明是鼎盛时期的草原大汗出行的排场。
他心中暗笑:
果然是越缺什么,越要装什么。
开原一战,林丹汗丢了大半部众,连漠南草原的威望都丢了,如今只能靠这种虚张声势的仪仗,来维持自己“草原大汗”的体面,好让那些还没散伙的部众觉得,他还没垮。
很快,斡耳朵在离济尔哈朗营地五百步处停下。
几名察哈尔部的亲卫从斡耳朵里出来,快步走到济尔哈朗面前,语气带着几分倨傲:
“我家大汗有请,还请济尔哈朗台吉过去答话。”
济尔哈朗整理了一下皮甲,迈步朝着斡耳朵走去。
路过那些察哈尔骑兵时,他特意多看了几眼。
不少骑兵的皮袍上打着补丁,战马也瘦得露出了肋骨,有的甚至连马鞍都是破旧的。
再看那些跟在斡耳朵后面的牧民,大多面黄肌瘦,手里攥着干瘪的炒面袋,眼神麻木。
这些炒面大多以青稞、糜子、燕麦制成,类似雪区的糌粑,一般要与乳酪、肉干混合食用,作为便携干粮,
但很显然,这些牧民,连炒面都不够吃,更别说乳酪、肉干了。
“人心散了,再怎么装,也没用啊。”
济尔哈朗心中暗道。
林丹汗这“盛大”的排场,不过是泡沫罢了,一戳就破。
但眼下,只要林丹汗肯留下来,替大金拖住明军,这层泡沫,便还有用。
走到斡耳朵门口,济尔哈朗停下脚步,对着帐内拱手道:
“大金济尔哈朗,见过林丹汗。”
帐内传来一阵咳嗽声,接着,一个略显虚弱却刻意拔高的声音响起:
“进来吧。”
斡耳朵帐帘被掀开的瞬间,一股混杂着炭火与奶茶的气息扑面而来。
帐内铺着一张褪色的虎皮地毯,中央的青铜火盆里只剩几点火星,连取暖都显得勉强。
与帐外那“骑从如云”的排场相比,帐内的窘迫几乎藏不住。
林丹汗斜靠在铺着旧丝绸的软榻上,脸色蜡黄,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唯有那顶缀着孔雀翎的银冠,还勉强撑着“草原大汗”的体面。
济尔哈朗走进帐内,目光飞快扫过这反差强烈的景象,心中了然。
林丹汗的“气派”,果然是装给外人看的。
他躬身行礼,语气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恭敬:
“大金济尔哈朗,见过林丹汗。”
林丹汗抬了抬眼皮,声音带着几分刻意的沙哑,却又强撑着威严:
“皇太极让你来,不是只为了行礼吧?说吧,他许了本汗什么好处,要本汗帮他挡明军?”
他早已不是之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察哈尔大汗,开原战败后,部众离散、粮草断绝,两个最心爱的女人都不知所踪,他这些日子非常难熬。
因此,皇太极说科尔沁左翼草原有战利品可以拿的时候,他几乎没有多少犹豫,便率部众前来了。
之所以如此。
便是再不给察哈尔部找点吃的东西,他们就要饿死了。
连部众都供养不起,他这个大汗,还有谁会效忠?
“大汗爽快。”
济尔哈朗直起身,语气坦诚却带着明确的目的性。
“我家大汗说了,营寨中现有的俘虏、牛羊、粮草,尽数归大汗所有。
算下来,约有一万俘虏、万头牛羊,还有五十车粮草。
只盼大汗能与大金结盟,暂时拖住前来追击的明军,让我大金主力有时间返回赫图阿拉。”
他刻意略过“粮草是因雪厚路险、运不回赫图阿拉才舍弃”的真相,只将其包装成“大金的诚意”。
济尔哈朗此话说完,林丹汗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
一万俘虏能充作奴隶,万头牛羊能解过冬之困,五十车粮草更是能让他的残部撑到开春,这些,正是他眼下最缺的东西。
“哦?竟有这么多?”
林丹汗猛地坐直身体,蜡黄的脸上泛起一丝血色,眼中也亮起了贪婪的光。
他之前还在琢磨皇太极会不会小气,此刻听到“万头牛羊”,连之前的疲惫都消散了大半。
“皇太极这小子,倒比他阿玛努尔哈赤大方。”
他顿了顿,故意端起架子,语气却难掩急切:
“你放心,熊廷弼那厮,早前骗本汗去开原‘共抗大金’,结果让本汗损兵折将,事后还不兑现粮草承诺,反而扶持科尔沁那班奴才来压本汗,本汗早就恨他入骨!”
说到这里,他咬牙切齿,仿佛真有深仇大恨。
“从今日起,你们建州女真,就是我察哈尔部的盟友!
等熬过这冬天,咱们再约个时间,一起去抢明国的堡寨,让熊廷弼也尝尝丢城失地的滋味!”
“劫掠明国”这话从林丹汗口中说出来,济尔哈朗丝毫不意外。
蒙古人,果然都是蠢猪!
