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北征松漠
第536章 北征松漠
“先取燕北十二州,別分子將打衙头。”
“回看燕塞低如马,渐见辽水直北流。”
“天威捲地过辽水,万里征人尽汉歌—
秋高气爽,当《从军歌》在燕云大地作响,无数乘坐牛车的汉军將士高声歌唱,队伍拉长数百步,宛若长龙涌入州、檀州及营州。
燕云八州作为大汉北疆的边地,常年有六万军队在八州驻守,人口更是经过多年休养生息后,
达到了如今的近百万口。
这其中,类似人口大州的幽州並没有增加太多人口,反而是河东的云州、蔚州,河北的州、
檀州、蓟州、平州和营州人口在不断增加。
昔年“豆卢琢案”被流放的世家豪强都被打散后安置这些边塞,每个州人口都在七八万,如重中之重的营州更是涌入了十五万口百姓。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曾经的艰苦已经过去,如今的营州被汉军硬生生填土造陆的弄出了一条十余丈宽的辽西走廊,
以及各处山间河谷耕地。
哪怕是山间的山道,此刻也被汉军用火药和人力,硬生生扩宽到了五丈,十分方便行走。
《从军歌》的歌声下,一支规模近两千人的队伍正在朝著营州治所的柳城靠近。
队伍虽然有近两千人,但其中只有五百余人身穿战袄,其余人都只是穿著薄袄的民夫。
战兵带著甲冑、军械乘坐牛车,而民夫们则是背负上百斤的粮食,埋头跟著队伍北上。
他们从平州出发而来,只是整支军队的沧海一粟罢了。
隨著队伍不断前进,前方的视野渐渐开阔,出现在队伍面前的是宽阔平坦的河谷平原。
柳城坐落其中,四周耕地延绵数里,浑然不见曾经密林遍布的模样。
如这样的赶来柳城的军队与民夫不算少,如今柳城城外已经修建了三座军营,驻兵三万有余。
隨著军队不断抵达,柳州衙门內的斛斯光也带著眾將围在沙盘四周,旁边是斛斯光之子斛斯律、解斯金及李可举等三名兵马使及十余名都尉、別將。
曾经刘继隆身旁小將的斛斯光,如今也年过半百,而他两个儿子也年近而立。
李可举靠著站队正確,也经过十年时间成长为了河北都督使司治下兵马使,地位只在斛斯光之下。
“我军在营州各仓存有四十五万石粮草,光柳城的常平仓和军仓、官仓便有三十万石粮草。”
“从柳城向木叶山而去,距离约四百里左右,以我军速速,正常八日便能兵抵木叶山。”
“如今已是洪武九年秋,还有两批十五万石粮食没有运抵柳城,等运抵柳城后,差不多也已经入冬降雪了。”
“燕山山脉的十月下旬便开始下雪,大致来年正月末梢才会开始融化。”
“我军若是以柳城为主攻倒是可以在二月初出兵,先攻破木叶山,再配合朔方郡王(安破胡)
对燕山山脉中的契丹和奚部搜山,分骑兵和马步兵与辽东的张郎君一同在松漠围剿契丹草原残部。”
契丹虽然是游牧民族,但由於大唐对燕山山脉管控不严,因此契丹八部都在燕山山脉里进行耕种和挖矿冶铁,其中最出名的便是迭剌部。
如果先攻破木叶山,隨后与河东兵马合兵,隨即便能以八万步卒围剿燕山山脉中的奚部和契丹残部。
切断燕山和草原的联繫后,再以骑兵和马步兵配合辽东的兵马將松漠之间的契丹残部围剿,便可彻底解决契丹和奚部这两个边地大害。
解斯光话音落下时,眾將均没有表露任何反对的意见,而是纷纷頜首表示认可。
对於如今的汉军来说,火炮火枪在手,只要不犯致命错误,哪怕被突袭也可以结阵掘壕自守。
春季动兵是刘继隆明旨下达的旨意,只因为燕山山脉春季少雨,而时间进入五月后就將迎来雨季。
赶在五月前夺取木叶山,包围燕山山脉,然后层层压进,只有这样才足够保险。
“既然没有异议,那便好好在此操练兵马,等待来年二月动兵。”
斛斯光吩附过后,隨即便在主位上落笔写下奏表,將征討契丹与奚部的计划发往了洛阳。
在他发出奏表的同时,河东的安破胡、辽东的张延暉也分別发出奏表。
他们的奏表最终赶在九月送抵,而刘继隆也在看过三人的奏表后,將三个人的战术做出调整,
並给出三部兵马各自开拔时间,以及什么时间抵达什么地方,完成什么战术后,这才將奏表发往了河北。
在刘继隆做完这些差事的同时,已经返回洛阳並休息数月的耿明却前来求见。
“传他进来!”
得知耿明求见,刘继隆很快便想到了探寻美洲的事情,连忙开口催促。
西门君遂不敢怠慢,亲自动身將耿明从殿外带入了贞观殿內。
“臣——.”
“可是东巡之事有了结果?”
刘继隆伸手打断他的行礼,直接询问起了问题。
耿明听后点了点头,但是脸色有几分不对,这让刘继隆察觉到了不对劲。
“回陛下,我军海船出日本东去三十余日后遭遇风暴,毁船三艘,阵歿二百七十四名兵卒。”
“风暴过后,由向东行驶二十四日,船队遇群岛,最大者如州县大小,岛上有野人捕捞海鱼种植芋头与芭蕉。”
“按照陛下所给出海图,此地应该便是檀香屿(夏威夷)。”
“由於船队物资不足,便兵分两路,以四艘海船及三百名水兵继续东进,余下四艘海船及六百余人依照海图南下,沿著北赤道暖流返回。”
“返航船队在中途遭遇风暴,不得已在吕宋休整三月,因疫病而死一百四十九,直至修补战船后方才北上。”
“半月前,战船北上抵达泉州,今日方才將奏表送抵洛阳。”
“臣不敢怠慢,特此將奏表送入宫中。”
耿明躬身行礼,刘继隆听后却没有生气或难受,反而鬆了口气。
儘管他知道大致的洋流,可太平洋並非是靠知道洋流就能平安度过的。
十二艘船,一千二百水兵东去,能在送出四艘船继续向美洲探索同时,还能带著近五百海兵返回泉州,將消息稟告朝廷,这已经值得记功了。
想到此处,刘继隆頜首道:“海事艰难,能探索到檀香屿已然不错,更何况他们还能选择分兵继续东去。”
“敕令,此次东巡海兵尽皆拔擢三级,每人赏钱百贯,阵歿与疫病而牺牲的將士,其家中有子嗣者,授正七品上勛云骑尉,无子则兄弟父母承袭,孤身者营造忠烈祠,供其家乡世代祭祀。”
“令这些归来的海兵好好休养,將此次东巡经验匯总后,若还有愿意继续东巡者,即令他们组建船队,来年继续出发。”
探索新大陆不是简单的事情,带回並推广作物也並不简单。
欧洲在漫无目的的情况下,用了五十年时间將新作物带回並播种成功。
大汉倒是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因为新作物中类似土豆、辣椒、玉米和红薯等作物播种和脱毒的技术,刘继隆都知道。
他前世跟著家里人种植过老品种的许多作物,播种和脱毒的技术虽然不同,但大多都大同小异。
如果脱毒不彻底,那就会导致作物在经过种植后品种退化、產量下降。
所以只要能带回新作物,刘继隆就有把握在十几年內將新作物在屯田折衝府內进行推广。
只要屯田折衝府种出成果,四周百姓自然会跟隨种植,这就是屯田折衝府的好处。
他不能將希望寄託於那四艘船的將土,所以必须广撒网,哪怕只有一艘船能將作物带回,这项计划也可宣告成功。
美洲对於大汉来说,只有新作物的吸引力较大,其它黄金白银甚至丰富的猎物资源都不重要。
大汉不过四千余万口人,家门口就有日本、云南这两个黄金白银和铜矿的產地,西南和西边又有庞大的市场。
家门口的东北、西南两个方向都是可以开发的方向,没有必要捨近求远,
不过朝廷虽然不准备发展美洲,但民间倒是可以自行发展。
思绪此处,刘继隆回过神来,目光看向耿明道:“此事还需要汝多操劳,此外南洋的探索之事,进行的如何了?”
