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血刃破垄,丈量乾坤
第205章 血刃破垄,丈量乾坤
明代大兴县实行“乡一社一村”三级制,层层相辖,犹如蛛网般勾连著京畿之地的每一寸田土如今洪承畴所在的,便是大兴县黄村镇下辖的黄村社。
烈日炙烤著村口的老槐树,树影斑驳间,一队人马静立等候。
洪承畴负手而立,官袍下摆沾满尘土,草鞋深深陷进乾裂的黄土里。
他眯眼望向远处豌蜓的田埂一一那里正腾起一片烟尘。
不多时,十几个青壮农民簇拥著一位甲老人匆匆赶来。
老人鬚髮皆白,脊背却挺得笔直,粗布衣衫下露出晒得黑的脖颈,褶皱里夹著未掸净的麦壳此人正是黄村社里正,亦是洪承畴亲手擢拔的“图正”,清丈体系中最末梢却最锋利的针尖。
“老朽拜见钦差大人!”
里正扑通跪倒,额头重重磕在滚烫的地面上。
身后青壮们跟著伏地,扬起一片呛人的浮土。
洪承畴快步上前,双手托住老人臂膀。
触手处骨头得生疼,掌心却传来庄稼汉特有的厚茧一一这双手至少犁过三十年的地。
他温声道:“图正为朝廷清丈之事奔走乡野,实在辛苦了。”
里正就势起身,浑浊的眼珠里闪过一丝精光:“哪敢说辛苦?为陛下效死,是小民的福分!”
他咧开缺了门牙的嘴,笑得像条嗅到肉腥的老狐狸。
洪承畴目光微动。他岂会不知这老吏的心思?
选作图正后,其家族隱匿的八十亩坡地便从鱼鳞册上悄然消失,每月还能领二两银子的“鞋脚钱”。
更妙的是,借著清丈东风,这老儿已藉机將宿敌李家的田產划走大半。
水至清则无鱼..
洪承畴摩著腰间尚方宝剑的缠绳,想起离京时皇帝意味深长的眼神。
眼下他需要这些地头蛇做爪牙,待秋后算帐时,这些肥鼠自会连本带利吐出来。
“黄村社九村的清丈进度如何?”
洪承畴突然发问,声音如刀劈开燥热的空气。
“可查出隱匿田產?”
里正精神一振,枯枝般的手指遥指西北:“稟大人,单是恶霸李铭一人就强占良田千余亩!那廝在村西筑了坞堡,养著百十个亡命之徒,连县衙差役都敢打。”
“李铭?”
洪承畴剑眉一挑。
这名字他太熟悉了一一原兵部侍郎的小舅子,去岁强占军屯的案卷还压在刑部。
如今竟敢对抗清丈,倒是送上门的杀鸡猴之选。
“刷”的一声,洪承畴突然拔出尚方宝剑。
烈日下剑身泛著青芒,惊得里正倒退两步。
“本官拨你三百精锐。”
剑尖在地上划出深深的沟壑,恰如分水岭般將黄村社一分为二。
“三日之內,我要看见李铭的田契、帐簿,还有他的项上人头。”
里正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当即深深一揖,额头几乎触地,声音里透著几分諂媚与狠厉:“钦差大人放心!小人定將此事办得滴水不漏,绝不让那李铭有半分翻身的机会!”
他嘴角微不可察地翘了翘,心中早已盘算清楚。
李铭一倒,他不仅能藉机吞下其隱匿的田產,还能顺势將李家积赞多年的金银细软收入囊中。
这般肥差,岂能错过?
李铭盘踞黄村社多年,仗著朝中有人,横行乡里,强占民田、欺压百姓,早已是天怒人怨。
如今钦差亲至,正是借刀杀人的绝佳时机。
只要李铭一除,那些被霸占的良田便可重新登记造册,纳入朝廷税赋,而里正自己,自然也能从中渔利,神不知鬼不觉地划走几十亩肥田,再顺手牵羊,將李铭家中的珍宝据为已有。
“去罢!”
