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礪兵攻心,扼险待时(月票1000加更
第419章 礪兵攻心,扼险待时(月票1000加更!)
抚顺。
去年被明军火炮轰塌的城墙,虽用新土夯补过,却仍能看见参差的裂痕。
墙面上嵌著的弹片锈跡斑斑,墙根下还堆著未清理乾净的断木与碎砖。
城內更不必说,半数街巷仍是废墟,断壁残垣间搭著临时的草棚,军户们正佝僂著身子修补屋顶。
但此刻。
城外的旷野,早已是另一番天地。
八万大军已如钢铁洪流般铺开,从抚顺西门一直延伸到苏子河东岸,望不到尽头。
猎猎旌旗在风里翻卷,明黄的“明”字旗、红底黑字的“熊”字帅旗、科尔沁部的狼头纛、內喀尔喀五部的苍鹰旗,还有各营的將旗,密密麻麻遮了小半天空。
枪戟的锋芒映著初升的朝阳,泛著冷森森的光,连空气里都飘著铁器与火药的味道。
辽东经略熊廷弼身披山文甲,腰间悬著的尚方剑,虎目如炬。
他大步登上三丈高的榆木將台。
將台上有十口朱漆木箱,被黄绸覆盖。
登上將台之后,熊廷弼环视台下眾將士。
“诸位將士!”
熊廷弼的声音像撞钟般炸开,压过了风卷旌旗的声响,连远处的骑兵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他抬手掀开黄绸,一把掀开最上面那口木箱的盖子。
白银的锐光骤然泼洒出来,晃得人睁不开眼,三十八万两官银码得整整齐齐。
“这是圣上从內帑里拨的开拔赏!
战后论功行赏,有官有爵,还有比这多十倍的银子!”
他抓起一把银锭,任其从指缝间泻落。
“噹啷”声落在木箱里,清脆得像是在敲打著每个人的心弦。
“但本经略今日要赏的,不止是银子!”
熊廷弼的声音陡然转厉,目光扫过台下的军阵。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今日,我们就是要去报仇的!
萨尔滸一战,建奴杀我明军四万!
开原、铁岭陷城时,他们屠我汉民十之七八!
多少妇孺被掳走,多少房屋被烧毁!
这仇,我们大明还没报完!”
鏘!
熊廷弼猛地拔出尚方剑,剑刃映著朝阳,亮得能照见人影,他剑尖直指北方赫图阿拉的方向,声裂云霄:
“今日出征,本经略只有一条令:
杀!杀!杀!
凡持兵械的建奴,无论是女真、蒙古还是汉奸,敢反抗者,尽诛之!
等赫图阿拉的城墙塌了,本经略要看见苏子河里,漂满建奴的尸首!
要让建奴知道,我大明的血,不是白流的!”
“杀!杀!杀!”
八万人的怒吼猛地炸开来,震得抚顺城的残墙簌簌落土,连辽河河的水面都泛起了涟漪。
前排的士兵举起兵器,枪戟如林,后排的骑兵勒紧马韁,战马刨著蹄子,发出阵阵嘶鸣。
火炮营千总王破虏大步走到三门大將军炮前,他脸上带著一道刀疤,从额头划到下頜,是去年守瀋阳时留下的。
他接过亲兵递来的火锤,猛地抡起,砸向发令炮的火门。“
轰!轰!轰!”
三声巨响接连炸响,声浪裹著硝烟碾过原野,连地面都在微微震颤。
硝烟散开时,能看见炮口的火光还未熄灭,弹丸已经射向远方的天空。
他这是在为出征鸣炮三声。
军阵最前排的浙兵火銃手们齐齐单膝跪地,銃托“咚”地砸在地上,动作整齐划一,像是一个人做的。
这是戚家军传下来的死战之礼。
单膝跪地,是以示死战不退。
銃托砸地,是明志杀尽贼寇。
他们的脸上没有惧色,只有坚毅,藤牌上的虎头纹在晨光里,像是活了过来。
熊廷弼最后环视三军,目光从浙兵的藤牌扫到科尔沁的狼旗,再到京营的火銃阵,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他从亲兵手中接过一碗酒。
酒是烈性子的烧刀子,他仰头一饮而尽,酒液顺著嘴角流到脖颈,浸湿了甲冑的衬布。
然后他猛地將酒碗摔在地上,“哐当”一声,瓷片碎得四处飞溅。
“將士们!”
他大吼一声,很是豪壮。
“此战若败,本官必先横剑自刎,以谢天下!”
“请诸君隨我直捣黄龙,復我辽东!报我血仇!”
“直捣黄龙!復我辽东!报我血仇!”
“直捣黄龙!復我辽东!报我血仇!”