南洋和天竺的香料市场十分重要,眼下虽然可以通过丝绸之路获取,但海运始终会向前发展。
与其让阿拉伯人介入並掌握主导地位,倒不如让大汉率先介入其中,避免宗教主义东侵。
“南洋之事,臣已经派遣不少舟船南下並打探得到不少消息。”
“南洋主要以室利佛逝(三佛齐)、訶陵(爪哇)、吉打(马来半岛)等三国为主,三国有人口百万,军队数万,但多用青铜器和生铁,以链甲和藤甲为主。”
“朝廷想要击败他们倒是容易,只是这些地方瘴气犀利,不易久驻。”
“臣以为,倒是可以先对安南南部的占城动兵,收復占城后再徙民实土,自占城前往南洋更为方便。”
耿明说罢,刘继隆则是根据现有情报沉思片刻,最后点了点头。
按照南洋的局面和气候,试图动用朝廷的军队去攻占这些地方並不妥,南洋多为群岛,且又是热带雨林,没有必要將有限的力量投入到偏离航道的那些群岛上。
如果能占领占城,从占城南下就能直接抵达马六甲海峡,所以朝廷只需要像明朝那样在马六甲海峡设立宣慰司和官场就足够。
只是宣慰司和官场的话,终究控制力太薄弱,更何况这个时代的南洋没有多少汉人,还是得驻军才行。
“此事暂且搁置,先將极东之地作物带回,收復契丹、奚部及云南等旧地再议。”
刘继隆给出回復,耿明听后躬身作揖表示应下,隨后便与刘继隆寒暄几句后离开了贞观殿。
隨著他们离去,刘继隆则是將目光投向了西门君遂:“太子准备什么时候回京?”
“回陛下,太子准备任期结束后再返回洛阳,应该是来年七月返回並抵达洛阳。”
西门君遂稟告过后,刘继隆点了点头,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到了高,因此忍不住询问道:“渤海郡王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
“听闻渤海郡王近些年来求仙问道,与许多方士为伴。”
西门君遂將高饼近来的举动说出,刘继隆听后无语,心道老天给了高一个好身体,不想他年老过后却是个魔人。
这廝要是少吃点丹药,估计都能再活十几二十几年。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他吩咐道:“告诉渤海郡王,求仙问道不过是虚妄,让他遣散那些方士,
好好修身养性吧。”
“是”西门君遂頜首应下,刘继隆则是又补充道;
“若是他不相信,便让他捉些鸡鸭餵食那些丹药,只需要几天便能知晓那些丹药是否有用了。”
“奴婢这就吩咐下去西门君遂恭恭敬敬的应下,但又不免说道:“古往今来,许多帝王將相都追求长生,为此求仙问道,唯有汉高祖与陛下能如此豁达。”
刘继隆听后轻笑,拿起桌上奏表道:“汉高祖自然豁达,而某不过是知晓求仙问道皆为虚妄,
所谓丹药皆剧毒,方而如此看开罢了。”
话音落下,他低头继续处理起了奏表,西门君遂则是走出贞观殿,吩咐人前往渤海郡王府而去半个多时辰后,当渤海郡王府內的传諭宦官话音落下,站在他面前的高饼则是面色不改,但心底却感受到了些许不舒服。
他自认为自己已经在家中老老实实,可陛下却还要派宦官来断绝自己求取长生之路,难道是为了报昔年之仇吗?
高深吸口气,憋屈著作揖道:“臣高,谨遵圣諭——”
见他应下,传圣諭的官官补充道:
“陛下还说了,若是渤海郡王不相信,可令將丹药餵食鸡鸭,只需要几日时间便能知道这些丹药剧毒。”
补充过后,宦官看向身后的几名兵卒:“將王府內的方士尽数驱逐出京!”
“是!!”
十余名兵卒开始动手,不多时便在嘈杂声中將高重金请来的十余名方士用棍棒赶出了渤海王府,並派人將他们押送离境。
做完这些后,宦官便对高行礼离去,高则是独自生气走回正堂。
王府內的家丞连忙跟上他脚步,紧接著作揖道:“高王,宫內的人將方士带走了,但丹药却留了下来。”
“留下了?”高略微感到异,但很快想到了刘继隆让人带给自己的话。
这些丹药可都是价值数十上百贯药物炼出来的丹药,寻常人自然不可能让鸡鸭去试药,正常都是让人去试药的。
正因如此,试药的人只要没事,这些丹药就能被放心食用。
但刘继隆令人交代的这些话,不免让高有些多想。
思绪片刻,他忍痛道:“令人取出三十枚丹药,选出一只家禽,每日三顿以丹药予它服用,且看看是否如陛下所说那般是剧毒。”
“这——”家丞闻言不免感到肉疼,他可是知道这些丹药价格的。
“盯紧僕人,若是有人敢私自偷藏偷服用丹药,立马送官论罪!”
提起惩处家僕的事情,高又不免感到了不舒服。
前唐时打死家中奴婢,顶多就是罚钱,而今却连亲自动手教训都不行,还得送往衙门去教训,
著实憋屈。
想到此处,高冷哼著取出话本,安静研读了起来。
自刘继隆写出《西游》、《三国》等话本以来,话本便渐渐风靡,继而诞生了许许多多书写话本的文人。
在这其中,许多前唐文人不愿出仕大汉,便多书写话本来提高名望,赚取钱粮。
这种情况,又从大汉发行报纸以来扩大影响,不少文人都摘抄自己话本中的內容发到报纸上,
以此吸引富户採买话本。
话本的风靡,导致地方上的书坊也渐渐繁荣起来,许多书坊还会与文人签订契约,以此来培养独家话本,提高书坊名声。
只是有刘继隆的话本珠玉在前,后来的话本也多模仿《西游》、《三国》,继而出现了许多神魔志怪和歷史的话本。
高喜欢研读神魔志怪的话本,为的就是寻求长生之道。
奈何西游在前,他看其它的话本总是觉得差了些,心心念念间,他不免道:
“这些庸才所写话本著实不堪入目!”
暗骂之后,他拿起大汉的《国报》与《京报》开始研读,其中提及了大汉要对契丹和奚部用兵的消息,这令高感觉心痒痒的。
他虽然六十有二,可精力依旧充沛,身体健壮,满头黑髮。
看著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庸才都在前线连战连捷,他自然心痒难耐,但却又拉不下脸面去求刘继隆。
他知道只要自己开口,刘继隆肯定会给自己安排差事,但他就是低不下这个头。
这么想著,他心里越来越烦躁,最后乾脆起身往別苑走去,准备去池塘钓钓鱼来磨链气性。
在他磨链气性的同时,时间也在飞速流逝几日后,家丞突然凝重著脸色找到了正在练字的高,躬身作揖后才道;“高王,那些家禽近几日来腹泻拒食、羽毛蓬乱,今早有一只呕血而死,这———”
闻言,高驛手中毛笔轻颤,使得一幅字瞬间不成样子。
他脸色阴沉抬起头来,家丞更为恭顺。
“死了?那之前试药的那几个家僕呢?”
