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麟趾呈祥,翟衣待礼
第203章 麟趾呈祥,翟衣待礼
殿內檀香裊裊,金丝帷慢低垂,阳光透过雕窗格洒落一地碎金。
隨著最后一位秀女张嫣的倩影消失在朱漆宫门之外,终选的流程终於尘埃落定。
李太妃轻抚茶盏,眼角余光扫过皇帝沉静的面容,见他指尖仍无意识地摩著案几上的和田玉镇纸,眼底似有深意。
她唇角微扬,试探著问道:“陛下心中,可是已有了决断?”
朱由校眸光微动,並未直接作答,只是淡淡道:“秀女张嫣在三人之中,气度沉稳,应对得体,確是皇后的不二人选。”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殿外,似在思索更深远的考量。
“如今朝堂风云诡,內廷外朝皆需平衡,朕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温婉贤淑的皇后,更需一位能镇得住场面、经得起风浪的中宫之主。”
他语气虽淡,却字字千钧。
李太妃心领神会,微微頷首道:“陛下圣明。张嫣此女,不仅面相贵不可言,更难得的是她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连本宫见了,也不由心生讚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钦天监已合过八字,张嫣与陛下命格相合,乃天作之配,此乃天命所归。”
朱由校唇角微勾,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隨即道:“既如此,便让內阁擬旨吧。”
李太妃见状,笑意更深,又轻声提醒道:“陛下,按照惯例,终选虽已定,但尚未正式宣旨,
宫中上下可都眼巴巴地等著风声呢。”
她意有所指地看向皇帝腰间的佩饰。
“不如赐些信物下去,也好让那些有心人早些明白圣意。”
朱由校垂眸,目光落在腰间悬掛的蟠龙玉佩上。
那玉佩通体莹润,雕工精细,龙纹栩栩如生,正是天子隨身之物,意义非凡。
他指尖轻挑,將玉佩解下,递给侍立一旁的魏朝,语气不容置疑:“將此物赐予秀女张嫣。”
魏朝双手接过玉佩,心中虽因自己押注的秀女落选而暗自失落,面上却不敢显露半分,当即躬身应道:“奴婢遵旨,这就去办妥此事。”
他低垂的眉眼下,心思电转,
皇帝此举,无异於向整个后宫宣告张嫣的地位已定,那些尚存侥倖的势力,也该早些收敛心思了。
殿內烛火摇曳,映照著朱由校深邃的眸光。
他心中已开始勾勒未来的棋局:一位聪慧果决的皇后,或许正是他整顿內廷、平衡朝野的关键一子。
选后之事尘埃落定,便可以谈私事了。
李太妃见皇帝神色舒缓,便含笑轻声道:“陛下,徽提那丫头近日总念叻著您,说想皇兄想得紧。陛下日理万机,若得空时,不妨来慈寧宫坐坐,也好让那孩子欢喜欢喜。”
朱由校正执茶盏的手微微一顿,抬眸看了李太妃一眼,略一頜首,语气温和却带著几分疏离:“朕知道了,有空便去,下次一定。”
李太妃闻言,眼底笑意更深,连忙道:“那臣妾便替徽堤先谢过陛下了。”
她虽年未满三十,却深知深宫寂寥,若不得圣眷,纵使位居太妃,亦不过是座华美牢笼。
若能借女儿之名,多与皇帝亲近,自然再好不过。
她悄然抬眸,不动声色地打量著眼前的年轻帝王。
陛下剑眉入鬢,凤目含威,虽不过弱冠之年,却已褪去了昔日的青涩,举手投足间尽显帝王威仪。
那袭明黄龙袍衬得他愈发挺拔如松,腰间玉带在烛光下泛著温润的光泽。
谁能想到,就在数月之前,这位九五之尊还是她可以隨意拿捏的傀?
那时的他,总是低眉顺眼地站在先帝面前,连说话都带著几分怯懦。
她曾暗自笑,觉得这个被硬推上龙椅的少年不过是个无能的庸才,迟早要沦为权臣们的掌中玩物。
然而.:
所有的怯懦,竟都是他精心编织的假象。
登基大典的钟声犹在耳畔,陛下甫一登基,便以雷霆之势清洗內廷,將那些倚老卖老的太监尽数发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掌控了京营兵权,提拔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年轻將领。
朝堂之上,他不动声色地瓦解了权臣们的联盟,待到眾人惊觉时,朝局已然天翻地覆。
这般手段,这般心机,比起优柔寡断的先帝,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李太妃忽觉喉间发紧,手中的绢帕不知何时已被绞得皱皱巴巴,
她下意识地抚了抚鬢边的金凤步摇,指尖触到发烫的耳垂时,才惊觉自己的失態。
殿內龙涎香的馥鬱气息忽然变得格外浓烈,让她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急促了几分。
可惜.