“直捣黄龙!復我辽东!报我血仇!”
吶喊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响,更烈。
熊廷弼將尚方剑斜指天空,朝著北方一挥,同时大喊道:
“出发!”
於是乎。
大军缓缓开动,浙兵在前,火銃手紧隨其后,骑兵护著两翼,火炮营推著大將军炮压阵。
他们朝著赫图阿拉,缓慢,却又坚定而去。
明军主力已动。
而在三日前,陈策已经率领先锋,越过抚顺关,进入山林之中。
陈策率领的先锋军,穿过土木河寨的残垣。
那些被去年明军离开时焚毁的木楼只剩焦黑的立柱,墙基下还能看见零星的箭鏃与锈蚀的甲片,显然建奴並未派人修缮这片“无用之地”。
“將军,前面就是赫图阿拉外围的哈达部旧寨了。”
斥候队长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稟报。
“这些部落果然囤了粮。”
陈策勒住马韁,目光扫过远处炊烟裊裊的山寨,冷声道:
“传令下去,围寨不攻,先喊话劝降。
凡愿献粮出降者,既往不咎;若敢顽抗,烧寨不留活口。”
他身后的偏厢车早已列成扇形,火銃手半蹲在车后,銃口隱隱对著山寨方向。
不过半柱香功夫,寨门便吱呀打开,十几个面黄肌瘦的女真牧民举著粮袋走出,身后跟著几个瑟瑟发抖的蒙古人。
“別杀我们,我们愿意投降!”
这些都是依附建奴的小部落,此刻见明军势大,哪里还敢抵抗。
陈策一个挥手,便將这些人五大绑,之后搜刮寨中,然后一把火烧掉寨子,这才离去。
三日间。
陈策率部清剿了赫图阿拉周边十七处部落,缴获的粟米、兽肉虽不算丰裕,却也解了先锋军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彻底斩断了赫图阿拉向外求援、补给的可能。
而清理周边之后,陈策这才將大军开往赫图阿拉。
待大军抵达赫图阿拉城下时,日头已过正午,苏子河泛著粼粼波光,映得那座石筑內城愈发巍峨。
陈策抬手示意停止前进,准备安营扎寨。
军卒们立刻动作起来。
偏厢车首尾相接,在城外十里处围成环形营垒,鹿角被深深钉进土里,瞭望塔迅速搭起。
“將军,您看!”
亲兵指向城头,赫图阿拉的城门早已紧闭,吊桥高高拉起,城头隱约可见攒动的人头,弓弩手正趴在垛口上张望。
陈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我大军来了,不出城和我野战?
你建奴什么时候这么有礼貌了?
等了半个时辰,明军营寨都要开始搭了,结果赫图阿拉还是没人出来。
陈策心中已经不耐烦了。
他转头看向身后,喊道:
“王虎!”
“末將在!”
一个身形魁梧的汉子应声出列,豹头环眼,正是曾从抚顺城破的死人堆里逃出来的夜不收队长。
他嗓子像是被火燎过,开口时带著粗糲的沙哑,却格外有穿透力:
“將军有何吩咐?”
“带你的人,去给城上的韃子提提神。”
陈策拋过一个酒囊,酒液顺著囊口晃出几滴。
“让他们知道,咱们大明的兵,不是来陪他们耗著的。”
王虎接住酒囊,仰头猛灌了大半,烈酒顺著虬髯往下淌。
他抹了把嘴,大手一挥:
“末將遵命!”
领命之后,他转身对著身后喊道:
“儿郎们,跟老子走!”
十余名精锐骑兵立刻策马上前,马蹄踏过鬆软的土地,捲起阵阵烟尘,直抵护城河边才勒住韁绳。
“城上的龟孙子听著!”
王虎的吼声混著辽东土腔,像块石头砸在平静的城头上。
“前年你们屠开原的时候,不是挺威风吗?
把咱们汉人的房子烧了,女人抢了,现在怎么缩在城里当缩头乌龟?
裤襠里的卵蛋是被冻掉了?!”
他身后的骑兵们立刻配合,纷纷举起三眼銃,“砰砰砰”三声脆响接连炸起,硝烟瀰漫间,城头顿时一阵骚动。
內城箭楼上,镶蓝旗的甲喇额真阿山见此情景,气得狠狠一拳砸在垛口上,青砖被他砸得崩裂出细纹。
他猛地转过身,看向站在身后的皇太极,单膝跪地,右手按在刀柄上:
“大汗!这群南蛮太囂张了!
奴才愿带三百巴牙喇衝出去,把那个骂阵的傢伙的脑袋砍下来,掛在城门上!”
