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欧洲世界,怪异复杂

    决定奥斯曼帝国命运的,穆斯塔法·凯末尔与伊斯麦尔·恩维尔之间的內战终於落下帷幕。
    战败的伊斯麦尔·恩维尔低著头,被士兵们拖拽著押了下去;而胜利者穆斯塔法·凯末尔,望著祖国大地上流淌的兄弟鲜血和昔日友人悲惨陨落的结局,虽心中满是惋惜,却仍忍不住轻轻鬆了口气。
    但,他还不能休息。
    奥斯曼的战爭尚未结束,如今的穆斯塔法·凯末尔,肩负著整个帝国的命运,必须奔赴谈判之地。
    “凯末尔帕夏,拜託你了......请一定要守护奥斯曼帝国。”
    “是,陛下。哪怕献出性命,我也必將完成使命。”
    面对穆罕默德五世那仿佛不愿让奥斯曼帝国终结於他之手的恳切声音,凯末尔庄重地答应,低头致意。
    不过,他並不是孤身一人。
    “啊......终於可以回到故乡了。”
    “多谢您的帮助,桑德斯將军。”
    “你信守了承诺,我自然也会履行我的诺言。放心吧,我会尽力在乔大臣那边替你美言几句。”
    面对桑德斯那意味深长的微笑,凯末尔微微扬起了嘴角。
    有值得信赖的朋友同行,心中便自有几分底气。
    但真正令人担忧的,並非汉斯·冯·乔侯爵。
    毕竟,与德国的合作之中,相关事宜早已商量妥当。
    『真正麻烦的是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和希腊。』
    英国作为將奥斯曼拖入战爭的始作俑者,与德国不同,它是与奥斯曼帝国直接兵戎相见的敌人,自然无法奢求任何信任。而最终攻陷康斯坦丁尼耶的希腊,更是无需多言。
    说不定他们还真会为了那个“伟大理想”(megali idea),把贪婪的目光投向隔海相望的安纳托利亚。
    正因如此,凯末尔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在接下来的谈判中,竭尽全力守护祖国的领土,不被那两个国家的野心所吞噬。
    带著这样的决意,他踏上了前往谈判之地——奥斯曼帝国失落的首都,康斯坦丁尼耶。
    ......
    “赛普勒斯自古希腊时代起便是希腊的正当领土。英国可別再赖在赛普勒斯不走了,识相点把赛普勒斯还回来吧!”
    “赛普勒斯自1878年柏林会议后,便由我们英国实际掌控。韦尼泽洛斯首相,在我们英国看来,赛普勒斯以及岛上的居民仍需要我们的治理。”
    欧洲世界,怪异复杂。
    这句昭和年间小日子政客因其奉为国家典范的纳粹德国竟然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而心態崩掉蹦出来的话,此刻再次浮现在汉斯脑海中,让人忍不住轻笑出声。
    为了与奥斯曼帝国谈判和平,汉斯好不容易才离开宫殿,来到康斯坦丁尼耶,本以为会是场很顺利的谈和之旅。
    结果韦尼泽洛斯和格雷,这两个人明明是来接受奥斯曼投降的,怎么反倒先自己吵起来了?
    作为一个思维正常的人,他实在无法理解眼前的景象。
    同样,对面那位未来的阿塔图尔克,穆斯塔法·凯末尔也是一脸茫然,显然也没搞明白事情怎么发展到这一步。
    “好了好了,两位差不多就行了。我们来这儿是为了接受奥斯曼的投降,不是为了爭论赛普勒斯该归谁的问题。这种事之后让英希两国自己谈,咱们先处理眼下的正事。”
    “嘖......知道了。”
    “真是的,哪哪儿都是麻烦事。”
    汉斯实在看不下去了,开口制止,韦尼泽洛斯和格雷这才收了声。
    等麻烦製造者们都安静下来,汉斯的目光终於转向一直沉默无言、满脸不知如何开口的凯末尔。
    “抱歉了,凯末尔帕夏,话题刚才跑偏了。”
    “不、不必在意。”
    “那么言归正传,你是否同意放弃康斯坦丁尼耶与赛普勒斯,並將爱琴海的诸岛割让给希腊?”