她终究是他的『母妃”。
纵然此刻心头百转千回,那些不该有的綺思也只能化作一声嘆息。
李太妃缓缓垂下眼睫,浓密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恰到好处地掩去了眸中翻涌的情绪,
她轻抚衣袖上並不存在的褶皱,声音柔得仿佛三月里的春雨:“选后之事毕了,陛下可要留在慈寧宫,我这里有上好的绿茶。”
朱由校神色如常地微微頜首,目光却始终保持著恰到好处的疏离。
他刻意避开李太妃那灼热的视线,只將注意力放在手中那盏已经凉透的雨前龙井上。
“母妃若无其他吩附,儿臣便告退了。”
朱由校大步流星地跨过朱漆门槛,他走得极快,仿佛身后有什么洪水猛兽在追赶。
隨侍的太监们小跑著才能跟上,手中提著的宫灯在晚风中摇曳,將天子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起驾乾清宫~”
司礼监太监的唱喝声在宫墙间迴荡,
朱由校登上龙攀时,终於长舒了一口气。
他揉了揉太阳穴,想起方才李太妃那欲语还休的神情,嘴角不由得泛起一丝冷笑。
他可不是变態,也不是被下本身控制的动物。
李太妃確实是美人,但见到美女就往上扑,那你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种逾越伦常的心思,在他眼中不过是又一个需要提防的隱患罢了。
暮色渐浓,御道两侧的铜鹤宫灯次第亮起。
年轻的天子靠在中,望著远处乾清宫檐角上悬掛的铜铃,眼神渐渐变得深邃。
在这深宫之中,比明枪暗箭更危险的,往往是那些裹著柔情蜜意的陷阱。
而另外一边。
完成选后的张嫣隨宫人回到储秀宫。
张嫣步履从容,行在回房间的路上,唯有袖中指尖微微蜷起,泄露了一丝心绪。
储秀宫中阳光正好,洒在汉白玉阶上,映得她眉眼如画。
“张姐姐。”
身后传来段秀容轻柔的呼唤,她回眸,见段秀容与王宛白並肩而立,二人神色各异。
段秀容眼中带著几分艷羡,王宛白则依旧清冷,只是目光在她身上多停留了一瞬。
张嫣浅浅一笑,福身行礼:“两位妹妹。”
段秀容上前一步,低声道:“姐姐方才在殿內·陛下可还满意?”
她问得含蓄,可眼底的志志却藏不住。
张嫣眸光微动,並未直接回答,只是温声道:“陛下圣明,自有决断。”
王宛白轻哼一声,似笑非笑:“张姐姐倒是沉得住气。”
张嫣不恼,反而笑意更深:“妹妹谬讚了。宫中行事,本就该谨言慎行,不是吗?”
她语气柔和,却暗含锋芒,既点明了规矩,又不动声色地压下了王宛白的试探。
三人正说话间,一名女官匆匆而来,手中捧著一方红盘,上面正有著一枚玉佩。
“秀女张嫣,接赏!”
张嫣眸光一凝,当即敛社跪下,段秀容与王宛白亦紧隨其后。
女官將蟠龙玉佩捧到张嫣面前,脸上带笑,话语中更是带著两分諂媚。
“这玉佩,是陛下特意恩赏的,娘娘可要收好了。”
陛下特赐玉佩?