皇太极没有立刻回话,他正举著千里镜,仔细观察明军的营垒。
阳光透过镜片,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斑,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直到阿山的呼吸渐渐急促,他才缓缓放下千里镜,手指指向明军左翼那片看似杂乱的车阵:
“你看那里。”
阿山顺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几辆偏厢车之间,隱约有明兵在移动,动作整齐划一,像是在变换阵型。
“那是……”
“是戚家军的鸳鸯阵。”
皇太极的声音低沉,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那些偏厢车不是隨便摆的,车与车之间的距离,正好能让火銃手交替射击,后面还藏著长枪手。
你若带巴牙喇衝出去,刚过护城河,就会被打成筛子。”
他的话音刚落,城下的骂声陡然拔高,比之前更添了几分狠厉。
阿山探头看去,只见王虎正指挥著两个士兵,从马背上拖下五具尸体。
那些尸体穿著镶红旗的衣甲,甲冑上还沾著新鲜的血跡,显然是前日派出去的斥候,竟全被明军全歼了。
“看看你们的『八旗勇士』!”
王虎一脚踹在最前面那具尸体的胸口,尸体顺著河坡滚进护城河里,“扑通”一声溅起水。
“就这熊样,还敢跟咱们大明军斗?
怎么,城上的不敢下来给他们报仇?
是怕了,还是觉得这些人死了活该?!”
城头的建奴兵彻底炸了锅,有几个年轻的甲士已经抽出了腰刀,朝著城下怒吼,连弓弩手都搭好了箭,只等一声令下便射。
然而,王虎所在之地,不再弓箭的射程范围之內,便是射箭了,也是白射。
阿山再也按捺不住,猛地抽出腰刀,刀光在阳光下闪了一下,却被皇太极一个冰冷的眼神钉在了原地。
那眼神里没有愤怒,却让阿山握著刀的手不由自主地顿住。
“传令下去。”
皇太极转过身,面对闻讯赶来的旗主们,声音里带著一丝压抑的杀气。
“从今日起,敢言出战者,斩。
弓弩手分成三班轮值,明军只要进入百步之內,立刻射箭,不准放一人一马靠近城墙。”
他不是不想出战,而是不能。
城外的精锐骑兵都已按计划埋伏在山林里,等著截击熊廷弼的粮道。
城中剩下的,大多是汉兵和蒙古兵,还有不少新征的女真少年,战斗力本就薄弱。
若是此刻出城迎战,一旦中了明军的埋伏,城中空虚,剩下的人根本守不住赫图阿拉。
“大汗……”
阿山还想再说什么,却被皇太极抬手打断。
“等。”
皇太极只说了一个字,却带著千钧之力。
“等熊廷弼的主力到。
他大军围城,粮道必然漫长,阿济格的人很快就会有消息。
到时候,阿济格劫掠明军辽东,明军首尾难以相顾,咱们再內外夹击,才能一战定胜负。”
“现在,得忍!”
现在的隱忍,不是胆怯,而是为了最后的反击。
只要能熬过这阵子,等明军粮尽、军心动摇,便是他翻盘的时候。
阿山脸上满是屈辱,却也不得不领命。
如此在王虎的叫骂声中,时间便又过去了三日。
城外,汉军营寨已经搭建得差不多了。
而在这个时候。
熊廷弼率领的明军主力如一条钢铁巨龙,从抚顺方向蜿蜒而来,旌旗漫过天际。
明军主力终於是到赫图阿拉城外了。
熊廷弼勒马於一处高坡,看向赫图阿拉的方向,目光锐利如刀。
他身后的参军迅速展开舆图,羊皮纸上的山川河流被硃笔標註得清晰明了。
观察了一阵之后,熊廷弼果断下令。
“传令!”
五万步兵,沿外城三里处扎营,每百步设一座望楼,鹿角、拒马环营三重,任何人不得擅入擅出!”
军令传下,步兵们立刻行动起来,铁锹铲土的声音、木槌砸打鹿角的声音此起彼伏,不过一个时辰,一道环形防线便在赫图阿拉外围成型,像是一张铁网,將这座建奴都城牢牢罩住。
与此同时。
从天津水师调来的十艘沙船顺著苏子河而下,船帆上的“明”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水兵们搭起箭楼,架起火銃,彻底封锁了水上通道。
皇太极若想从东面山地突围,再沿苏子河逃往朝鲜,这条路已被堵死。
龙岗山东麓,科尔沁部顺礼王布和与內喀尔喀五部的炒率领一万蒙古骑兵列阵。
狼头纛与苍鹰旗交错排布,骑兵们手按马刀,目光警惕地盯著山林深处。
任何试图从这里突围的建奴兵,都將迎面撞上蒙古铁骑的锋芒。
合围之势已成,熊廷弼才缓缓抬手,命人竖起两面丈高的招降旗。
猩红的绸缎上,用黑墨写著“降者免死,赐田免赋,可保性命”十二个大字,字体遒劲,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紧接著,二十门佛郎机炮被推到阵前,炮口对准外城城墙,炮手们熟练地装填火药、嵌入炮弹,只待一声令下,便能轰开缺口。
“轰!轰!轰!”