他低头掩去眼中一闪而过的不屑:
这位草原大汗,到了绝境,想的依旧是靠掠夺生存,却没看清眼下的局势。
明军已杀来,他这点残部,能不能守住这些战利品都难说。
“大汗肯结盟,便是大金之幸。”
济尔哈朗再次拱手,他准备开溜了。
不过
为了让林丹汗能够迟滞明军更久一些,他在后面又加了一句。
“只是明军先锋已离此处不远,最多一个时辰便会赶到,在下需即刻率军返回赫图阿拉,就不打扰大汗清点战利品了。”
林丹汗此刻满脑子都是“万头牛羊”,哪里还顾得上留他,挥了挥手:
“去吧去吧,让皇太极等着,本汗会‘好好’招待明军的。”
济尔哈朗躬身告退,快步走出斡耳朵。
帐外的风雪依旧凛冽,他立刻召集手下的五百骑兵,连多余的话都没说,只下令:
“全速回撤,朝着赫图阿拉方向,不许停留!”
骑兵们翻身上马,马蹄踏碎积雪,很快便化作一道黑色的身影,消失在茫茫雪雾中。
那些此前散出去的斥候,也早已收到信号,从各处收拢过来,跟在队伍后方疾驰。
再晚一步,若是明军真的与林丹汗交上手,他们说不定会被波及。
而在济尔哈朗离去之后。
斡耳朵内,林丹汗再也绷不住“大汗”的架子,猛地站起身,对着帐外大喊:
“快!传本汗的命令,让所有人都去营寨清点战利品!
俘虏分去看管牛羊,粮草赶紧搬到斡耳朵附近,牛羊圈起来!动作快!”
这些东西,可是察哈尔部过冬的命根子。
也是他东山再起的命根子!
“遵命!”
帐外的亲卫们连忙应声,乱糟糟地朝着济尔哈朗留下的营寨跑去。
林丹汗走到帐帘边,撩开一角望着风雪,脸上满是得意:
“明军又如何?这些战利品是本汗的了!谁敢来抢,就是跟我这‘四十万蒙古国王’为敌,本汗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然而。
就在他此话说完没有多久,三千明军骑兵踏着半尺厚的积雪,正朝着营地疾驰而来。
马蹄裹着厚实的毡布,踩在雪地上只发出沉闷的“咯吱”声,士兵们脸上结着白霜,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消散,甲胄上的冰碴随着动作簌簌掉落。
他们已是全速赶路,只为追上逃窜的皇太极,却在离营地不足三里处,被一支骑兵拦在了雪地里。
“明军止步!”
一声略显生硬的汉话划破风雪,为首那名将领穿着铁甲,腰间悬着柄弯刀,正是察哈尔部的贵英恰。
他勒马挡在路中央,身后数百名察哈尔骑兵虽衣甲单薄、战马瘦骨嶙峋,却刻意摆出阵列,试图营造出“精锐”的假象。
“科尔沁营地现在已是我察哈尔部的战利品!你们再敢前进一步,就是惹怒我家林丹汗,后果你们承担得起吗?”
刘兴祚勒住马缰,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
他眯眼打量着眼前的察哈尔骑兵,心中满是诧异。
怎么林丹汗的人会出现在这里?
难道皇太极不仅诈降,还勾结了察哈尔部?
“放肆!”
没等刘兴祚开口,身旁的布和已按捺不住怒火。
他父亲莽古斯刚战死,营地被劫,此刻见察哈尔部竟想“捡便宜”,眼中瞬间布满血丝,指着贵英恰厉声骂道:
“科尔沁营地是我科尔沁部的地方!牛羊是我部的财产!
林丹汗趁火打劫,还敢与建奴勾结,简直不知死活!
威虏伯,别跟他们废话,速速拿下营地,让这些叛徒知道大明的厉害!”
布和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他身后的几名科尔沁亲卫也抽出了弯刀,看向察哈尔骑兵的眼神满是敌意。
刘兴祚握着马鞭的手微微收紧,心中陷入了两难。
他抬头望向远处营地的方向,雪雾中隐约能看到蒙古包的轮廓,再想到皇太极可能正带着劫掠的物资全速回撤,若是在这里与察哈尔部纠缠,必然会延误追击时机。
可若是放过察哈尔部,任由他们夺走科尔沁的“遗产”,大明在草原的威严便会一落千丈。
林丹汗敢如此嚣张,不正是赌明军会优先追皇太极,不敢对他动手吗?
草原部落向来以“强者为尊”,若是明军连林丹汗这等残部都不敢动,不仅科尔沁部会寒心,其他依附大明的小部落恐怕也会动摇。
明军连“自己人”都护不住,还谈什么“草原霸主”?
“该死的皇太极!”
刘兴祚在心中暗骂。
他瞬间想通了关键。
这正是皇太极的诡计!
故意留下物资引林丹汗来抢,再借察哈尔部牵制明军,为自己争取撤退时间。
若他真按皇太极的“剧本”走,大明要么丢了威严,要么放跑敌人,怎么选都是输。
但刘兴祚毕竟是身负“经略草原”重任的将领,片刻的思索后,眼中已没了犹豫。
鱼和熊掌,有时候可以兼得!
他拍了拍布和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勿躁,随即催马上前,目光如刀般扫过贵英恰,洪声道:
“贵英恰,传我话给林丹汗:立刻带着你们的人离开此地,留下科尔沁部的俘虏、牛羊和粮草!
半个时辰内,若是我还看到察哈尔的旗帜,便视作你们与建奴同谋,与大明为敌!”
贵英恰没想到刘兴祚如此强硬,脸上的嚣张顿时僵住,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你、你们敢!我家大汗是四十万蒙古之主,你们敢动我们,就是与整个草原为敌!”
“草原之主?”
刘兴祚冷笑一声,抬手拔出腰间的弯刀,刀身映着雪光,泛着冷冽的杀意。
“林丹汗若真有本事,就不会靠抢科尔沁的残羹冷炙过活!
