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矫诏威慑,大明班超
第373章 矫诏威慑,大明班超
帐篷内的暖炉燃着松木,火苗跳动间,将两人的影子映在毡壁上,忽明忽暗。
刘兴祚目光如炬地盯着炒。
他看出了炒的犹豫。
“炒台吉。”
刘兴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几分深意。
“雪中送炭,才能让大明记你一辈子的好;可若是等胜负已分再凑上来锦上添,大明不缺你这一个盟友,也犯不着给你格外的好处。”
“你该清楚,眼下红河谷的僵局,缺的就是你内喀尔喀五部这股力量。
你出兵,明军胜,你是头等功臣;你不出兵,明军若仍胜,你日后再想攀附,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炒眼神闪烁不定。
刘兴祚说得没错,但草原部落向来“拜强者、记恩义”,也怕“站错队、遭清算”。
出兵驰援,若是赢了,好处自然少不了;可若是输了,内喀尔喀五部怕是要被努尔哈赤记恨,日后在草原上都难立足。
炒沉默许久,终于开口。
“请威虏伯给我三日时间考虑。”
这老狐狸的语气带着几分恳求。
“出兵关乎五部存亡,我需与各部首领商议,不能擅自做主。”
刘兴祚的嘴角猛地一抽。
三日?
红河谷的战局瞬息万变,三日时间,胜负早已经分出来了。
他强压下心头的焦躁,脸上掠过一丝怒色。
可转念一想,自己此刻还是阶下囚,若是逼急了炒,一刀把他头颅砍下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刘兴祚深吸一口气,语气缓和了几分。
“三日便三日,只是希望台吉莫要错过了时机。”
之后刘兴祚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又问道:
“对了,科尔沁部的踪迹,台吉可知晓?”
炒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点了点头:
“他们的营地就在我部北面二十里处,昨日还派了人来通传,说是要‘共商援金大事’。不过……”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玩味。
“他们内部似乎出了点问题,昨日夜里,营地里还传出过争吵声,隐约能听到‘助明’‘助金’的字眼,听说差点就火拼起来了。”
“哦?”
刘兴祚的眼睛瞬间亮了。
“此话怎讲?科尔沁部内部怎么会有分歧?”
炒见刘兴祚感兴趣,便也不再隐瞒。
反正这些情报说出来,既不会损害内喀尔喀的利益,还能卖刘兴祚一个人情,为日后留条后路。
“科尔沁部与建奴有姻亲,早年便归附了努尔哈赤,这是亲建奴派。
可近年来,明军在辽东渐强,加之科尔沁部的哲哲被大明皇帝纳为妃子,许多科尔沁贵族不想再被建奴牵制,想要依附大明,这便是亲明派。”
他端起酒碗抿了一口,继续道:“昨日听说抚顺城破、代善战死,两派便吵了起来,亲明派说该趁机倒向大明,亲建奴派却坚持要按原计划援金,两边各不相让,差点就动了刀兵。”
“原来如此!”
刘兴祚猛地一拍大腿,心中的失望瞬间被狂喜取代。
炒不愿出兵,可科尔沁部有亲明派啊!
若是能说动科尔沁部出兵,不仅能解红河谷之围,还能借机分化草原部落与建奴的关系,简直是一举两得!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目光重新落在炒身上,语气带着几分试探:
“台吉既然知晓科尔沁部的内情,想必也有办法让我与他们的亲明派见上一面吧?”
炒看着刘兴祚眼中的光芒,哪里还不明白他的心思?
他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倒也不是不行。我可以派人护送你过去。只是威虏伯,此事若是成了,你可得在熊经略面前多提我内喀尔喀一句,毕竟,这消息是我告诉你的。”
“那是自然!”
刘兴祚立刻应下,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只要能解红河谷之围,台吉的这份人情,我刘兴祚记在心里,大明也记在心里!”
“不过,在台吉派信使去科尔沁之前,我还需向台吉借一样东西。”
炒正琢磨着如何在“不出兵”与“结好大明”之间找平衡,闻言一愣,放下酒碗问道:
“哦?威虏伯要借什么?只要我内喀尔喀有的,定然不会推辞。”
他以为刘兴祚要借马匹、干粮,或是护卫的士兵,却没料到接下来的话让他心头一震。
“借一道圣旨,或是一块黄布,能做成圣旨模样的东西便好。”
刘兴祚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
“嘶!”
炒倒吸一口凉气,端着酒碗的手微微一顿,酒液晃出几滴洒在羊毛毯上。
他瞬间明白了刘兴祚的目的。
这是要假传圣旨,借着大明的名义去说服科尔沁部的亲明派!
要知道,假传圣旨乃是灭族的死罪,那些循规蹈矩的中原官员,便是借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做。
可眼前的刘兴祚,竟能如此轻描淡写地说出来,倒真有几分草原汉子的狠辣与果决。
“威虏伯果然不是那些墨守成规的中原官员,倒有几分我们草原人的做派。”
但他意有所指的问道:
“可是假传圣旨是杀头诛九族的罪过,您就不怕事后大明追究?”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刘兴祚将酒碗一饮而尽,碗底重重磕在桌上,声音掷地有声。
“眼下熊经略困在红河谷,多耽搁一刻便多一分危险,我深受皇恩,只要能够战胜建奴,便是时候追击,要杀我刘兴祚,我也认了。”
刘兴祚对大明的忠诚,远超常人想象。
“科尔沁部的亲明派虽有心助明,却缺一个‘名正言顺’的由头。
我若能拿着‘大明旨意’去,他们便有了出兵的理由,既能说服部众,又能堵住亲建奴派的嘴。
这层窗户纸,总得有人来捅破。”
他盯着炒,催促问道:“台吉可有?若是没有黄布,便是染成黄色的麻布也行,只要看着像那么回事便好。”
炒敬佩刘兴祚的忠诚,但还是摇摇头,坦诚道:“圣旨是真没有。”
他解释道:“你也知道,扎鲁特、巴林、翁吉剌特、巴岳特、乌济叶特五部与大明向来只靠‘互市’和‘抚赏’打交道。
你们给我们银两、布匹、茶叶,我们帮你们牵制建奴,说白了就是军事上的合作,算不得正式的藩属。
大明从未给我们下过圣旨,更没册封过什么爵位,哪里来的圣旨?”