三声炮响率先打破寂静,炮弹呼啸著砸向外城城墙,土石飞溅,城头上的建奴士兵嚇得纷纷臥倒,一些来不及躲避的兵卒被碎石砸中,惨叫著滚下城墙。
陈策站在阵前,看著城上慌乱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转头对亲卫道:
“把那些俘虏带上来,给韃子好好『醒醒脑』。”
亲卫得令,立刻领著亲兵押来十几名建奴俘虏。
这些俘虏大多衣衫襤褸,有的胳膊上缠著染血的破布,有的脚腕被铁链锁著,走路一瘸一拐,被亲兵推搡著到了城下最显眼的位置。
亲卫手提鬼头刀,刀刃上还沾著前日廝杀的血跡,他一脚踹在最前面的俘虏背上,厉声喝道:
“喊!照咱们教的话喊!敢漏一个字,当场剁了餵狗!”
那俘虏踉蹌著站稳,抬头望著城上熟悉的旗帜,身子止不住地颤抖,却在王虎的刀光下,扯著沙哑的嗓子喊了起来:
“城里的父老兄弟听好了!明军八万大军已到抚顺,火炮两百门,火药八万斤!赫图阿拉绝对守不住!”
他的声音不算洪亮,却在寂静的战场上格外刺耳,像一根针,刺破了城上建奴士兵的侥倖。
一个镶红旗的小兵握紧了手中的长矛,眼神里满是慌乱。
他想起去年抚顺之战时,明军的火炮也是这般厉害,城破后,满街都是尸体。
难道
自己的下场,要和那些守抚顺的八旗兄弟一样吗?
另一个俘虏被亲卫推了出来,他比前一个镇定些,却也带著哭腔:
“城中粮草不过数月,再守下去,饿都得饿死!
明军熊经略有令:现在投降,赐田免赋,可保性命!”
“大明的百姓有田种,有饭吃!”
第三个俘虏壮著胆子加了一句,他原是汉人,被建奴掳来当兵,此刻看著城上汉军旗的同伴,声音里多了几分恳切。
“再跟著建奴顽抗,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城头上,汉军旗的士兵们神色微变,有人悄悄低下头。
他们本就不是心甘情愿为建奴卖命,如今听闻投降能有活路,还能有田种,心里不免动摇。
几个士兵互相递了个眼神,却被镶黄旗的督战队瞥见,督战队士兵立刻举起长刀,厉声喝道:
“看什么看!再敢私语,以通敌论处!”
汉军旗士兵们赶紧低下头,却掩不住眼底的犹豫。
內城箭楼上,皇太极站在阴影处,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身旁的范文程压低声音道:“大汗,明军这是攻心之计,再这么下去,军中士气怕是要散……”
皇太极目光死死盯著城下那些颤抖的俘虏。
“传令下去,再有动摇军心者,无论八旗还是汉人,立斩!
汉军旗各甲喇额真加强巡查,敢私传降言者,连坐!”
军令很快传遍城头,督战队的长刀架在了汉军旗士兵的脖子上,城上的窃窃私语渐渐消失,却多了几分压抑的沉默。
城下的俘虏还在继续喊话,一遍又一遍,声音在赫图阿拉的城墙间迴荡,像幽灵般钻进每个建奴士兵的耳朵里。
阳光渐渐升高,苏子河的冰已融化,河水泛著冷光,映著城上士兵们紧绷的脸。
皇太极知道,熊廷弼的攻心之计已经起效。
那些汉人士兵的动摇,那些女真士兵的慌乱,都在告诉他,这座城,或许真守不了太久。
但他没有別的选择,只能硬撑著,等阿敏、阿济格的骑兵传来消息,等明军的粮道出现破绽,等那一线渺茫的生机。
城下。
陈策亲卫见城上没了动静,冷笑一声,一脚將身边的俘虏踹倒在地:
“继续喊!喊到他们开门投降为止!”
俘虏的哭声、喊声,与远处明军的炮声交织在一起,笼罩在赫图阿拉的上空,压得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
围城仍在继续。
熊廷弼拖著不攻城,是在消磨城中的锐气。
而皇太极不出城野战,则是在等待时机。
不过
离战爭彻底爆发,双方杀做一团,然后分出胜负,已然不远了。
ps:
月票加更完成!