今日我刘兴祚人在此,要么滚,要么战!你选一个!”
身后的三千明军骑兵见状,也纷纷抽出刀剑,整齐的拔刀声在风雪中格外刺耳。
士兵们勒紧马缰,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眼中闪烁着战意。
他们刚得了陛下的重赏,正憋着一股劲想立战功,哪里会怕察哈尔的残部?
贵英恰看着眼前严阵以待的明军,又回头望了望身后自家那些面黄肌瘦的士兵,心中顿时没了底气。
真要打起来,自己这几百人根本不够明军塞牙缝的。
可他又不敢轻易退让,只能硬着头皮喊道:“我、我要先禀报大汗!”
“给你半个时辰。”
刘兴祚收起弯刀,语气依旧冰冷。
“半个时辰后,要么撤军,要么开战。大明的耐心,是有限度的。”
说完,他勒马退回阵中,对着身旁的副将低声吩咐:
“派两队斥候,绕去营地后方,盯着察哈尔部的动向,看看他此番带了多少人马过来。
再派一队去探查皇太极的回撤路线,务必摸清他的位置。”
“是!”
副将领命,立刻安排斥候出发。
另一边。
贵英恰几乎是连滚带爬冲进林丹汗的斡耳朵,他喘着粗气,冻得发紫的嘴唇哆嗦着,将刘兴祚的话一字一句复述出来:
“大、大汗!刘兴祚说…说让您半个时辰内带着人撤走,把营地的俘虏、牛羊全留下!
不然…不然就说咱们和建奴同谋,要跟大明开战!”
“放肆!”
林丹汗猛地将手中的银酒壶砸在地上。
他霍然起身,枯瘦的手指死死指着帐门,眼中满是浓得化不开的戾气,连声音都在发抖:
“刘兴祚算什么东西?不过是明国养的一条狗,靠着讨好汉人爬上去的奴才,也敢对本汗指手画脚?”
斡耳朵内的气氛瞬间凝固,几名侍立的亲卫吓得大气不敢喘,纷纷低下头,生怕触了林丹汗的霉头。
林丹汗在帐内快步踱来踱去,银冠上的孔雀翎随着动作晃动,却没了半分“大汗威仪”,只剩被冒犯后的狂怒。
可怒了片刻,他又猛地停下脚步。
开原战败的阴影还在,察哈尔部的残部连吃饱饭都难,真跟明军开战,他未必有胜算。
理智稍稍回笼,他看向仍在发抖的贵英恰,语气沉了几分:
“刘兴祚带了多少人?”
贵英恰缩了缩脖子,眼神不自觉地闪躲。
他怕说少了会让林丹汗更冲动,可又不敢撒谎,只能支支吾吾道:
“回…回大汗,斥候看得仔细,明军骑兵约莫三千,加上跟来的科尔沁残部,至多五千人…没看到后续有大军的影子。”
他特意把人数往多了报了些,盼着能让林丹汗多几分忌惮。
“五千人?”
林丹汗先是一愣,随即嗤笑出声,脸上的怒容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毫不掩饰的不屑。
“不过五千人,也敢在本汗面前摆架子?”
这个时候,聪明的智慧顿时占领乐林丹汗脑子的高地。
“明国的心思全在皇太极身上!刘兴祚就是个先锋,就算身后有大军,也绝不会为了这点东西跟本汗死磕。
他们怕耽误了追皇太极,让那小子跑回赫图阿拉!”
“大汗,可…可刘兴祚的态度实在强硬,万一…”
贵英恰还想再劝,话没说完就被林丹汗打断。
“没有万一!”
林丹汗猛地转身,声音拔高,带着草原大汗的傲慢。
“再说了,这些牛羊、俘虏,本就是熊廷弼欠我的!”
他指着帐外的营地,语气带着几分理直气壮的蛮横。
“当初熊廷弼骗我去开原,说好给我好处,结果呢?我损了数万部众,连一粒米都没见到!如今拿这些东西补偿,难道不该?”
说完此语,林丹汗看向贵英恰,语重心长的说道:
“本汗是蒙古四十万部众的大汗,岂能对明国的小将低三下四?
你记着,对待这些汉人,就得硬气。你越是退让,他们越觉得你好欺负,下次只会变本加厉!
今日本汗硬气到底,刘兴祚定然不敢动手!”
贵英恰看着林丹汗眼中的狂热,嘴唇动了动,还想再说些什么。
他总觉得明军的强硬不像装的,刘兴祚既然敢说出“开战”的话,未必没有准备。
可话到嘴边,对上林丹汗凌厉的眼神,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知道,大汗这是被“战利品”和“大汗尊严”冲昏了头,根本听不进劝。
“那…那属下这就去回话?”
贵英恰低下头,声音带着几分无奈。
“去!”
林丹汗挥了挥手。
“你跟刘兴祚说,本汗吃下去的东西,就没有吐出来的道理!
他要是不服,尽管带人造次。
倒要让他看看,是明国的骑兵厉害,还是本汗的怯薛军厉害!”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再告诉他,这些东西是明国该给的补偿,他要是不识抬举,就是跟整个蒙古为敌!”