刘兴祚闻言,脸上的期待淡了几分,却没完全失望。
他本也没指望炒真有圣旨,不过是试一试。
就在这时,炒像是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不过,圣旨没有,倒是有几道大明兵部发的谕帖。”
他挥手召来一名亲兵,吩咐道:“去我帐中,把那只紫檀木盒子取来,里面有大明的谕帖。”
亲兵应声而去,不多时便捧着一只雕工粗糙的紫檀木盒回来。
炒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三四张泛黄的纸,纸张边缘绣着简单的云纹,右上角盖着大明兵部的朱红大印,正是此前明朝为了协调军事合作,发给内喀尔喀五部的谕帖,内容多是“令尔部牵制建奴游骑”“按时赴互市交割”之类的话。
“只是这谕帖的内容是定死的,我可改不了。”
炒拿起一张谕帖递给刘兴祚。
“这东西既不是圣旨,内容也和科尔沁部无关,您要它做什么?”
刘兴祚接过谕帖,手指抚过纸上的朱红大印,眼中瞬间闪过一抹亮色,仿佛拿到了宝贝一般,忍不住笑道:
“有这个就够了!内容是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上面的兵部大印。只要让科尔沁部的人看到这枚印,他们就会相信,我此次来劝他们出兵,是有大明官方授意的,不是我个人的主意。”
他将谕帖小心翼翼地折好,又接过明黄色的布帛,把他卷成圣旨的模样,放进怀里,对着炒拱了拱手:
“多谢台吉!有了这东西,说服科尔沁部的把握便又大了几分。”
“威虏伯定好主意就好,我就祝兄弟一路顺风了!”
“此事若成,台吉便有大功!”
刘兴祚端起酒碗,与炒碰了一下,心中已然开始盘算如何说服科尔沁部出兵了。
而炒痛饮一杯酒,看着刘兴祚的侧脸,心中也打着算盘。
若是刘兴祚真能说动科尔沁部,内喀尔喀五部即便不出兵,也能借着这份“情报之功”,与大明攀上关系。
总之
无论战局如何,他炒都不会吃亏。
刘兴祚在帐中匆匆吃过烤羊肉、灌下两碗暖身的马奶酒,便作别炒,翻身上马,身后二十名内喀尔喀骑兵紧随其后。
这是炒“借”给他的护卫。
“驾!”
刘兴祚猛地一夹马腹,战马吃痛,发出一声嘶鸣,四蹄翻飞,在雪地上踏出深深的蹄印。
二十里路程,他恨不得一鞭催到底。
凛冽的寒风刮得脸颊生疼,他却浑然不觉,只死死盯着前方夜色中隐约的篝火轮廓。
身后的二十名骑兵虽熟悉草原地形,却也被他催得气喘吁吁,战马的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蹄声密集得如同急雨。
不过一个时辰,科尔沁部的营地便赫然出现在眼前。
刘兴祚勒住战马,目光扫过营地布局。
按炒所说,亲明派的科尔沁右翼部落驻扎在南面。
他深吸一口气,翻身下马,大步走向营门,声音洪亮:
“明国使者刘兴祚在此!速去通报你家首领,此前派往大明的两位奥肯,回信已到!”
“奥肯的回信?”
守卫们面面相觑,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此前科尔沁右翼派布和台吉的两个女儿去试探大明,本就抱着依附的心思,如今听闻回信已到,哪敢怠慢?
一名百夫长立刻转身,朝着中军大帐的方向狂奔而去,其余守卫则下意识地收了兵器,虽仍盯着刘兴祚身后的二十名内喀尔喀骑兵,却已没了敌意。
不过片刻,中军大帐方向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莽古斯、明安、孔果尔三兄弟快步走出,身后还跟着布和台吉。
这四人正是科尔沁右翼亲明派的核心,此刻脸上满是急切与兴奋,脚步都比平日快了几分。
可当他们看到刘兴祚身后只有二十名草原骑兵,既无明军仪仗,也无随行官员时,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这位便是明国的天使?”
莽古斯上前一步,目光在刘兴祚身上扫过,虽仍保持着恭敬,语气却多了几分试探。
“为何不见明军护卫与文书官?”
刘兴祚心中早有准备,脸上却不动声色,反而微微皱眉,语气带着几分“不悦”:
“路途仓促,为赶在努尔哈赤察觉前送信,本使只带了轻骑。难道尔等信不过我大明?”
这话一出,莽古斯顿时语塞。
明军方才斩了代善,他哪敢说“信不过”?
莽古斯尴尬笑了两声,连忙上前两步,侧身引道:“天使说笑了!我等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回信,一时失言,还请天使莫怪!快,帐内说话!”