求订阅!
求月票!!
(本章完)
抚顺。
去年被明军火炮轰塌的城墙,虽用新土夯补过,却仍能看见参差的裂痕。
墙面上嵌著的弹片锈跡斑斑,墙根下还堆著未清理乾净的断木与碎砖。
城內更不必说,半数街巷仍是废墟,断壁残垣间搭著临时的草棚,军户们正佝僂著身子修补屋顶。
但此刻。
城外的旷野,早已是另一番天地。
八万大军已如钢铁洪流般铺开,从抚顺西门一直延伸到苏子河东岸,望不到尽头。
猎猎旌旗在风里翻卷,明黄的“明”字旗、红底黑字的“熊”字帅旗、科尔沁部的狼头纛、內喀尔喀五部的苍鹰旗,还有各营的將旗,密密麻麻遮了小半天空。
枪戟的锋芒映著初升的朝阳,泛著冷森森的光,连空气里都飘著铁器与火药的味道。
辽东经略熊廷弼身披山文甲,腰间悬著的尚方剑,虎目如炬。
他大步登上三丈高的榆木將台。
將台上有十口朱漆木箱,被黄绸覆盖。
登上將台之后,熊廷弼环视台下眾將士。
“诸位將士!”
熊廷弼的声音像撞钟般炸开,压过了风卷旌旗的声响,连远处的骑兵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他抬手掀开黄绸,一把掀开最上面那口木箱的盖子。
白银的锐光骤然泼洒出来,晃得人睁不开眼,三十八万两官银码得整整齐齐。
“这是圣上从內帑里拨的开拔赏!
战后论功行赏,有官有爵,还有比这多十倍的银子!”
他抓起一把银锭,任其从指缝间泻落。
“噹啷”声落在木箱里,清脆得像是在敲打著每个人的心弦。
“但本经略今日要赏的,不止是银子!”
熊廷弼的声音陡然转厉,目光扫过台下的军阵。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今日,我们就是要去报仇的!
萨尔滸一战,建奴杀我明军四万!
开原、铁岭陷城时,他们屠我汉民十之七八!
多少妇孺被掳走,多少房屋被烧毁!
这仇,我们大明还没报完!”
鏘!
熊廷弼猛地拔出尚方剑,剑刃映著朝阳,亮得能照见人影,他剑尖直指北方赫图阿拉的方向,声裂云霄:
“今日出征,本经略只有一条令:
杀!杀!杀!
凡持兵械的建奴,无论是女真、蒙古还是汉奸,敢反抗者,尽诛之!
等赫图阿拉的城墙塌了,本经略要看见苏子河里,漂满建奴的尸首!
要让建奴知道,我大明的血,不是白流的!”
“杀!杀!杀!”
八万人的怒吼猛地炸开来,震得抚顺城的残墙簌簌落土,连辽河河的水面都泛起了涟漪。
前排的士兵举起兵器,枪戟如林,后排的骑兵勒紧马韁,战马刨著蹄子,发出阵阵嘶鸣。
火炮营千总王破虏大步走到三门大將军炮前,他脸上带著一道刀疤,从额头划到下頜,是去年守瀋阳时留下的。
他接过亲兵递来的火锤,猛地抡起,砸向发令炮的火门。“
轰!轰!轰!”
三声巨响接连炸响,声浪裹著硝烟碾过原野,连地面都在微微震颤。
硝烟散开时,能看见炮口的火光还未熄灭,弹丸已经射向远方的天空。
他这是在为出征鸣炮三声。
军阵最前排的浙兵火銃手们齐齐单膝跪地,銃托“咚”地砸在地上,动作整齐划一,像是一个人做的。
这是戚家军传下来的死战之礼。
单膝跪地,是以示死战不退。
銃托砸地,是明志杀尽贼寇。
他们的脸上没有惧色,只有坚毅,藤牌上的虎头纹在晨光里,像是活了过来。
熊廷弼最后环视三军,目光从浙兵的藤牌扫到科尔沁的狼旗,再到京营的火銃阵,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他从亲兵手中接过一碗酒。
酒是烈性子的烧刀子,他仰头一饮而尽,酒液顺著嘴角流到脖颈,浸湿了甲冑的衬布。
然后他猛地將酒碗摔在地上,“哐当”一声,瓷片碎得四处飞溅。
“將士们!”
他大吼一声,很是豪壮。
“此战若败,本官必先横剑自刎,以谢天下!”
“请诸君隨我直捣黄龙,復我辽东!报我血仇!”
“直捣黄龙!復我辽东!报我血仇!”
“直捣黄龙!復我辽东!报我血仇!”
“直捣黄龙!復我辽东!报我血仇!”
