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辽东烽起,临机制变

    第187章 辽东烽起,临机制变
    天启元年三月初三。
    正值轩辕诞辰与上已佳节。
    北京城內士女踏青、临水,文人雅士曲水流,一派熙攘景象。
    然而紫禁城中,朝廷並未循古礼祭祀人文始祖黄帝,而是依循明朝皇室传统,隆重祭祀护国神张真武大帝。
    这一祭祀安排,反映了明代官方信仰体系中真武大帝的特殊地位。
    作为朱明王朝的守护神,其受尊崇程度远超上古圣王黄帝。
    在明代政治神话建构中,真武大帝被赋予『靖难护国』的神圣职能,自永乐帝迁都北京后更成为国家祭祀的核心对象。
    相较之下,黄帝虽为华夏共祖,但在明代礼制中仅保留象徵性祭祀,其政治象徵意义明显弱化。
    不过.
    儘管北京城內上已节气氛热烈,百姓踏青、文人曲水流觴,紫禁城中亦因节庆而稍显喧闹,但这些都与乾清宫內的天启皇帝朱由校毫无干係。
    此刻的年轻帝王,正独自面对著如山压来的军国重务。
    三月的春风吹不进紧闭的宫门,御案上堆积的奏疏却如辽东的风雪般漂冽逼人。
    孙承宗与熊廷弼的加急奏报接连呈递,军情如火。
    祭祀黄帝也好,真武大帝也罢,在迫在眉睫的辽东危局面前都成了无关紧要的仪式。
    朱由校目光如炬,打开第一份奏疏:
    臣兵部尚书兼辽东巡抚孙承宗谨奏:
    辽东哨探急报,建奴自正月以来暗调兵马,其势甚诡。
    今察得八旗精锐尽聚辽阳外,披甲操练,昼夜不息。更以云梯、车演练攻城,復遣细作扮作商贾、流民混入瀋阳,窥探城防虚实。
    据俘获间谍供称,奴酋努尔哈赤扬言『三月雪融,当取沈城”,其谋已昭然矣!
    臣观其动向有三患:
    一日兵锋集结。
    建奴聚镶黄、正白二旗於浑河之北,骑兵斥候已抵蒲河所,距瀋阳不过百里。
    二日战术之变。
    昔建奴长於野战,今竟效仿汉法演练攻城,显有鯨吞坚城之意。
    三日內应潜伏。
    瀋阳守將贺世贤曾报城中屡现火药失窃、更鼓异常之事,恐有奸细接应。
    臣请三策御敌:
    急策:即刻增派夜不收焚毁浑河沿岸建奴粮囤,断其后勤;严查瀋阳四门出入,凡无保甲文书者一律羈押审验。
    中策:调各地援兵驰援,於城外挖掘品字壕沟,挫其骑兵衝锋之势。
    长策:奏请陛下编练水师,自海路袭扰建奴后方,迫其首尾难顾。
    伏乞圣裁!臣已密令瀋阳守军伴示贏弱,诱敌深入而围歼之。然兵凶战危,尤需速决。
    看完孙承宗的奏报,朱由校心情很是沉重。
    开春之后,建奴果然有动作。
    歷史上,因为熊廷弼的下台,辽东当地的腐败,客军与辽东本地兵卒的矛盾,主官无能,主將轻敌等原因,致使瀋阳被破,紧隨其后,辽东首府辽阳也被破。
    辽东之地,大部丧於建奴之手。
    努尔哈赤在攻占辽阳后,决定迁都至此,標誌著建奴正式从建州女真地方政权转变为辽东霸主。
    从此以后,建奴开始招抚汉人、蒙古人,並建立“八旗汉军”以增强实力。
    这是建奴强盛的转折点。
    也是朱由校穿越过来,在辽东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
    看完孙承宗的奏疏,朱由校没有批语回復,而是拿出第二份奏疏,这是辽东经略熊廷弼递送上来的。
    打开詔书,里面的內容,也是让朱由校眉头紧皱:
    臣熊廷弼顿首谨奏:
    建奴之患非独辽阳一隅,今察其毒谋,已呈鯨吞之势!努尔哈赤狡诈更甚昔年,其策有三:
    一日联虏裂边。
    科尔沁部屡受金帛诱惑,已与建奴盟誓联姻,使林丹汗察哈尔部腹背受敌。更遣细作潜入宣大,以“明廷苛待边军“为饵,诱降我將校。若边墙诸堡效之,则辽东屏藩尽溃!