“家僕们没事,但家禽確实如老僕刚才所说,腹泻拒食、羽毛蓬乱、呕血而死。”
家丞的话令高感到了不安,思前想后下,他还是觉得性命更为重要,不免咬牙吩咐:“准备马车,吾要入宫面圣。”
“是!”家丞闻言眼前一亮,连忙应下並很快为他安排了马车。
高驛志芯不安的乘车前往宫门,不多时便得到传令,准许他步行入宫前往贞观殿。
高硬著头皮前往了贞观殿,沿途见到了不少入宫的官员,而他们都错愣的看著自己,这令高感到老脸通红。
过去十年时间里,高驛虽然投降並被获封郡王,但他可都在府中度日,便是大汉立国和每年的大朝会他都不去。
如今他突然出府入宫,消息很快便如秋风般横扫了整个南衙。
“臣渤海郡王高饼,求见陛下.”
“进一”
贞观殿前,高硬著头皮开口唱礼,殿门处的宦官则是唱声通传,得到圣諭后方才准许高入殿。
高步入殿,很快便在宦官带领下来到偏殿,並见到了正靠在椅子上,饶有兴致看著自己的刘继隆。
十年不见,刘继隆外貌看上去顶多三十出头,而他高即便身子健壮,也能看出老迈了不少。
他比刘继隆大了十二岁,状態却差了三十年。
“臣渤海郡王高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平身吧。”
他按照唐制对刘继隆三呼万岁,刚准备跳舞就被刘继隆拦了下来。
“赐座。”
刘继隆看向西门君遂,后者则令宦官赐座高。
高行礼后坐下,刘继隆这才开口道:“可是府中家禽毙命了?”
他幽幽开口,声音却如刮骨刀般在高的脸上剐蹭,使得高老脸通红。
“臣想询问陛下,臣已服用丹药十五年之久,以臣身体如此,是否会如那家禽般毙命——.”
高志忑不安,而刘继隆则是在听到他吃了十五年丹药还能保持如此状態时不免错。
在他所知皇帝中,长时间吃丹药且还能活到高这个年纪的皇帝,也就武则天、刘彻、萧衍和赵构了。
哪怕是道士皇帝朱厚熄也只活到了六十岁,所以他真不知道该夸高命长,还是该夸他身体好。
“汝將每日三餐尽数写下,让朕看看。”
此刻刘继隆就好像个医生,而高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劲,恭敬从西门君遂手中接过了纸笔並写下了自己一日三餐。
待西门君遂取来纸张,刘继隆看过其中內容后,他顿时便绷不住了。
高这廝每日令人取露水来煮茶做饭,一日三餐虽然素菜居多,但各类糕点和蜂蜜水、甘蔗水等甜饮简直当水喝,当饭吃。
这种高饮食,能活到六十二岁已经不是命大了,这是天生携带长寿基因,不然早就患痛风或尿病了。
刘继隆前世可是体验过痛风的厉害,因此这世的他基本都保持粗茶淡饭,平日里少吃甚至不吃糕点,偶尔喝喝米酒与黄酒。
他的生活在百姓看来自然奢侈,但在皇帝之中也堪称苦行僧了。
饶是如此,这些年他身体也小毛病不断。
反观高又是磕丹又是嗑,结果现在什么事情都没有,顶多就是精神有些魔。
想到这里,刘继隆都有些不自然,接著说道:
“无需饮露水,多服用安神汤、甘草黑豆汤、归脾汤、少饮酒即可。”
“如此调理二三年,身体虽不能完全康復,却也比如今要好多了。
久病成医,刘继隆指点过不少医学生做研究,自然也有些自己的心得。
高饼现在要做的就是排毒和养五臟气,同时用安神汤调理精神就足够。
吩咐过后,刘继隆又看向精神奕奕的高,不由想到了对大礼用兵的事情。
“朝廷如今准备討伐契丹与奚部,同时收復辽水以南的广地界。”
“北事安定后,便要南下收復大礼,朕眼下尚未想到何人掛帅,若是能以汝为帅则最好不过。”
朝廷能用的將领不少,但若是说谁最熟悉大礼,那肯定是高和张武、王式三人。
王式如今七十有二,前几日差点病危,显然不能以他掛帅。
张武倒是不错,但张武相较於高还是差了些,如果能用高,刘继隆肯定是更想用高。
在刘继隆思索的同时,高则是在鬆了口气后又悬了口气。
鬆了口气是因为他的问题並不严重,悬了口气则是因为刘继隆想要以他掛帅。
大汉如今的情况他十分清楚,能统兵数千上万的將领不少,但若是说节制数万乃是十余万大军的,实际上也就张淮深、安破胡、张武和后起之秀李阳春四人。
在这四人中,张淮深能力最强,但却常年坐镇西域。
张武善守而不善攻,统兵能力也稍弱了些。
安破胡主要防备北方胡虏,李阳春则是资歷相较浅薄。
大汉若是能通过征討契丹和奚部,南下討平大礼来发掘些有才能的將领,倒是可以保障大汉未来二三十年的武功。
想到此处,高又想到自己的年纪与当初王式征討自己时相差不大,且如果此次拒绝,那今后都不太可能有领兵作战的机会了。
思绪再三,高还是主动作揖道:“臣愿意领兵征討大礼!”
“如此甚好!”刘继隆似乎早就知道高会答应,他微微頜首道:
“今日敕令汝为剑南、山南西、岭南、黔中等四道盐铁转运等使、检校兵部尚书,南中招討使“来年开春便南下,汝自行视察三军,谋划出兵。”
“臣领旨——”
高没想到自己都老了,却还能在六十二岁的年纪接到覆灭大礼的旨意。
如果自己能带兵灭亡盘踞西南一百五十年的大礼,將南中之地重新收復汉家手中,那史书一定会为自己大书特书。
想到这里,高驛不免重新振作了几分心气。
“吾只是敌不过陛下,除陛下外旁人,不过土鸡瓦犬罢了——“”
高的神色变化被刘继隆尽收眼底,他知道高容易飘,因此不免提醒道:
“如今朝廷兵马与曾经天差地別,汝抵达西南后,还需要好好巡视各部,了解火器用途方能事半功倍。”
“臣领旨。”高作揖应下,刘继隆见状便示意道:“退下吧。”
“臣谨退—”
在刘继隆注视下,高缓缓退出贞观殿。
在他离去后,西门君遂则是主动行礼询问道:“陛下,何不以巴川郡王为招討使?”
