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作为试点和医学教育改革
第466章 作为试点和医学教育改革
英吉利国。
《自然》期刊编辑总部。
会议室中。
主编迈克尔脸色铁青,他扫视了一眼十几个骨干下属,心中充满了无奈之情。
十几天前。
美利坚“爸爸”来了指示,让他们尽快联系王孟德,想要对方把细胞自噬的后半部分论文全部发表出来。
就在他们准备听话,马上跟华国相关部门联系的时候。
谁知道,内部居然出了一个“内鬼”,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英吉利国的一些财团。
然后,事情就逐渐的失控了。
英吉利国内的一些势力,也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居然拼命的使绊子。
明里暗里的想让自然集团拖延时间,最好是能在几个月之后再发表王孟德的论文。
而在集团的内部,上层同样有不同的声音,这就导致他们期刊没有立刻跟华国相关部门进行接触。
迈克尔作为《自然》期刊的主编,他自然是希望期刊能早点刊登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论文。
就在他极力的游说集团高层,不要错过时机的时候,时机果然就错过了。
今天一大早,他就得到了一个噩耗。
美利坚国的《科学》期刊,也是他们期刊最重要的一个竞争对手,居然偷偷的跟华国相关部门进行了接触。
也不知道付出了什么代价,双方暗地里达成了一些协议。
紧接着,王孟德剩下的三篇,关于细胞自噬的论文,就将要在《科学》期刊上发表。
刚才,他一边跟集团上报,一边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跟华国那边进行了联系。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不可改变了。
他们晚了一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到嘴的“鸭子”飞掉。
想到这里,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把这帮愚蠢的手下全部给干掉。
会议室里。
其他人自然也了解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不管是主张赞同的,还是一开始就有抵触情绪的人,大家都互相对视几眼,一脸的错愕。
每一个人都明白,中途让死对头截胡,对他们期刊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失,到底有多大。
这可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医学家。
更要命的是,王孟德今年才三十五岁左右。
按照医学从业人员普遍的状况,三十五岁才刚刚起步,年龄越大技术越强。
西医巅峰是四五十岁,而中医的巅峰,大部分都是须发皆白。
所以。
这位世界上最厉害的医学家,未来还将“统治”医学行业好几十年。
本来,王孟德这次把细胞自噬的论文投递到他们的期刊上。
如果维护好关系的话,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论文要在他们期刊上发表。
可现在,就因为犹豫不决,再加上内外部的阻碍,他们就晚了一步,让死对头截胡了。
当然,只是一次截胡,倒也不会让他们太难受。
可想到《科学》期刊和华国之间可能有一些私下里的协议,就很让人不得不多想了。
这要是未来,王孟德的论文全部都发表在竞争对手那边。
此消彼长之下,他们的影响力可就会持续下降,说不定就有可能退出顶级期刊行列。
就算不会出现掉队的情况,但《科学》期刊,肯定会借着这次的机会一飞冲天。
形成独一档,地位压在所有期刊的头上。
“主编先生,我建议,通过一些医学界的专家们,跟华国的孟德.王联系。
最好能跟对方修复好关系,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也要争取到跟《科学》平等竞争的机会。”
这时,副主编比尔开口道。
他知道现在不是拖后腿的时候。
听了他的话,其他人都纷纷的开口赞同。
就连一惯跟他意见相左的副主编威尔逊,也没有出言反对,只是默不作声。
“这个主意不错,比尔,那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尽心尽力的完成。
等成功了,我会跟集团给你请功。”
迈克尔眼神一亮,然后果断的采纳了这个建议。
同时,还遵循着,谁提出解决方案,就让谁干的原则,把这个任务按在了比尔的头上。
华国。
中医研究院。
对于国外的那些情况,王孟德并不了解。
就算是听说了,也只是一笑了之。
反正和他关系都不大,论文发表在哪个期刊上,对他都没有影响。
只要国家有利,他都愿意配合。
就像这一次,相关部门的领导跟他通了电话,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临时换期刊投递论文。
实在是《科学》期刊比较懂事,暗地里给了不少的承诺。
比如以后会尽可能的放宽一些对华国科研论文的审核。
只要大差不差的情况下,就会松一些。
当然,如果论文不在水准之上,还是会被拒绝的。
只有那种可上可不上的水平,以后都尽可能的给安排上。
对于这种橄榄枝,华国自然是毫不客气的笑纳了。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有了这个承诺,以后华国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发表在世界的顶级期刊上。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展示华国的科研水平,和国外的科技进行交流,也让科研人才有了荣誉。
“老师,鲁院长的秘书刚才打电话过来了,说是半个小时后要召开一个领导会议。”
办公室里,钱同冲着王孟德说道。
“行,我知道了。”
刚刚走进来,他还没来得及坐下来喝口水,就赶紧开始审阅起了桌子上的文件。
作为副院长,又是两个科室的负责人,还分管后勤工作。
每天光需要他审阅、签字的文件就有十几个,多的时候甚至有几十份。