洪承畴冷冷一挥袖,语气不容置疑。
里正连连称是,倒退几步,这才转身快步离去,
他背影僂却步伐轻快,仿佛已经看到金银满箱、田契成叠的景象。
而洪承畴凝视著他的背影,眸中寒芒如刃,杀意凛然。
他心知肚明,这老狐狸绝非善类,此刻不过是借朝廷之势剷除异己,中饱私囊。
然而,洪承畴並未亲自出手。
在这个皇权难以下县的年代,清丈田亩、整顿赋税,终究要倚仗这些地方胥吏。
他们熟悉乡情,手段狠辣,虽贪得无厌,却也是眼下不可或缺的爪牙。
拉拢一派,打压一派,既能迅速为朝廷增收税赋,又能藉机剪除地方豪强,可谓一举两得。
“走,去礼贤社。”洪承畴沉声下令,翻身上马。
礼贤社与黄村社同属大兴县辖下,亦是此次清丈田亩的重点之一。
洪承畴此番下乡,正是要亲自查勘大兴县各社的清丈进展,摸清地方豪强隱匿田產、抗拒朝廷政令的实情。
唯有亲临一线,才能撕开那些背吏与豪绅编织的谎言罗网。
然而,他刚策马前行,远处骤然烟尘大作,地面隱隱震颤,似有大队骑兵疾驰而来。
护卫在侧的锦衣卫瞬间警觉,绣春刀鏗然出鞘,寒光凛冽,如临大敌般將洪承畴护在中央。
洪承畴眉头微,心中亦是一凛:莫非有人胆大包天,竟敢光天化日之下截杀钦差?
他右手悄然按上腰间尚方宝剑,目光如鹰集般锐利,死死盯著那逼近的烟尘。
待烟尘稍散,只见为首者竟是一名少年郎,银甲白袍,英姿勃发,身后百余披甲精锐列阵如林,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洪承畴心中警惕稍缓,但仍未鬆懈,拱手朗声问道:“来者何人?”
那少年勒马停驻,抱拳回礼,声音清朗却掷地有声:“在下成国公世子朱承宗,奉陛下之命,
特来协助钦差賑灾安民、清丈北直隶田亩!”
朱承宗从怀中取出一封盖有御印的令信,双手呈上。
洪承畴接过,指尖触到那硃砂印泥尚存的温热,展开细看:確是天子手笔无疑。
他心中疑虑稍减,却仍有万千思绪翻涌。
成国公朱纯臣谋逆伏诛不过数日,其子朱承宗大义灭亲之举虽得圣眷,但终究是逆臣之后。
陛下为何不將他圈禁查办,反而派来协助清丈?
莫非另有深意?
洪承畴收敛心神,拱手肃然道:“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朱承宗目光沉静,声音却如金铁交鸣:“陛下口諭一—”
他略一停顿,四周锦衣卫与甲士瞬间跪伏,连风都似凝滯。
洪承畴亦是下马跪伏,谨听圣諭。
见眾人都下跪了,朱承宗这才开口说道:
“成国公谋逆之事,朝中勛贵、官员惶惶不可终日。此正值清丈北直隶土地之大好时机,当以雷霆手段推进。若有抵抗者,即视为谋逆同党,抄家灭族,以做效尤!”
“乱世用重典,矫枉必须过正!”
这十六字如惊雷炸响,洪承畴背脊陡然绷直。
他早知皇帝对清丈一事极为重视,却未料到竟不惜以谋逆大罪为刃,斩开地方豪强的铁幕。
如此狠辣果决,倒是与陛下平素宽仁之象大相逕庭。
当然,那些被朱由校处死的臣子,知晓洪承畴这个想法,怕是要被气得从棺材中跳出来。
“臣洪承畴,谨遵圣命!”
他深深一揖,官袍下摆扫起一片尘土。再抬头时,眼中已燃起野火。
有这道口諭在手,莫说李铭之流,便是六部堂官的亲族田產,他也敢动上一动!
“世子。”
洪承畴试探道:“陛下既要你协理清丈,不知具体章程—.”
朱承宗唇角微勾,露出个冰刃般的笑:“我自幼长於顺天府,对本地豪族盘根错节的关係了如指掌。更兼我这『逆臣之子”的身份,正好替钦差做些您不便沾手的事。比如某些需要灭门的差事,总得有人来背这个『公报私仇』的恶名,不是么?”
洪承畴瞳孔骤缩。
他终於明白皇帝的棋路一一朱承宗既是刀,也是盾。
那些被清丈逼上绝路的勛贵若要反扑,首当其衝的只会是这位“弒父求荣”的世子。
而自己,始终是清清白天的朝廷钦差。
“妙极!”
