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掠朝北返,三面受敌
第374章 掠朝北返,三面受敌
时间已经是到了天启元年十月下旬。
凛冬已彻底笼罩大地。
鸭绿江以南的朝鲜半岛,虽无辽东那般极致酷寒,却也寒风刺骨。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铅灰色的天空中不时飘下细碎的雪粒,落在人身上瞬间便化作冰冷的雪水,顺着甲胄缝隙钻进衣内,冻得人牙关打颤。
汉城城外,八旗大军的营帐连绵数十里,黑色的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如同蛰伏的巨兽,死死盯着前方这座朝鲜都城。
黄台吉勒马立于高坡,身披厚重的黑狐裘,目光扫过城下冻得瑟瑟发抖的士兵,眉头微蹙。
即便八旗子弟早已适应辽东的严寒,可此番渡江南征,一路跋涉,仍有不少人倒在风雪中,冻死者、冻伤截肢者加起来,竟已五百人。
“贝勒爷,汉城守军仍在顽抗,是否要下令强攻?”
身旁的将领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黄台吉缓缓摇头,目光落在汉城高耸的城墙的上。
这座城池不仅墙高池深,更有朝鲜军民拼死坚守,半个月来,八旗大军几次试探性攻城,都被城上的弓箭与滚木逼退,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不急。”
他声音低沉,带着几分胸有成竹的冷静。
“汉城虽固,却已是孤城,且……今夜便会有结果。”
他抬手望向鸭绿江方向,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一个月前。
彼时,他率领三万八旗大军,趁着朝鲜不备,悄然渡过鸭绿江,首攻义州。
义州府尹李莞是抗倭名将李舜臣的侄子,虽有忠勇之心,却对建奴的突袭毫无防备,直到八旗士兵登上城墙,才仓促组织抵抗。
次日清晨,义州城破,李莞被俘后宁死不降,最终被磔杀于城门之上。
而城中数万军民,无论老幼妇孺,都未能逃过一劫。
黄台吉下令屠城,便是要以血腥震慑朝鲜,让后续诸城不敢再轻易抵抗。
果不其然,义州的惨状传遍朝鲜,八旗大军一路南下,定州、郭山、安州、平壤、黄州、平山诸城望风而降,即便有零星抵抗,也很快被镇压。
直到兵临汉城,才遇到了真正的阻碍。
可这份阻碍,也早已因朝鲜国王李珲的出逃,变得摇摇欲坠。
“朝鲜国王李珲……”
黄台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语气中满是不屑。
他早已得知,在他大军抵达汉城前,李珲便带着妃子、重要文件与宗社神主,仓皇逃往江华岛。
又让世子南下全州,搞出“分朝”的名堂,还向全国颁布了所谓的“哀痛教”(罪己诏),看似忏悔自责,实则不过是为了逃避责任。
即便台谏官员联合上疏,恳请国王留在汉城、亲自督战,也被李珲驳回。
如此怯懦的君主,如何能守住家国?
“贝勒爷,内应那边传来消息,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一名斥候策马奔来,低声禀报。
黄台吉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抬手下令:“传令下去,全军做好准备,待城中火起,即刻攻城!”
“遵令!”
将领们齐声应下,转身去传达命令。
八旗士兵们纷纷握紧手中的兵器,目光紧紧盯着汉城的城门,虽然寒风依旧刺骨,却没人再抱怨。
今夜过后,汉城便会被攻破,他们可以尽情劫掠一日一夜!
而朝鲜的抵抗,也将彻底瓦解。
此刻的汉城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街道上空无一人,城墙上的守军虽仍在巡逻,却难掩脸上的疲惫与焦虑。
谁也没有注意到,在城西的一处民宅内,上百名身着朝鲜服饰的男子正悄悄聚集,他们手中握着短刀与火把,眼神闪烁着不安与贪婪。
这些人便是黄台吉安插在汉城内的内应,多是被大金收买的当地豪强与溃兵。
“时辰快到了,按约定,我们先去烧城门的守军营房,再打开西城门,迎接四贝勒的大军!”
为首的男子压低声音,眼中闪着疯狂之色。
“事成之后,黄台吉答应给我们的土地与财物,绝不会少!”
众人纷纷点头,握紧手中的火把,悄悄走出民宅,如同鬼魅般穿梭在汉城的街巷中。
城西城门的守军还在警惕地盯着城外的建奴大营,丝毫没有察觉,死亡与背叛的阴影,已悄然笼罩在这座孤城之上。
很快。
时间便到了晚上。
夜色如墨,沉沉笼罩住汉城,连星月都被厚重的云层遮蔽,只余下城墙上零星的火把,在寒风中摇曳。
城外的旷野上,三万余大军早已列阵待命。
正白旗与镶白旗的精锐士兵手持弯刀,眼神锐利如鹰。
镶蓝旗的骑兵勒着战马,马蹄在雪地上轻轻刨动。
而夹杂在其中的朝鲜降兵,虽穿着破旧的甲胄,却难掩脸上的怯懦与贪婪,手中的兵器握得紧紧的,目光死死盯着汉城的方向。
黄台吉立于阵前,身披玄色貂裘,腰间悬挂着努尔哈赤赐予的七星顺刀,虎目如炬,紧紧锁定汉城墙头。
他身后的令旗手早已做好准备,战鼓也已架起,只待城中信号响起。
“贝勒爷,您看!”
身旁的亲兵突然指向汉城,声音带着几分急促。
黄台吉抬眼望去。
只见原本寂静的汉城,突然响起杂乱的喊杀声,紧接着,城西、城南接连升起数团火光,火舌舔舐着夜空,将半边天染成通红。
那是内应动手的信号!
“时机到了!”
黄台吉猛地拔出腰间的七星顺刀,刀刃在火光映照下泛着冷冽的光芒,高声下令。
“传令!全军攻城!降兵在前,八旗在后,不破汉城,誓不罢休!”