刘继隆提笔长舒口气,解释道:“张武善镇守,对付祐世隆和大礼还是得派高前去。”
“倒是日后收復大礼后,可派张武或李阳春及亲王镇守云南”
明代的藩王出镇制度,许多人都以为是分封藩王,但实际上这是朱元璋效仿元朝宗王出镇制而弄出的制度。
地方上三司分权,藩王只能管理自己的王府,以及自己的护卫,护卫数量从五千到一万五左右不等。
如果需要藩王统兵,则是授予都司旗牌,令藩王节制都司。
如果没有旗牌,藩王连都司的一兵一卒都无法调遣。
这套制度若是说有多大的问题,那倒是有些言过於实了。
朱棣能靖难成功,主要还是洪武二十四年开始就独自节制大寧、北平、辽东等处都司兵马,培养了不少亲信。
饶是如此,三大都司中也並非都是他的人,靖难之初围剿朱棣的也基本都是这三大都司的兵马朱棣先把反对他的人击败,然后才有了招降他留在三大都司亲信的机会。
若是他无法击败三大都司的兵马,他也不会有招降的机会,而他的那些亲信也只会继续老老实实的做建文的臣子。
宗王出镇制度可以参考,但给予的兵马不能太多,不然容易尾大不掉,
诸如云南、辽东、安西、北庭这种地方,如果能有宗王出镇自然不错,因此刘继隆也准备在收復云南后,在云南因地制宜的安置几个有韜略的亲王。
朱元璋安置沐英做的不错,但云南地形复杂,横断山脉占据云南三分之一的面积,只在滇池附近安置亲王,只能影响到哀牢山以北的地区,更远的地区是影响不到的。
哀牢山以西以南的广地区虽然属於热带,热瘴及毒虫蛇蚁较多,但也有几个不错的河谷平原能开发。
刘继隆依稀记得红河河谷平原和陇川河谷平原,还有就是永昌旧城附近都被开发差不多了,只要攻下再徵募群蛮开荒便可。
这些地方若是开发出来,再安排藩王坐镇,以三司分权治理,藩王与都察院、三司相互监督,
即便藩王想要作乱,也很难击败兵力是其数倍的都督使司。
更何况西南不比北边,哪怕是军事超绝的猛人,也很难从西南打到中原,顶多就是割据自立罢了。
只要徙民实土的政策落实,即便这块地方割据自立,那也是汉家势力,不至於弄丟云南。
这般想著,刘继隆不免想到了自己除刘烈外的九个儿子。
二子秦王刘真、三子晋王刘明、四子楚王刘宪、五子齐王刘武,这四个小子已经下乡从军。
余下的六子赵王刘狩、七子魏王刘歧、八子燕王刘棣、九子韩王刘柏则是还在学校中读书。
这九个儿子与太子刘烈不同,对於他们,刘继隆还是希望直接在下乡从军后授予官职好好歷练。
歷练差不多了,到时候再好好考察品行,最后选出几人出镇云南。
“將九位皇子的消息取来,朕要看看他们品行如何。”
“是——”
在刘继吩咐中,西门君遂很快便取来了赵英令人保护诸皇子时记录的文册,刘继隆腾出时间来不断翻阅,眉头渐渐皱紧。
刘继隆魔下诸子中,只有后五子因为当初年纪小或还没有生產而在洛阳长大,他也时常能见到他们,平日里不少教训,还算守规矩。
前四子由於刘继隆当初政务繁忙,只教导过刘烈和刘真,刘明和刘宪则是被刘烈和刘真带大的。
自己离开时,刘真年纪也不算大,如今虽然已经下乡,可性子果然如刘烈当初与自己书信所说的跳脱。
文册中,刘真下乡时期经常偷懒耍滑,时常向官店赊帐,明里暗里的都在彰显自己的身份高贵。
对於那些前来贿赂他的人,他基本来者不拒,而从军之后更是几次三番不遵军令,直到被张淮深狠狠收拾了一顿才老实了些。
“喉—
刘继隆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是自己没能管好这二郎,倒是让张淮深费心为自己教导了。
他继续看了下去,刘真被张淮深教导后,倒是老实了许多。
张淮深罚他去守烽火台,从今年三月守到了现在,似乎是在磨练他的心性,
“如此也好。”
刘继隆沉思片刻,然后看向西门君遂:“手书给交河郡王,让其延长秦王成期,什么时候成材了,什么时候再结束成期。”
“是”西门君遂应下,接著刘继隆又翻看了其余三本文册。
晋王刘明与楚王刘宪二人同期下乡从军,两人被分到安西姑墨下乡,常常抱团散漫玩闹,下乡一年半的时间里,基本都是招呼其他学子帮他们干活,看得刘继隆额头青筋暴起,尽力平復了心情后才看向西门君遂:
“朕看他们喜欢抱团,那就让姑墨屯田折衝府派他们去偏僻处自己开荒耕种,定期派人送物资给他们就足够。”
“这”西门君遂哑然,忍不住道:“如此是否惩罚太重了?”
“重?”刘继隆虽然也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没有教好的问题,但他可不希望自己生出畜生儿子。
他们如今才十六七岁,浪子回头还不晚,如果再不加以惩处,天知道日后会不会发展成为什么恶徒?
“责令他们每人开荒五亩,若是有人敢帮忙,就不要怪朕不讲情面了。”
“什么时候开荒五亩,什么时候去从军。”
將三本不省心的文册放到旁边后,刘继隆又继续翻看起了四子齐王刘武的文册。
好在刘武没有如前面三人那般混帐,他倒是十分听话,每日跟隨屯兵去耕种开荒,顶多休假时会去城里吃酒吃肉,喝得醉的让人去找。
与前面三人相比,他喝醉酒这种事情倒也不算什么大事了,只要不醉酒闹事就行。
“告诉赵英,別让齐王醉酒闹事便可。”
“是—
西门君遂也鬆了口气,他还真担心后面这些亲王一个比一个闹事还大。
“赵王他们在学校里还算听话吧?”
刘继隆突然开口询问,西门君遂闻言点点头:“在京五位皇子並未有任何出格之举,只是少年心性,偶尔有些贪玩罢了。”
“此外便是学校中成绩不好,为此倒是没少被皇后与贵妃责罚“呵呵”刘继隆笑了笑,脑海中已经想到了封徽和李梅灵教训五个小子的场景了。
笑著笑著,他便也忘了前面的不愉快,將文册都收起来后,便继续埋头处理起了奏表。
只是他刚刚低头处理奏表,殿外便响起了声音。
“陛下,中军大都督、酒泉郡王曹茂求见。”
“进来吧!”
刘继隆放下毛笔,目光示意。
在他的示意下,身穿常服的曹茂便走入殿內,对刘继隆行礼道:
“臣中军大都督、酒泉郡王曹茂,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准备开拔北上了?”