吶喊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响,更烈。
熊廷弼將尚方剑斜指天空,朝著北方一挥,同时大喊道:
“出发!”
於是乎。
大军缓缓开动,浙兵在前,火銃手紧隨其后,骑兵护著两翼,火炮营推著大將军炮压阵。
他们朝著赫图阿拉,缓慢,却又坚定而去。
明军主力已动。
而在三日前,陈策已经率领先锋,越过抚顺关,进入山林之中。
陈策率领的先锋军,穿过土木河寨的残垣。
那些被去年明军离开时焚毁的木楼只剩焦黑的立柱,墙基下还能看见零星的箭鏃与锈蚀的甲片,显然建奴並未派人修缮这片“无用之地”。
“將军,前面就是赫图阿拉外围的哈达部旧寨了。”
斥候队长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稟报。
“这些部落果然囤了粮。”
陈策勒住马韁,目光扫过远处炊烟裊裊的山寨,冷声道:
“传令下去,围寨不攻,先喊话劝降。
凡愿献粮出降者,既往不咎;若敢顽抗,烧寨不留活口。”
他身后的偏厢车早已列成扇形,火銃手半蹲在车后,銃口隱隱对著山寨方向。
不过半柱香功夫,寨门便吱呀打开,十几个面黄肌瘦的女真牧民举著粮袋走出,身后跟著几个瑟瑟发抖的蒙古人。
“別杀我们,我们愿意投降!”
这些都是依附建奴的小部落,此刻见明军势大,哪里还敢抵抗。
陈策一个挥手,便將这些人五大绑,之后搜刮寨中,然后一把火烧掉寨子,这才离去。
三日间。
陈策率部清剿了赫图阿拉周边十七处部落,缴获的粟米、兽肉虽不算丰裕,却也解了先锋军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彻底斩断了赫图阿拉向外求援、补给的可能。
而清理周边之后,陈策这才將大军开往赫图阿拉。
待大军抵达赫图阿拉城下时,日头已过正午,苏子河泛著粼粼波光,映得那座石筑內城愈发巍峨。
陈策抬手示意停止前进,准备安营扎寨。
军卒们立刻动作起来。
偏厢车首尾相接,在城外十里处围成环形营垒,鹿角被深深钉进土里,瞭望塔迅速搭起。
“將军,您看!”
亲兵指向城头,赫图阿拉的城门早已紧闭,吊桥高高拉起,城头隱约可见攒动的人头,弓弩手正趴在垛口上张望。
陈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我大军来了,不出城和我野战?
你建奴什么时候这么有礼貌了?
等了半个时辰,明军营寨都要开始搭了,结果赫图阿拉还是没人出来。
陈策心中已经不耐烦了。
他转头看向身后,喊道:
“王虎!”
“末將在!”
一个身形魁梧的汉子应声出列,豹头环眼,正是曾从抚顺城破的死人堆里逃出来的夜不收队长。
他嗓子像是被火燎过,开口时带著粗糲的沙哑,却格外有穿透力:
“將军有何吩咐?”
“带你的人,去给城上的韃子提提神。”
陈策拋过一个酒囊,酒液顺著囊口晃出几滴。
“让他们知道,咱们大明的兵,不是来陪他们耗著的。”
王虎接住酒囊,仰头猛灌了大半,烈酒顺著虬髯往下淌。
他抹了把嘴,大手一挥:
“末將遵命!”
领命之后,他转身对著身后喊道:
“儿郎们,跟老子走!”
十余名精锐骑兵立刻策马上前,马蹄踏过鬆软的土地,捲起阵阵烟尘,直抵护城河边才勒住韁绳。
“城上的龟孙子听著!”
王虎的吼声混著辽东土腔,像块石头砸在平静的城头上。
“前年你们屠开原的时候,不是挺威风吗?
把咱们汉人的房子烧了,女人抢了,现在怎么缩在城里当缩头乌龟?
裤襠里的卵蛋是被冻掉了?!”
他身后的骑兵们立刻配合,纷纷举起三眼銃,“砰砰砰”三声脆响接连炸起,硝烟瀰漫间,城头顿时一阵骚动。
內城箭楼上,镶蓝旗的甲喇额真阿山见此情景,气得狠狠一拳砸在垛口上,青砖被他砸得崩裂出细纹。
他猛地转过身,看向站在身后的皇太极,单膝跪地,右手按在刀柄上:
“大汗!这群南蛮太囂张了!
奴才愿带三百巴牙喇衝出去,把那个骂阵的傢伙的脑袋砍下来,掛在城门上!”
