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项某:这我熟
“还无法与杰马尔帕夏取得联繫吗?”
“是的,恩维尔帕夏。恐怕他已经遭到了政变军的袭击。”
啪咔!
在得知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被捕,安卡拉与帕迪沙阿失守的报告之后,如今连统领中东战线的艾哈迈德·杰马尔也陷落了的消息传来,正从波斯急速回军安卡拉的伊斯麦尔·恩维尔,因怒火难抑,一下將手中的指挥杖折成了两截。
破碎的杖尖划破了手掌,鲜血淋漓而下,但这种程度的伤口在此刻对他而言根本算不上痛。
“凯末尔!凯末尔!穆斯塔法·凯末尔!满足於成为战爭英雄还不够,竟还妄图连我的位置也要夺走吗?!”
穆斯塔法·凯末尔终究还是將枪口对准了自己。
不用想也知道,那位年老的帕迪沙阿肯定在背后煽动了他的野心。
他一定宣称要为了虚有其表的和平,必须剷除包括自己在內的三位帕夏。
“当初就不该將凯末尔安置在后方!”
本是为了牵制他,结果却反被算计。
事到如今,就算咬牙切齿地懊悔,也早已无济於事了。
“帕夏,帕迪沙阿发来劝降书。他说若我们弃械投降,將给予宽大处理。”
“宽大?!那老匹夫想把帝国卖给敌人,竟然还口口声声谈什么宽大?!”
“帕夏?”
“绝不投降!我们將直捣安卡拉,迅速平定政变,把穆斯塔法·凯末尔和那群叛贼一扫而空!”
“可、可是照这样下去,成为叛军的就会是我们了啊。士兵们的士气已经大幅低落,如果连帕迪沙阿劝降的消息也传开了的话......”
副官的声音因紧张而颤抖,伊斯麦尔·恩维尔则皱起眉头。
的確如他所言,恩维尔与他的部队屡屡被英国派遣的印度军与波斯军阻挡,至今毫无战果。
战斗不过是白白將无数士兵的性命送上真主身边罢了。
因此士兵们的士气早已低落到了极点,如果再传来皇命劝降的消息,士气与战意彻底崩溃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
“明白了吗?帕迪沙阿的劝降书並非他的本意,而是政变军偽造的。”
正因如此,恩维尔决定暂时向士兵隱瞒真相。
“竟然连年迈多病的苏丹都遭到逼迫,这些人实在是无道之极。正因如此,为了从叛徒手中守护奥斯曼帝国,现在正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该勇敢战斗之时。你说是不是?”
“这、这......”
我们都知道,帕迪沙阿早已背弃了我们啊......
副官在心中这样吶喊,但面对恩维尔那凛冽的目光,最终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他所能做的,只有勉强答应。
“......是。我会向士兵们传达,劝降书是政变军偽造的。”
“嗯。”
副官敬礼后走出帐篷,恩维尔背过身,满脸不快地咂了咂舌。
“......这也不中用,那也不中用,一个个全都没一个帮得上忙的。”
他明明是在拼尽全力地抵抗卑鄙的英帝国主义者,试图守护祖国,重建土耳其的荣光,可为何没有人理解他?
本就不是他想发动这场战爭。
可世界要战爭,激愤於温斯顿·邱吉尔横行霸道的国民们也要战爭。
正因如此,他才决定投身战场。
可无论是他亲手扶上王位却毫无感激之心的穆罕默德五世,还是那曾与他亲如兄弟却最终分道扬鑣的穆斯塔法·凯末尔,如今整个奥斯曼似乎都只將他视作罪人。
“也好。既然如此,就趁这个机会,把奥斯曼帝国那一切该被清算的污秽统统一扫而尽吧。”
那些以凯末尔为首的背叛者,那些忘恩负义、不仅不配合作战,反而还仗著俄国撑腰肆意高谈独立的亚美尼亚人、库德人、亚述人,以及安纳托利亚境內的希腊裔居民,全都要清除殆尽!