“遵令!”
令旗手挥动令旗,急促的战鼓声瞬间响彻旷野,如同惊雷般震得人耳膜发颤。
“咚!”
“咚!”
“咚1”
最前排的朝鲜降兵在督战队的呵斥下,扛着云梯、推着撞车,朝着汉城西城门冲去。
他们跑得跌跌撞撞,却不敢有丝毫停歇。
身后的八旗兵卒握着顺刀,眼神冰冷,若是敢退,便是当场斩杀的下场。
城墙上的朝鲜守军本就因国王出逃而士气低落,此刻见城外大军压境,城中又火光四起,早已乱了阵脚。
箭矢稀稀拉拉地射下,大多落在空处;滚木与石块也寥寥无几,根本挡不住潮水般涌来的攻城队伍。
“吱呀——”
一声刺耳的摩擦声响起,汉城西城门被内应从内部打开,几名身着朝鲜服饰的内应探出身子,对着城外高声呼喊:
“城门开了!快进来!”
黄台吉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挥手下令:“冲!”
三万大军如同决堤的洪水,顺着西城门涌入汉城。
朝鲜降兵一马当先,冲进街巷后便彻底没了约束。
他们扔掉手中的攻城器具,拔出短刀,朝着路边的民宅冲去,踹开门板的声音、女人的尖叫、男人的怒骂与惨叫,瞬间填满了汉城的夜空。
“破城了!降者不杀!”
黄台吉让人用朝鲜语高声喊着,声音传遍全城。
城墙上的朝鲜守军听到喊声,本就动摇的军心彻底崩溃,纷纷扔下兵器。
他们不是投降,而是朝着其他城门逃去。
给建奴当俘虏,能有什么好处?
不过是被当做喂箭头的罢了。
然而,他们刚冲出城门,便遭遇了黄台吉早已布置好的八旗游骑。
骑兵们挥舞着顺刀,如同砍瓜切菜般屠杀着出逃的朝鲜兵卒,鲜血顺着城门的台阶流淌,在雪地上汇成暗红色的溪流,尸体层层迭迭地堆积在城门处,堵住了后续出逃者的去路。
“别杀我!我投降!”
一名朝鲜兵卒跪在地上,双手高举,苦苦哀求。
可八旗骑兵根本不予理会,顺刀落下,头颅便滚落在地,眼中还残留着恐惧与不甘。
汉城内,更是沦为人间地狱。
八旗子弟冲入城中烧杀抢掠。
他们优先冲进朝鲜王宫与官员府邸,抢夺金银珠宝与珍贵典籍,对普通民宅只是稍加搜刮。
而那些朝鲜降兵,却如同疯魔般,冲进每一户民宅,男人被当场斩杀,老人与孩子也未能幸免,女眷则被拖拽着,肆意凌辱,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一户民宅内,一名朝鲜降兵正用刀架在房主的脖子上,逼迫对方交出藏匿的钱财。
房主刚要反抗,便被一刀刺穿胸膛,鲜血喷溅在降兵的脸上,可他却毫不在意,反而狞笑着,转身扑向缩在角落的女眷。
旁边的几名降兵见状,也纷纷围了上去,笑声与女人的哭声混杂在一起,令人发指。
王宫内,黄台吉坐在朝鲜国王的宝座上,看着手下士兵源源不断地将抢掠来的财宝搬出殿外,脸上没有丝毫波澜。
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景。
在他看来,攻破城池后的抢掠与屠杀,既是对士兵的奖赏,也是震慑敌国的手段。
“贝勒爷,汉城已彻底控制,出逃的朝鲜兵卒已被全部斩杀,城内抵抗者也基本肃清。”
正白旗的一个梅勒额真上前禀报,语气中带着几分邀功的意味。
黄台吉缓缓点头,站起身,走到殿外,望着汉城内熊熊燃烧的火光,以及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语气冰冷地说道:
“传令下去,劫掠一日一夜,清点战利品与俘虏,将反抗者的头颅挂在城墙上,让朝鲜人看看,反抗大金的下场!”
“遵令!”
将领躬身应下,转身去传达命令。
王宫混乱无比,惨叫声连连。
黄台吉坐在朝鲜国王的宝座上,眼神深邃,看不出喜怒。
阿济格手持刚缴获的朝鲜弯刀,大步走进殿内,语气中带着几分亢奋:
“八哥,汉城已彻底拿下!接下来咱们是不是该南下全州,再渡海去江华岛,把李珲那小子抓回来,彻底灭了朝鲜国?”
他身后的护军统领图尔格也跟着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是啊贝勒爷,如今朝鲜主力已溃,国王出逃,正是一举灭国的好时机!
若是能将朝鲜纳入大金版图,日后咱们便多了一处粮仓与兵源地!”
殿内的八旗将领们纷纷附和,一时间,“灭朝鲜”“擒李珲”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人脸上都洋溢着胜战后的狂热。
一个月不到拿下大半个朝鲜,这样的战绩足以让他们骄傲,也让他们对“彻底征服朝鲜”充满了信心。
然而,黄台吉却缓缓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得与殿内的狂热格格不入。
“没时间了,而且南下也没有意义。”
“这是何道理?”
图尔格愣了一下,上前一步,语气中带着不解。
“咱们现在势头正盛,拿下全州、江华岛不过是时间问题,为何说没意义?”
黄台吉从宝座上站起身,走到殿中央的舆图前,手指重重按在朝鲜半岛的版图上。
“此番南下,本就不是为了灭国,而是为了劫掠人口与物资。
如今汉城的财宝已装车,俘虏的朝鲜百姓与工匠也逾十万,咱们的目的早就达到了。”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况且,你们以为,我们真能彻底统治朝鲜?