洪承畴抚掌大笑,袖中却暗暗紧尚方宝剑的缠绳。
他忽然觉得,眼前少年比那老奸巨猾的里正更危险十倍。
这分明是条陛下亲手放出来的恶犬,就等著撕咬那些藏在田亩深处的腐肉呢!
確认身份之后,便要千正事了。
“今日钦差是要清丈大兴县土地?”
朱承宗勒住韁绳,目光如炬地望向远处连绵的田垄。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打著马鞭,语气中带著几分意味深长。
洪承畴微微頜首,官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正是如此,不知世子有何高见?”
朱承宗並未直接作答,反而意味深长地反问:“不知大兴县黄册记载的土地,可有一一对应上?”
他特意在一一二字上加重了语气,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洪承畴闻言一愜,下意识抚摸著腰间的鱼鳞册:“万历九年黄册记载,大兴县有耕地十七万亩,如今確定的耕地数目,有十五万亩。”
话刚出口,他自己都觉得这个数字透著蹊蹺,短短几十年间,竟有两万亩良田凭空消失?
便是傻子都知道,这些凭空消失的土地,定然是被有心人隱匿下去了。
“呵!”
朱承宗突然冷笑一声。
“十五万亩?钦差大人,依我看,大兴县至少有二十万亩土地!”
“二十万?!”
洪承畴悚然一惊,手中鱼鳞册险些脱手。
这个数字比他掌握的多出整整五万亩,若真如此,朝廷每年损失的税赋將是个天文数字。
“恐怕...没有这么多罢?”他眼神闪烁。
朱承宗抬手示意,隨从立即展开一幅精製的大兴县舆图。
他修长的手指在图上划过,每指一处,便如利剑出鞘:“大兴县南部,武清侯隱匿田產两万亩。”
“大兴县西面,阳武侯隱匿田產,至少有一万亩。”
“大兴县北部,抚寧侯隱匿田產,至少有八千亩。”
“大兴县东南,则是宫中宦官暗自兼併的土地,也有个四五千亩,没有上册的。”
洪承畴听著这番剖析,只觉得后背发凉。
他这些日子走访乡里,自以为摸清了底细,却不想这位突然出现的世子,竟將各家的底牌摸得如此透彻。
那些被点名的权贵,无一不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难怪地方官员对此讳莫如深。
“世子竟了解如此清楚,比我这个连日下乡的人都还要了解。”
洪承畴声音微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突然意识到,皇帝派这位世子前来,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协助,更是要借他之手,將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连根拔起。
朱承宗忽地轻笑一声,那笑声里带著几分玩味,又似藏著刀锋:“几万亩的土地凭空消失,钦差大人当真毫不知情?”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著马鞍,目光却如鹰集般锐利地注视著洪承畴。
这话里分明藏著未尽之言一一不是你洪承畴不了解实情,而是你刻意选择了视而不见,
洪承畴闻言,面色微变,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却终究没有出声。
“就拿方才来说。”
朱承宗慢条斯理地继续道:“我说大兴县四面八方都有隱匿田產,为何独独漏说了东面?钦差可知道其中缘由?”
洪承畴眼神闪烁,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当然知道原因一一大兴县东面,正是成国公府隱匿的近两万亩良田所在。
那些肥沃的土地,表面上都是“军屯”,实则早已被成国公府据为已有。
“这些...陛下都知晓?”
洪承畴声音乾涩,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朱承宗微微頜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东厂西厂,数万番子,陛下可不是白养的。
他忽然压低声音,驱马凑近道:“钦差身边,又有多少人,是陛下的眼线呢?”
这句话如同一记闷雷,震得洪承畴心头剧颤。
他原以为的明哲保身,在陛下眼中不过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聪明罢了。
此刻他才真正明白,为何皇帝会派朱承宗这个『逆臣之子”前来,这既是对他的警告,也是给他最后的机会。
“在下...明白了。”
洪承畴深深一揖,声音里带著前所未有的敬畏。
这一刻,他终於看清了自己在这场清丈大戏中的真实位置一一不是执棋者,而只是一枚隨时可以被替换的棋子。
若是再有其他的小聪明,恐怕迎接他的,就是皇帝的刀兵了。
朱承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缓缓抽出腰间雁翎刀,刀锋在烈日下泛著森冷寒光:“既然如此,钦差大人,我们便开始清丈罢!”