    凯末尔脸上露出几分犹豫之色,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这点让步,他应该早有心理准备。
    “可以。但作为放弃欧洲领土与岛屿的条件,请保证土耳其裔居民的安全,同时承诺保护伊斯兰建筑与奥斯曼遗產,並移交相关伊斯兰文物。”
    “嘖,行。不过奥斯曼帝国也必须保障安纳托利亚境內希腊裔居民的安全。”
    面对凯末尔的要求,韦尼泽洛斯一边咂嘴一边回应。
    有人可能觉得希腊居然这么顺从有些意外,但实际上,提出“伟大理想”(megali idea)並不等於希腊有能力实现它。韦尼泽洛斯对此心知肚明。
    他亲眼目睹了希腊陆军在防线前不断撞墙、疲於奔命,直到保加利亚军队赶来才得以喘息的惨状。
    『在这里乱起贪心、惹怒德国,不如老老实实拿下最重要的康斯坦丁尼耶,对希腊更有利。』
    希腊之所以能一路走到今天,並不是因为它自身有多强,而是因为他们抱住了德国的大腿。
    当然,也只有像韦尼泽洛斯这种角色才能听得进理,不然换別人来肯定还要爭到底。
    就连国王康斯坦丁都对无法染指安纳托利亚满脸不甘。
    不过想想他在土耳其独立战爭中被凯末尔一手打下王位,满腔野心终成黄粱一梦,也就释然了。
    说到底,希腊海军或许能压过奥斯曼一头,但陆军却远非对手。
    “那么......这样就算谈妥了吗?”
    本以为希腊还会贪图更多的凯末尔,此刻反而有些失落地问道。
    这次换英国的格雷大臣开口回答。
    “没错。只要保障我们英国在叶门、阿曼、停战诸酋国(即今天的阿联)、科威特、巴林、卡达以及波斯一带的权益,我们在领土问题上不再提出额外要求。”
    听到这话,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这才悄悄鬆了口气。
    或许有人会怀疑,中东的利益难道不是被德国全部吞了吗?其实不然,那些不过是奥斯曼辖区內或其势力范围之外的阿拉伯半岛腹地罢了。
    至于格雷所提的那些海岸国家,像叶门湾、波斯湾、阿曼湾周边的地带,本来就不属於奥斯曼,早就是英国的保护国或势力范围了。
    换句话说,格雷的话其实是在公开划线:从这儿到那儿,归我们英国所有,其他人別插手。
    『当然,谁不想染指这些遍布石油的地区呢......』
    可惜在汉斯还没出现之前,日不落帝国就早已把手伸了过去。
    既然已有主,自然无法硬抢。
    “当然,这也不代表事情就彻底结束了。未来,德意志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还有很多要一同商议的內容。”
    “......我明白了。”
    接下来就是自己的工作了。
    汉斯接下来该做的,就是如同战前那样,把奥斯曼帝国变成德意志在中东的忠犬。
    必须让他们对德意志的忠诚深入骨髓,再无旁念。哼哼哼......
    啪!
    “好了,既然话已说完,那就开始签字吧?”
    汉斯拍了拍手说道,格雷、韦尼泽洛斯、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等各方代表依次签下了名字。
    至於战爭赔款,就以石油与资源开採权等形式的利益与股份来抵。
    反正奥斯曼本就欠著法国的债,口袋空空,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
    当然,法国和义大利那边他们会帮忙把帐討回来。
    你们不是有钱嘛。
    唰唰——
    就这样,1914年6月10日。
    奥斯曼帝国正式向协约国投降。
    继塞尔维亚、黑山、俄国之后,这是第四个退出战爭的同盟国。
    ......