朝鲜虽弱,却有数百年来的家国观念,李珲虽逃,可各地的义兵已开始作乱,咱们若久留,只会陷入无尽的游击战中。”
这话如同冷水,浇灭了不少将领的热情。
阿济格皱起眉头:“义兵?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何足为惧?”
“乌合之众?”
黄台吉冷笑一声,从怀中取出一份探报,扔在阿济格面前。
“你自己看!义州、定州等地的义兵已聚集数千人,不仅杀了咱们留守的精锐,还夺回了两座县城!
如今朝鲜各地都在响应,时间拖得越久,这股势力只会越大。
咱们是来劫掠的,不是来当‘剿匪官’的。”
若是陷入治安战,他八旗大军再厉害,也会被拖在此处。
说完。
黄台吉又转向图尔格,语气多了几分凝重。
“更何况,探报还说,明军已在鸭绿江北岸集结,看样子是要进入朝鲜!
咱们若是继续南下,届时不仅要对付朝鲜义兵,还要与明军正面交锋。
异地作战,腹背受敌,这是兵家大忌,咱们耗不起。”
将领们闻言,纷纷沉默下来。
他们这才意识到,眼前的“胜利”背后,藏着多少隐患。
朝鲜义兵的骚扰、明军的逼近,都是实实在在的威胁,若真如黄台吉所说,久留朝鲜只会得不偿失。
黄台吉看着众人的神色,语气缓和了几分,然而眼底却有几分焦虑。
“还有更重要的,后方的急报就没断过。”
“抚顺危急、开原危急,连赫图阿拉都传来了警报!咱们若是再不返程,恐怕等咱们回去,赫图阿拉都被明军捣毁了!”
这话一出,殿内彻底安静下来。
赫图阿拉是大金的根本,是八旗贵族的家眷与粮草所在地,若是老巢被端,他们即便拿下朝鲜,也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现如今,只能见好就收了!”黄台吉叹了一口气,脸上有着不甘之色。
他何尝不想彻底征服朝鲜,将这份功绩刻在自己的汗位路上?
可他更清楚,眼下保住大金的根本,比什么都重要。
好在此次攻朝,他收获颇丰:
十万俘虏、无数财宝,还有“半月破朝鲜”的威望,这些足以让他在八旗贵族中站稳脚跟,甚至让他们承认自己“汗位继承人”的身份,为日后继承汗位铺平道路。
“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阿济格很清醒。
继续向南征服朝鲜,确实不难。
朝鲜兵卒,对八旗精锐来说,如土鸡瓦狗。
拿下朝鲜国主,更是有手就行。
然而.
时间拖得太久,一旦明军进入朝鲜,他们劫掠的这些东西,可就带不走了。
现在及时抽身,是个明智之举。
很快。
黄台吉的军令传遍全军。
亲兵们骑着快马穿梭在营地与汉城街巷间,高声传达着命令:
“贝勒爷有令!即刻收拾战利品与俘虏,两日后一早全军北返!主力全速回撤,务必赶在明军之前返回辽东!”
帐篷内、民宅中,八旗士兵与朝鲜降兵瞬间忙碌起来。
有人扛着装满金银的木箱,有人将俘虏用绳索串联起来,有人则在焚烧房屋,浓烟滚滚,将汉城的天空染成灰蒙蒙的一片。
黄台吉站在王宫台阶上,看着眼前混乱却有序的景象,目光转向身旁的阿济格,突然开口问道:
“朝鲜那些归附我等的人中,可有堪用的?”
阿济格愣了一下,随即回想起来,点头道:
“倒是有两个可用之人。一个名叫全焕,是前朝鲜军的百户,武艺尚可,尤其使得一手好棍棒,此前攻城时还帮着咱们杀了不少守军。
另一个名叫朴熙,原是汉城的小吏,颇有心计,也有野心,早在咱们围城时就偷偷派人来投诚,给咱们送过不少城内的情报。”
“全焕、朴熙……”
黄台吉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算计。
“传我命令,敕封全焕为‘汉城王’,朴熙为‘平壤王’。咱们带不走的府库物资、兵器甲胄,都赏赐给他们。”
“八哥这是什么意思?”
阿济格彻底愣住了,他本以为这些归附者最多只能当个向导或炮灰,没想到黄台吉竟会封他们为王,还赏赐这么多东西。
“咱们好不容易打下汉城、平壤,怎么反倒把地盘赏给朝鲜人了?”
“你以为我是真心赏他们?”
黄台吉抬手拍了拍阿济格的肩膀,语气中满是深意。
“咱们走后,朝鲜义兵定会反攻汉城、平壤,让全焕和朴熙顶着‘王’的名号守着这两座城,正好替咱们牵制义兵,让他们没空追着咱们的屁股打。
而且,就算是我们想要守住汉城、平壤,在明军来了之后,真能守住?
另外,若是这两人真有本事,能在义兵和明军的夹缝中活下来,那他们就是咱们安插在朝鲜的棋子。
日后咱们再想打回来,只需一纸命令,他们便会乖乖归顺,咱们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掌控朝鲜。
就算他们失败了,也能借着与义兵、明军的厮杀,继续削弱朝鲜的实力,还能吸引明军的注意力,为咱们北返辽东争取时间。”
黄台吉呵呵一笑。
“不过是两个弃子,几处空城和一堆带不走的东西,却能换来这么多好处,何乐而不为?”
阿济格这才恍然大悟,忍不住咧嘴笑道:“八哥高明!还是你想得周全!我这就去安排,保证让全焕和朴熙感恩戴德,替咱们盯着朝鲜的烂摊子!”
