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大英与乱世

    乔治五世的次子,阿尔伯特王子,也就是“伯蒂”,完全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事情。他真的搞不明白。
    “伯蒂......不,阿尔伯特。你要代替爱德华,和塔季扬娜成婚。”
    “?????”
    原本和他大哥爱德华有婚约的塔季扬娜,是比他年小两岁的六表妹,结果突然变成了他的未婚妻。
    对伯蒂来说,这实在是太让人错愕了。
    不过,让老大的未婚妻嫁给老二这种情况虽不算常见,但也並非闻所未闻。
    毕竟,他的父母,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就是这样的例子。
    他的母亲玛丽·德·特克,原本是父亲的哥哥(巧得很,也和伯蒂的哥哥爱德华一样,以放荡闻名)——克拉伦斯公爵阿尔伯特·维克托的未婚妻。
    然而,那位阿尔伯特王子年纪轻轻就离奇身亡,母亲才改嫁给了父亲。
    “可问题是,爱德华哥哥还活得好好的啊!”
    就算他哥真的死了,他也未必会高兴。
    “父、父王,虽、虽然我明、明白......但、但是这、这也太、太突然了......”
    “唉......你会震惊我能理解。但如果这门亲事就这样黄了,你哥哥的名声可就完蛋了。”
    听了父亲的话,伯蒂长长地嘆了口气,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若是在维多利亚女王还健在的年代或许可以无所谓,但如今时代不同了。哪怕是以“君主统而不治”著称、比起大陆王室更不容易被赶下王位的英国皇室,如今也不得不顾及民眾的眼光。
    尤其是在国家本就动盪不安的时期,更加如此。
    再加上塔季扬娜无论从出身、相貌还是性格来看,都是眾人期待的下一任王储妃人选。她那让人无法忽视的美貌,温柔体贴的性格,早已贏得了民心与期待。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虽然爱德华在国民中亦如同灿烂的阿波罗一样受欢迎,但若是因为他的风流韵事导致这门婚事告吹,势必会招来猛烈的批评。
    “虽然父王行事太过急躁......”
    但即便如此,伯蒂还是能理解父亲的做法。
    作为国王,他的责任本就重大,为了王室的未来,巩固继承问题是理所当然。
    当然,这也和他那位哥哥照旧一副“跟我无关”的样子脱不开关係。
    他们兄弟之间的关係並不坏,不过伯蒂有时真的希望他那位哥哥,能稍微拿出点作为储君的责任感。
    “表面上会宣布是因为你和塔季扬娜更般配,所以你哥哥主动让贤。虽然我很不愿意给那小子製造什么『佳话』,但为了安抚舆论、减少风波,也只能这么做。......当然,如果你不喜欢塔季扬娜,那又另当別论。”
    “不、不是的,我、我不討厌她。”
    听到乔治五世的话,伯蒂连忙摇头否认。
    如果非要说喜欢还是不喜欢,伯蒂肯定是“喜欢”的一方。
    毕竟,哪个男人会討厌美丽又善良的女人?
    也就只有他哥哥那样一向偏好人妻,又总被坏女人吸引的傢伙,才会將塔季扬娜这样传统的好女孩视为没意思,当作累赘一样扔到一边。但伯蒂不是那样的人。
    他只是因为塔季扬娜与哥哥有婚约,又有可能成为他的嫂子,所以才把对她的好感理智的藏在心里而已。
    至於塔季扬娜是否对他也有好感,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是吗?那就好,我终於可以稍微放心一点了。啊,当然不是让你们立刻订婚。得先跟首相,还有尼基那边打声招呼(说到这,乔治五世又深深嘆了口气),你们也需要时间多了解了解彼此。”
    “是、是,父、父王。”
    “嗯,阿尔伯特。你不像你哥哥那样倔强,真是太好了。”
    乔治五世看著这个虽然內向、口吃严重,却有著王族应有责任感的次子,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咯吱——
    可一直躲在角落,偷听到二人谈话的爱德华,此刻却死死咬紧了牙关,只觉心中翻涌出一股无法言喻的感情。
    ......