众人簇拥着刘兴祚走进中军大帐。
帐内铺着厚实的虎皮毯,中央燃着一只铜制火盆,松木燃烧的暖意驱散了寒气;帐壁上挂着弓箭与弯刀,处处透着草原部落的粗犷。
莽古斯请刘兴祚坐在主位左侧的羊毛垫上,自己与明安等人分坐两侧,刚坐稳,便忍不住急切地问道:
“请问天使,两位奥肯的回信何在?大明……究竟愿不愿接纳我科尔沁右翼?”
刘兴祚端起侍女递来的马奶酒,却没有喝,反而缓缓放下酒碗,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回信自然是到了,只是并未随我带来,沈阳方面怕路途有失,将回信暂存于府库,只让本使先带口信与信物,召尔等部众,宣告大明的旨意。”
“存于沈阳?”
莽古斯三兄弟对视一眼,眼中的疑惑更甚。
哪有使者不带回信,只带“口信”的道理?
明安忍不住追问:“天使此话,我等……我等实在难以信服。若无回信为证,部中台吉们怕是不会认可啊!”
“尔等不必信我,但需信大明的圣旨,信这兵部谕帖!”
刘兴祚猛地站起身,从怀中掏出两样东西。
一是炒帮他准备的黄布,颜色鲜艳,卷成圣旨模样,一看便有“皇家气象”。
二是那道盖着大明兵部朱红大印的谕帖。
他将‘圣旨’举过头顶,又将谕帖展开,快步走到帐中央,指着谕帖上的大印,声音陡然拔高:
“看清楚了!这是大明兵部的印信!若不是朝廷有意接纳尔等,怎会让本使带着谕帖、圣旨前来?”
帐内众人的目光瞬间被那枚朱红印迹吸引。
草原部落虽不熟悉中原官制,却深知“印信”的分量,那方印迹色泽鲜红,纹路清晰,绝不是寻常人能伪造的。
加之明黄色圣旨。
原本还带着疑惑的众人,此刻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连呼吸都轻了几分。
若是真有大明兵部谕帖以及大明皇帝的圣旨,那刘兴祚的话,便有了几分可信度。
刘兴祚见众人被唬住,心中暗自松了口气,语气却愈发威严:
“莽古斯台吉,布和台吉!即刻去将科尔沁所有首领召集到帐中!
本使要当众宣告‘圣旨’,这不仅关乎大明是否接纳你们,更关乎科尔沁部未来百年的兴衰。
是跟着建奴陪葬,还是跟着大明享尽富贵,今日便要做个了断!”
莽古斯与布和对视一眼,短短几秒钟,却似乎传递了无数信息。
若是真能得到大明的支持,他们科尔沁部可就要发达了!
莽古斯当即起身,对着帐外高声下令:“传令下去,所有首领即刻到中军大帐议事!告诉他们,大明皇帝有圣旨,来给我们好处来了!”
传信之后,没过多久。
中军大帐的毡帘被不断掀开,科尔沁诸部的首领们陆续涌入,足有二十余人。
亲明派的莽古斯、明安等人面色凝重,时不时用眼神示意刘兴祚,透着几分紧张。
而亲建奴派的首领们则满脸敌意,目光如刀般刮过刘兴祚,尤其是站在人群中的奥巴。
他是科尔沁左翼的核心,向来与建奴亲近,此刻双手抱胸,嘴角挂着冷笑,显然没把这个“明国使者”放在眼里。
刘兴祚端坐于羊毛垫上,脸上依旧挂着从容的笑,目光缓缓扫过帐内,在触及奥巴时微微一顿,随即高声问道:
“听闻科尔沁部的奥巴台吉在此?还请现身一见。”
“我便是奥巴!”
奥巴向前一步,语气中满是不屑,他上下打量着刘兴祚,见对方虽穿着袍,却无官服仪仗,眼中的轻蔑更甚。
“你便是明国派来的使者?既无圣旨又无仪仗,莫不是来骗吃骗喝的?”
刘兴祚不恼,反而笑着点头,从怀中取出那方染黄的布帛,缓缓展开。
“奥巴台吉稍安勿躁,这便是大明皇帝的圣旨。”
他抬眼扫过帐内众人,声音陡然拔高。
“诸位皆是科尔沁部的首领,今日当着圣旨的面,还请跪下接旨,莫要失了礼数。”
奥巴眉头一皱,下意识便想拒绝。
他此前跪过努尔哈赤,已是满心不甘,如今怎愿再跪一个“来路不明”的明国使者?
可转念一想,若是真能从大明那里拿到好处,比如互市的特权、过冬的粮草,跪一跪也无妨,不过是弯腰的事,犯不着与好处过不去。
他瞥了眼身边的亲建奴派首领,见众人也在犹豫,便咬了咬牙,率先屈膝:“我等……接旨。”
其余首领见状,也纷纷跟着跪下,亲明派满脸期待,亲建奴派则面色僵硬,唯有奥巴依旧带着几分倨傲,膝盖虽弯,腰杆却没完全塌下。
刘兴祚手持黄布,走到帐中央,清了清嗓子,开始一本正经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科尔沁部诸台吉,乃是草原骁勇之辈,素与大明交好。今建奴努尔哈赤叛逆,犯我辽东,屠戮百姓……”
他语气沉稳,字字清晰,将“皇帝”对科尔沁部的“赏识”与“期许”说得绘声绘色,又暗暗示意只要出兵助明,事后必有重赏。
布匹、茶叶、银两,甚至是草原牧场的庇护权,桩桩件件都戳中了首领们的心思。
帐内众人听得入神,连奥巴都忍不住竖起耳朵,琢磨着若是真能拿到这些好处,倒也值得与建奴翻脸。
可就在此时,刘兴祚的眼神骤然一眯,原本从容的笑容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刺骨的狠厉!