刘继隆笑著询问,毕竟眼下已经是九月,且自己刚刚安排好了围剿契丹与奚部的计划,曹茂也是时候该北上了。
面对问题,曹茂拱手作揖道:“臣已经点齐北衙六军,三日后便准备开拔北上,今日是来与陛下告別的。”
“呵呵”刘继隆见他弄得有些煽情,乾脆笑道:“好好北上征战,带北衙六军打出威风。”
“是!”曹茂嘿嘿笑著,而刘继隆也继续吩咐道:
“平定燕北后,朝廷会在燕北设置大寧道,汝与安破胡等人挑选军中功高且品行不错者任大寧道都督,节制都督使司,防备室韦、渤海及李克用等人入寇。”
“日后河北、河东的犯人和百姓,尽皆发往大寧道,以其开垦荒地,庇护河北不受胡虏侵扰。”
“臣遵旨。”曹茂恭敬应下,隨后见刘继隆没有吩咐,便缓缓退出了贞观殿。
在他离开后,刘继隆则是起身看向了身后的舆图,目光锁定燕山北侧及松漠之地。
夺下这块土地,河北北部和辽东也就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了,辽东如今的人口耕地还是太少了,必须安心发展十几二十年才行
“先取燕北十二州,別分子將打衙头。”
“回看燕塞低如马,渐见辽水直北流。”
“天威捲地过辽水,万里征人尽汉歌—
秋高气爽,当《从军歌》在燕云大地作响,无数乘坐牛车的汉军將士高声歌唱,队伍拉长数百步,宛若长龙涌入州、檀州及营州。
燕云八州作为大汉北疆的边地,常年有六万军队在八州驻守,人口更是经过多年休养生息后,
达到了如今的近百万口。
这其中,类似人口大州的幽州並没有增加太多人口,反而是河东的云州、蔚州,河北的州、
檀州、蓟州、平州和营州人口在不断增加。
昔年“豆卢琢案”被流放的世家豪强都被打散后安置这些边塞,每个州人口都在七八万,如重中之重的营州更是涌入了十五万口百姓。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曾经的艰苦已经过去,如今的营州被汉军硬生生填土造陆的弄出了一条十余丈宽的辽西走廊,
以及各处山间河谷耕地。
哪怕是山间的山道,此刻也被汉军用火药和人力,硬生生扩宽到了五丈,十分方便行走。
《从军歌》的歌声下,一支规模近两千人的队伍正在朝著营州治所的柳城靠近。
队伍虽然有近两千人,但其中只有五百余人身穿战袄,其余人都只是穿著薄袄的民夫。
战兵带著甲冑、军械乘坐牛车,而民夫们则是背负上百斤的粮食,埋头跟著队伍北上。
他们从平州出发而来,只是整支军队的沧海一粟罢了。
隨著队伍不断前进,前方的视野渐渐开阔,出现在队伍面前的是宽阔平坦的河谷平原。
柳城坐落其中,四周耕地延绵数里,浑然不见曾经密林遍布的模样。
如这样的赶来柳城的军队与民夫不算少,如今柳城城外已经修建了三座军营,驻兵三万有余。
隨著军队不断抵达,柳州衙门內的斛斯光也带著眾將围在沙盘四周,旁边是斛斯光之子斛斯律、解斯金及李可举等三名兵马使及十余名都尉、別將。
曾经刘继隆身旁小將的斛斯光,如今也年过半百,而他两个儿子也年近而立。
李可举靠著站队正確,也经过十年时间成长为了河北都督使司治下兵马使,地位只在斛斯光之下。
“我军在营州各仓存有四十五万石粮草,光柳城的常平仓和军仓、官仓便有三十万石粮草。”
“从柳城向木叶山而去,距离约四百里左右,以我军速速,正常八日便能兵抵木叶山。”
“如今已是洪武九年秋,还有两批十五万石粮食没有运抵柳城,等运抵柳城后,差不多也已经入冬降雪了。”
“燕山山脉的十月下旬便开始下雪,大致来年正月末梢才会开始融化。”
“我军若是以柳城为主攻倒是可以在二月初出兵,先攻破木叶山,再配合朔方郡王(安破胡)
对燕山山脉中的契丹和奚部搜山,分骑兵和马步兵与辽东的张郎君一同在松漠围剿契丹草原残部。”
契丹虽然是游牧民族,但由於大唐对燕山山脉管控不严,因此契丹八部都在燕山山脉里进行耕种和挖矿冶铁,其中最出名的便是迭剌部。
如果先攻破木叶山,隨后与河东兵马合兵,隨即便能以八万步卒围剿燕山山脉中的奚部和契丹残部。
切断燕山和草原的联繫后,再以骑兵和马步兵配合辽东的兵马將松漠之间的契丹残部围剿,便可彻底解决契丹和奚部这两个边地大害。
解斯光话音落下时,眾將均没有表露任何反对的意见,而是纷纷頜首表示认可。
对於如今的汉军来说,火炮火枪在手,只要不犯致命错误,哪怕被突袭也可以结阵掘壕自守。
春季动兵是刘继隆明旨下达的旨意,只因为燕山山脉春季少雨,而时间进入五月后就將迎来雨季。
赶在五月前夺取木叶山,包围燕山山脉,然后层层压进,只有这样才足够保险。
“既然没有异议,那便好好在此操练兵马,等待来年二月动兵。”
斛斯光吩附过后,隨即便在主位上落笔写下奏表,將征討契丹与奚部的计划发往了洛阳。
在他发出奏表的同时,河东的安破胡、辽东的张延暉也分別发出奏表。
他们的奏表最终赶在九月送抵,而刘继隆也在看过三人的奏表后,將三个人的战术做出调整,
並给出三部兵马各自开拔时间,以及什么时间抵达什么地方,完成什么战术后,这才將奏表发往了河北。
在刘继隆做完这些差事的同时,已经返回洛阳並休息数月的耿明却前来求见。
“传他进来!”
得知耿明求见,刘继隆很快便想到了探寻美洲的事情,连忙开口催促。
西门君遂不敢怠慢,亲自动身將耿明从殿外带入了贞观殿內。
“臣——.”
“可是东巡之事有了结果?”
刘继隆伸手打断他的行礼,直接询问起了问题。
耿明听后点了点头,但是脸色有几分不对,这让刘继隆察觉到了不对劲。
“回陛下,我军海船出日本东去三十余日后遭遇风暴,毁船三艘,阵歿二百七十四名兵卒。”
“风暴过后,由向东行驶二十四日,船队遇群岛,最大者如州县大小,岛上有野人捕捞海鱼种植芋头与芭蕉。”
“按照陛下所给出海图,此地应该便是檀香屿(夏威夷)。”
“由於船队物资不足,便兵分两路,以四艘海船及三百名水兵继续东进,余下四艘海船及六百余人依照海图南下,沿著北赤道暖流返回。”
“返航船队在中途遭遇风暴,不得已在吕宋休整三月,因疫病而死一百四十九,直至修补战船后方才北上。”
“半月前,战船北上抵达泉州,今日方才將奏表送抵洛阳。”
“臣不敢怠慢,特此將奏表送入宫中。”
耿明躬身行礼,刘继隆听后却没有生气或难受,反而鬆了口气。
儘管他知道大致的洋流,可太平洋並非是靠知道洋流就能平安度过的。
十二艘船,一千二百水兵东去,能在送出四艘船继续向美洲探索同时,还能带著近五百海兵返回泉州,將消息稟告朝廷,这已经值得记功了。
想到此处,刘继隆頜首道:“海事艰难,能探索到檀香屿已然不错,更何况他们还能选择分兵继续东去。”
“敕令,此次东巡海兵尽皆拔擢三级,每人赏钱百贯,阵歿与疫病而牺牲的將士,其家中有子嗣者,授正七品上勛云骑尉,无子则兄弟父母承袭,孤身者营造忠烈祠,供其家乡世代祭祀。”
“令这些归来的海兵好好休养,將此次东巡经验匯总后,若还有愿意继续东巡者,即令他们组建船队,来年继续出发。”
探索新大陆不是简单的事情,带回並推广作物也並不简单。
欧洲在漫无目的的情况下,用了五十年时间將新作物带回並播种成功。
大汉倒是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因为新作物中类似土豆、辣椒、玉米和红薯等作物播种和脱毒的技术,刘继隆都知道。
他前世跟著家里人种植过老品种的许多作物,播种和脱毒的技术虽然不同,但大多都大同小异。
如果脱毒不彻底,那就会导致作物在经过种植后品种退化、產量下降。
所以只要能带回新作物,刘继隆就有把握在十几年內將新作物在屯田折衝府內进行推广。
只要屯田折衝府种出成果,四周百姓自然会跟隨种植,这就是屯田折衝府的好处。
他不能將希望寄託於那四艘船的將土,所以必须广撒网,哪怕只有一艘船能將作物带回,这项计划也可宣告成功。
美洲对於大汉来说,只有新作物的吸引力较大,其它黄金白银甚至丰富的猎物资源都不重要。
大汉不过四千余万口人,家门口就有日本、云南这两个黄金白银和铜矿的產地,西南和西边又有庞大的市场。
家门口的东北、西南两个方向都是可以开发的方向,没有必要捨近求远,
不过朝廷虽然不准备发展美洲,但民间倒是可以自行发展。
思绪此处,刘继隆回过神来,目光看向耿明道:“此事还需要汝多操劳,此外南洋的探索之事,进行的如何了?”