贵英恰心中沉重,但也只好领命。
出了斡耳朵,贵英恰慢吞吞地走到明军阵前。
他不敢看刘兴祚锐利的眼神,低着头,声音带着几分僵硬:
“我家大汗说了…这些东西既然到了察哈尔部手里,就没有吐出来的道理。
若是将军不服,尽管来战,看看是明军骑兵厉害,还是我察哈尔的怯薛军厉害。”
话刚说完,刘兴祚还没开口,一旁的布和已按捺不住怒火。
他猛地催马上前,手中的弯刀指着贵英恰,眼中满是血丝:“大汗?他是哪门子的大汗?落荒而逃的大汗?还是狂妄自大的大汗?”
“不久前被建州女真追得像条丧家犬,开原一战损兵折将,现在手底下连两万兵都凑不齐,也敢自称‘四十万部众的大汗’?脸皮比草原的冻土还厚!”
布和想起营地里可能还活着的亲族,想起被抢走的牛羊,心中怒火更盛,他转头看向刘兴祚,语气急切到几乎哀求:
“威虏伯!不能再等了!林丹汗就是条不知好歹的野狗,仗着抢了点东西就敢向大明狂吠!
咱们要是不教训他,不仅科尔沁部的东西救不回来,草原上的其他部落也会觉得大明软弱可欺!”
“到时候,草原又将掀起动乱!”
道理讲完,为了让刘兴祚愿意出兵,他猛地拔出弯刀,刀尖指向察哈尔部的阵地,声音铿锵:
“我科尔沁部还有两千骑兵,愿意打头阵!只要将军下令,我们就是死,也要把营地夺回来!”
身后的科尔沁骑兵见状,也纷纷举起弯刀,齐声呐喊:“愿随台吉死战!”
声浪冲破风雪,倒是气势十足。
刘兴祚看着布和眼中的杀意,又想起方才亲兵传来的消息。
陈策的五千后军离此处已不足两个时辰,再过不久就能赶到。
以及林丹汗所部一万余人,且兵卒大多虚弱,战马瘦弱,战斗力似乎不强。
想到这些,刘兴祚很快便有了决断!
有陈策的步兵兜底,就算林丹汗有埋伏,明军也有足够的兵力应对。
更重要的是,大明的威严绝不能折在林丹汗这等残部手里,今日若退让,日后草原部落只会愈发肆无忌惮。
到时候,他如何经略草原?
明威浩荡,不可侵犯!
阵前亮剑,看谁英雄!
刘兴祚勒紧马缰,战马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响亮的嘶鸣。
他拔出腰间的弯刀,刀身映着雪光,泛着冷冽的杀意,声音更是传遍全军:
“林丹汗藐视大明,勾结建奴,劫掠科尔沁部,此等叛逆,当诛!”
“传令下去!”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
“科尔沁骑兵为左翼,正面冲击敌阵。
明军骑兵为右翼,绕至察哈尔部侧后,截断他们的退路。
本将亲自率中军压阵!
半个时辰内,拿下营地,生擒林丹汗!”
“遵令!”
明军与科尔沁骑兵齐声应诺,声音震彻草原。
骑兵们纷纷催动战马,马蹄踏碎积雪,朝着察哈尔部的阵地疾驰而去。
风雪中。
明黄色的“刘”字大旗与科尔沁的狼头旗交织在一起,像一道锐不可当的洪流,朝着林丹汗的察哈尔部狠狠撞去。
贵英恰吓得脸色惨白,转身就要往回逃,却被呼啸而来的科尔沁部的骑兵围住。
他看着冲来的骑兵,双腿发软,心中只剩一个念头:
完了,大汗的判断,错了……
察哈尔部,难道要在今天亡了?
ps:
7400字大章。
今天有加更!
(本章完)
科尔沁左翼草原的风雪,比昨日更烈了。
鹅毛大雪像无数把冰冷的刀子,刮在人脸上生疼,天地间灰蒙蒙一片,五十步外便只剩模糊的雪雾,连远处的枯树都成了隐约的黑影。
济尔哈朗站在临时搭起的军帐门口,身上的玄色皮甲已积了一层薄雪,他时不时抬手抹去眉梢的雪粒,目光紧盯着南方。
那里是明军可能来的方向,每一次风雪中的异动,都让他的心揪紧几分。
帐外。
他带来的五百骑兵正缩在临时搭建的雪棚里,有的擦拭着弯刀,有的用雪水擦拭着马蹄,却没人说话,只有寒风呼啸的声音。
济尔哈朗早已派出去一百名斥候,分成十队,分别探查明军与林丹汗的动向。
可到现在,只有三队斥候回来,带来的还都是坏消息:
“台吉,南方三十里处发现明军骑兵踪迹,看旗号像是刘兴祚的先锋营,正朝着咱们这边来!”
“台吉,明军后军也动了,陈策的步兵正沿着科尔沁旧路推进,速度不慢!”
济尔哈朗眉头紧皱,手心都开始冒出冷汗来了。
他心里清楚,以自己这五百人,若是真遇上明军主力,根本不够打。
甚至可以说连塞牙缝都不够。
皇太极让他留下,是赌林丹汗会来。
可若是林丹汗迟迟不到,一个时辰后,他只能带着人弃了牛羊俘虏,趁着风雪突围,否则连这五百骑兵都得折在这里。
“怎么还没来……”
他低声自语,目光又转向西北方。
那是林丹汗可能来的方向,雪雾依旧厚重,连一点人影都没有。
就在他焦躁不安,几乎要下令准备撤退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西北方向传来。
一名斥候浑身是雪,连睫毛上都结了冰碴,骑着一匹喘着粗气的战马,疯了似的冲过来,老远就扯开嗓子喊:
“台吉!好消息!好消息!西北方向,看到林丹汗的九旃白旗了!”