没人看清他是如何动作的。
只觉一道寒光从腰间闪过,刘兴祚右手已攥着一柄锋利的短刀。
他身形如豹,猛地向前窜出,目标正是跪伏在最前排的奥巴!
奥巴心中一惊,刚想抬头,后颈便传来一阵剧痛。
刘兴祚的刀快得离谱,力道更是惊人,短刀如同切豆腐般划过奥巴的脖颈,鲜血瞬间喷涌而出,溅得刘兴祚满脸满身都是,殷红的血珠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黄色的布帛上,如同绽开的红梅。
“噗通!”
奥巴的头颅重重摔在地上,滚出去老远,眼睛还圆睁着,满是惊愕与不甘,连一声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
接着,刘兴祚大喊一声:“莽古斯台吉,快动手!”
温热的鲜血喷溅在周围首领的身上、脸上,滚烫的触感让所有人都僵在了原地。
帐内的死寂只持续了一瞬,便被轰然炸开的混乱撕碎。
亲建奴派的首领们先是僵在原地,随即双目赤红。
“好你个莽古斯!竟敢勾结明人,谋害同族!你这是要把科尔沁部卖给大明吗?!”
“叛徒!卖族求荣的东西!”
另一名亲建奴派台吉嘶吼着,就要冲上前与莽古斯拼命,却被身边的人死死拉住。
莽古斯站在原地,脸色煞白。
他看着眼前的乱局,耳边是亲建奴派贵族的怒骂,心中满是憋屈。
他根本没和刘兴祚约定要杀奥巴,可刘兴祚这句话,却把他钉死在了“勾结明人”的标签上,百口莫辩。
明安、孔果尔等人也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慌乱,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收场。
就在这时,刘兴祚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惊雷般炸在众人耳边:“莽古斯台吉、明安台吉!你们还在等什么?!”
他握着短刀,上前一步。
“今日把亲建奴派的台吉请来,不就是要借着大明的名义,清剿内患吗?
现在奥巴已死,你们若再犹豫,亲近建奴的台吉们回过神来,科尔沁部的内战今夜就会爆发!
到时候,兴许科尔沁不必他人动手,自己内乱就消亡了!”
刘兴祚话语充满诱惑:
“若是现在动手,控制住亲建奴派台吉,你们便是科尔沁部唯一的主宰!
大明会给你们粮草、布匹,会支持你们统领草原。
到那时,科尔沁部便是漠南草原最强大的部落,这难道不是你们想要的吗?”
这句话顿时让莽古斯心中一动。
他猛地抬头,眼中的犹豫渐渐褪去。
刘兴祚说得对,奥巴一死,哪怕他再不愿意,也没有退路了。
亲建奴派绝不会善罢甘休,要么现在就彻底控制局面,要么等着被对方清算,根本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好!”
莽古斯猛地拔出腰间的弯刀,他对着身后的亲侍卫高声下令。
“来人!将帐内所有亲建奴派的台吉全部拿下,就地囚禁!谁也不许反抗,反抗者,格杀勿论!”
“是!”
帐外早已待命的侍卫瞬间涌入,手持弯刀,将亲建奴派的首领们团团围住。
那些亲建奴派的首领虽想反抗,却架不住对方人多势众,再加上奥巴的死让他们士气大跌,不过片刻,便被一一按倒在地,绳索捆了个结实,怒骂声与挣扎声在帐内此起彼伏,却再也掀不起风浪。
莽古斯喘着粗气,看着被捆住的亲建奴派首领,又看向刘兴祚,眼神复杂。
“天使,接下来,该做什么?”
刘兴祚摆了摆手,抬手擦了擦脸上的血迹,。
“当务之急,是控制住科尔沁各部的兵权。你们即刻率人去亲建奴派的营地,接管他们的部众,告诉那些草原勇士,奥巴通金叛族已被诛杀,愿意归顺的,既往不咎;不愿归顺的,按叛族论处!”
莽古斯点了点头。
现在
除了抱紧大明这条大腿,他莽古斯没有第二个选择了。
众台吉立刻领命而去,帐内的混乱渐渐平息,只剩下被捆住的亲建奴派首领们不甘的咒骂。
刘兴祚走到帐门口,掀开毡帘,望着外面夜色中混乱起来的营地,心中却是豪情万丈。
史书里班超投笔从戎,在西域斩匈奴使者、逼鄯善王站队的故事,他如今记忆犹新。
今日。
他假传圣旨、斩奥巴、逼科尔沁部归明,不正是在做着与班超相似的事吗?
虽身处险境,却凭着一腔孤勇与决断,为大明争取到了草原上最重要的盟友。
“班超当年能定西域,我刘兴祚今日,也能为大明稳住草原!带来一支奇兵,彻底扭转战局!”
不到一个时辰。
混乱的科尔沁部左翼,在首领皆被囚禁,群龙无首之下,很快被莽古斯他们控制起来。
科尔沁部的风向,在这一夜彻底改变。
而远在红河谷的熊廷弼与努尔哈赤都不会知道。
一支来自草原的劲旅,很快将朝着红河谷的方向,疾驰而来。
这是能够改变战局的奇兵!
ps:
7100大章!