伊斯麦尔·恩维尔在心中向他平日几乎不曾祈求的真主发下誓言,紧紧握拳。
他的手中,仍有殷红的鲜血流淌,那仿佛正是他所描绘的未来的象徵。
......
“部长,听说伊斯麦尔·恩维尔正在回军安卡拉,对吗?”
“嗯,看来最终还是无法避免一场决战了,阿登纳议员。”
伊斯麦尔·恩维尔恐怕是因为政变军那边有穆罕默德五世坐镇,为了维持士气,不得不放弃持久战,想要靠一场速战速决来定胜负。
“但真的没问题吗?据说伊斯麦尔·恩维尔麾下的部队不仅都是精锐兵力,而且总数超过十万。反观穆斯塔法·凯末尔那边,恐怕连三万都不到吧。虽然他的军队至今每战皆捷,我也知道凯末尔帕夏是一位名將,但真到实战时,结果会怎样......谁也说不准啊。”
面对阿登纳担忧的声音,汉斯只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事实上,凯末尔在加里波利取得的胜利,固然是因为他本人的才能,但加里波利半岛那地形本身就极为不利於英军登陆也是原因所在,而为什么英军会选择那种地方作为登陆点,至今都是个谜。
当然,不只是加里波利。从原本歷史上土耳其独立战爭中的表现来看,无论怎么想,那位穆斯塔法·凯末尔都不像是会输给区区伊斯麦尔·恩维尔的人。
正因如此,汉斯充满信心地开口道:
“阿登纳议员担心的问题,我自然也考虑过。从表面上看,確实是政变军的形势更为不利。但我依然坚信,最终的胜者会是穆斯塔法·凯末尔。”
更何况,他们这边的援助物资也源源不断地送了过去,不是吗?
除非伊斯麦尔·恩维尔忽然觉醒了某种所不知道的隱藏天赋,否则他的命运已经註定不会改变。
“既然部长您都这么说,那我也就放心了。话说回来,贝特曼-霍尔维格副总理的调查,怎么拖了这么久?难不成因为是同为容克出身,现在才来偏袒他......”
好吧,实际上汉斯更担心的是自己家那些疯狗。
不是开玩笑,他是认真的。
......
“凯末尔帕夏,伊斯麦尔·恩维尔的军队正朝安卡拉逼近。”
“......最终,还是到了这一步啊。”
1914年6月2日。
“命令全军集结。”
决定奥斯曼帝国命运的安卡拉之战,帷幕就此拉开。
“全体立正!敬礼!”
唰!
在防线待命的政府军士兵们(在伊斯麦尔·恩维尔眼中是叛军)听到號令,披风隨风掀起,齐刷刷地朝走来的凯末尔行起庄严军礼。
凯末尔沉默地环视一圈士兵们,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开口。
“奥斯曼的士兵们,我们一直不愿面对的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我不会说那些虚偽的漂亮话。这是一场毫无疑问的內战,是兄弟相残的悲剧。”
与此同时,另一边。
“终於到了这一天!今日,我们將击溃那些背弃祖国、妄图將国家出卖给敌人的叛徒!向世人昭示奥斯曼帝国仍旧坚不可摧!”
围攻安卡拉的伊斯麦尔·恩维尔振臂高呼,向列阵的士兵发表演讲。
他的声音里没有凯末尔那种同胞相残的痛苦,只有满腔怒火与仇恨,听在士兵们耳中,反倒让他们神情愈发不安。
“但我们必须战斗。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和家人重回和平,我们必须挺身而战。若不终结这场战爭,战爭终將吞噬我们,而那时,我们只会沦为敌人的奴隶。”
凯末尔说道。
“绝不能对叛军心软。那些与叛军合作之人,同样不可饶恕。以真主之名,绝不宽恕恐嚇帕迪沙阿、妄图將国家出卖给列强的叛徒。背叛者唯一的结局,只有死亡!”
恩维尔怒吼。
“为了奥斯曼帝国!”
“呜啊啊啊啊啊!!!”