他手腕一翻,刀尖直指远处连绵的田垄“若是怕担责、怕背骂名,这些得罪人的差事,儘管交给我便是。”
洪承畴目光坚毅,他伸手按住腰间尚方宝剑,沉声道:“行正道者,何惧骂名?三日內,定要將大兴县的土地,彻底清丈个明白!”
现在再耍小聪明,这不是打陛下脸吗?
该如何,便如何罢!
“好!痛快!”
朱承宗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
他舔了舔乾裂的嘴唇,仿佛嗅到了血腥味的猎犬:“每多清出一亩隱田,都是实打实的功劳。
说著,他猛地一挥手,身后百余名京营精锐齐刷刷亮出兵刃,阳光下刀枪如林,杀气冲天。
“这一百精骑,加上后续赶到的一千虎賁,足够把那些蛀虫的老巢翻个底朝天了!”
他身上背负著逆臣之子的罪名。
唯有挣得更多的功劳,才能將成国公府的罪孽清洗乾净。
以血洗罪!
敢挡在他面前,唯有死路一条!
洪承畴重重点头,当即展开鱼鳞册,硃笔在黄村社的位置重重一圈。
他目光如炬,望向西北方向阳武侯的庄园,又转向南面武清侯的田產,最后定格在东北抚寧侯的领地一一这些权贵隱匿的良田,一亩都休想藏住!
“传令!”
洪承畴声若洪钟。
“凡隱匿田產者,以谋逆论处!阳武侯、武清侯、抚寧侯名下的田庄,全部查封清丈!”
他转头看向朱承宗,两人目光交匯处似有电光闪过。
“世子,你带兵去阳武侯处,本官亲自会会抚寧侯。”
朱承宗狞笑一声,翻身上马:“正合我意!三日后,我要看到这些蛀虫跪在钦差行辕前哭豪!”
说罢扬鞭策马,千名铁骑如洪流般冲向远方,捲起漫天烟尘。
洪承畴看著朱承宗疯癲的模样,心中暗嘆:
陛下当真是养出了一条敢到处咬人的疯狗。
明代大兴县实行“乡一社一村”三级制,层层相辖,犹如蛛网般勾连著京畿之地的每一寸田土如今洪承畴所在的,便是大兴县黄村镇下辖的黄村社。
烈日炙烤著村口的老槐树,树影斑驳间,一队人马静立等候。
洪承畴负手而立,官袍下摆沾满尘土,草鞋深深陷进乾裂的黄土里。
他眯眼望向远处豌蜓的田埂一一那里正腾起一片烟尘。
不多时,十几个青壮农民簇拥著一位甲老人匆匆赶来。
老人鬚髮皆白,脊背却挺得笔直,粗布衣衫下露出晒得黑的脖颈,褶皱里夹著未掸净的麦壳此人正是黄村社里正,亦是洪承畴亲手擢拔的“图正”,清丈体系中最末梢却最锋利的针尖。
“老朽拜见钦差大人!”
里正扑通跪倒,额头重重磕在滚烫的地面上。
身后青壮们跟著伏地,扬起一片呛人的浮土。
洪承畴快步上前,双手托住老人臂膀。
触手处骨头得生疼,掌心却传来庄稼汉特有的厚茧一一这双手至少犁过三十年的地。
他温声道:“图正为朝廷清丈之事奔走乡野,实在辛苦了。”
里正就势起身,浑浊的眼珠里闪过一丝精光:“哪敢说辛苦?为陛下效死,是小民的福分!”
他咧开缺了门牙的嘴,笑得像条嗅到肉腥的老狐狸。
洪承畴目光微动。他岂会不知这老吏的心思?
选作图正后,其家族隱匿的八十亩坡地便从鱼鳞册上悄然消失,每月还能领二两银子的“鞋脚钱”。
更妙的是,借著清丈东风,这老儿已藉机將宿敌李家的田產划走大半。
水至清则无鱼..
洪承畴摩著腰间尚方宝剑的缠绳,想起离京时皇帝意味深长的眼神。
眼下他需要这些地头蛇做爪牙,待秋后算帐时,这些肥鼠自会连本带利吐出来。
“黄村社九村的清丈进度如何?”