以及,女官提前改口称娘娘,
这场选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段秀容身子一颤,险些失態,王宛白则抿紧了唇,眼底闪过一丝不甘。
唯有张嫣,依旧神色平静,只是接过蟠龙玉佩,深深叩首:“臣妾谢陛下隆恩。
她声音清越,不卑不亢,既无狂喜,亦无惶恐,仿佛一切尽在预料之中。
待女官离去,段秀容终於忍不住,低声道:“姐姐恭喜了。”
张嫣轻轻握住她的手,温声道:“妹妹不必如此。宫中姐妹,日后还需互相扶持。”
她这话说得极有分寸,既安抚了段秀容,又暗示自己不会因身份变化而傲。
王宛白冷眼旁观,忽而一笑:“皇后娘娘果然识大体。”
张嫣抬眸看她,唇角微扬:“王妹妹亦是聪慧之人,日后定有锦绣前程。”
她既不接她的刺,又不动声色地给了台阶,王宛白一时语塞,只得闭口。
打发了段秀容与王宛白,张嫣回到自己的房间里面。
张嫣终於卸下了一整日的端庄从容。
她倚在雕门扇上,粉嫩的指尖轻轻按住剧烈起伏的胸口,感受著胸腔里那颗狂跳不止的心。
“终於要成为皇后了。”
这一路从河南到京城,从数千秀女中脱颖而出,歷经层层筛选,终是在这紫禁城的终选之局里,贏得了帝王青睞。
她想起临行前父亲殷切的目光,想起临別时那句『吾家百年清誉,皆系汝身”的嘱託,如今总算没有辜负。
只是.
“给陛下这样的明君做皇后,还真是—有些压力啊。”
她缓步走向妆檯,铜镜中映出一张犹带红晕的娇顏。
指尖轻抚过镜面,恍间又看见慈寧宫中那道挺拔的身影:
年轻的帝王眉目如画,眸光锐利如剑,却又在望向她时,流露出一丝难得的温和。
“嘻嘻~”
她忽然抿唇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点。
“给陛下做皇后,总好过给昏君做皇后。”
若是遇上优柔寡断的君主,或是昏无度,纵情声色的皇帝,她纵使贵为皇后,也不过是深宫里的倪儡。
可如今这位新君,登基不过数月,便以雷霆手段肃清朝堂,重整京营,连那些跋扈多年的阁老权宦都不得不俯首听命。
这样的帝王,值得她倾尽全力去辅佐。
张嫣深吸一口气,转身望向窗外。
夜幕渐渐降临,宫灯在风中摇曳,將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她轻轻紧了衣袖,眼中渐渐浮现出坚定的神色。
“陛下既对我寄予厚望.”
“我张嫣,绝不让陛下失望。”
从今日起,她不再只是河南祥符县那个饱读诗书的闺秀,而是这大明王朝未来的国母。
张嫣,从现在开始,为做个合格的皇后努力吧!
殿內檀香裊裊,金丝帷慢低垂,阳光透过雕窗格洒落一地碎金。
隨著最后一位秀女张嫣的倩影消失在朱漆宫门之外,终选的流程终於尘埃落定。
李太妃轻抚茶盏,眼角余光扫过皇帝沉静的面容,见他指尖仍无意识地摩著案几上的和田玉镇纸,眼底似有深意。
她唇角微扬,试探著问道:“陛下心中,可是已有了决断?”
朱由校眸光微动,並未直接作答,只是淡淡道:“秀女张嫣在三人之中,气度沉稳,应对得体,確是皇后的不二人选。”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殿外,似在思索更深远的考量。
“如今朝堂风云诡,內廷外朝皆需平衡,朕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温婉贤淑的皇后,更需一位能镇得住场面、经得起风浪的中宫之主。”
他语气虽淡,却字字千钧。
李太妃心领神会,微微頷首道:“陛下圣明。张嫣此女,不仅面相贵不可言,更难得的是她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连本宫见了,也不由心生讚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钦天监已合过八字,张嫣与陛下命格相合,乃天作之配,此乃天命所归。”
朱由校唇角微勾,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隨即道:“既如此,便让內阁擬旨吧。”
李太妃见状,笑意更深,又轻声提醒道:“陛下,按照惯例,终选虽已定,但尚未正式宣旨,
宫中上下可都眼巴巴地等著风声呢。”
她意有所指地看向皇帝腰间的佩饰。
“不如赐些信物下去,也好让那些有心人早些明白圣意。”
朱由校垂眸,目光落在腰间悬掛的蟠龙玉佩上。
那玉佩通体莹润,雕工精细,龙纹栩栩如生,正是天子隨身之物,意义非凡。
他指尖轻挑,將玉佩解下,递给侍立一旁的魏朝,语气不容置疑:“將此物赐予秀女张嫣。”
魏朝双手接过玉佩,心中虽因自己押注的秀女落选而暗自失落,面上却不敢显露半分,当即躬身应道:“奴婢遵旨,这就去办妥此事。”