轰!轰隆!
两人的声音几乎重叠,隨即被数十万大军的吶喊与恩维尔阵营那震耳欲聋的炮火淹没。
“该死的恩维尔......他是打算把安卡拉彻底化为废墟吗?”
凯末尔的参谋长费夫齐帕夏看著敌军毫不留情的炮击,咂舌后迅速下达命令。
“必须立刻疏散民眾。马上通知伊斯麦特帕夏,让他狠狠地回敬那混帐一顿炮弹!”
“是,帕夏!”
命令一出,一名军官迅速拿起电话,將炮击命令传达给负责火炮部队的伊斯麦特帕夏。
“嘖,伊斯麦特那傢伙,就算我不说他也早等不及了。来吧,炮兵部队,炮弹足够,把你们的礼物全都送给恩维尔和他的叛军!”
“开火!”
砰!砰砰!
伴隨著伊斯麦特帕夏雷鸣般的怒吼,凯末尔军的反击炮火也隨之响起,直扑恩维尔军的阵地。
在两军炮火交锋之际,恩维尔军的步兵队伍开始缓缓朝凯末尔军的防线推进。
“凯末尔帕夏,敌方步兵正在逼近!”
“准备衝锋鎗射击!”
隨著凯末尔的命令,曾在加里波利並肩作战的老兵们熟练地握紧了衝锋鎗的扳机。
“开火!”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密集的子弹如雨般倾泻而出,朝著蜂拥而至的恩维尔军狠狠扑去。
有军官安慰士兵说敌人子弹有限,很快就会停火,但——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敌人接连倒下,然而衝锋鎗的火舌却没有丝毫停歇的跡象。
这一切,得益於汉斯送给凯末尔的礼物。
源源不断的弹药与炮弹支援。
奥斯曼军虽然使用的是德制武器,也从德国进口弹药,但在与德国敌对后,很快便陷入弹药短缺。
虽然国內也有德国设立的兵工厂,但奥斯曼自身工业太过薄弱,远不足以满足战场的消耗。
在加里波利战役中,奥斯曼军甚至因缺弹而不得不掷石、拼刺刀作战,狼狈至极,可见一斑。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但如今再度与德国结盟,凯末尔军不仅弹药充足,更有源源不断的支援,恩维尔的士兵根本无力招架这狂风骤雨般的火力压制。
此外,德国还向凯末尔提供了大量衝锋鎗、手榴弹等新式武器,被拘禁的桑德斯与德国军事顾问团也重返战场,协助凯末尔,重新发挥他们的真正价值。
“帕夏,伤亡惨重,再这样下去只会白白送死。不如先行撤军,明日再战......”
“呃啊啊啊!”
可即便一天、两天过去,伊斯麦尔·恩维尔依旧未能攻破安卡拉的防线,连像样的战果都无法取得。
他只是一遍又一遍,像当初在波斯那样不断消耗兵力的徒劳衝锋罢了。
“恩维尔帕夏!我们的后方遭到攻击!”
“什么?!”
而恩维尔的敌人,不止凯末尔一人。
那些积怨已久的亚美尼亚人、库德族等奥斯曼帝国的少数民族也纷纷行动起来,从后方与补给线上袭击恩维尔军。
当然,这也是恩维尔过去压迫他们的报应。
“可恶!该死!为什么偏偏是我要遭受这种屈辱!为什么所有不幸都降临在我头上!我和凯末尔那傢伙到底有什么不同!”
“帕夏,请冷静......”
“闭嘴!都是你们这些饭桶的错!”
“......”
日復一日,恩维尔军的士气与战斗力持续下滑,到了连底都看不见的地步,而恩维尔本人,也在焦虑与狂躁中逐渐失去理智,脾气越发暴躁难以控制。
“我已经受够这鬼日子了。把恩维尔交出去投降吧。我们可没必要陪那个狗东西一起陪葬。”
“没错,若再继续下去,只会跟著他一起被钉上叛徒的標籤。”
最终,那些一直承受恩维尔怒火的军官们,也终於失去了最后的耐心。
咔噠!