“九旃白旗?”
济尔哈朗猛地抬头,眼中瞬间爆发出惊喜的光芒,他快步上前,一把抓住斥候的胳膊,急切地问,
“你看清楚了?真的是林丹汗的九旃白旗?”
九旃白旗是察哈尔部大汗的象征,旗面上绣着九道玄色纹路,杆顶缀着鎏金的狼头,是林丹汗身份的标志。
斥候用力点头,冻得发紫的嘴唇哆嗦着:
“看清楚了!还有他的斡耳朵(大型宫帐),被几十匹马拉着,后面跟着不少骑兵,错不了!离咱们这儿顶多还有十里,风雪小些就能看见了!”
济尔哈朗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他拍了拍斥候的肩膀:“好!赏你两斤烧酒,快去暖和暖和!”
说完,他转身对着帐外的骑兵喊道,“都打起精神来!林丹汗到了,咱们的任务成了,准备转移!”
骑兵们听到这话,也都精神一振,纷纷从雪棚里出来,整理着盔甲,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意。
待在此处,随时可能被明军袭击,他们也是心惊肉跳。
约莫半个时辰后。
西北方向的雪雾中,渐渐浮现出一片庞大的身影。
先是那面醒目的九旃白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
接着,一座由三十六匹健马拉着的斡耳朵缓缓出现。
斡耳朵的帐布用的是厚实的黑狐皮,边缘缀着鎏金的饰件,帐顶插着三根孔雀翎,远远望去,气派非凡。
斡耳朵周围,簇拥着数百名骑兵,有的身披铁甲,有的穿着皮袍,手中的弯刀和长矛在雪光下泛着冷光,骑从如云,乍一看,竟有几分草原霸主的气势。
济尔哈朗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
这架势,哪里像是打了败仗、连粮草都快断了的察哈尔部?
分明是鼎盛时期的草原大汗出行的排场。
他心中暗笑:
果然是越缺什么,越要装什么。
开原一战,林丹汗丢了大半部众,连漠南草原的威望都丢了,如今只能靠这种虚张声势的仪仗,来维持自己“草原大汗”的体面,好让那些还没散伙的部众觉得,他还没垮。
很快,斡耳朵在离济尔哈朗营地五百步处停下。
几名察哈尔部的亲卫从斡耳朵里出来,快步走到济尔哈朗面前,语气带着几分倨傲:
“我家大汗有请,还请济尔哈朗台吉过去答话。”
济尔哈朗整理了一下皮甲,迈步朝着斡耳朵走去。
路过那些察哈尔骑兵时,他特意多看了几眼。
不少骑兵的皮袍上打着补丁,战马也瘦得露出了肋骨,有的甚至连马鞍都是破旧的。
再看那些跟在斡耳朵后面的牧民,大多面黄肌瘦,手里攥着干瘪的炒面袋,眼神麻木。
这些炒面大多以青稞、糜子、燕麦制成,类似雪区的糌粑,一般要与乳酪、肉干混合食用,作为便携干粮,
但很显然,这些牧民,连炒面都不够吃,更别说乳酪、肉干了。
“人心散了,再怎么装,也没用啊。”
济尔哈朗心中暗道。
林丹汗这“盛大”的排场,不过是泡沫罢了,一戳就破。
但眼下,只要林丹汗肯留下来,替大金拖住明军,这层泡沫,便还有用。
走到斡耳朵门口,济尔哈朗停下脚步,对着帐内拱手道:
“大金济尔哈朗,见过林丹汗。”
帐内传来一阵咳嗽声,接着,一个略显虚弱却刻意拔高的声音响起:
“进来吧。”
斡耳朵帐帘被掀开的瞬间,一股混杂着炭火与奶茶的气息扑面而来。
帐内铺着一张褪色的虎皮地毯,中央的青铜火盆里只剩几点火星,连取暖都显得勉强。
与帐外那“骑从如云”的排场相比,帐内的窘迫几乎藏不住。
林丹汗斜靠在铺着旧丝绸的软榻上,脸色蜡黄,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唯有那顶缀着孔雀翎的银冠,还勉强撑着“草原大汗”的体面。
济尔哈朗走进帐内,目光飞快扫过这反差强烈的景象,心中了然。
林丹汗的“气派”,果然是装给外人看的。
他躬身行礼,语气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恭敬:
“大金济尔哈朗,见过林丹汗。”
林丹汗抬了抬眼皮,声音带着几分刻意的沙哑,却又强撑着威严:
“皇太极让你来,不是只为了行礼吧?说吧,他许了本汗什么好处,要本汗帮他挡明军?”
他早已不是之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察哈尔大汗,开原战败后,部众离散、粮草断绝,两个最心爱的女人都不知所踪,他这些日子非常难熬。
因此,皇太极说科尔沁左翼草原有战利品可以拿的时候,他几乎没有多少犹豫,便率部众前来了。
之所以如此。
便是再不给察哈尔部找点吃的东西,他们就要饿死了。
连部众都供养不起,他这个大汗,还有谁会效忠?