(本章完)
帐篷内的暖炉燃着松木,火苗跳动间,将两人的影子映在毡壁上,忽明忽暗。
刘兴祚目光如炬地盯着炒。
他看出了炒的犹豫。
“炒台吉。”
刘兴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几分深意。
“雪中送炭,才能让大明记你一辈子的好;可若是等胜负已分再凑上来锦上添,大明不缺你这一个盟友,也犯不着给你格外的好处。”
“你该清楚,眼下红河谷的僵局,缺的就是你内喀尔喀五部这股力量。
你出兵,明军胜,你是头等功臣;你不出兵,明军若仍胜,你日后再想攀附,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炒眼神闪烁不定。
刘兴祚说得没错,但草原部落向来“拜强者、记恩义”,也怕“站错队、遭清算”。
出兵驰援,若是赢了,好处自然少不了;可若是输了,内喀尔喀五部怕是要被努尔哈赤记恨,日后在草原上都难立足。
炒沉默许久,终于开口。
“请威虏伯给我三日时间考虑。”
这老狐狸的语气带着几分恳求。
“出兵关乎五部存亡,我需与各部首领商议,不能擅自做主。”
刘兴祚的嘴角猛地一抽。
三日?
红河谷的战局瞬息万变,三日时间,胜负早已经分出来了。
他强压下心头的焦躁,脸上掠过一丝怒色。
可转念一想,自己此刻还是阶下囚,若是逼急了炒,一刀把他头颅砍下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刘兴祚深吸一口气,语气缓和了几分。
“三日便三日,只是希望台吉莫要错过了时机。”
之后刘兴祚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又问道:
“对了,科尔沁部的踪迹,台吉可知晓?”
炒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点了点头:
“他们的营地就在我部北面二十里处,昨日还派了人来通传,说是要‘共商援金大事’。不过……”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玩味。
“他们内部似乎出了点问题,昨日夜里,营地里还传出过争吵声,隐约能听到‘助明’‘助金’的字眼,听说差点就火拼起来了。”
“哦?”
刘兴祚的眼睛瞬间亮了。
“此话怎讲?科尔沁部内部怎么会有分歧?”
炒见刘兴祚感兴趣,便也不再隐瞒。
反正这些情报说出来,既不会损害内喀尔喀的利益,还能卖刘兴祚一个人情,为日后留条后路。
“科尔沁部与建奴有姻亲,早年便归附了努尔哈赤,这是亲建奴派。
可近年来,明军在辽东渐强,加之科尔沁部的哲哲被大明皇帝纳为妃子,许多科尔沁贵族不想再被建奴牵制,想要依附大明,这便是亲明派。”
他端起酒碗抿了一口,继续道:“昨日听说抚顺城破、代善战死,两派便吵了起来,亲明派说该趁机倒向大明,亲建奴派却坚持要按原计划援金,两边各不相让,差点就动了刀兵。”
“原来如此!”
刘兴祚猛地一拍大腿,心中的失望瞬间被狂喜取代。
炒不愿出兵,可科尔沁部有亲明派啊!
若是能说动科尔沁部出兵,不仅能解红河谷之围,还能借机分化草原部落与建奴的关系,简直是一举两得!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目光重新落在炒身上,语气带着几分试探:
“台吉既然知晓科尔沁部的内情,想必也有办法让我与他们的亲明派见上一面吧?”
炒看着刘兴祚眼中的光芒,哪里还不明白他的心思?
他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倒也不是不行。我可以派人护送你过去。只是威虏伯,此事若是成了,你可得在熊经略面前多提我内喀尔喀一句,毕竟,这消息是我告诉你的。”
“那是自然!”
刘兴祚立刻应下,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只要能解红河谷之围,台吉的这份人情,我刘兴祚记在心里,大明也记在心里!”
“不过,在台吉派信使去科尔沁之前,我还需向台吉借一样东西。”
炒正琢磨着如何在“不出兵”与“结好大明”之间找平衡,闻言一愣,放下酒碗问道:
“哦?威虏伯要借什么?只要我内喀尔喀有的,定然不会推辞。”
他以为刘兴祚要借马匹、干粮,或是护卫的士兵,却没料到接下来的话让他心头一震。
“借一道圣旨,或是一块黄布,能做成圣旨模样的东西便好。”
刘兴祚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
“嘶!”
炒倒吸一口凉气,端着酒碗的手微微一顿,酒液晃出几滴洒在羊毛毯上。
他瞬间明白了刘兴祚的目的。
这是要假传圣旨,借着大明的名义去说服科尔沁部的亲明派!
要知道,假传圣旨乃是灭族的死罪,那些循规蹈矩的中原官员,便是借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做。
可眼前的刘兴祚,竟能如此轻描淡写地说出来,倒真有几分草原汉子的狠辣与果决。
“威虏伯果然不是那些墨守成规的中原官员,倒有几分我们草原人的做派。”
但他意有所指的问道:
“可是假传圣旨是杀头诛九族的罪过,您就不怕事后大明追究?”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刘兴祚将酒碗一饮而尽,碗底重重磕在桌上,声音掷地有声。
“眼下熊经略困在红河谷,多耽搁一刻便多一分危险,我深受皇恩,只要能够战胜建奴,便是时候追击,要杀我刘兴祚,我也认了。”
刘兴祚对大明的忠诚,远超常人想象。
“科尔沁部的亲明派虽有心助明,却缺一个‘名正言顺’的由头。
我若能拿着‘大明旨意’去,他们便有了出兵的理由,既能说服部众,又能堵住亲建奴派的嘴。
这层窗户纸,总得有人来捅破。”
他盯着炒,催促问道:“台吉可有?若是没有黄布,便是染成黄色的麻布也行,只要看着像那么回事便好。”
炒敬佩刘兴祚的忠诚,但还是摇摇头,坦诚道:“圣旨是真没有。”
他解释道:“你也知道,扎鲁特、巴林、翁吉剌特、巴岳特、乌济叶特五部与大明向来只靠‘互市’和‘抚赏’打交道。
你们给我们银两、布匹、茶叶,我们帮你们牵制建奴,说白了就是军事上的合作,算不得正式的藩属。
大明从未给我们下过圣旨,更没册封过什么爵位,哪里来的圣旨?”