幸好他有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技能,又聪明绝顶,很多文件扫视一眼,就能烂熟于心。
再加上他愿意放权,很多文件直接画个圈,写一个日期就行了。
需要拿主意的事情非常的少。
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他快速的把今天的文件全部给圈阅了,然后交给蒋林,让他分别通知对应的科室或部门来领。
接着,便端起茶杯,喝了几口茶水润了润嗓子,才拿起笔记本和钢笔,往会议室走去。
到了会议室里,已经来了好几个领导,互相打了一下招呼,没过几分钟,鲁院长也过来了。
“同志们,接到上级部门的一个通知,所以就临时召集大家开个小会,传达一下上级的指示。
同时呢,还有一件涉及咱们研究院的事情,也借着这次机会,给大家说一说。”
鲁院长坐下后,也不墨迹,直接就进入了正题。
“第一件事,上级下了文件,指示我们,在今后,大家要积极的进行科研工作。
有什么成果,在不涉及泄密的情况下,都要积极的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
国内的就不说了,而在国际上,《科学》和《自然》等期刊,只要有信心,都可以大胆的投递。
咱们相关部门的同志,跟这几个期刊都达成了一致,只要达到标准,都会优先考虑咱们华国人的论文。”
没错,经过不懈的努力,《自然》期刊也终于跟华国相关部门联系上了,也同样付出了一些承诺。
才争取到了以后王孟德的继续“宠幸”承诺。
而国家也趁着这次机会,想把用医学行业作为试点,看一看放开跟世界顶级期刊合作和交流,会有什么可喜的变化和影响。
至于国内的其他行业,目前还是一切照旧。
如果医学行业的变化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说不定其他行业,就有可能陆续的放开交流。
这也是国家目前外交政策的改变。
不管是私底下还是明面上,和美利坚等国早就已经有了接触,并且互相都有很强烈的意愿。
而且打破僵局的契机,早在去年就出现了。
今年更是有大统领来访问的大事件,当时王孟德也被邀请参与了陪同工作。
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事件。
“院长,这可是个好消息,咱们研究院不少同志都研制出很多的成果。
这些成果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只不过之前没有对外发表过论文。
现在好了,如果可以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以后就有了跟国外顶级专家更多的交流机会。
对于后续的研究工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
施副院长高兴的说道。
别看他年龄大了,且从来没有出过国,但思想一直很先进。
在单位里,也从来不会藏私,一身所学,都愿意教授给学生们。
还跟王孟德一样,把手中数百上千个秘方、验方上交给了上级部门。
“是呀,以后咱们的同志,有了成绩,也能让国外的那些同行们知道。
不然,他们还以为咱们国家医学行业不发达呢。”
这时,王孟德也笑着说道。
“王孟德同志,这话如果是之前说,肯定没问题。
但现在嘛,可不一样了,不说别的,光是你一个人,就把那些外国人的傲气给压制下去了。”
另一位副院长忙接茬道。
又聊了几分钟,鲁院长看时间差不多了,便接着说道:
“第二件事,就是蒲老和王孟德同志一起,领着其他一些同志,编撰了一本五官科的医学书籍。
这本书,上级领导请了不少中医名家看了。
那些专家都纷纷的表示,这本书可以说是把大部分五官科的病症都给包含了,还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以及治疗方案。
最难能可贵的是,里边的内容深入浅出,从基础逐渐的到高深知识,完全可以当成一本医学教材来使用。”
“上级领导也采纳了这些医学名家的意见,准备从这本书里,挑选合适的内容,当成教材,然后时机成熟的时候,给全国医学学校的学生使用。
在这里呢,也希望大家以后也能把各自的知识,转化成书本,让更多的学生学到,然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其实在座的好几位副院长,之前都参与过修订教材工作。
同时也跟着徒子徒孙一起,编撰过一些医学书籍。
不过他们并没有费太多的时间,一些书籍的质量,并不是特别的好。
如果是之前,鲁院长没觉得有问题,毕竟大家都把时间回来了实际工作上。
每天不是做研究,就是在广安门医院里坐诊治病。
但这一次,上级领导透露了一个数字,让他有些急迫感。
那就是西医培养学生的速度,比中医快多了。
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都是中医的一两倍。
最关键的是,西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需要在医院里锻炼三五年,就能很快的上手。
而中医培养出来的学生,除非是天才,不然最少需要十年八年,才能放心的让他独立坐诊。
鲁院长就有些担忧,长此以往,中医的优势就会急剧缩小。
因此,他希望能从教学质量上改善一下,而教材和老师的水平自然就是首位。
老师的水平暂时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
而教材这块,有了王孟德编撰出来的例子,就让他有了信心。
“院长,教材这一块,咱们确实需要用心,不少新技术和新理念,课本里都没有,用的还是十来年之前的内容。
我建议,可以把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教材,全部给重新修订一遍,并且定期更新。
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了,省的毕业了之后,进了单位,还得重新学一遍。”
陈副院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老陈说的对,我也赞同这个意见。”
“定期更新教材,让在校的学生能学到最新的知识,这是一件好事呀!”