洪承畴突然发问,声音如刀劈开燥热的空气。
“可查出隱匿田產?”
里正精神一振,枯枝般的手指遥指西北:“稟大人,单是恶霸李铭一人就强占良田千余亩!那廝在村西筑了坞堡,养著百十个亡命之徒,连县衙差役都敢打。”
“李铭?”
洪承畴剑眉一挑。
这名字他太熟悉了一一原兵部侍郎的小舅子,去岁强占军屯的案卷还压在刑部。
如今竟敢对抗清丈,倒是送上门的杀鸡猴之选。
“刷”的一声,洪承畴突然拔出尚方宝剑。
烈日下剑身泛著青芒,惊得里正倒退两步。
“本官拨你三百精锐。”
剑尖在地上划出深深的沟壑,恰如分水岭般將黄村社一分为二。
“三日之內,我要看见李铭的田契、帐簿,还有他的项上人头。”
里正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当即深深一揖,额头几乎触地,声音里透著几分諂媚与狠厉:“钦差大人放心!小人定將此事办得滴水不漏,绝不让那李铭有半分翻身的机会!”
他嘴角微不可察地翘了翘,心中早已盘算清楚。
李铭一倒,他不仅能藉机吞下其隱匿的田產,还能顺势將李家积赞多年的金银细软收入囊中。
这般肥差,岂能错过?
李铭盘踞黄村社多年,仗著朝中有人,横行乡里,强占民田、欺压百姓,早已是天怒人怨。
如今钦差亲至,正是借刀杀人的绝佳时机。
只要李铭一除,那些被霸占的良田便可重新登记造册,纳入朝廷税赋,而里正自己,自然也能从中渔利,神不知鬼不觉地划走几十亩肥田,再顺手牵羊,將李铭家中的珍宝据为已有。
“去罢!”
洪承畴冷冷一挥袖,语气不容置疑。
里正连连称是,倒退几步,这才转身快步离去,
他背影僂却步伐轻快,仿佛已经看到金银满箱、田契成叠的景象。
而洪承畴凝视著他的背影,眸中寒芒如刃,杀意凛然。
他心知肚明,这老狐狸绝非善类,此刻不过是借朝廷之势剷除异己,中饱私囊。
然而,洪承畴並未亲自出手。
在这个皇权难以下县的年代,清丈田亩、整顿赋税,终究要倚仗这些地方胥吏。
他们熟悉乡情,手段狠辣,虽贪得无厌,却也是眼下不可或缺的爪牙。
拉拢一派,打压一派,既能迅速为朝廷增收税赋,又能藉机剪除地方豪强,可谓一举两得。
“走,去礼贤社。”洪承畴沉声下令,翻身上马。
礼贤社与黄村社同属大兴县辖下,亦是此次清丈田亩的重点之一。
洪承畴此番下乡,正是要亲自查勘大兴县各社的清丈进展,摸清地方豪强隱匿田產、抗拒朝廷政令的实情。
唯有亲临一线,才能撕开那些背吏与豪绅编织的谎言罗网。
然而,他刚策马前行,远处骤然烟尘大作,地面隱隱震颤,似有大队骑兵疾驰而来。
护卫在侧的锦衣卫瞬间警觉,绣春刀鏗然出鞘,寒光凛冽,如临大敌般將洪承畴护在中央。
洪承畴眉头微,心中亦是一凛:莫非有人胆大包天,竟敢光天化日之下截杀钦差?
他右手悄然按上腰间尚方宝剑,目光如鹰集般锐利,死死盯著那逼近的烟尘。
待烟尘稍散,只见为首者竟是一名少年郎,银甲白袍,英姿勃发,身后百余披甲精锐列阵如林,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洪承畴心中警惕稍缓,但仍未鬆懈,拱手朗声问道:“来者何人?”
那少年勒马停驻,抱拳回礼,声音清朗却掷地有声:“在下成国公世子朱承宗,奉陛下之命,
特来协助钦差賑灾安民、清丈北直隶田亩!”
朱承宗从怀中取出一封盖有御印的令信,双手呈上。
洪承畴接过,指尖触到那硃砂印泥尚存的温热,展开细看:確是天子手笔无疑。
他心中疑虑稍减,却仍有万千思绪翻涌。
成国公朱纯臣谋逆伏诛不过数日,其子朱承宗大义灭亲之举虽得圣眷,但终究是逆臣之后。
陛下为何不將他圈禁查办,反而派来协助清丈?