皇太极没有立刻回话,他正举著千里镜,仔细观察明军的营垒。
阳光透过镜片,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斑,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直到阿山的呼吸渐渐急促,他才缓缓放下千里镜,手指指向明军左翼那片看似杂乱的车阵:
“你看那里。”
阿山顺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几辆偏厢车之间,隱约有明兵在移动,动作整齐划一,像是在变换阵型。
“那是……”
“是戚家军的鸳鸯阵。”
皇太极的声音低沉,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那些偏厢车不是隨便摆的,车与车之间的距离,正好能让火銃手交替射击,后面还藏著长枪手。
你若带巴牙喇衝出去,刚过护城河,就会被打成筛子。”
他的话音刚落,城下的骂声陡然拔高,比之前更添了几分狠厉。
阿山探头看去,只见王虎正指挥著两个士兵,从马背上拖下五具尸体。
那些尸体穿著镶红旗的衣甲,甲冑上还沾著新鲜的血跡,显然是前日派出去的斥候,竟全被明军全歼了。
“看看你们的『八旗勇士』!”
王虎一脚踹在最前面那具尸体的胸口,尸体顺著河坡滚进护城河里,“扑通”一声溅起水。
“就这熊样,还敢跟咱们大明军斗?
怎么,城上的不敢下来给他们报仇?
是怕了,还是觉得这些人死了活该?!”
城头的建奴兵彻底炸了锅,有几个年轻的甲士已经抽出了腰刀,朝著城下怒吼,连弓弩手都搭好了箭,只等一声令下便射。
然而,王虎所在之地,不再弓箭的射程范围之內,便是射箭了,也是白射。
阿山再也按捺不住,猛地抽出腰刀,刀光在阳光下闪了一下,却被皇太极一个冰冷的眼神钉在了原地。
那眼神里没有愤怒,却让阿山握著刀的手不由自主地顿住。
“传令下去。”
皇太极转过身,面对闻讯赶来的旗主们,声音里带著一丝压抑的杀气。
“从今日起,敢言出战者,斩。
弓弩手分成三班轮值,明军只要进入百步之內,立刻射箭,不准放一人一马靠近城墙。”
他不是不想出战,而是不能。
城外的精锐骑兵都已按计划埋伏在山林里,等著截击熊廷弼的粮道。
城中剩下的,大多是汉兵和蒙古兵,还有不少新征的女真少年,战斗力本就薄弱。
若是此刻出城迎战,一旦中了明军的埋伏,城中空虚,剩下的人根本守不住赫图阿拉。
“大汗……”
阿山还想再说什么,却被皇太极抬手打断。
“等。”
皇太极只说了一个字,却带著千钧之力。
“等熊廷弼的主力到。
他大军围城,粮道必然漫长,阿济格的人很快就会有消息。
到时候,阿济格劫掠明军辽东,明军首尾难以相顾,咱们再內外夹击,才能一战定胜负。”
“现在,得忍!”
现在的隱忍,不是胆怯,而是为了最后的反击。
只要能熬过这阵子,等明军粮尽、军心动摇,便是他翻盘的时候。
阿山脸上满是屈辱,却也不得不领命。
如此在王虎的叫骂声中,时间便又过去了三日。
城外,汉军营寨已经搭建得差不多了。
而在这个时候。
熊廷弼率领的明军主力如一条钢铁巨龙,从抚顺方向蜿蜒而来,旌旗漫过天际。
明军主力终於是到赫图阿拉城外了。
熊廷弼勒马於一处高坡,看向赫图阿拉的方向,目光锐利如刀。
他身后的参军迅速展开舆图,羊皮纸上的山川河流被硃笔標註得清晰明了。
观察了一阵之后,熊廷弼果断下令。
“传令!”
五万步兵,沿外城三里处扎营,每百步设一座望楼,鹿角、拒马环营三重,任何人不得擅入擅出!”
军令传下,步兵们立刻行动起来,铁锹铲土的声音、木槌砸打鹿角的声音此起彼伏,不过一个时辰,一道环形防线便在赫图阿拉外围成型,像是一张铁网,將这座建奴都城牢牢罩住。
与此同时。
从天津水师调来的十艘沙船顺著苏子河而下,船帆上的“明”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水兵们搭起箭楼,架起火銃,彻底封锁了水上通道。
皇太极若想从东面山地突围,再沿苏子河逃往朝鲜,这条路已被堵死。
龙岗山东麓,科尔沁部顺礼王布和与內喀尔喀五部的炒率领一万蒙古骑兵列阵。
狼头纛与苍鹰旗交错排布,骑兵们手按马刀,目光警惕地盯著山林深处。
任何试图从这里突围的建奴兵,都將迎面撞上蒙古铁骑的锋芒。
合围之势已成,熊廷弼才缓缓抬手,命人竖起两面丈高的招降旗。
猩红的绸缎上,用黑墨写著“降者免死,赐田免赋,可保性命”十二个大字,字体遒劲,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紧接著,二十门佛郎机炮被推到阵前,炮口对准外城城墙,炮手们熟练地装填火药、嵌入炮弹,只待一声令下,便能轰开缺口。
“轰!轰!轰!”