刘兴祚闻言,脸上的期待淡了几分,却没完全失望。
他本也没指望炒真有圣旨,不过是试一试。
就在这时,炒像是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不过,圣旨没有,倒是有几道大明兵部发的谕帖。”
他挥手召来一名亲兵,吩咐道:“去我帐中,把那只紫檀木盒子取来,里面有大明的谕帖。”
亲兵应声而去,不多时便捧着一只雕工粗糙的紫檀木盒回来。
炒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三四张泛黄的纸,纸张边缘绣着简单的云纹,右上角盖着大明兵部的朱红大印,正是此前明朝为了协调军事合作,发给内喀尔喀五部的谕帖,内容多是“令尔部牵制建奴游骑”“按时赴互市交割”之类的话。
“只是这谕帖的内容是定死的,我可改不了。”
炒拿起一张谕帖递给刘兴祚。
“这东西既不是圣旨,内容也和科尔沁部无关,您要它做什么?”
刘兴祚接过谕帖,手指抚过纸上的朱红大印,眼中瞬间闪过一抹亮色,仿佛拿到了宝贝一般,忍不住笑道:
“有这个就够了!内容是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上面的兵部大印。只要让科尔沁部的人看到这枚印,他们就会相信,我此次来劝他们出兵,是有大明官方授意的,不是我个人的主意。”
他将谕帖小心翼翼地折好,又接过明黄色的布帛,把他卷成圣旨的模样,放进怀里,对着炒拱了拱手:
“多谢台吉!有了这东西,说服科尔沁部的把握便又大了几分。”
“威虏伯定好主意就好,我就祝兄弟一路顺风了!”
“此事若成,台吉便有大功!”
刘兴祚端起酒碗,与炒碰了一下,心中已然开始盘算如何说服科尔沁部出兵了。
而炒痛饮一杯酒,看着刘兴祚的侧脸,心中也打着算盘。
若是刘兴祚真能说动科尔沁部,内喀尔喀五部即便不出兵,也能借着这份“情报之功”,与大明攀上关系。
总之
无论战局如何,他炒都不会吃亏。
刘兴祚在帐中匆匆吃过烤羊肉、灌下两碗暖身的马奶酒,便作别炒,翻身上马,身后二十名内喀尔喀骑兵紧随其后。
这是炒“借”给他的护卫。
“驾!”
刘兴祚猛地一夹马腹,战马吃痛,发出一声嘶鸣,四蹄翻飞,在雪地上踏出深深的蹄印。
二十里路程,他恨不得一鞭催到底。
凛冽的寒风刮得脸颊生疼,他却浑然不觉,只死死盯着前方夜色中隐约的篝火轮廓。
身后的二十名骑兵虽熟悉草原地形,却也被他催得气喘吁吁,战马的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蹄声密集得如同急雨。
不过一个时辰,科尔沁部的营地便赫然出现在眼前。
刘兴祚勒住战马,目光扫过营地布局。
按炒所说,亲明派的科尔沁右翼部落驻扎在南面。
他深吸一口气,翻身下马,大步走向营门,声音洪亮:
“明国使者刘兴祚在此!速去通报你家首领,此前派往大明的两位奥肯,回信已到!”
“奥肯的回信?”
守卫们面面相觑,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此前科尔沁右翼派布和台吉的两个女儿去试探大明,本就抱着依附的心思,如今听闻回信已到,哪敢怠慢?
一名百夫长立刻转身,朝着中军大帐的方向狂奔而去,其余守卫则下意识地收了兵器,虽仍盯着刘兴祚身后的二十名内喀尔喀骑兵,却已没了敌意。
不过片刻,中军大帐方向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莽古斯、明安、孔果尔三兄弟快步走出,身后还跟着布和台吉。
这四人正是科尔沁右翼亲明派的核心,此刻脸上满是急切与兴奋,脚步都比平日快了几分。
可当他们看到刘兴祚身后只有二十名草原骑兵,既无明军仪仗,也无随行官员时,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这位便是明国的天使?”
莽古斯上前一步,目光在刘兴祚身上扫过,虽仍保持着恭敬,语气却多了几分试探。
“为何不见明军护卫与文书官?”
刘兴祚心中早有准备,脸上却不动声色,反而微微皱眉,语气带着几分“不悦”:
“路途仓促,为赶在努尔哈赤察觉前送信,本使只带了轻骑。难道尔等信不过我大明?”
这话一出,莽古斯顿时语塞。
明军方才斩了代善,他哪敢说“信不过”?
莽古斯尴尬笑了两声,连忙上前两步,侧身引道:“天使说笑了!我等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回信,一时失言,还请天使莫怪!快,帐内说话!”