“大汗爽快。”
济尔哈朗直起身,语气坦诚却带着明确的目的性。
“我家大汗说了,营寨中现有的俘虏、牛羊、粮草,尽数归大汗所有。
算下来,约有一万俘虏、万头牛羊,还有五十车粮草。
只盼大汗能与大金结盟,暂时拖住前来追击的明军,让我大金主力有时间返回赫图阿拉。”
他刻意略过“粮草是因雪厚路险、运不回赫图阿拉才舍弃”的真相,只将其包装成“大金的诚意”。
济尔哈朗此话说完,林丹汗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
一万俘虏能充作奴隶,万头牛羊能解过冬之困,五十车粮草更是能让他的残部撑到开春,这些,正是他眼下最缺的东西。
“哦?竟有这么多?”
林丹汗猛地坐直身体,蜡黄的脸上泛起一丝血色,眼中也亮起了贪婪的光。
他之前还在琢磨皇太极会不会小气,此刻听到“万头牛羊”,连之前的疲惫都消散了大半。
“皇太极这小子,倒比他阿玛努尔哈赤大方。”
他顿了顿,故意端起架子,语气却难掩急切:
“你放心,熊廷弼那厮,早前骗本汗去开原‘共抗大金’,结果让本汗损兵折将,事后还不兑现粮草承诺,反而扶持科尔沁那班奴才来压本汗,本汗早就恨他入骨!”
说到这里,他咬牙切齿,仿佛真有深仇大恨。
“从今日起,你们建州女真,就是我察哈尔部的盟友!
等熬过这冬天,咱们再约个时间,一起去抢明国的堡寨,让熊廷弼也尝尝丢城失地的滋味!”
“劫掠明国”这话从林丹汗口中说出来,济尔哈朗丝毫不意外。
蒙古人,果然都是蠢猪!
他低头掩去眼中一闪而过的不屑:
这位草原大汗,到了绝境,想的依旧是靠掠夺生存,却没看清眼下的局势。
明军已杀来,他这点残部,能不能守住这些战利品都难说。
“大汗肯结盟,便是大金之幸。”
济尔哈朗再次拱手,他准备开溜了。
不过
为了让林丹汗能够迟滞明军更久一些,他在后面又加了一句。
“只是明军先锋已离此处不远,最多一个时辰便会赶到,在下需即刻率军返回赫图阿拉,就不打扰大汗清点战利品了。”
林丹汗此刻满脑子都是“万头牛羊”,哪里还顾得上留他,挥了挥手:
“去吧去吧,让皇太极等着,本汗会‘好好’招待明军的。”
济尔哈朗躬身告退,快步走出斡耳朵。
帐外的风雪依旧凛冽,他立刻召集手下的五百骑兵,连多余的话都没说,只下令:
“全速回撤,朝着赫图阿拉方向,不许停留!”
骑兵们翻身上马,马蹄踏碎积雪,很快便化作一道黑色的身影,消失在茫茫雪雾中。
那些此前散出去的斥候,也早已收到信号,从各处收拢过来,跟在队伍后方疾驰。
再晚一步,若是明军真的与林丹汗交上手,他们说不定会被波及。
而在济尔哈朗离去之后。
斡耳朵内,林丹汗再也绷不住“大汗”的架子,猛地站起身,对着帐外大喊:
“快!传本汗的命令,让所有人都去营寨清点战利品!
俘虏分去看管牛羊,粮草赶紧搬到斡耳朵附近,牛羊圈起来!动作快!”
这些东西,可是察哈尔部过冬的命根子。
也是他东山再起的命根子!
“遵命!”
帐外的亲卫们连忙应声,乱糟糟地朝着济尔哈朗留下的营寨跑去。
林丹汗走到帐帘边,撩开一角望着风雪,脸上满是得意:
“明军又如何?这些战利品是本汗的了!谁敢来抢,就是跟我这‘四十万蒙古国王’为敌,本汗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然而。
就在他此话说完没有多久,三千明军骑兵踏着半尺厚的积雪,正朝着营地疾驰而来。
马蹄裹着厚实的毡布,踩在雪地上只发出沉闷的“咯吱”声,士兵们脸上结着白霜,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消散,甲胄上的冰碴随着动作簌簌掉落。
他们已是全速赶路,只为追上逃窜的皇太极,却在离营地不足三里处,被一支骑兵拦在了雪地里。
“明军止步!”
一声略显生硬的汉话划破风雪,为首那名将领穿着铁甲,腰间悬着柄弯刀,正是察哈尔部的贵英恰。
他勒马挡在路中央,身后数百名察哈尔骑兵虽衣甲单薄、战马瘦骨嶙峋,却刻意摆出阵列,试图营造出“精锐”的假象。
“科尔沁营地现在已是我察哈尔部的战利品!你们再敢前进一步,就是惹怒我家林丹汗,后果你们承担得起吗?”
刘兴祚勒住马缰,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
他眯眼打量着眼前的察哈尔骑兵,心中满是诧异。
怎么林丹汗的人会出现在这里?
难道皇太极不仅诈降,还勾结了察哈尔部?
“放肆!”
没等刘兴祚开口,身旁的布和已按捺不住怒火。
他父亲莽古斯刚战死,营地被劫,此刻见察哈尔部竟想“捡便宜”,眼中瞬间布满血丝,指着贵英恰厉声骂道:
“科尔沁营地是我科尔沁部的地方!牛羊是我部的财产!
林丹汗趁火打劫,还敢与建奴勾结,简直不知死活!
威虏伯,别跟他们废话,速速拿下营地,让这些叛徒知道大明的厉害!”