三声炮响率先打破寂静,炮弹呼啸著砸向外城城墙,土石飞溅,城头上的建奴士兵嚇得纷纷臥倒,一些来不及躲避的兵卒被碎石砸中,惨叫著滚下城墙。
陈策站在阵前,看著城上慌乱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转头对亲卫道:
“把那些俘虏带上来,给韃子好好『醒醒脑』。”
亲卫得令,立刻领著亲兵押来十几名建奴俘虏。
这些俘虏大多衣衫襤褸,有的胳膊上缠著染血的破布,有的脚腕被铁链锁著,走路一瘸一拐,被亲兵推搡著到了城下最显眼的位置。
亲卫手提鬼头刀,刀刃上还沾著前日廝杀的血跡,他一脚踹在最前面的俘虏背上,厉声喝道:
“喊!照咱们教的话喊!敢漏一个字,当场剁了餵狗!”
那俘虏踉蹌著站稳,抬头望著城上熟悉的旗帜,身子止不住地颤抖,却在王虎的刀光下,扯著沙哑的嗓子喊了起来:
“城里的父老兄弟听好了!明军八万大军已到抚顺,火炮两百门,火药八万斤!赫图阿拉绝对守不住!”
他的声音不算洪亮,却在寂静的战场上格外刺耳,像一根针,刺破了城上建奴士兵的侥倖。
一个镶红旗的小兵握紧了手中的长矛,眼神里满是慌乱。
他想起去年抚顺之战时,明军的火炮也是这般厉害,城破后,满街都是尸体。
难道
自己的下场,要和那些守抚顺的八旗兄弟一样吗?
另一个俘虏被亲卫推了出来,他比前一个镇定些,却也带著哭腔:
“城中粮草不过数月,再守下去,饿都得饿死!
明军熊经略有令:现在投降,赐田免赋,可保性命!”
“大明的百姓有田种,有饭吃!”
第三个俘虏壮著胆子加了一句,他原是汉人,被建奴掳来当兵,此刻看著城上汉军旗的同伴,声音里多了几分恳切。
“再跟著建奴顽抗,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城头上,汉军旗的士兵们神色微变,有人悄悄低下头。
他们本就不是心甘情愿为建奴卖命,如今听闻投降能有活路,还能有田种,心里不免动摇。
几个士兵互相递了个眼神,却被镶黄旗的督战队瞥见,督战队士兵立刻举起长刀,厉声喝道:
“看什么看!再敢私语,以通敌论处!”
汉军旗士兵们赶紧低下头,却掩不住眼底的犹豫。
內城箭楼上,皇太极站在阴影处,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身旁的范文程压低声音道:“大汗,明军这是攻心之计,再这么下去,军中士气怕是要散……”
皇太极目光死死盯著城下那些颤抖的俘虏。
“传令下去,再有动摇军心者,无论八旗还是汉人,立斩!
汉军旗各甲喇额真加强巡查,敢私传降言者,连坐!”
军令很快传遍城头,督战队的长刀架在了汉军旗士兵的脖子上,城上的窃窃私语渐渐消失,却多了几分压抑的沉默。
城下的俘虏还在继续喊话,一遍又一遍,声音在赫图阿拉的城墙间迴荡,像幽灵般钻进每个建奴士兵的耳朵里。
阳光渐渐升高,苏子河的冰已融化,河水泛著冷光,映著城上士兵们紧绷的脸。
皇太极知道,熊廷弼的攻心之计已经起效。
那些汉人士兵的动摇,那些女真士兵的慌乱,都在告诉他,这座城,或许真守不了太久。
但他没有別的选择,只能硬撑著,等阿敏、阿济格的骑兵传来消息,等明军的粮道出现破绽,等那一线渺茫的生机。
城下。
陈策亲卫见城上没了动静,冷笑一声,一脚將身边的俘虏踹倒在地:
“继续喊!喊到他们开门投降为止!”
俘虏的哭声、喊声,与远处明军的炮声交织在一起,笼罩在赫图阿拉的上空,压得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
围城仍在继续。
熊廷弼拖著不攻城,是在消磨城中的锐气。
而皇太极不出城野战,则是在等待时机。
不过
离战爭彻底爆发,双方杀做一团,然后分出胜负,已然不远了。
ps:
月票加更完成!
求订阅!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