众人簇拥着刘兴祚走进中军大帐。
帐内铺着厚实的虎皮毯,中央燃着一只铜制火盆,松木燃烧的暖意驱散了寒气;帐壁上挂着弓箭与弯刀,处处透着草原部落的粗犷。
莽古斯请刘兴祚坐在主位左侧的羊毛垫上,自己与明安等人分坐两侧,刚坐稳,便忍不住急切地问道:
“请问天使,两位奥肯的回信何在?大明……究竟愿不愿接纳我科尔沁右翼?”
刘兴祚端起侍女递来的马奶酒,却没有喝,反而缓缓放下酒碗,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回信自然是到了,只是并未随我带来,沈阳方面怕路途有失,将回信暂存于府库,只让本使先带口信与信物,召尔等部众,宣告大明的旨意。”
“存于沈阳?”
莽古斯三兄弟对视一眼,眼中的疑惑更甚。
哪有使者不带回信,只带“口信”的道理?
明安忍不住追问:“天使此话,我等……我等实在难以信服。若无回信为证,部中台吉们怕是不会认可啊!”
“尔等不必信我,但需信大明的圣旨,信这兵部谕帖!”
刘兴祚猛地站起身,从怀中掏出两样东西。
一是炒帮他准备的黄布,颜色鲜艳,卷成圣旨模样,一看便有“皇家气象”。
二是那道盖着大明兵部朱红大印的谕帖。
他将‘圣旨’举过头顶,又将谕帖展开,快步走到帐中央,指着谕帖上的大印,声音陡然拔高:
“看清楚了!这是大明兵部的印信!若不是朝廷有意接纳尔等,怎会让本使带着谕帖、圣旨前来?”
帐内众人的目光瞬间被那枚朱红印迹吸引。
草原部落虽不熟悉中原官制,却深知“印信”的分量,那方印迹色泽鲜红,纹路清晰,绝不是寻常人能伪造的。
加之明黄色圣旨。
原本还带着疑惑的众人,此刻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连呼吸都轻了几分。
若是真有大明兵部谕帖以及大明皇帝的圣旨,那刘兴祚的话,便有了几分可信度。
刘兴祚见众人被唬住,心中暗自松了口气,语气却愈发威严:
“莽古斯台吉,布和台吉!即刻去将科尔沁所有首领召集到帐中!
本使要当众宣告‘圣旨’,这不仅关乎大明是否接纳你们,更关乎科尔沁部未来百年的兴衰。
是跟着建奴陪葬,还是跟着大明享尽富贵,今日便要做个了断!”
莽古斯与布和对视一眼,短短几秒钟,却似乎传递了无数信息。
若是真能得到大明的支持,他们科尔沁部可就要发达了!
莽古斯当即起身,对着帐外高声下令:“传令下去,所有首领即刻到中军大帐议事!告诉他们,大明皇帝有圣旨,来给我们好处来了!”
传信之后,没过多久。
中军大帐的毡帘被不断掀开,科尔沁诸部的首领们陆续涌入,足有二十余人。
亲明派的莽古斯、明安等人面色凝重,时不时用眼神示意刘兴祚,透着几分紧张。
而亲建奴派的首领们则满脸敌意,目光如刀般刮过刘兴祚,尤其是站在人群中的奥巴。
他是科尔沁左翼的核心,向来与建奴亲近,此刻双手抱胸,嘴角挂着冷笑,显然没把这个“明国使者”放在眼里。
刘兴祚端坐于羊毛垫上,脸上依旧挂着从容的笑,目光缓缓扫过帐内,在触及奥巴时微微一顿,随即高声问道:
“听闻科尔沁部的奥巴台吉在此?还请现身一见。”
“我便是奥巴!”
奥巴向前一步,语气中满是不屑,他上下打量着刘兴祚,见对方虽穿着袍,却无官服仪仗,眼中的轻蔑更甚。
“你便是明国派来的使者?既无圣旨又无仪仗,莫不是来骗吃骗喝的?”
刘兴祚不恼,反而笑着点头,从怀中取出那方染黄的布帛,缓缓展开。
“奥巴台吉稍安勿躁,这便是大明皇帝的圣旨。”
他抬眼扫过帐内众人,声音陡然拔高。
“诸位皆是科尔沁部的首领,今日当着圣旨的面,还请跪下接旨,莫要失了礼数。”
奥巴眉头一皱,下意识便想拒绝。
他此前跪过努尔哈赤,已是满心不甘,如今怎愿再跪一个“来路不明”的明国使者?
可转念一想,若是真能从大明那里拿到好处,比如互市的特权、过冬的粮草,跪一跪也无妨,不过是弯腰的事,犯不着与好处过不去。
他瞥了眼身边的亲建奴派首领,见众人也在犹豫,便咬了咬牙,率先屈膝:“我等……接旨。”
其余首领见状,也纷纷跟着跪下,亲明派满脸期待,亲建奴派则面色僵硬,唯有奥巴依旧带着几分倨傲,膝盖虽弯,腰杆却没完全塌下。
刘兴祚手持黄布,走到帐中央,清了清嗓子,开始一本正经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科尔沁部诸台吉,乃是草原骁勇之辈,素与大明交好。今建奴努尔哈赤叛逆,犯我辽东,屠戮百姓……”
他语气沉稳,字字清晰,将“皇帝”对科尔沁部的“赏识”与“期许”说得绘声绘色,又暗暗示意只要出兵助明,事后必有重赏。
布匹、茶叶、银两,甚至是草原牧场的庇护权,桩桩件件都戳中了首领们的心思。
帐内众人听得入神,连奥巴都忍不住竖起耳朵,琢磨着若是真能拿到这些好处,倒也值得与建奴翻脸。
可就在此时,刘兴祚的眼神骤然一眯,原本从容的笑容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刺骨的狠厉!