“我觉得不仅是学生,就连各大医院和医护单位,也得定期进行学习,不然都要落伍了。”
“没错,近十来年,大量新的医学理念、知识和技术的出现,如果不继续学习,早晚要被淘汰。”
其他的几个副院长和领导们,也都赞同的开口说道。
大家都看到了一些弊端,正好趁着这次机会,给说了出来。
这其实也是托了王孟德的福,他这十几年来。
不仅研究出来大量的成果,还提出了很多新的医学理念。
这些理念,让大家破开了枷锁,见识到了更多的东西。
很多聪明才智的医学名家,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个想法和理念。
一旦补齐了这一点,就会爆发出无穷的能量。
“王孟德同志,你有什么建议?”
鲁院长看到大家都赞同自己的意见,只有王孟德在沉思,于是便开口问道。
被院长点名之后,王孟德回过神来,他准备把早就想好的医学教育改革方案给说出来。
(本章完)
英吉利国。
《自然》期刊编辑总部。
会议室中。
主编迈克尔脸色铁青,他扫视了一眼十几个骨干下属,心中充满了无奈之情。
十几天前。
美利坚“爸爸”来了指示,让他们尽快联系王孟德,想要对方把细胞自噬的后半部分论文全部发表出来。
就在他们准备听话,马上跟华国相关部门联系的时候。
谁知道,内部居然出了一个“内鬼”,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英吉利国的一些财团。
然后,事情就逐渐的失控了。
英吉利国内的一些势力,也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居然拼命的使绊子。
明里暗里的想让自然集团拖延时间,最好是能在几个月之后再发表王孟德的论文。
而在集团的内部,上层同样有不同的声音,这就导致他们期刊没有立刻跟华国相关部门进行接触。
迈克尔作为《自然》期刊的主编,他自然是希望期刊能早点刊登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论文。
就在他极力的游说集团高层,不要错过时机的时候,时机果然就错过了。
今天一大早,他就得到了一个噩耗。
美利坚国的《科学》期刊,也是他们期刊最重要的一个竞争对手,居然偷偷的跟华国相关部门进行了接触。
也不知道付出了什么代价,双方暗地里达成了一些协议。
紧接着,王孟德剩下的三篇,关于细胞自噬的论文,就将要在《科学》期刊上发表。
刚才,他一边跟集团上报,一边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跟华国那边进行了联系。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不可改变了。
他们晚了一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到嘴的“鸭子”飞掉。
想到这里,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把这帮愚蠢的手下全部给干掉。
会议室里。
其他人自然也了解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不管是主张赞同的,还是一开始就有抵触情绪的人,大家都互相对视几眼,一脸的错愕。
每一个人都明白,中途让死对头截胡,对他们期刊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失,到底有多大。
这可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医学家。
更要命的是,王孟德今年才三十五岁左右。
按照医学从业人员普遍的状况,三十五岁才刚刚起步,年龄越大技术越强。
西医巅峰是四五十岁,而中医的巅峰,大部分都是须发皆白。
所以。
这位世界上最厉害的医学家,未来还将“统治”医学行业好几十年。
本来,王孟德这次把细胞自噬的论文投递到他们的期刊上。
如果维护好关系的话,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论文要在他们期刊上发表。
可现在,就因为犹豫不决,再加上内外部的阻碍,他们就晚了一步,让死对头截胡了。
当然,只是一次截胡,倒也不会让他们太难受。
可想到《科学》期刊和华国之间可能有一些私下里的协议,就很让人不得不多想了。
这要是未来,王孟德的论文全部都发表在竞争对手那边。
此消彼长之下,他们的影响力可就会持续下降,说不定就有可能退出顶级期刊行列。
就算不会出现掉队的情况,但《科学》期刊,肯定会借着这次的机会一飞冲天。
形成独一档,地位压在所有期刊的头上。
“主编先生,我建议,通过一些医学界的专家们,跟华国的孟德.王联系。