布和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他身后的几名科尔沁亲卫也抽出了弯刀,看向察哈尔骑兵的眼神满是敌意。
刘兴祚握着马鞭的手微微收紧,心中陷入了两难。
他抬头望向远处营地的方向,雪雾中隐约能看到蒙古包的轮廓,再想到皇太极可能正带着劫掠的物资全速回撤,若是在这里与察哈尔部纠缠,必然会延误追击时机。
可若是放过察哈尔部,任由他们夺走科尔沁的“遗产”,大明在草原的威严便会一落千丈。
林丹汗敢如此嚣张,不正是赌明军会优先追皇太极,不敢对他动手吗?
草原部落向来以“强者为尊”,若是明军连林丹汗这等残部都不敢动,不仅科尔沁部会寒心,其他依附大明的小部落恐怕也会动摇。
明军连“自己人”都护不住,还谈什么“草原霸主”?
“该死的皇太极!”
刘兴祚在心中暗骂。
他瞬间想通了关键。
这正是皇太极的诡计!
故意留下物资引林丹汗来抢,再借察哈尔部牵制明军,为自己争取撤退时间。
若他真按皇太极的“剧本”走,大明要么丢了威严,要么放跑敌人,怎么选都是输。
但刘兴祚毕竟是身负“经略草原”重任的将领,片刻的思索后,眼中已没了犹豫。
鱼和熊掌,有时候可以兼得!
他拍了拍布和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勿躁,随即催马上前,目光如刀般扫过贵英恰,洪声道:
“贵英恰,传我话给林丹汗:立刻带着你们的人离开此地,留下科尔沁部的俘虏、牛羊和粮草!
半个时辰内,若是我还看到察哈尔的旗帜,便视作你们与建奴同谋,与大明为敌!”
贵英恰没想到刘兴祚如此强硬,脸上的嚣张顿时僵住,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你、你们敢!我家大汗是四十万蒙古之主,你们敢动我们,就是与整个草原为敌!”
“草原之主?”
刘兴祚冷笑一声,抬手拔出腰间的弯刀,刀身映着雪光,泛着冷冽的杀意。
“林丹汗若真有本事,就不会靠抢科尔沁的残羹冷炙过活!
今日我刘兴祚人在此,要么滚,要么战!你选一个!”
身后的三千明军骑兵见状,也纷纷抽出刀剑,整齐的拔刀声在风雪中格外刺耳。
士兵们勒紧马缰,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眼中闪烁着战意。
他们刚得了陛下的重赏,正憋着一股劲想立战功,哪里会怕察哈尔的残部?
贵英恰看着眼前严阵以待的明军,又回头望了望身后自家那些面黄肌瘦的士兵,心中顿时没了底气。
真要打起来,自己这几百人根本不够明军塞牙缝的。
可他又不敢轻易退让,只能硬着头皮喊道:“我、我要先禀报大汗!”
“给你半个时辰。”
刘兴祚收起弯刀,语气依旧冰冷。
“半个时辰后,要么撤军,要么开战。大明的耐心,是有限度的。”
说完,他勒马退回阵中,对着身旁的副将低声吩咐:
“派两队斥候,绕去营地后方,盯着察哈尔部的动向,看看他此番带了多少人马过来。
再派一队去探查皇太极的回撤路线,务必摸清他的位置。”
“是!”
副将领命,立刻安排斥候出发。
另一边。
贵英恰几乎是连滚带爬冲进林丹汗的斡耳朵,他喘着粗气,冻得发紫的嘴唇哆嗦着,将刘兴祚的话一字一句复述出来:
“大、大汗!刘兴祚说…说让您半个时辰内带着人撤走,把营地的俘虏、牛羊全留下!
不然…不然就说咱们和建奴同谋,要跟大明开战!”
“放肆!”
林丹汗猛地将手中的银酒壶砸在地上。
他霍然起身,枯瘦的手指死死指着帐门,眼中满是浓得化不开的戾气,连声音都在发抖:
“刘兴祚算什么东西?不过是明国养的一条狗,靠着讨好汉人爬上去的奴才,也敢对本汗指手画脚?”
斡耳朵内的气氛瞬间凝固,几名侍立的亲卫吓得大气不敢喘,纷纷低下头,生怕触了林丹汗的霉头。
林丹汗在帐内快步踱来踱去,银冠上的孔雀翎随着动作晃动,却没了半分“大汗威仪”,只剩被冒犯后的狂怒。
可怒了片刻,他又猛地停下脚步。
开原战败的阴影还在,察哈尔部的残部连吃饱饭都难,真跟明军开战,他未必有胜算。
理智稍稍回笼,他看向仍在发抖的贵英恰,语气沉了几分:
“刘兴祚带了多少人?”
贵英恰缩了缩脖子,眼神不自觉地闪躲。
他怕说少了会让林丹汗更冲动,可又不敢撒谎,只能支支吾吾道:
“回…回大汗,斥候看得仔细,明军骑兵约莫三千,加上跟来的科尔沁残部,至多五千人…没看到后续有大军的影子。”
他特意把人数往多了报了些,盼着能让林丹汗多几分忌惮。
“五千人?”
林丹汗先是一愣,随即嗤笑出声,脸上的怒容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毫不掩饰的不屑。
“不过五千人,也敢在本汗面前摆架子?”
这个时候,聪明的智慧顿时占领乐林丹汗脑子的高地。
“明国的心思全在皇太极身上!刘兴祚就是个先锋,就算身后有大军,也绝不会为了这点东西跟本汗死磕。
他们怕耽误了追皇太极,让那小子跑回赫图阿拉!”