南洋和天竺的香料市场十分重要,眼下虽然可以通过丝绸之路获取,但海运始终会向前发展。
与其让阿拉伯人介入並掌握主导地位,倒不如让大汉率先介入其中,避免宗教主义东侵。
“南洋之事,臣已经派遣不少舟船南下並打探得到不少消息。”
“南洋主要以室利佛逝(三佛齐)、訶陵(爪哇)、吉打(马来半岛)等三国为主,三国有人口百万,军队数万,但多用青铜器和生铁,以链甲和藤甲为主。”
“朝廷想要击败他们倒是容易,只是这些地方瘴气犀利,不易久驻。”
“臣以为,倒是可以先对安南南部的占城动兵,收復占城后再徙民实土,自占城前往南洋更为方便。”
耿明说罢,刘继隆则是根据现有情报沉思片刻,最后点了点头。
按照南洋的局面和气候,试图动用朝廷的军队去攻占这些地方並不妥,南洋多为群岛,且又是热带雨林,没有必要將有限的力量投入到偏离航道的那些群岛上。
如果能占领占城,从占城南下就能直接抵达马六甲海峡,所以朝廷只需要像明朝那样在马六甲海峡设立宣慰司和官场就足够。
只是宣慰司和官场的话,终究控制力太薄弱,更何况这个时代的南洋没有多少汉人,还是得驻军才行。
“此事暂且搁置,先將极东之地作物带回,收復契丹、奚部及云南等旧地再议。”
刘继隆给出回復,耿明听后躬身作揖表示应下,隨后便与刘继隆寒暄几句后离开了贞观殿。
隨著他们离去,刘继隆则是將目光投向了西门君遂:“太子准备什么时候回京?”
“回陛下,太子准备任期结束后再返回洛阳,应该是来年七月返回並抵达洛阳。”
西门君遂稟告过后,刘继隆点了点头,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到了高,因此忍不住询问道:“渤海郡王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
“听闻渤海郡王近些年来求仙问道,与许多方士为伴。”
西门君遂將高饼近来的举动说出,刘继隆听后无语,心道老天给了高一个好身体,不想他年老过后却是个魔人。
这廝要是少吃点丹药,估计都能再活十几二十几年。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他吩咐道:“告诉渤海郡王,求仙问道不过是虚妄,让他遣散那些方士,
好好修身养性吧。”
“是”西门君遂頜首应下,刘继隆则是又补充道;
“若是他不相信,便让他捉些鸡鸭餵食那些丹药,只需要几天便能知晓那些丹药是否有用了。”
“奴婢这就吩咐下去西门君遂恭恭敬敬的应下,但又不免说道:“古往今来,许多帝王將相都追求长生,为此求仙问道,唯有汉高祖与陛下能如此豁达。”
刘继隆听后轻笑,拿起桌上奏表道:“汉高祖自然豁达,而某不过是知晓求仙问道皆为虚妄,
所谓丹药皆剧毒,方而如此看开罢了。”
话音落下,他低头继续处理起了奏表,西门君遂则是走出贞观殿,吩咐人前往渤海郡王府而去半个多时辰后,当渤海郡王府內的传諭宦官话音落下,站在他面前的高饼则是面色不改,但心底却感受到了些许不舒服。
他自认为自己已经在家中老老实实,可陛下却还要派宦官来断绝自己求取长生之路,难道是为了报昔年之仇吗?
高深吸口气,憋屈著作揖道:“臣高,谨遵圣諭——”
见他应下,传圣諭的官官补充道:
“陛下还说了,若是渤海郡王不相信,可令將丹药餵食鸡鸭,只需要几日时间便能知道这些丹药剧毒。”
补充过后,宦官看向身后的几名兵卒:“將王府內的方士尽数驱逐出京!”
“是!!”
十余名兵卒开始动手,不多时便在嘈杂声中將高重金请来的十余名方士用棍棒赶出了渤海王府,並派人將他们押送离境。
做完这些后,宦官便对高行礼离去,高则是独自生气走回正堂。
王府內的家丞连忙跟上他脚步,紧接著作揖道:“高王,宫內的人將方士带走了,但丹药却留了下来。”
“留下了?”高略微感到异,但很快想到了刘继隆让人带给自己的话。
这些丹药可都是价值数十上百贯药物炼出来的丹药,寻常人自然不可能让鸡鸭去试药,正常都是让人去试药的。
正因如此,试药的人只要没事,这些丹药就能被放心食用。
但刘继隆令人交代的这些话,不免让高有些多想。
思绪片刻,他忍痛道:“令人取出三十枚丹药,选出一只家禽,每日三顿以丹药予它服用,且看看是否如陛下所说那般是剧毒。”
“这——”家丞闻言不免感到肉疼,他可是知道这些丹药价格的。
“盯紧僕人,若是有人敢私自偷藏偷服用丹药,立马送官论罪!”
提起惩处家僕的事情,高又不免感到了不舒服。
前唐时打死家中奴婢,顶多就是罚钱,而今却连亲自动手教训都不行,还得送往衙门去教训,
著实憋屈。
想到此处,高冷哼著取出话本,安静研读了起来。
自刘继隆写出《西游》、《三国》等话本以来,话本便渐渐风靡,继而诞生了许许多多书写话本的文人。
在这其中,许多前唐文人不愿出仕大汉,便多书写话本来提高名望,赚取钱粮。
这种情况,又从大汉发行报纸以来扩大影响,不少文人都摘抄自己话本中的內容发到报纸上,
以此吸引富户採买话本。
话本的风靡,导致地方上的书坊也渐渐繁荣起来,许多书坊还会与文人签订契约,以此来培养独家话本,提高书坊名声。
只是有刘继隆的话本珠玉在前,后来的话本也多模仿《西游》、《三国》,继而出现了许多神魔志怪和歷史的话本。
高喜欢研读神魔志怪的话本,为的就是寻求长生之道。
奈何西游在前,他看其它的话本总是觉得差了些,心心念念间,他不免道:
“这些庸才所写话本著实不堪入目!”
暗骂之后,他拿起大汉的《国报》与《京报》开始研读,其中提及了大汉要对契丹和奚部用兵的消息,这令高感觉心痒痒的。
他虽然六十有二,可精力依旧充沛,身体健壮,满头黑髮。
看著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庸才都在前线连战连捷,他自然心痒难耐,但却又拉不下脸面去求刘继隆。
他知道只要自己开口,刘继隆肯定会给自己安排差事,但他就是低不下这个头。
这么想著,他心里越来越烦躁,最后乾脆起身往別苑走去,准备去池塘钓钓鱼来磨链气性。
在他磨链气性的同时,时间也在飞速流逝几日后,家丞突然凝重著脸色找到了正在练字的高,躬身作揖后才道;“高王,那些家禽近几日来腹泻拒食、羽毛蓬乱,今早有一只呕血而死,这———”
闻言,高驛手中毛笔轻颤,使得一幅字瞬间不成样子。
他脸色阴沉抬起头来,家丞更为恭顺。
“死了?那之前试药的那几个家僕呢?”