    “所以,你是说,不是让爱德华王储,而是让阿尔伯特王子和塔季扬娜女大公成婚吗?”
    “没错,大卫。原因就別问了吧。光是想一想脑袋就疼。”
    看著面带复杂神情的国王,前来进行国政匯报的首相劳合·乔治默默地点了点头。
    因为原因再明显不过,无非是威尔斯亲王那令人头疼的风流韵事罢了。
    “我不会反对。议会方面应该也不会说什么。不过王储的婚事一再告吹,连带著婚期也一拖再拖,作为首相,我不能不感到忧虑。”
    “我又能怎么办呢。也只能盼著王储哪天幡然醒悟罢了。”
    虽说希望他能从这次事件中有所领悟,但从目前的反应来看,那不过是痴人说梦。
    “总之,关於王储的事就到此为止吧。说说正事。爱尔兰的问题,还是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吗?”
    “很遗憾,確实如此。”
    面对国王的提问,劳合·乔治神色凝重地答道。
    英军至今仍拿那些自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队毫无办法。
    结果就是,原本就因殖民地问题焦头烂额的劳合·乔治內阁,如今面临著史无前例的危机。
    “嘖,要是戒严令能通过就好了......”
    那是劳合·乔治为了应对那些在本土对政府机构和要员实施恐怖袭击的爱尔兰恐怖分子而提出的对策。
    然而,在爱尔兰宣布戒严之后,英伦三岛本土却未能实施同样的措施。
    不只是议会强烈反对,厌倦了战爭的国民也表达了极大的反感。
    此时的劳合·乔治只能嘆息连连。
    若这问题无法妥善解决,不光他的首相之位保不住,就连自由党也有可能彻底被保守党压制,再无重掌政权之日。
    “虽说我还有『胜战首相』这张王牌,多少还能在政界保命......”
    但即便如此,这也绝非他所期望的结局。
    “照这样下去,爱尔兰还真可能会脱离......还偏偏是在我执政期间。”
    “请您恕罪,陛下。不过,叛乱爆发还不到几个月,那些人撑不了太久。若採取慢慢拖垮他们的策略,虽然要些时间,但终究可以彻底镇压这场叛乱。请放心,在您的治下,爱尔兰绝不会独立。”
    “大卫,拜託你了。就算是为了你自己。”
    乔治五世话中带著警告的语气,劳合·乔治则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
    他毕竟是那个在大战中率领英国取得胜利的人——虽然过程中接受了德国一些帮助,但无论如何,能打贏战爭的人,不该被小小的爱尔兰叛军嚇倒。
    他在心中这样鼓励自己,重新振作精神。
    “接下来是殖民地问题......这里也依旧没个消停。印度还在吵闹,埃及也照旧,阿富汗甚至还爆发了叛乱,真是到处都乱成一团。”
    “陛下请放心。这些问题也很快会有解决之法。我们已经逮捕了煽动印度人抗爭的甘地,埃及也派出了调查团,正在擬定对策。至於阿富汗叛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眾,连统一行动都做不到。我们军队已占据上风,很快便能恢復和平。”
    劳合·乔治的语气很篤定,但这不过是他充满希望的预测而已。
    在原本的歷史中,即便甘地被捕,印度的抗爭仍未止息;被派往埃及的调查团也不过提交了一份“埃及人民並不欢迎英国保护”的“合理”报告;而第三次英阿战爭,儘管英军占了上风,最后却因无以为继而不得不撤退。
    当然,这些,劳合·乔治並不知道。
    “下一个问题......又是海军啊,又是造舰竞赛。”
    乔治五世翻开报告的下一页,脸上露出疲惫的神情,嘆了口气。
    儘管大战已经结束,但那场一度將英国逼入困境的造舰竞赛,现在反而比战前更加白热化。
    “德意志帝国正在建造装备16英寸主炮的新型战舰,几乎快要完工。而受到刺激的日本和美国,也在加紧建造自己的战舰。”
    这一切对英国来说无疑是巨大威胁。英国奉行的是常备海军力量必须超过全球第二、三位之和的战略,但战后財政吃紧,根本无力支撑。
    更別提连水兵的薪水都发不出来,差点引发譁变。在这种情况下,別说16英寸战舰,连造船的梦都不敢做。其他国家却一路狂奔,英国怎能不感到威胁?