“大汗,可…可刘兴祚的态度实在强硬,万一…”
贵英恰还想再劝,话没说完就被林丹汗打断。
“没有万一!”
林丹汗猛地转身,声音拔高,带着草原大汗的傲慢。
“再说了,这些牛羊、俘虏,本就是熊廷弼欠我的!”
他指着帐外的营地,语气带着几分理直气壮的蛮横。
“当初熊廷弼骗我去开原,说好给我好处,结果呢?我损了数万部众,连一粒米都没见到!如今拿这些东西补偿,难道不该?”
说完此语,林丹汗看向贵英恰,语重心长的说道:
“本汗是蒙古四十万部众的大汗,岂能对明国的小将低三下四?
你记着,对待这些汉人,就得硬气。你越是退让,他们越觉得你好欺负,下次只会变本加厉!
今日本汗硬气到底,刘兴祚定然不敢动手!”
贵英恰看着林丹汗眼中的狂热,嘴唇动了动,还想再说些什么。
他总觉得明军的强硬不像装的,刘兴祚既然敢说出“开战”的话,未必没有准备。
可话到嘴边,对上林丹汗凌厉的眼神,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知道,大汗这是被“战利品”和“大汗尊严”冲昏了头,根本听不进劝。
“那…那属下这就去回话?”
贵英恰低下头,声音带着几分无奈。
“去!”
林丹汗挥了挥手。
“你跟刘兴祚说,本汗吃下去的东西,就没有吐出来的道理!
他要是不服,尽管带人造次。
倒要让他看看,是明国的骑兵厉害,还是本汗的怯薛军厉害!”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再告诉他,这些东西是明国该给的补偿,他要是不识抬举,就是跟整个蒙古为敌!”
贵英恰心中沉重,但也只好领命。
出了斡耳朵,贵英恰慢吞吞地走到明军阵前。
他不敢看刘兴祚锐利的眼神,低着头,声音带着几分僵硬:
“我家大汗说了…这些东西既然到了察哈尔部手里,就没有吐出来的道理。
若是将军不服,尽管来战,看看是明军骑兵厉害,还是我察哈尔的怯薛军厉害。”
话刚说完,刘兴祚还没开口,一旁的布和已按捺不住怒火。
他猛地催马上前,手中的弯刀指着贵英恰,眼中满是血丝:“大汗?他是哪门子的大汗?落荒而逃的大汗?还是狂妄自大的大汗?”
“不久前被建州女真追得像条丧家犬,开原一战损兵折将,现在手底下连两万兵都凑不齐,也敢自称‘四十万部众的大汗’?脸皮比草原的冻土还厚!”
布和想起营地里可能还活着的亲族,想起被抢走的牛羊,心中怒火更盛,他转头看向刘兴祚,语气急切到几乎哀求:
“威虏伯!不能再等了!林丹汗就是条不知好歹的野狗,仗着抢了点东西就敢向大明狂吠!
咱们要是不教训他,不仅科尔沁部的东西救不回来,草原上的其他部落也会觉得大明软弱可欺!”
“到时候,草原又将掀起动乱!”
道理讲完,为了让刘兴祚愿意出兵,他猛地拔出弯刀,刀尖指向察哈尔部的阵地,声音铿锵:
“我科尔沁部还有两千骑兵,愿意打头阵!只要将军下令,我们就是死,也要把营地夺回来!”
身后的科尔沁骑兵见状,也纷纷举起弯刀,齐声呐喊:“愿随台吉死战!”
声浪冲破风雪,倒是气势十足。
刘兴祚看着布和眼中的杀意,又想起方才亲兵传来的消息。
陈策的五千后军离此处已不足两个时辰,再过不久就能赶到。
以及林丹汗所部一万余人,且兵卒大多虚弱,战马瘦弱,战斗力似乎不强。
想到这些,刘兴祚很快便有了决断!
有陈策的步兵兜底,就算林丹汗有埋伏,明军也有足够的兵力应对。
更重要的是,大明的威严绝不能折在林丹汗这等残部手里,今日若退让,日后草原部落只会愈发肆无忌惮。
到时候,他如何经略草原?
明威浩荡,不可侵犯!
阵前亮剑,看谁英雄!
刘兴祚勒紧马缰,战马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响亮的嘶鸣。
他拔出腰间的弯刀,刀身映着雪光,泛着冷冽的杀意,声音更是传遍全军:
“林丹汗藐视大明,勾结建奴,劫掠科尔沁部,此等叛逆,当诛!”
“传令下去!”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
“科尔沁骑兵为左翼,正面冲击敌阵。
明军骑兵为右翼,绕至察哈尔部侧后,截断他们的退路。
本将亲自率中军压阵!
半个时辰内,拿下营地,生擒林丹汗!”
“遵令!”
明军与科尔沁骑兵齐声应诺,声音震彻草原。
骑兵们纷纷催动战马,马蹄踏碎积雪,朝着察哈尔部的阵地疾驰而去。
风雪中。
明黄色的“刘”字大旗与科尔沁的狼头旗交织在一起,像一道锐不可当的洪流,朝着林丹汗的察哈尔部狠狠撞去。
贵英恰吓得脸色惨白,转身就要往回逃,却被呼啸而来的科尔沁部的骑兵围住。
他看着冲来的骑兵,双腿发软,心中只剩一个念头:
完了,大汗的判断,错了……
察哈尔部,难道要在今天亡了?
ps:
7400字大章。
今天有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