说罢,他转身快步离去,脸上满是兴奋。
他已经能想象到,那两个朝鲜人得知被封王时,会是何等狂喜的模样。
时间飞速流逝。
很快便到了第二日清晨。
汉城的城门缓缓打开,八旗大军如同黑色的洪流,朝着北方进发。
队伍最前方是八旗精锐骑兵,中间是推着战利品的大车与被绳索串联的俘虏。
足足有一万朝鲜百姓与一万降卒,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稍有迟缓,便会遭到八旗士兵的鞭打。
队伍后方则是断后的步兵,警惕地盯着身后的汉城方向,以防义兵突袭。
黄台吉勒马走在队伍中央,回头望了一眼渐渐远去的汉城。
这座两日前还充斥着厮杀与抢掠的城池,此刻已变得死寂,只余下遍地的尸体与被洗劫一空的府库。
黄台吉心里明白,自己走后,朝鲜定会陷入更大的混乱:
义兵会反攻,全焕与朴熙会抵抗,而府库空虚、人口流失,今年的朝鲜,必定会爆发大规模的粮荒,饿殍遍野。
可这些,都与他无关了。
他的目光早已越过鸭绿江,投向了遥远的辽东。
那里有他的老巢赫图阿拉,有八旗的大军,还有与明军的生死博弈。
此番攻朝收获的威望与财富,是他争夺汗位的资本、
而辽东的战局,则是他能否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
毕竟,辽东,才是大金的根本。
朝鲜不是。
“驾!”
黄台吉猛地一夹马腹,战马发出一声嘶鸣,加快了步伐。
寒风卷着雪粒,打在他的脸上,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北返的决心。
他身后的大军如同一条长龙,在雪原上蜿蜒前行,朝着辽东的方向,疾驰而去。
另外一边。
红河谷的风雪依旧未停。
山顶明军营寨的冰墙在寒风中泛着冷硬的光,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将建奴大军死死挡在山下。
这场围攻战,从日出打到日落,又从夜幕持续到晨曦,早已超出了努尔哈赤的预期。
最初,明军只是依托山道狭窄的地形阻滞进攻,如今却借着营寨与冰墙,将防御做得密不透风。
八旗士兵如同潮水般一次次涌上山道,楯车撞向冰墙,弯刀劈砍木栅栏,却始终难以突破明军的防线。
好几次,八旗精锐已攀上冰墙,眼看就要攻破营寨,寨中却总能冲出一队精锐明军,悍不畏死地发起反击,将建奴士兵硬生生推下山道。
狭窄的山道,让八旗精锐的人数优势,发挥不出来。
“废物!都是废物!”
努尔哈赤立于山下的高坡上,看着又一次败退的士兵,狠狠将马鞭抽在雪地里,雪粒飞溅,语气中满是压抑的怒火。
他的目光死死盯着山顶的营寨,心中渐渐升起一丝疑虑。
此前营寨几次“摇摇欲坠”,难不成是熊廷弼故意装出来的?
那个熊蛮子,难道是算准了他会急于拿下红河谷,故意把他的大军钉死在这里?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策马奔来,翻身落马后连滚带爬地冲到努尔哈赤面前,声音带着几分颤抖:
“大汗!不好了!三贝勒与济尔哈朗台吉那边……快撑不住了!”
“说清楚!”
努尔哈赤喝道。
斥候咽了口唾沫,语速飞快地说道:
“陈策率领的明军援军,以车骑步营的阵型稳步推进,战车在前开路,火器营紧随其后,咱们的袭扰根本起不到作用!”
“莽古尔泰贝勒的骑兵几次冲散敌阵,都被对方的骑兵配合楯车击退,损失了不少人手。
济尔哈朗贝勒在谷口布下的防线,也被明军的火炮轰开了缺口,明军离咱们这里,已经不到三里了!”
“三里?!”
努尔哈赤心中一沉。
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陈策的援军步步紧逼,眼看就要形成合围之势。
可没等他缓过神,又一名斥候匆匆赶来,脸色比之前的斥候还要难看:
“大汗!炒的使者来了,就在营外,他说……他说有要事禀报,关乎科尔沁部的动向!”
努尔哈赤眉头紧皱,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挥了挥手,让斥候将使者带进来。
片刻后,一名身着草原服饰的使者走进中军帐,对着努尔哈赤躬身行礼。
“大汗,我家台吉让我转告您:刘兴祚已说服科尔沁部亲明派,如今科尔沁大军已朝着红河谷进发,很快将抵达红河谷。”
“什么?!”
努尔哈赤猛地站起身,他不敢置信地盯着使者。
“你再说一遍!科尔沁部?他们不是答应出兵助我吗?怎么会转而帮明军?!”
使者低着头,声音平静地说道:
“抚顺城破、代善贝勒战死的消息传到草原后,科尔沁部觉得,明军已是辽东的主宰。
刘兴祚带着大明的谕帖游说,科尔沁部便下定决心,与大明结盟,出兵对付大汗。”
使者的话在中军帐内炸开。
众将皆脸色剧变。
他们都知晓,这意味着什么。
努尔哈赤踉跄着后退一步,坐在身后的虎皮椅上,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草原盟友,不仅没来支援,反而倒向了明军。
如今,陈策的援军从正面逼近,科尔沁的大军从侧翼包抄,而山顶的熊廷弼还在死死牵制着他的主力。
炒那个老狐狸,派使者过来告知他科尔沁部的消息,便说明他不会出兵了。
他努尔哈赤,已然陷入了三面合围的绝境!
退?
还是不退?
这个问题如同巨石,压在努尔哈赤的心头。
若是退,便意味着他要吞下抚顺被破、代善战死的苦果,不仅没能拿下熊廷弼,反而损兵折将,威望大损。
可若是不退,虽然有机会杀死熊廷弼,报代善之仇,却要面临被明军与科尔沁部围歼的风险。
他纵横辽东数十年,经历过无数次生死战役,却从未像此刻这般犹豫。
要不然.