莫非另有深意?
洪承畴收敛心神,拱手肃然道:“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朱承宗目光沉静,声音却如金铁交鸣:“陛下口諭一—”
他略一停顿,四周锦衣卫与甲士瞬间跪伏,连风都似凝滯。
洪承畴亦是下马跪伏,谨听圣諭。
见眾人都下跪了,朱承宗这才开口说道:
“成国公谋逆之事,朝中勛贵、官员惶惶不可终日。此正值清丈北直隶土地之大好时机,当以雷霆手段推进。若有抵抗者,即视为谋逆同党,抄家灭族,以做效尤!”
“乱世用重典,矫枉必须过正!”
这十六字如惊雷炸响,洪承畴背脊陡然绷直。
他早知皇帝对清丈一事极为重视,却未料到竟不惜以谋逆大罪为刃,斩开地方豪强的铁幕。
如此狠辣果决,倒是与陛下平素宽仁之象大相逕庭。
当然,那些被朱由校处死的臣子,知晓洪承畴这个想法,怕是要被气得从棺材中跳出来。
“臣洪承畴,谨遵圣命!”
他深深一揖,官袍下摆扫起一片尘土。再抬头时,眼中已燃起野火。
有这道口諭在手,莫说李铭之流,便是六部堂官的亲族田產,他也敢动上一动!
“世子。”
洪承畴试探道:“陛下既要你协理清丈,不知具体章程—.”
朱承宗唇角微勾,露出个冰刃般的笑:“我自幼长於顺天府,对本地豪族盘根错节的关係了如指掌。更兼我这『逆臣之子”的身份,正好替钦差做些您不便沾手的事。比如某些需要灭门的差事,总得有人来背这个『公报私仇』的恶名,不是么?”
洪承畴瞳孔骤缩。
他终於明白皇帝的棋路一一朱承宗既是刀,也是盾。
那些被清丈逼上绝路的勛贵若要反扑,首当其衝的只会是这位“弒父求荣”的世子。
而自己,始终是清清白天的朝廷钦差。
“妙极!”
洪承畴抚掌大笑,袖中却暗暗紧尚方宝剑的缠绳。
他忽然觉得,眼前少年比那老奸巨猾的里正更危险十倍。
这分明是条陛下亲手放出来的恶犬,就等著撕咬那些藏在田亩深处的腐肉呢!
確认身份之后,便要千正事了。
“今日钦差是要清丈大兴县土地?”
朱承宗勒住韁绳,目光如炬地望向远处连绵的田垄。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打著马鞭,语气中带著几分意味深长。
洪承畴微微頜首,官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正是如此,不知世子有何高见?”
朱承宗並未直接作答,反而意味深长地反问:“不知大兴县黄册记载的土地,可有一一对应上?”
他特意在一一二字上加重了语气,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洪承畴闻言一愜,下意识抚摸著腰间的鱼鳞册:“万历九年黄册记载,大兴县有耕地十七万亩,如今確定的耕地数目,有十五万亩。”
话刚出口,他自己都觉得这个数字透著蹊蹺,短短几十年间,竟有两万亩良田凭空消失?
便是傻子都知道,这些凭空消失的土地,定然是被有心人隱匿下去了。
“呵!”
朱承宗突然冷笑一声。
“十五万亩?钦差大人,依我看,大兴县至少有二十万亩土地!”
“二十万?!”