“家僕们没事,但家禽確实如老僕刚才所说,腹泻拒食、羽毛蓬乱、呕血而死。”
家丞的话令高感到了不安,思前想后下,他还是觉得性命更为重要,不免咬牙吩咐:“准备马车,吾要入宫面圣。”
“是!”家丞闻言眼前一亮,连忙应下並很快为他安排了马车。
高驛志芯不安的乘车前往宫门,不多时便得到传令,准许他步行入宫前往贞观殿。
高硬著头皮前往了贞观殿,沿途见到了不少入宫的官员,而他们都错愣的看著自己,这令高感到老脸通红。
过去十年时间里,高驛虽然投降並被获封郡王,但他可都在府中度日,便是大汉立国和每年的大朝会他都不去。
如今他突然出府入宫,消息很快便如秋风般横扫了整个南衙。
“臣渤海郡王高饼,求见陛下.”
“进一”
贞观殿前,高硬著头皮开口唱礼,殿门处的宦官则是唱声通传,得到圣諭后方才准许高入殿。
高步入殿,很快便在宦官带领下来到偏殿,並见到了正靠在椅子上,饶有兴致看著自己的刘继隆。
十年不见,刘继隆外貌看上去顶多三十出头,而他高即便身子健壮,也能看出老迈了不少。
他比刘继隆大了十二岁,状態却差了三十年。
“臣渤海郡王高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平身吧。”
他按照唐制对刘继隆三呼万岁,刚准备跳舞就被刘继隆拦了下来。
“赐座。”
刘继隆看向西门君遂,后者则令宦官赐座高。
高行礼后坐下,刘继隆这才开口道:“可是府中家禽毙命了?”
他幽幽开口,声音却如刮骨刀般在高的脸上剐蹭,使得高老脸通红。
“臣想询问陛下,臣已服用丹药十五年之久,以臣身体如此,是否会如那家禽般毙命——.”
高志忑不安,而刘继隆则是在听到他吃了十五年丹药还能保持如此状態时不免错。
在他所知皇帝中,长时间吃丹药且还能活到高这个年纪的皇帝,也就武则天、刘彻、萧衍和赵构了。
哪怕是道士皇帝朱厚熄也只活到了六十岁,所以他真不知道该夸高命长,还是该夸他身体好。
“汝將每日三餐尽数写下,让朕看看。”
此刻刘继隆就好像个医生,而高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劲,恭敬从西门君遂手中接过了纸笔並写下了自己一日三餐。
待西门君遂取来纸张,刘继隆看过其中內容后,他顿时便绷不住了。
高这廝每日令人取露水来煮茶做饭,一日三餐虽然素菜居多,但各类糕点和蜂蜜水、甘蔗水等甜饮简直当水喝,当饭吃。
这种高饮食,能活到六十二岁已经不是命大了,这是天生携带长寿基因,不然早就患痛风或尿病了。
刘继隆前世可是体验过痛风的厉害,因此这世的他基本都保持粗茶淡饭,平日里少吃甚至不吃糕点,偶尔喝喝米酒与黄酒。
他的生活在百姓看来自然奢侈,但在皇帝之中也堪称苦行僧了。
饶是如此,这些年他身体也小毛病不断。
反观高又是磕丹又是嗑,结果现在什么事情都没有,顶多就是精神有些魔。
想到这里,刘继隆都有些不自然,接著说道:
“无需饮露水,多服用安神汤、甘草黑豆汤、归脾汤、少饮酒即可。”
“如此调理二三年,身体虽不能完全康復,却也比如今要好多了。
久病成医,刘继隆指点过不少医学生做研究,自然也有些自己的心得。
高饼现在要做的就是排毒和养五臟气,同时用安神汤调理精神就足够。
吩咐过后,刘继隆又看向精神奕奕的高,不由想到了对大礼用兵的事情。
“朝廷如今准备討伐契丹与奚部,同时收復辽水以南的广地界。”
“北事安定后,便要南下收復大礼,朕眼下尚未想到何人掛帅,若是能以汝为帅则最好不过。”
朝廷能用的將领不少,但若是说谁最熟悉大礼,那肯定是高和张武、王式三人。
王式如今七十有二,前几日差点病危,显然不能以他掛帅。
张武倒是不错,但张武相较於高还是差了些,如果能用高,刘继隆肯定是更想用高。
在刘继隆思索的同时,高则是在鬆了口气后又悬了口气。
鬆了口气是因为他的问题並不严重,悬了口气则是因为刘继隆想要以他掛帅。
大汉如今的情况他十分清楚,能统兵数千上万的將领不少,但若是说节制数万乃是十余万大军的,实际上也就张淮深、安破胡、张武和后起之秀李阳春四人。
在这四人中,张淮深能力最强,但却常年坐镇西域。
张武善守而不善攻,统兵能力也稍弱了些。
安破胡主要防备北方胡虏,李阳春则是资歷相较浅薄。
大汉若是能通过征討契丹和奚部,南下討平大礼来发掘些有才能的將领,倒是可以保障大汉未来二三十年的武功。
想到此处,高又想到自己的年纪与当初王式征討自己时相差不大,且如果此次拒绝,那今后都不太可能有领兵作战的机会了。
思绪再三,高还是主动作揖道:“臣愿意领兵征討大礼!”
“如此甚好!”刘继隆似乎早就知道高会答应,他微微頜首道:
“今日敕令汝为剑南、山南西、岭南、黔中等四道盐铁转运等使、检校兵部尚书,南中招討使“来年开春便南下,汝自行视察三军,谋划出兵。”
“臣领旨——”
高没想到自己都老了,却还能在六十二岁的年纪接到覆灭大礼的旨意。
如果自己能带兵灭亡盘踞西南一百五十年的大礼,將南中之地重新收復汉家手中,那史书一定会为自己大书特书。
想到这里,高驛不免重新振作了几分心气。
“吾只是敌不过陛下,除陛下外旁人,不过土鸡瓦犬罢了——“”
高的神色变化被刘继隆尽收眼底,他知道高容易飘,因此不免提醒道:
“如今朝廷兵马与曾经天差地別,汝抵达西南后,还需要好好巡视各部,了解火器用途方能事半功倍。”
“臣领旨。”高作揖应下,刘继隆见状便示意道:“退下吧。”
“臣谨退—”
在刘继隆注视下,高缓缓退出贞观殿。
在他离去后,西门君遂则是主动行礼询问道:“陛下,何不以巴川郡王为招討使?”