拼了?
ps:
7400大章!
(本章完)
时间已经是到了天启元年十月下旬。
凛冬已彻底笼罩大地。
鸭绿江以南的朝鲜半岛,虽无辽东那般极致酷寒,却也寒风刺骨。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铅灰色的天空中不时飘下细碎的雪粒,落在人身上瞬间便化作冰冷的雪水,顺着甲胄缝隙钻进衣内,冻得人牙关打颤。
汉城城外,八旗大军的营帐连绵数十里,黑色的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如同蛰伏的巨兽,死死盯着前方这座朝鲜都城。
黄台吉勒马立于高坡,身披厚重的黑狐裘,目光扫过城下冻得瑟瑟发抖的士兵,眉头微蹙。
即便八旗子弟早已适应辽东的严寒,可此番渡江南征,一路跋涉,仍有不少人倒在风雪中,冻死者、冻伤截肢者加起来,竟已五百人。
“贝勒爷,汉城守军仍在顽抗,是否要下令强攻?”
身旁的将领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黄台吉缓缓摇头,目光落在汉城高耸的城墙的上。
这座城池不仅墙高池深,更有朝鲜军民拼死坚守,半个月来,八旗大军几次试探性攻城,都被城上的弓箭与滚木逼退,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不急。”
他声音低沉,带着几分胸有成竹的冷静。
“汉城虽固,却已是孤城,且……今夜便会有结果。”
他抬手望向鸭绿江方向,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一个月前。
彼时,他率领三万八旗大军,趁着朝鲜不备,悄然渡过鸭绿江,首攻义州。
义州府尹李莞是抗倭名将李舜臣的侄子,虽有忠勇之心,却对建奴的突袭毫无防备,直到八旗士兵登上城墙,才仓促组织抵抗。
次日清晨,义州城破,李莞被俘后宁死不降,最终被磔杀于城门之上。
而城中数万军民,无论老幼妇孺,都未能逃过一劫。
黄台吉下令屠城,便是要以血腥震慑朝鲜,让后续诸城不敢再轻易抵抗。
果不其然,义州的惨状传遍朝鲜,八旗大军一路南下,定州、郭山、安州、平壤、黄州、平山诸城望风而降,即便有零星抵抗,也很快被镇压。
直到兵临汉城,才遇到了真正的阻碍。
可这份阻碍,也早已因朝鲜国王李珲的出逃,变得摇摇欲坠。
“朝鲜国王李珲……”
黄台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语气中满是不屑。
他早已得知,在他大军抵达汉城前,李珲便带着妃子、重要文件与宗社神主,仓皇逃往江华岛。
又让世子南下全州,搞出“分朝”的名堂,还向全国颁布了所谓的“哀痛教”(罪己诏),看似忏悔自责,实则不过是为了逃避责任。
即便台谏官员联合上疏,恳请国王留在汉城、亲自督战,也被李珲驳回。
如此怯懦的君主,如何能守住家国?
“贝勒爷,内应那边传来消息,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一名斥候策马奔来,低声禀报。
黄台吉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抬手下令:“传令下去,全军做好准备,待城中火起,即刻攻城!”
“遵令!”
将领们齐声应下,转身去传达命令。
八旗士兵们纷纷握紧手中的兵器,目光紧紧盯着汉城的城门,虽然寒风依旧刺骨,却没人再抱怨。
今夜过后,汉城便会被攻破,他们可以尽情劫掠一日一夜!
而朝鲜的抵抗,也将彻底瓦解。
此刻的汉城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街道上空无一人,城墙上的守军虽仍在巡逻,却难掩脸上的疲惫与焦虑。
谁也没有注意到,在城西的一处民宅内,上百名身着朝鲜服饰的男子正悄悄聚集,他们手中握着短刀与火把,眼神闪烁着不安与贪婪。
这些人便是黄台吉安插在汉城内的内应,多是被大金收买的当地豪强与溃兵。
“时辰快到了,按约定,我们先去烧城门的守军营房,再打开西城门,迎接四贝勒的大军!”
为首的男子压低声音,眼中闪着疯狂之色。
“事成之后,黄台吉答应给我们的土地与财物,绝不会少!”
众人纷纷点头,握紧手中的火把,悄悄走出民宅,如同鬼魅般穿梭在汉城的街巷中。
城西城门的守军还在警惕地盯着城外的建奴大营,丝毫没有察觉,死亡与背叛的阴影,已悄然笼罩在这座孤城之上。
很快。
时间便到了晚上。
夜色如墨,沉沉笼罩住汉城,连星月都被厚重的云层遮蔽,只余下城墙上零星的火把,在寒风中摇曳。
城外的旷野上,三万余大军早已列阵待命。
正白旗与镶白旗的精锐士兵手持弯刀,眼神锐利如鹰。
镶蓝旗的骑兵勒着战马,马蹄在雪地上轻轻刨动。
而夹杂在其中的朝鲜降兵,虽穿着破旧的甲胄,却难掩脸上的怯懦与贪婪,手中的兵器握得紧紧的,目光死死盯着汉城的方向。
黄台吉立于阵前,身披玄色貂裘,腰间悬挂着努尔哈赤赐予的七星顺刀,虎目如炬,紧紧锁定汉城墙头。
他身后的令旗手早已做好准备,战鼓也已架起,只待城中信号响起。
“贝勒爷,您看!”
身旁的亲兵突然指向汉城,声音带着几分急促。
黄台吉抬眼望去。
只见原本寂静的汉城,突然响起杂乱的喊杀声,紧接着,城西、城南接连升起数团火光,火舌舔舐着夜空,将半边天染成通红。
那是内应动手的信号!
“时机到了!”
黄台吉猛地拔出腰间的七星顺刀,刀刃在火光映照下泛着冷冽的光芒,高声下令。
“传令!全军攻城!降兵在前,八旗在后,不破汉城,誓不罢休!”