洪承畴悚然一惊,手中鱼鳞册险些脱手。
这个数字比他掌握的多出整整五万亩,若真如此,朝廷每年损失的税赋將是个天文数字。
“恐怕...没有这么多罢?”他眼神闪烁。
朱承宗抬手示意,隨从立即展开一幅精製的大兴县舆图。
他修长的手指在图上划过,每指一处,便如利剑出鞘:“大兴县南部,武清侯隱匿田產两万亩。”
“大兴县西面,阳武侯隱匿田產,至少有一万亩。”
“大兴县北部,抚寧侯隱匿田產,至少有八千亩。”
“大兴县东南,则是宫中宦官暗自兼併的土地,也有个四五千亩,没有上册的。”
洪承畴听著这番剖析,只觉得后背发凉。
他这些日子走访乡里,自以为摸清了底细,却不想这位突然出现的世子,竟將各家的底牌摸得如此透彻。
那些被点名的权贵,无一不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难怪地方官员对此讳莫如深。
“世子竟了解如此清楚,比我这个连日下乡的人都还要了解。”
洪承畴声音微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突然意识到,皇帝派这位世子前来,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协助,更是要借他之手,將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连根拔起。
朱承宗忽地轻笑一声,那笑声里带著几分玩味,又似藏著刀锋:“几万亩的土地凭空消失,钦差大人当真毫不知情?”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著马鞍,目光却如鹰集般锐利地注视著洪承畴。
这话里分明藏著未尽之言一一不是你洪承畴不了解实情,而是你刻意选择了视而不见,
洪承畴闻言,面色微变,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却终究没有出声。
“就拿方才来说。”
朱承宗慢条斯理地继续道:“我说大兴县四面八方都有隱匿田產,为何独独漏说了东面?钦差可知道其中缘由?”
洪承畴眼神闪烁,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当然知道原因一一大兴县东面,正是成国公府隱匿的近两万亩良田所在。
那些肥沃的土地,表面上都是“军屯”,实则早已被成国公府据为已有。
“这些...陛下都知晓?”
洪承畴声音乾涩,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朱承宗微微頜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东厂西厂,数万番子,陛下可不是白养的。
他忽然压低声音,驱马凑近道:“钦差身边,又有多少人,是陛下的眼线呢?”
这句话如同一记闷雷,震得洪承畴心头剧颤。
他原以为的明哲保身,在陛下眼中不过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聪明罢了。
此刻他才真正明白,为何皇帝会派朱承宗这个『逆臣之子”前来,这既是对他的警告,也是给他最后的机会。
“在下...明白了。”
洪承畴深深一揖,声音里带著前所未有的敬畏。
这一刻,他终於看清了自己在这场清丈大戏中的真实位置一一不是执棋者,而只是一枚隨时可以被替换的棋子。
若是再有其他的小聪明,恐怕迎接他的,就是皇帝的刀兵了。
朱承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缓缓抽出腰间雁翎刀,刀锋在烈日下泛著森冷寒光:“既然如此,钦差大人,我们便开始清丈罢!”
他手腕一翻,刀尖直指远处连绵的田垄“若是怕担责、怕背骂名,这些得罪人的差事,儘管交给我便是。”
洪承畴目光坚毅,他伸手按住腰间尚方宝剑,沉声道:“行正道者,何惧骂名?三日內,定要將大兴县的土地,彻底清丈个明白!”
现在再耍小聪明,这不是打陛下脸吗?
该如何,便如何罢!
“好!痛快!”
朱承宗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
他舔了舔乾裂的嘴唇,仿佛嗅到了血腥味的猎犬:“每多清出一亩隱田,都是实打实的功劳。
说著,他猛地一挥手,身后百余名京营精锐齐刷刷亮出兵刃,阳光下刀枪如林,杀气冲天。
“这一百精骑,加上后续赶到的一千虎賁,足够把那些蛀虫的老巢翻个底朝天了!”
他身上背负著逆臣之子的罪名。
唯有挣得更多的功劳,才能將成国公府的罪孽清洗乾净。
以血洗罪!
敢挡在他面前,唯有死路一条!
洪承畴重重点头,当即展开鱼鳞册,硃笔在黄村社的位置重重一圈。
他目光如炬,望向西北方向阳武侯的庄园,又转向南面武清侯的田產,最后定格在东北抚寧侯的领地一一这些权贵隱匿的良田,一亩都休想藏住!
“传令!”
洪承畴声若洪钟。
“凡隱匿田產者,以谋逆论处!阳武侯、武清侯、抚寧侯名下的田庄,全部查封清丈!”
他转头看向朱承宗,两人目光交匯处似有电光闪过。
“世子,你带兵去阳武侯处,本官亲自会会抚寧侯。”
朱承宗狞笑一声,翻身上马:“正合我意!三日后,我要看到这些蛀虫跪在钦差行辕前哭豪!”
说罢扬鞭策马,千名铁骑如洪流般冲向远方,捲起漫天烟尘。
洪承畴看著朱承宗疯癲的模样,心中暗嘆:
陛下当真是养出了一条敢到处咬人的疯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