最好能跟对方修复好关系,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也要争取到跟《科学》平等竞争的机会。”
这时,副主编比尔开口道。
他知道现在不是拖后腿的时候。
听了他的话,其他人都纷纷的开口赞同。
就连一惯跟他意见相左的副主编威尔逊,也没有出言反对,只是默不作声。
“这个主意不错,比尔,那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尽心尽力的完成。
等成功了,我会跟集团给你请功。”
迈克尔眼神一亮,然后果断的采纳了这个建议。
同时,还遵循着,谁提出解决方案,就让谁干的原则,把这个任务按在了比尔的头上。
华国。
中医研究院。
对于国外的那些情况,王孟德并不了解。
就算是听说了,也只是一笑了之。
反正和他关系都不大,论文发表在哪个期刊上,对他都没有影响。
只要国家有利,他都愿意配合。
就像这一次,相关部门的领导跟他通了电话,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临时换期刊投递论文。
实在是《科学》期刊比较懂事,暗地里给了不少的承诺。
比如以后会尽可能的放宽一些对华国科研论文的审核。
只要大差不差的情况下,就会松一些。
当然,如果论文不在水准之上,还是会被拒绝的。
只有那种可上可不上的水平,以后都尽可能的给安排上。
对于这种橄榄枝,华国自然是毫不客气的笑纳了。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有了这个承诺,以后华国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发表在世界的顶级期刊上。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展示华国的科研水平,和国外的科技进行交流,也让科研人才有了荣誉。
“老师,鲁院长的秘书刚才打电话过来了,说是半个小时后要召开一个领导会议。”
办公室里,钱同冲着王孟德说道。
“行,我知道了。”
刚刚走进来,他还没来得及坐下来喝口水,就赶紧开始审阅起了桌子上的文件。
作为副院长,又是两个科室的负责人,还分管后勤工作。
每天光需要他审阅、签字的文件就有十几个,多的时候甚至有几十份。
幸好他有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技能,又聪明绝顶,很多文件扫视一眼,就能烂熟于心。
再加上他愿意放权,很多文件直接画个圈,写一个日期就行了。
需要拿主意的事情非常的少。
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他快速的把今天的文件全部给圈阅了,然后交给蒋林,让他分别通知对应的科室或部门来领。
接着,便端起茶杯,喝了几口茶水润了润嗓子,才拿起笔记本和钢笔,往会议室走去。
到了会议室里,已经来了好几个领导,互相打了一下招呼,没过几分钟,鲁院长也过来了。
“同志们,接到上级部门的一个通知,所以就临时召集大家开个小会,传达一下上级的指示。
同时呢,还有一件涉及咱们研究院的事情,也借着这次机会,给大家说一说。”
鲁院长坐下后,也不墨迹,直接就进入了正题。
“第一件事,上级下了文件,指示我们,在今后,大家要积极的进行科研工作。
有什么成果,在不涉及泄密的情况下,都要积极的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
国内的就不说了,而在国际上,《科学》和《自然》等期刊,只要有信心,都可以大胆的投递。
咱们相关部门的同志,跟这几个期刊都达成了一致,只要达到标准,都会优先考虑咱们华国人的论文。”
没错,经过不懈的努力,《自然》期刊也终于跟华国相关部门联系上了,也同样付出了一些承诺。
才争取到了以后王孟德的继续“宠幸”承诺。
而国家也趁着这次机会,想把用医学行业作为试点,看一看放开跟世界顶级期刊合作和交流,会有什么可喜的变化和影响。
至于国内的其他行业,目前还是一切照旧。
如果医学行业的变化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说不定其他行业,就有可能陆续的放开交流。
这也是国家目前外交政策的改变。
不管是私底下还是明面上,和美利坚等国早就已经有了接触,并且互相都有很强烈的意愿。
而且打破僵局的契机,早在去年就出现了。
今年更是有大统领来访问的大事件,当时王孟德也被邀请参与了陪同工作。
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事件。
“院长,这可是个好消息,咱们研究院不少同志都研制出很多的成果。
这些成果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只不过之前没有对外发表过论文。