“遵令!”
令旗手挥动令旗,急促的战鼓声瞬间响彻旷野,如同惊雷般震得人耳膜发颤。
“咚!”
“咚!”
“咚1”
最前排的朝鲜降兵在督战队的呵斥下,扛着云梯、推着撞车,朝着汉城西城门冲去。
他们跑得跌跌撞撞,却不敢有丝毫停歇。
身后的八旗兵卒握着顺刀,眼神冰冷,若是敢退,便是当场斩杀的下场。
城墙上的朝鲜守军本就因国王出逃而士气低落,此刻见城外大军压境,城中又火光四起,早已乱了阵脚。
箭矢稀稀拉拉地射下,大多落在空处;滚木与石块也寥寥无几,根本挡不住潮水般涌来的攻城队伍。
“吱呀——”
一声刺耳的摩擦声响起,汉城西城门被内应从内部打开,几名身着朝鲜服饰的内应探出身子,对着城外高声呼喊:
“城门开了!快进来!”
黄台吉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挥手下令:“冲!”
三万大军如同决堤的洪水,顺着西城门涌入汉城。
朝鲜降兵一马当先,冲进街巷后便彻底没了约束。
他们扔掉手中的攻城器具,拔出短刀,朝着路边的民宅冲去,踹开门板的声音、女人的尖叫、男人的怒骂与惨叫,瞬间填满了汉城的夜空。
“破城了!降者不杀!”
黄台吉让人用朝鲜语高声喊着,声音传遍全城。
城墙上的朝鲜守军听到喊声,本就动摇的军心彻底崩溃,纷纷扔下兵器。
他们不是投降,而是朝着其他城门逃去。
给建奴当俘虏,能有什么好处?
不过是被当做喂箭头的罢了。
然而,他们刚冲出城门,便遭遇了黄台吉早已布置好的八旗游骑。
骑兵们挥舞着顺刀,如同砍瓜切菜般屠杀着出逃的朝鲜兵卒,鲜血顺着城门的台阶流淌,在雪地上汇成暗红色的溪流,尸体层层迭迭地堆积在城门处,堵住了后续出逃者的去路。
“别杀我!我投降!”
一名朝鲜兵卒跪在地上,双手高举,苦苦哀求。
可八旗骑兵根本不予理会,顺刀落下,头颅便滚落在地,眼中还残留着恐惧与不甘。
汉城内,更是沦为人间地狱。
八旗子弟冲入城中烧杀抢掠。
他们优先冲进朝鲜王宫与官员府邸,抢夺金银珠宝与珍贵典籍,对普通民宅只是稍加搜刮。
而那些朝鲜降兵,却如同疯魔般,冲进每一户民宅,男人被当场斩杀,老人与孩子也未能幸免,女眷则被拖拽着,肆意凌辱,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一户民宅内,一名朝鲜降兵正用刀架在房主的脖子上,逼迫对方交出藏匿的钱财。
房主刚要反抗,便被一刀刺穿胸膛,鲜血喷溅在降兵的脸上,可他却毫不在意,反而狞笑着,转身扑向缩在角落的女眷。
旁边的几名降兵见状,也纷纷围了上去,笑声与女人的哭声混杂在一起,令人发指。
王宫内,黄台吉坐在朝鲜国王的宝座上,看着手下士兵源源不断地将抢掠来的财宝搬出殿外,脸上没有丝毫波澜。
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景。
在他看来,攻破城池后的抢掠与屠杀,既是对士兵的奖赏,也是震慑敌国的手段。
“贝勒爷,汉城已彻底控制,出逃的朝鲜兵卒已被全部斩杀,城内抵抗者也基本肃清。”
正白旗的一个梅勒额真上前禀报,语气中带着几分邀功的意味。
黄台吉缓缓点头,站起身,走到殿外,望着汉城内熊熊燃烧的火光,以及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语气冰冷地说道:
“传令下去,劫掠一日一夜,清点战利品与俘虏,将反抗者的头颅挂在城墙上,让朝鲜人看看,反抗大金的下场!”
“遵令!”
将领躬身应下,转身去传达命令。
王宫混乱无比,惨叫声连连。
黄台吉坐在朝鲜国王的宝座上,眼神深邃,看不出喜怒。
阿济格手持刚缴获的朝鲜弯刀,大步走进殿内,语气中带着几分亢奋:
“八哥,汉城已彻底拿下!接下来咱们是不是该南下全州,再渡海去江华岛,把李珲那小子抓回来,彻底灭了朝鲜国?”
他身后的护军统领图尔格也跟着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是啊贝勒爷,如今朝鲜主力已溃,国王出逃,正是一举灭国的好时机!
若是能将朝鲜纳入大金版图,日后咱们便多了一处粮仓与兵源地!”
殿内的八旗将领们纷纷附和,一时间,“灭朝鲜”“擒李珲”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人脸上都洋溢着胜战后的狂热。
一个月不到拿下大半个朝鲜,这样的战绩足以让他们骄傲,也让他们对“彻底征服朝鲜”充满了信心。
然而,黄台吉却缓缓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得与殿内的狂热格格不入。
“没时间了,而且南下也没有意义。”
“这是何道理?”
图尔格愣了一下,上前一步,语气中带着不解。
“咱们现在势头正盛,拿下全州、江华岛不过是时间问题,为何说没意义?”
黄台吉从宝座上站起身,走到殿中央的舆图前,手指重重按在朝鲜半岛的版图上。
“此番南下,本就不是为了灭国,而是为了劫掠人口与物资。
如今汉城的财宝已装车,俘虏的朝鲜百姓与工匠也逾十万,咱们的目的早就达到了。”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况且,你们以为,我们真能彻底统治朝鲜?