    “德国还好,只是一艘新战舰而已,看起来还在克制,但日本和美国就不一样了。”
    日本与美国的造舰竞赛,甚至已超越对英国的威胁,成为对世界和平的挑战。
    “据说,再过两三年,美国和日本的战舰总数將达到均势。届时,两国之间必將爆发战爭。”
    乔治五世低沉的声音落下,劳合·乔治也一脸严峻地点头回应。
    考虑到日本在x国展现出的扩张主义倾向,这可绝不是一句玩笑。
    “虽然迄今为止靠著与德国的同盟暂时压制了局势,但如今也到极限了。该死的造舰竞赛,必须结束才行。”
    然而,谁来结束这场已经炽热到极点的竞赛?又该如何结束?
    答案出乎意料地,很快就浮出水面。
    ......
    “您是说,打算召开海军裁军会议吗,总统阁下?”
    “没错,柯立芝部长。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我们都会走向灭亡。必须有人站出来,为这场造舰竞赛踩下剎车。”
    休斯政府的国务卿,也是在原本歷史中以“睡著当上总统”而闻名的约翰·卡尔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 jr.)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似乎也认可了这位新任总统的判断。
    確实,如今的日本和美国正不惜金钱,將日元与美元疯狂倾注入造船厂,展开激烈的造舰竞赛,这场狂热的军备扩张早已失控,严重威胁著美国的国家安全。
    尤其是德意志帝国,眼下正接近完成一艘足以压倒现役所有战舰的16英寸主炮战列舰;而受到刺激的日本,也在加紧推进“长门”的建造进程。
    然而,由於前任威尔逊政府的混乱与权力真空,美国在这场竞赛中已然落后一筹。
    “德国倒是无妨,毕竟我们与他们既无直接对手关係,也无竞爭的理由。但日本不同。如果让日本在这场竞赛中领先,我们都知道他们会做什么。”
    毫无疑问,日本將一如既往地走上扩张之路。
    而扩张的对象,正是在太平洋,那本该是美国专属利益范围的地方。
    更何况,最近那场x国事件的核心,正是日本海军。
    “所以我们要与英国、德国、日本召开海军裁军会议,叫停这场已经过热的造舰竞赛,阻止日本的扩张计划。並且,趁此机会解散英日同盟,彻底消除对美国的一大威胁。”
    “是个好主意,阁下。如果能减少建造战舰所需的庞大开销,也將极大助力於经济发展。”
    “没错,而且这也是一个机会,让我们能重新挽回被威尔逊拖垮的国家威信。”
    在美国史上担任財政部长时间最长的安德鲁·威廉·梅隆(andrew william mellon),以及时任商务部长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也纷纷表示赞同,令休斯露出满意的神情。
    不过,海军部长埃德温·登比(edwin denby)的神情却不怎么好看,似乎已经预见到那些海军將领,势必会对裁军之举表示强烈反对的情形。
    但即便如此,他也並未当场提出异议,於是这场会谈便顺利地继续进行了下去。
    “很好。国务卿,立即与英国、德国、日本接洽,確认它们是否有意参与这项海军裁军条约的磋商。”
    “遵命,阁下。那请问计划定在哪个时间比较合適?”
    “我们必须赶在日本完成『长门』之前召开。我认为今年十月或十一月应该比较合適。”
    “明白了。那我们就要儘快行动才行。”
    “拜託了。”
    休斯露出一个信任的笑容,回应了正满怀干劲的柯立芝。
    而他脑海中浮现,却是不久前德意志帝国在致贺电的同时,秘密递来的那封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