现在好了,如果可以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以后就有了跟国外顶级专家更多的交流机会。
对于后续的研究工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
施副院长高兴的说道。
别看他年龄大了,且从来没有出过国,但思想一直很先进。
在单位里,也从来不会藏私,一身所学,都愿意教授给学生们。
还跟王孟德一样,把手中数百上千个秘方、验方上交给了上级部门。
“是呀,以后咱们的同志,有了成绩,也能让国外的那些同行们知道。
不然,他们还以为咱们国家医学行业不发达呢。”
这时,王孟德也笑着说道。
“王孟德同志,这话如果是之前说,肯定没问题。
但现在嘛,可不一样了,不说别的,光是你一个人,就把那些外国人的傲气给压制下去了。”
另一位副院长忙接茬道。
又聊了几分钟,鲁院长看时间差不多了,便接着说道:
“第二件事,就是蒲老和王孟德同志一起,领着其他一些同志,编撰了一本五官科的医学书籍。
这本书,上级领导请了不少中医名家看了。
那些专家都纷纷的表示,这本书可以说是把大部分五官科的病症都给包含了,还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以及治疗方案。
最难能可贵的是,里边的内容深入浅出,从基础逐渐的到高深知识,完全可以当成一本医学教材来使用。”
“上级领导也采纳了这些医学名家的意见,准备从这本书里,挑选合适的内容,当成教材,然后时机成熟的时候,给全国医学学校的学生使用。
在这里呢,也希望大家以后也能把各自的知识,转化成书本,让更多的学生学到,然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其实在座的好几位副院长,之前都参与过修订教材工作。
同时也跟着徒子徒孙一起,编撰过一些医学书籍。
不过他们并没有费太多的时间,一些书籍的质量,并不是特别的好。
如果是之前,鲁院长没觉得有问题,毕竟大家都把时间回来了实际工作上。
每天不是做研究,就是在广安门医院里坐诊治病。
但这一次,上级领导透露了一个数字,让他有些急迫感。
那就是西医培养学生的速度,比中医快多了。
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都是中医的一两倍。
最关键的是,西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需要在医院里锻炼三五年,就能很快的上手。
而中医培养出来的学生,除非是天才,不然最少需要十年八年,才能放心的让他独立坐诊。
鲁院长就有些担忧,长此以往,中医的优势就会急剧缩小。
因此,他希望能从教学质量上改善一下,而教材和老师的水平自然就是首位。
老师的水平暂时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
而教材这块,有了王孟德编撰出来的例子,就让他有了信心。
“院长,教材这一块,咱们确实需要用心,不少新技术和新理念,课本里都没有,用的还是十来年之前的内容。
我建议,可以把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教材,全部给重新修订一遍,并且定期更新。
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了,省的毕业了之后,进了单位,还得重新学一遍。”
陈副院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老陈说的对,我也赞同这个意见。”
“定期更新教材,让在校的学生能学到最新的知识,这是一件好事呀!”
“我觉得不仅是学生,就连各大医院和医护单位,也得定期进行学习,不然都要落伍了。”
“没错,近十来年,大量新的医学理念、知识和技术的出现,如果不继续学习,早晚要被淘汰。”
其他的几个副院长和领导们,也都赞同的开口说道。
大家都看到了一些弊端,正好趁着这次机会,给说了出来。
这其实也是托了王孟德的福,他这十几年来。
不仅研究出来大量的成果,还提出了很多新的医学理念。
这些理念,让大家破开了枷锁,见识到了更多的东西。
很多聪明才智的医学名家,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个想法和理念。
一旦补齐了这一点,就会爆发出无穷的能量。
“王孟德同志,你有什么建议?”
鲁院长看到大家都赞同自己的意见,只有王孟德在沉思,于是便开口问道。
被院长点名之后,王孟德回过神来,他准备把早就想好的医学教育改革方案给说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