朝鲜虽弱,却有数百年来的家国观念,李珲虽逃,可各地的义兵已开始作乱,咱们若久留,只会陷入无尽的游击战中。”
这话如同冷水,浇灭了不少将领的热情。
阿济格皱起眉头:“义兵?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何足为惧?”
“乌合之众?”
黄台吉冷笑一声,从怀中取出一份探报,扔在阿济格面前。
“你自己看!义州、定州等地的义兵已聚集数千人,不仅杀了咱们留守的精锐,还夺回了两座县城!
如今朝鲜各地都在响应,时间拖得越久,这股势力只会越大。
咱们是来劫掠的,不是来当‘剿匪官’的。”
若是陷入治安战,他八旗大军再厉害,也会被拖在此处。
说完。
黄台吉又转向图尔格,语气多了几分凝重。
“更何况,探报还说,明军已在鸭绿江北岸集结,看样子是要进入朝鲜!
咱们若是继续南下,届时不仅要对付朝鲜义兵,还要与明军正面交锋。
异地作战,腹背受敌,这是兵家大忌,咱们耗不起。”
将领们闻言,纷纷沉默下来。
他们这才意识到,眼前的“胜利”背后,藏着多少隐患。
朝鲜义兵的骚扰、明军的逼近,都是实实在在的威胁,若真如黄台吉所说,久留朝鲜只会得不偿失。
黄台吉看着众人的神色,语气缓和了几分,然而眼底却有几分焦虑。
“还有更重要的,后方的急报就没断过。”
“抚顺危急、开原危急,连赫图阿拉都传来了警报!咱们若是再不返程,恐怕等咱们回去,赫图阿拉都被明军捣毁了!”
这话一出,殿内彻底安静下来。
赫图阿拉是大金的根本,是八旗贵族的家眷与粮草所在地,若是老巢被端,他们即便拿下朝鲜,也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现如今,只能见好就收了!”黄台吉叹了一口气,脸上有着不甘之色。
他何尝不想彻底征服朝鲜,将这份功绩刻在自己的汗位路上?
可他更清楚,眼下保住大金的根本,比什么都重要。
好在此次攻朝,他收获颇丰:
十万俘虏、无数财宝,还有“半月破朝鲜”的威望,这些足以让他在八旗贵族中站稳脚跟,甚至让他们承认自己“汗位继承人”的身份,为日后继承汗位铺平道路。
“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阿济格很清醒。
继续向南征服朝鲜,确实不难。
朝鲜兵卒,对八旗精锐来说,如土鸡瓦狗。
拿下朝鲜国主,更是有手就行。
然而.
时间拖得太久,一旦明军进入朝鲜,他们劫掠的这些东西,可就带不走了。
现在及时抽身,是个明智之举。
很快。
黄台吉的军令传遍全军。
亲兵们骑着快马穿梭在营地与汉城街巷间,高声传达着命令:
“贝勒爷有令!即刻收拾战利品与俘虏,两日后一早全军北返!主力全速回撤,务必赶在明军之前返回辽东!”
帐篷内、民宅中,八旗士兵与朝鲜降兵瞬间忙碌起来。
有人扛着装满金银的木箱,有人将俘虏用绳索串联起来,有人则在焚烧房屋,浓烟滚滚,将汉城的天空染成灰蒙蒙的一片。
黄台吉站在王宫台阶上,看着眼前混乱却有序的景象,目光转向身旁的阿济格,突然开口问道:
“朝鲜那些归附我等的人中,可有堪用的?”
阿济格愣了一下,随即回想起来,点头道:
“倒是有两个可用之人。一个名叫全焕,是前朝鲜军的百户,武艺尚可,尤其使得一手好棍棒,此前攻城时还帮着咱们杀了不少守军。
另一个名叫朴熙,原是汉城的小吏,颇有心计,也有野心,早在咱们围城时就偷偷派人来投诚,给咱们送过不少城内的情报。”
“全焕、朴熙……”
黄台吉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算计。
“传我命令,敕封全焕为‘汉城王’,朴熙为‘平壤王’。咱们带不走的府库物资、兵器甲胄,都赏赐给他们。”
“八哥这是什么意思?”
阿济格彻底愣住了,他本以为这些归附者最多只能当个向导或炮灰,没想到黄台吉竟会封他们为王,还赏赐这么多东西。
“咱们好不容易打下汉城、平壤,怎么反倒把地盘赏给朝鲜人了?”
“你以为我是真心赏他们?”
黄台吉抬手拍了拍阿济格的肩膀,语气中满是深意。
“咱们走后,朝鲜义兵定会反攻汉城、平壤,让全焕和朴熙顶着‘王’的名号守着这两座城,正好替咱们牵制义兵,让他们没空追着咱们的屁股打。
而且,就算是我们想要守住汉城、平壤,在明军来了之后,真能守住?
另外,若是这两人真有本事,能在义兵和明军的夹缝中活下来,那他们就是咱们安插在朝鲜的棋子。
日后咱们再想打回来,只需一纸命令,他们便会乖乖归顺,咱们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掌控朝鲜。
就算他们失败了,也能借着与义兵、明军的厮杀,继续削弱朝鲜的实力,还能吸引明军的注意力,为咱们北返辽东争取时间。”
黄台吉呵呵一笑。
“不过是两个弃子,几处空城和一堆带不走的东西,却能换来这么多好处,何乐而不为?”
阿济格这才恍然大悟,忍不住咧嘴笑道:“八哥高明!还是你想得周全!我这就去安排,保证让全焕和朴熙感恩戴德,替咱们盯着朝鲜的烂摊子!”