他低垂的眉眼下,心思电转,
皇帝此举,无异於向整个后宫宣告张嫣的地位已定,那些尚存侥倖的势力,也该早些收敛心思了。
殿內烛火摇曳,映照著朱由校深邃的眸光。
他心中已开始勾勒未来的棋局:一位聪慧果决的皇后,或许正是他整顿內廷、平衡朝野的关键一子。
选后之事尘埃落定,便可以谈私事了。
李太妃见皇帝神色舒缓,便含笑轻声道:“陛下,徽提那丫头近日总念叻著您,说想皇兄想得紧。陛下日理万机,若得空时,不妨来慈寧宫坐坐,也好让那孩子欢喜欢喜。”
朱由校正执茶盏的手微微一顿,抬眸看了李太妃一眼,略一頜首,语气温和却带著几分疏离:“朕知道了,有空便去,下次一定。”
李太妃闻言,眼底笑意更深,连忙道:“那臣妾便替徽堤先谢过陛下了。”
她虽年未满三十,却深知深宫寂寥,若不得圣眷,纵使位居太妃,亦不过是座华美牢笼。
若能借女儿之名,多与皇帝亲近,自然再好不过。
她悄然抬眸,不动声色地打量著眼前的年轻帝王。
陛下剑眉入鬢,凤目含威,虽不过弱冠之年,却已褪去了昔日的青涩,举手投足间尽显帝王威仪。
那袭明黄龙袍衬得他愈发挺拔如松,腰间玉带在烛光下泛著温润的光泽。
谁能想到,就在数月之前,这位九五之尊还是她可以隨意拿捏的傀?
那时的他,总是低眉顺眼地站在先帝面前,连说话都带著几分怯懦。
她曾暗自笑,觉得这个被硬推上龙椅的少年不过是个无能的庸才,迟早要沦为权臣们的掌中玩物。
然而.:
所有的怯懦,竟都是他精心编织的假象。
登基大典的钟声犹在耳畔,陛下甫一登基,便以雷霆之势清洗內廷,將那些倚老卖老的太监尽数发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掌控了京营兵权,提拔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年轻將领。
朝堂之上,他不动声色地瓦解了权臣们的联盟,待到眾人惊觉时,朝局已然天翻地覆。
这般手段,这般心机,比起优柔寡断的先帝,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李太妃忽觉喉间发紧,手中的绢帕不知何时已被绞得皱皱巴巴,
她下意识地抚了抚鬢边的金凤步摇,指尖触到发烫的耳垂时,才惊觉自己的失態。
殿內龙涎香的馥鬱气息忽然变得格外浓烈,让她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急促了几分。
可惜.
她终究是他的『母妃”。
纵然此刻心头百转千回,那些不该有的綺思也只能化作一声嘆息。
李太妃缓缓垂下眼睫,浓密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恰到好处地掩去了眸中翻涌的情绪,
她轻抚衣袖上並不存在的褶皱,声音柔得仿佛三月里的春雨:“选后之事毕了,陛下可要留在慈寧宫,我这里有上好的绿茶。”
朱由校神色如常地微微頜首,目光却始终保持著恰到好处的疏离。
他刻意避开李太妃那灼热的视线,只將注意力放在手中那盏已经凉透的雨前龙井上。
“母妃若无其他吩附,儿臣便告退了。”
朱由校大步流星地跨过朱漆门槛,他走得极快,仿佛身后有什么洪水猛兽在追赶。
隨侍的太监们小跑著才能跟上,手中提著的宫灯在晚风中摇曳,將天子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起驾乾清宫~”
司礼监太监的唱喝声在宫墙间迴荡,
朱由校登上龙攀时,终於长舒了一口气。
他揉了揉太阳穴,想起方才李太妃那欲语还休的神情,嘴角不由得泛起一丝冷笑。
他可不是变態,也不是被下本身控制的动物。
李太妃確实是美人,但见到美女就往上扑,那你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种逾越伦常的心思,在他眼中不过是又一个需要提防的隱患罢了。
暮色渐浓,御道两侧的铜鹤宫灯次第亮起。
年轻的天子靠在中,望著远处乾清宫檐角上悬掛的铜铃,眼神渐渐变得深邃。
在这深宫之中,比明枪暗箭更危险的,往往是那些裹著柔情蜜意的陷阱。
而另外一边。
完成选后的张嫣隨宫人回到储秀宫。
张嫣步履从容,行在回房间的路上,唯有袖中指尖微微蜷起,泄露了一丝心绪。
储秀宫中阳光正好,洒在汉白玉阶上,映得她眉眼如画。
“张姐姐。”
身后传来段秀容轻柔的呼唤,她回眸,见段秀容与王宛白並肩而立,二人神色各异。
段秀容眼中带著几分艷羡,王宛白则依旧清冷,只是目光在她身上多停留了一瞬。
张嫣浅浅一笑,福身行礼:“两位妹妹。”
段秀容上前一步,低声道:“姐姐方才在殿內·陛下可还满意?”