刘继隆提笔长舒口气,解释道:“张武善镇守,对付祐世隆和大礼还是得派高前去。”
“倒是日后收復大礼后,可派张武或李阳春及亲王镇守云南”
明代的藩王出镇制度,许多人都以为是分封藩王,但实际上这是朱元璋效仿元朝宗王出镇制而弄出的制度。
地方上三司分权,藩王只能管理自己的王府,以及自己的护卫,护卫数量从五千到一万五左右不等。
如果需要藩王统兵,则是授予都司旗牌,令藩王节制都司。
如果没有旗牌,藩王连都司的一兵一卒都无法调遣。
这套制度若是说有多大的问题,那倒是有些言过於实了。
朱棣能靖难成功,主要还是洪武二十四年开始就独自节制大寧、北平、辽东等处都司兵马,培养了不少亲信。
饶是如此,三大都司中也並非都是他的人,靖难之初围剿朱棣的也基本都是这三大都司的兵马朱棣先把反对他的人击败,然后才有了招降他留在三大都司亲信的机会。
若是他无法击败三大都司的兵马,他也不会有招降的机会,而他的那些亲信也只会继续老老实实的做建文的臣子。
宗王出镇制度可以参考,但给予的兵马不能太多,不然容易尾大不掉,
诸如云南、辽东、安西、北庭这种地方,如果能有宗王出镇自然不错,因此刘继隆也准备在收復云南后,在云南因地制宜的安置几个有韜略的亲王。
朱元璋安置沐英做的不错,但云南地形复杂,横断山脉占据云南三分之一的面积,只在滇池附近安置亲王,只能影响到哀牢山以北的地区,更远的地区是影响不到的。
哀牢山以西以南的广地区虽然属於热带,热瘴及毒虫蛇蚁较多,但也有几个不错的河谷平原能开发。
刘继隆依稀记得红河河谷平原和陇川河谷平原,还有就是永昌旧城附近都被开发差不多了,只要攻下再徵募群蛮开荒便可。
这些地方若是开发出来,再安排藩王坐镇,以三司分权治理,藩王与都察院、三司相互监督,
即便藩王想要作乱,也很难击败兵力是其数倍的都督使司。
更何况西南不比北边,哪怕是军事超绝的猛人,也很难从西南打到中原,顶多就是割据自立罢了。
只要徙民实土的政策落实,即便这块地方割据自立,那也是汉家势力,不至於弄丟云南。
这般想著,刘继隆不免想到了自己除刘烈外的九个儿子。
二子秦王刘真、三子晋王刘明、四子楚王刘宪、五子齐王刘武,这四个小子已经下乡从军。
余下的六子赵王刘狩、七子魏王刘歧、八子燕王刘棣、九子韩王刘柏则是还在学校中读书。
这九个儿子与太子刘烈不同,对於他们,刘继隆还是希望直接在下乡从军后授予官职好好歷练。
歷练差不多了,到时候再好好考察品行,最后选出几人出镇云南。
“將九位皇子的消息取来,朕要看看他们品行如何。”
“是——”
在刘继吩咐中,西门君遂很快便取来了赵英令人保护诸皇子时记录的文册,刘继隆腾出时间来不断翻阅,眉头渐渐皱紧。
刘继隆魔下诸子中,只有后五子因为当初年纪小或还没有生產而在洛阳长大,他也时常能见到他们,平日里不少教训,还算守规矩。
前四子由於刘继隆当初政务繁忙,只教导过刘烈和刘真,刘明和刘宪则是被刘烈和刘真带大的。
自己离开时,刘真年纪也不算大,如今虽然已经下乡,可性子果然如刘烈当初与自己书信所说的跳脱。
文册中,刘真下乡时期经常偷懒耍滑,时常向官店赊帐,明里暗里的都在彰显自己的身份高贵。
对於那些前来贿赂他的人,他基本来者不拒,而从军之后更是几次三番不遵军令,直到被张淮深狠狠收拾了一顿才老实了些。
“喉—
刘继隆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是自己没能管好这二郎,倒是让张淮深费心为自己教导了。
他继续看了下去,刘真被张淮深教导后,倒是老实了许多。
张淮深罚他去守烽火台,从今年三月守到了现在,似乎是在磨练他的心性,
“如此也好。”
刘继隆沉思片刻,然后看向西门君遂:“手书给交河郡王,让其延长秦王成期,什么时候成材了,什么时候再结束成期。”
“是”西门君遂应下,接著刘继隆又翻看了其余三本文册。
晋王刘明与楚王刘宪二人同期下乡从军,两人被分到安西姑墨下乡,常常抱团散漫玩闹,下乡一年半的时间里,基本都是招呼其他学子帮他们干活,看得刘继隆额头青筋暴起,尽力平復了心情后才看向西门君遂:
“朕看他们喜欢抱团,那就让姑墨屯田折衝府派他们去偏僻处自己开荒耕种,定期派人送物资给他们就足够。”
“这”西门君遂哑然,忍不住道:“如此是否惩罚太重了?”
“重?”刘继隆虽然也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没有教好的问题,但他可不希望自己生出畜生儿子。
他们如今才十六七岁,浪子回头还不晚,如果再不加以惩处,天知道日后会不会发展成为什么恶徒?
“责令他们每人开荒五亩,若是有人敢帮忙,就不要怪朕不讲情面了。”
“什么时候开荒五亩,什么时候去从军。”
將三本不省心的文册放到旁边后,刘继隆又继续翻看起了四子齐王刘武的文册。
好在刘武没有如前面三人那般混帐,他倒是十分听话,每日跟隨屯兵去耕种开荒,顶多休假时会去城里吃酒吃肉,喝得醉的让人去找。
与前面三人相比,他喝醉酒这种事情倒也不算什么大事了,只要不醉酒闹事就行。
“告诉赵英,別让齐王醉酒闹事便可。”
“是—
西门君遂也鬆了口气,他还真担心后面这些亲王一个比一个闹事还大。
“赵王他们在学校里还算听话吧?”
刘继隆突然开口询问,西门君遂闻言点点头:“在京五位皇子並未有任何出格之举,只是少年心性,偶尔有些贪玩罢了。”
“此外便是学校中成绩不好,为此倒是没少被皇后与贵妃责罚“呵呵”刘继隆笑了笑,脑海中已经想到了封徽和李梅灵教训五个小子的场景了。
笑著笑著,他便也忘了前面的不愉快,將文册都收起来后,便继续埋头处理起了奏表。
只是他刚刚低头处理奏表,殿外便响起了声音。
“陛下,中军大都督、酒泉郡王曹茂求见。”
“进来吧!”
刘继隆放下毛笔,目光示意。
在他的示意下,身穿常服的曹茂便走入殿內,对刘继隆行礼道:
“臣中军大都督、酒泉郡王曹茂,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准备开拔北上了?”
刘继隆笑著询问,毕竟眼下已经是九月,且自己刚刚安排好了围剿契丹与奚部的计划,曹茂也是时候该北上了。
面对问题,曹茂拱手作揖道:“臣已经点齐北衙六军,三日后便准备开拔北上,今日是来与陛下告別的。”
“呵呵”刘继隆见他弄得有些煽情,乾脆笑道:“好好北上征战,带北衙六军打出威风。”
“是!”曹茂嘿嘿笑著,而刘继隆也继续吩咐道:
“平定燕北后,朝廷会在燕北设置大寧道,汝与安破胡等人挑选军中功高且品行不错者任大寧道都督,节制都督使司,防备室韦、渤海及李克用等人入寇。”
“日后河北、河东的犯人和百姓,尽皆发往大寧道,以其开垦荒地,庇护河北不受胡虏侵扰。”
“臣遵旨。”曹茂恭敬应下,隨后见刘继隆没有吩咐,便缓缓退出了贞观殿。
在他离开后,刘继隆则是起身看向了身后的舆图,目光锁定燕山北侧及松漠之地。
夺下这块土地,河北北部和辽东也就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了,辽东如今的人口耕地还是太少了,必须安心发展十几二十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