说罢,他转身快步离去,脸上满是兴奋。
他已经能想象到,那两个朝鲜人得知被封王时,会是何等狂喜的模样。
时间飞速流逝。
很快便到了第二日清晨。
汉城的城门缓缓打开,八旗大军如同黑色的洪流,朝着北方进发。
队伍最前方是八旗精锐骑兵,中间是推着战利品的大车与被绳索串联的俘虏。
足足有一万朝鲜百姓与一万降卒,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稍有迟缓,便会遭到八旗士兵的鞭打。
队伍后方则是断后的步兵,警惕地盯着身后的汉城方向,以防义兵突袭。
黄台吉勒马走在队伍中央,回头望了一眼渐渐远去的汉城。
这座两日前还充斥着厮杀与抢掠的城池,此刻已变得死寂,只余下遍地的尸体与被洗劫一空的府库。
黄台吉心里明白,自己走后,朝鲜定会陷入更大的混乱:
义兵会反攻,全焕与朴熙会抵抗,而府库空虚、人口流失,今年的朝鲜,必定会爆发大规模的粮荒,饿殍遍野。
可这些,都与他无关了。
他的目光早已越过鸭绿江,投向了遥远的辽东。
那里有他的老巢赫图阿拉,有八旗的大军,还有与明军的生死博弈。
此番攻朝收获的威望与财富,是他争夺汗位的资本、
而辽东的战局,则是他能否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
毕竟,辽东,才是大金的根本。
朝鲜不是。
“驾!”
黄台吉猛地一夹马腹,战马发出一声嘶鸣,加快了步伐。
寒风卷着雪粒,打在他的脸上,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北返的决心。
他身后的大军如同一条长龙,在雪原上蜿蜒前行,朝着辽东的方向,疾驰而去。
另外一边。
红河谷的风雪依旧未停。
山顶明军营寨的冰墙在寒风中泛着冷硬的光,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将建奴大军死死挡在山下。
这场围攻战,从日出打到日落,又从夜幕持续到晨曦,早已超出了努尔哈赤的预期。
最初,明军只是依托山道狭窄的地形阻滞进攻,如今却借着营寨与冰墙,将防御做得密不透风。
八旗士兵如同潮水般一次次涌上山道,楯车撞向冰墙,弯刀劈砍木栅栏,却始终难以突破明军的防线。
好几次,八旗精锐已攀上冰墙,眼看就要攻破营寨,寨中却总能冲出一队精锐明军,悍不畏死地发起反击,将建奴士兵硬生生推下山道。
狭窄的山道,让八旗精锐的人数优势,发挥不出来。
“废物!都是废物!”
努尔哈赤立于山下的高坡上,看着又一次败退的士兵,狠狠将马鞭抽在雪地里,雪粒飞溅,语气中满是压抑的怒火。
他的目光死死盯着山顶的营寨,心中渐渐升起一丝疑虑。
此前营寨几次“摇摇欲坠”,难不成是熊廷弼故意装出来的?
那个熊蛮子,难道是算准了他会急于拿下红河谷,故意把他的大军钉死在这里?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策马奔来,翻身落马后连滚带爬地冲到努尔哈赤面前,声音带着几分颤抖:
“大汗!不好了!三贝勒与济尔哈朗台吉那边……快撑不住了!”
“说清楚!”
努尔哈赤喝道。
斥候咽了口唾沫,语速飞快地说道:
“陈策率领的明军援军,以车骑步营的阵型稳步推进,战车在前开路,火器营紧随其后,咱们的袭扰根本起不到作用!”
“莽古尔泰贝勒的骑兵几次冲散敌阵,都被对方的骑兵配合楯车击退,损失了不少人手。
济尔哈朗贝勒在谷口布下的防线,也被明军的火炮轰开了缺口,明军离咱们这里,已经不到三里了!”
“三里?!”
努尔哈赤心中一沉。
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陈策的援军步步紧逼,眼看就要形成合围之势。
可没等他缓过神,又一名斥候匆匆赶来,脸色比之前的斥候还要难看:
“大汗!炒的使者来了,就在营外,他说……他说有要事禀报,关乎科尔沁部的动向!”
努尔哈赤眉头紧皱,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挥了挥手,让斥候将使者带进来。
片刻后,一名身着草原服饰的使者走进中军帐,对着努尔哈赤躬身行礼。
“大汗,我家台吉让我转告您:刘兴祚已说服科尔沁部亲明派,如今科尔沁大军已朝着红河谷进发,很快将抵达红河谷。”
“什么?!”
努尔哈赤猛地站起身,他不敢置信地盯着使者。
“你再说一遍!科尔沁部?他们不是答应出兵助我吗?怎么会转而帮明军?!”
使者低着头,声音平静地说道:
“抚顺城破、代善贝勒战死的消息传到草原后,科尔沁部觉得,明军已是辽东的主宰。
刘兴祚带着大明的谕帖游说,科尔沁部便下定决心,与大明结盟,出兵对付大汗。”
使者的话在中军帐内炸开。
众将皆脸色剧变。
他们都知晓,这意味着什么。
努尔哈赤踉跄着后退一步,坐在身后的虎皮椅上,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草原盟友,不仅没来支援,反而倒向了明军。
如今,陈策的援军从正面逼近,科尔沁的大军从侧翼包抄,而山顶的熊廷弼还在死死牵制着他的主力。
炒那个老狐狸,派使者过来告知他科尔沁部的消息,便说明他不会出兵了。
他努尔哈赤,已然陷入了三面合围的绝境!
退?
还是不退?
这个问题如同巨石,压在努尔哈赤的心头。
若是退,便意味着他要吞下抚顺被破、代善战死的苦果,不仅没能拿下熊廷弼,反而损兵折将,威望大损。
可若是不退,虽然有机会杀死熊廷弼,报代善之仇,却要面临被明军与科尔沁部围歼的风险。
他纵横辽东数十年,经历过无数次生死战役,却从未像此刻这般犹豫。
要不然.
拼了?
ps:
7400大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