她问得含蓄,可眼底的志志却藏不住。
张嫣眸光微动,並未直接回答,只是温声道:“陛下圣明,自有决断。”
王宛白轻哼一声,似笑非笑:“张姐姐倒是沉得住气。”
张嫣不恼,反而笑意更深:“妹妹谬讚了。宫中行事,本就该谨言慎行,不是吗?”
她语气柔和,却暗含锋芒,既点明了规矩,又不动声色地压下了王宛白的试探。
三人正说话间,一名女官匆匆而来,手中捧著一方红盘,上面正有著一枚玉佩。
“秀女张嫣,接赏!”
张嫣眸光一凝,当即敛社跪下,段秀容与王宛白亦紧隨其后。
女官將蟠龙玉佩捧到张嫣面前,脸上带笑,话语中更是带著两分諂媚。
“这玉佩,是陛下特意恩赏的,娘娘可要收好了。”
陛下特赐玉佩?
以及,女官提前改口称娘娘,
这场选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段秀容身子一颤,险些失態,王宛白则抿紧了唇,眼底闪过一丝不甘。
唯有张嫣,依旧神色平静,只是接过蟠龙玉佩,深深叩首:“臣妾谢陛下隆恩。
她声音清越,不卑不亢,既无狂喜,亦无惶恐,仿佛一切尽在预料之中。
待女官离去,段秀容终於忍不住,低声道:“姐姐恭喜了。”
张嫣轻轻握住她的手,温声道:“妹妹不必如此。宫中姐妹,日后还需互相扶持。”
她这话说得极有分寸,既安抚了段秀容,又暗示自己不会因身份变化而傲。
王宛白冷眼旁观,忽而一笑:“皇后娘娘果然识大体。”
张嫣抬眸看她,唇角微扬:“王妹妹亦是聪慧之人,日后定有锦绣前程。”
她既不接她的刺,又不动声色地给了台阶,王宛白一时语塞,只得闭口。
打发了段秀容与王宛白,张嫣回到自己的房间里面。
张嫣终於卸下了一整日的端庄从容。
她倚在雕门扇上,粉嫩的指尖轻轻按住剧烈起伏的胸口,感受著胸腔里那颗狂跳不止的心。
“终於要成为皇后了。”
这一路从河南到京城,从数千秀女中脱颖而出,歷经层层筛选,终是在这紫禁城的终选之局里,贏得了帝王青睞。
她想起临行前父亲殷切的目光,想起临別时那句『吾家百年清誉,皆系汝身”的嘱託,如今总算没有辜负。
只是.
“给陛下这样的明君做皇后,还真是—有些压力啊。”
她缓步走向妆檯,铜镜中映出一张犹带红晕的娇顏。
指尖轻抚过镜面,恍间又看见慈寧宫中那道挺拔的身影:
年轻的帝王眉目如画,眸光锐利如剑,却又在望向她时,流露出一丝难得的温和。
“嘻嘻~”
她忽然抿唇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点。
“给陛下做皇后,总好过给昏君做皇后。”
若是遇上优柔寡断的君主,或是昏无度,纵情声色的皇帝,她纵使贵为皇后,也不过是深宫里的倪儡。
可如今这位新君,登基不过数月,便以雷霆手段肃清朝堂,重整京营,连那些跋扈多年的阁老权宦都不得不俯首听命。
这样的帝王,值得她倾尽全力去辅佐。
张嫣深吸一口气,转身望向窗外。
夜幕渐渐降临,宫灯在风中摇曳,將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她轻轻紧了衣袖,眼中渐渐浮现出坚定的神色。
“陛下既对我寄予厚望.”
“我张嫣,绝不让陛下失望。”
从今日起,她不再只是河南祥符县那个饱读诗书的闺秀,而是这大明王朝未来的国母。
张嫣,从现在开始,为做个合格的皇后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