    二日以战养战。
    去岁辽北秋粮遭建奴骑兵劫掠殆尽,今春復驱汉民为役,昼夜转运粮械至辽阳。其掳我工匠仿製火器,仿明制虎蹲炮已列装正黄旗,更以萨满巫蛊之术惑眾,扬言『白虹贯日乃天命归金”,土卒癲狂如兽,此诚心腹之疾也!
    三日攻心乱政。
    敌於流民间散布语,称『三月地裂,明龙当陨”,致辽民举家南逃者日眾。瀋阳城內更现纸人摄魂妖言,守军夜惊炸营,此非天灾,实为人祸!
    臣请陛下速断:
    即刻锁拿通敌边將,以锦衣卫彻查九边;调川浙精兵驻防锦州,断建奴西进之路。
    仿戚继光车营之法,编练火器新军三万,以红夷大炮扼守辽西走廊。
    今建奴羽翼已丰,非萨尔滸时可比。伏乞陛下以万历朝鲜之役为鑑,早备倾国之力,此战关乎社稷存亡,臣愿以项上头颅保辽瀋三月无虞,然庙堂若犹疑不决,则山河破碎恐在旦夕!
    臣廷弼血书即稟。
    时值三月,辽东的军情一下子就变得紧急起来了。
    救国救国,不打几个胜仗,如何救国?
    朱由校不再耽搁,当即开始批註回信:
    建奴猖獗,辽东危殆,朕心甚忧!览卿等奏报,敌情已明,当速决断。
    一、集中兵力,固守要衝。瀋阳、辽阳乃辽东根本,绝不可重蹈萨尔滸分兵覆辙!各军需互为特角,以火器据城,凭壕固守。建奴若攻坚,必令其折戟城下。
    二、联防堡垒,层层设防。仿戚继光蓟镇之法,於辽瀋外围修筑品字堡垒,烽燧相连。敌至则烽火为號,各堡互援,以炮挫其锋芒。
    三、火器为主,骑步协同。红夷大炮、佛郎机速配辽军,选精锐专司火器,勿使资敌!骑兵宜游弋侧翼,袭扰建奴粮道,不可浪战。
    四、联蒙制虏,共击奴酋。速遣使密会林丹汗,许以市赏,共约夹攻;叶赫残部若尚存,亦当招抚为援。然须防其反覆,慎之!
    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卿等皆朕股肱,临敌机变,可先斩后奏。但求退敌保土,纵有违制,朕亦不罪!
    朱由校知晓自己不是专业人土。
    空投手令,將火左移一公分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妙。
    他只给建议,临大事决断,还是將决策权交给孙承宗与熊廷弼他们。
    不过.
    建奴虽凶,大明也不是完全没有胜算。
    相较於原本歷史轨跡中熊廷弼遭罢、辽东防务废弛的危局,此刻的明军早已严阵以待。
    熊廷弼仍坐镇经略之位运筹帷,孙承宗以巡抚之职整伤边务,二人自去岁便未雨绸繆,针对建奴惯用的春季攻势制定了周密的防御方略。
    当努尔哈赤的八旗铁骑蠢蠢欲动时,他们遭遇的已非昔日疏於防备的明军,而是一支枕戈待旦的劲旅。
    他的到来,终究是改变了歷史。
    至於这歷史能改变多少,还得看仗打得如何。
    对於战事,朱由校有清楚的认知:帝王最危险的傲慢,莫过於以庙堂之尊妄断疆场机宜,即便他是穿越者,知晓歷史进展,也不敢妄称能够掌控局势。
    歷史不是游戏,战爭並非儿戏。
    他专注扮演著最关键的后勤总调度角色,通过加急递送的圣旨明確表態:凡火器甲胃、粮草银,朕必倾內帑以济军需;凡將士军功,朕当不吝封爵之赏。
    只是希望,他这个后勤总调度,最后不要成了运输大队长。
    ps:
    求月票!
    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