    【奥斯曼帝国,向协约国投降!】
    【奥斯曼帝国新任总理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宣布与同盟国断交,猛烈抨击法国与义大利!】
    “奥斯曼帝国的投降,比预想中还要早啊。”
    可汉斯·冯·乔並没有解体奥斯曼帝国,反而帮它保住了大部分的领土。
    理由显而易见。
    德国人傲慢地无法容忍在欧洲出现任何共和国,而他们的贪婪,则促使他们想要藉助奥斯曼之手,染指美索不达米亚与中东的石油。
    这一切,没有一样是伍德罗·威尔逊能接受的。
    “可惜啊。美国在与奥斯曼的战爭中几乎毫无建树,现在只能眼睁睁看著德意志帝国以帝国主义的姿態不断扩张。”
    “可若是就这样放任德国通过奥斯曼帝国夺得沉睡在阿拉伯半岛下的绝大多数石油,对我们美国的经济与利益,可就是巨大的威胁了。”
    財政部长麦卡杜开口了,他已於去年五月与埃莉诺·威尔逊完婚,从总统的准女婿成了真正的女婿。
    石油的价值不言而喻,而眼下的美国石油產业早已受到英国这个强劲对手的压迫,如果再加上一个德国,那简直就是噩梦。
    作为掌控美国经济命脉的財政部长,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未来。
    “没错,而且德国不仅將亚塞拜然纳入势力范围,掌控了巴库油田,甚至还在南美的委內瑞拉石油產业中占有不小的股份。虽然油质不佳,但储量可是全球顶尖的。”
    这一切,都是拜当时那个愚蠢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所赐。
    威尔逊至今仍不明白,那人到底为何要做出那种让人头疼的决定。
    “为了守护美国的利益,也为了遏制那些根本无助於世界和平的德国军国主义者不断的扩张,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必须阻止德国將潜力无限的阿拉伯石油全部吞下。
    但美国的实力尚不足以將影响力伸向遥远的阿拉伯。
    那该如何阻止?
    答案其实很简单。
    “利用阿拉伯人吧。”
    “阿拉伯人?”
    “这次和平协定的结果,让他们独立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既然如此,崇尚自由的美国,又怎能不替这些被贪婪的欧洲帝国主义者压迫的人们,轻轻推他们一把呢?
    伍德罗·威尔逊在心中如此低语,嘴角微微扬起。
    就在那一刻,一颗新的战爭种子,被悄然种下在黑色黄金的土地上。
    ......
    “与奥斯曼帝国的战爭终於结束了啊。”
    “我们倒是没怎么真正和奥斯曼交过手。”
    “是啊,吃苦的只是英国那些朋友罢了。”
    与此同时,奥斯曼投降的消息也传到了西西里,传到了莱托·福尔贝克的耳中。
    这也意味著,莱托·福尔贝克和非洲军团在短暂休整之后,要再次整装待发。
    “义大利战线那边准备得如何了?”
    “是,司令官。马肯森司令从东线带兵前来,已与博伊纳司令会合。只要准备一完毕,便会立刻发动攻势。”
    “很好。一旦义大利战线的攻势展开,义大利的注意力就会被那边吸引过去。”
    奥匈军、德军,还有一同作战的保加利亚军,合计將近百万大军正对罗马发起进攻,就算想忽视,也根本无法忽视。
    若是挡不住那一波攻势,义大利王国就真的完了。
    恐怕他们会动用前所未有的全力来阻止他们。
    “而正因如此,他们的后方,也就是义大利南部的防备,將会变得鬆懈。”
    而莱托·福尔贝克正打算从那个破绽中切入。
    对於义大利而言,这简直就是明知要来却无法阻止的一击。
    他们肯定也知道,驻扎在西西里的自己是个威胁,但在正面战场已经岌岌可危的当下,要分心顾及后院,谈何容易?
    等到非洲军团踏上义大利本土的那一刻,义大利国內主张和平的派系,也再也压抑不住了。
    这正是汉斯·冯·乔部长最喜欢的战略计划。
    “我们出去吧。”
    “是,司令官。”
    莱托·福尔贝克带著副官和参谋们一同走出了指挥部。
    这是世界大战爆发以来迎来的第二个夏天,在炽热的阳光下列队站立的士兵们,齐刷刷地將目光投向了他。
    有皮肤黝黑的阿斯卡里士兵,
    也有以隆美尔为首,皮肤白皙的德军士兵,
    还有將参与南意登陆的希腊军与英国军,全都屏息等待著莱托·福尔贝克的发令。
    “我就长话短说了,诸位。”
    莱托·福尔贝克微笑著开口。
    “我们,將进军义大利!”
    “哇啊啊啊啊啊!!!”
    在西西里炽热如焰的太阳下,非洲军团的欢呼声震天动地。
    这是继奥斯曼之后,为了彻底终结义大利王国而发动的战役。
    而一旦义大利投降,接下来,只剩下最后一个目標。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