没人看清他是如何动作的。
只觉一道寒光从腰间闪过,刘兴祚右手已攥着一柄锋利的短刀。
他身形如豹,猛地向前窜出,目标正是跪伏在最前排的奥巴!
奥巴心中一惊,刚想抬头,后颈便传来一阵剧痛。
刘兴祚的刀快得离谱,力道更是惊人,短刀如同切豆腐般划过奥巴的脖颈,鲜血瞬间喷涌而出,溅得刘兴祚满脸满身都是,殷红的血珠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黄色的布帛上,如同绽开的红梅。
“噗通!”
奥巴的头颅重重摔在地上,滚出去老远,眼睛还圆睁着,满是惊愕与不甘,连一声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
接着,刘兴祚大喊一声:“莽古斯台吉,快动手!”
温热的鲜血喷溅在周围首领的身上、脸上,滚烫的触感让所有人都僵在了原地。
帐内的死寂只持续了一瞬,便被轰然炸开的混乱撕碎。
亲建奴派的首领们先是僵在原地,随即双目赤红。
“好你个莽古斯!竟敢勾结明人,谋害同族!你这是要把科尔沁部卖给大明吗?!”
“叛徒!卖族求荣的东西!”
另一名亲建奴派台吉嘶吼着,就要冲上前与莽古斯拼命,却被身边的人死死拉住。
莽古斯站在原地,脸色煞白。
他看着眼前的乱局,耳边是亲建奴派贵族的怒骂,心中满是憋屈。
他根本没和刘兴祚约定要杀奥巴,可刘兴祚这句话,却把他钉死在了“勾结明人”的标签上,百口莫辩。
明安、孔果尔等人也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慌乱,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收场。
就在这时,刘兴祚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惊雷般炸在众人耳边:“莽古斯台吉、明安台吉!你们还在等什么?!”
他握着短刀,上前一步。
“今日把亲建奴派的台吉请来,不就是要借着大明的名义,清剿内患吗?
现在奥巴已死,你们若再犹豫,亲近建奴的台吉们回过神来,科尔沁部的内战今夜就会爆发!
到时候,兴许科尔沁不必他人动手,自己内乱就消亡了!”
刘兴祚话语充满诱惑:
“若是现在动手,控制住亲建奴派台吉,你们便是科尔沁部唯一的主宰!
大明会给你们粮草、布匹,会支持你们统领草原。
到那时,科尔沁部便是漠南草原最强大的部落,这难道不是你们想要的吗?”
这句话顿时让莽古斯心中一动。
他猛地抬头,眼中的犹豫渐渐褪去。
刘兴祚说得对,奥巴一死,哪怕他再不愿意,也没有退路了。
亲建奴派绝不会善罢甘休,要么现在就彻底控制局面,要么等着被对方清算,根本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好!”
莽古斯猛地拔出腰间的弯刀,他对着身后的亲侍卫高声下令。
“来人!将帐内所有亲建奴派的台吉全部拿下,就地囚禁!谁也不许反抗,反抗者,格杀勿论!”
“是!”
帐外早已待命的侍卫瞬间涌入,手持弯刀,将亲建奴派的首领们团团围住。
那些亲建奴派的首领虽想反抗,却架不住对方人多势众,再加上奥巴的死让他们士气大跌,不过片刻,便被一一按倒在地,绳索捆了个结实,怒骂声与挣扎声在帐内此起彼伏,却再也掀不起风浪。
莽古斯喘着粗气,看着被捆住的亲建奴派首领,又看向刘兴祚,眼神复杂。
“天使,接下来,该做什么?”
刘兴祚摆了摆手,抬手擦了擦脸上的血迹,。
“当务之急,是控制住科尔沁各部的兵权。你们即刻率人去亲建奴派的营地,接管他们的部众,告诉那些草原勇士,奥巴通金叛族已被诛杀,愿意归顺的,既往不咎;不愿归顺的,按叛族论处!”
莽古斯点了点头。
现在
除了抱紧大明这条大腿,他莽古斯没有第二个选择了。
众台吉立刻领命而去,帐内的混乱渐渐平息,只剩下被捆住的亲建奴派首领们不甘的咒骂。
刘兴祚走到帐门口,掀开毡帘,望着外面夜色中混乱起来的营地,心中却是豪情万丈。
史书里班超投笔从戎,在西域斩匈奴使者、逼鄯善王站队的故事,他如今记忆犹新。
今日。
他假传圣旨、斩奥巴、逼科尔沁部归明,不正是在做着与班超相似的事吗?
虽身处险境,却凭着一腔孤勇与决断,为大明争取到了草原上最重要的盟友。
“班超当年能定西域,我刘兴祚今日,也能为大明稳住草原!带来一支奇兵,彻底扭转战局!”
不到一个时辰。
混乱的科尔沁部左翼,在首领皆被囚禁,群龙无首之下,很快被莽古斯他们控制起来。
科尔沁部的风向,在这一夜彻底改变。
而远在红河谷的熊廷弼与努尔哈赤都不会知道。
一支来自草原的劲旅,很快将朝着红河谷的方向,疾驰而来。
这是能够改变战局的奇兵!
ps:
7100大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