“你们!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放开我——唔唔!”
“拖下去。”
失去人望之人,自无未来。
战斗开始还不到七天,伊斯麦尔·恩维尔便被自己人背叛,嘴被堵住,沦为阶下囚。
他的军营中,没有一个人再看他一眼,除了冷漠的目光,没有任何士兵愿意为他挺身而出。
“凯末尔帕夏!快看,那边举起了白旗!”
“恩维尔......”
最终,不久后,恩维尔的军营高掛白旗。
这场虽短暂、却在奥斯曼歷史上显得格外漫长的內战,至此落下帷幕。
“是的,恩维尔帕夏。恐怕他已经遭到了政变军的袭击。”
啪咔!
在得知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被捕,安卡拉与帕迪沙阿失守的报告之后,如今连统领中东战线的艾哈迈德·杰马尔也陷落了的消息传来,正从波斯急速回军安卡拉的伊斯麦尔·恩维尔,因怒火难抑,一下將手中的指挥杖折成了两截。
破碎的杖尖划破了手掌,鲜血淋漓而下,但这种程度的伤口在此刻对他而言根本算不上痛。
“凯末尔!凯末尔!穆斯塔法·凯末尔!满足於成为战爭英雄还不够,竟还妄图连我的位置也要夺走吗?!”
穆斯塔法·凯末尔终究还是將枪口对准了自己。
不用想也知道,那位年老的帕迪沙阿肯定在背后煽动了他的野心。
他一定宣称要为了虚有其表的和平,必须剷除包括自己在內的三位帕夏。
“当初就不该將凯末尔安置在后方!”
本是为了牵制他,结果却反被算计。
事到如今,就算咬牙切齿地懊悔,也早已无济於事了。
“帕夏,帕迪沙阿发来劝降书。他说若我们弃械投降,將给予宽大处理。”
“宽大?!那老匹夫想把帝国卖给敌人,竟然还口口声声谈什么宽大?!”
“帕夏?”
“绝不投降!我们將直捣安卡拉,迅速平定政变,把穆斯塔法·凯末尔和那群叛贼一扫而空!”
“可、可是照这样下去,成为叛军的就会是我们了啊。士兵们的士气已经大幅低落,如果连帕迪沙阿劝降的消息也传开了的话......”
副官的声音因紧张而颤抖,伊斯麦尔·恩维尔则皱起眉头。
的確如他所言,恩维尔与他的部队屡屡被英国派遣的印度军与波斯军阻挡,至今毫无战果。
战斗不过是白白將无数士兵的性命送上真主身边罢了。
因此士兵们的士气早已低落到了极点,如果再传来皇命劝降的消息,士气与战意彻底崩溃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
“明白了吗?帕迪沙阿的劝降书並非他的本意,而是政变军偽造的。”
正因如此,恩维尔决定暂时向士兵隱瞒真相。
“竟然连年迈多病的苏丹都遭到逼迫,这些人实在是无道之极。正因如此,为了从叛徒手中守护奥斯曼帝国,现在正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该勇敢战斗之时。你说是不是?”
“这、这......”
我们都知道,帕迪沙阿早已背弃了我们啊......
副官在心中这样吶喊,但面对恩维尔那凛冽的目光,最终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他所能做的,只有勉强答应。
“......是。我会向士兵们传达,劝降书是政变军偽造的。”
“嗯。”
副官敬礼后走出帐篷,恩维尔背过身,满脸不快地咂了咂舌。
“......这也不中用,那也不中用,一个个全都没一个帮得上忙的。”
他明明是在拼尽全力地抵抗卑鄙的英帝国主义者,试图守护祖国,重建土耳其的荣光,可为何没有人理解他?
本就不是他想发动这场战爭。
可世界要战爭,激愤於温斯顿·邱吉尔横行霸道的国民们也要战爭。
正因如此,他才决定投身战场。
可无论是他亲手扶上王位却毫无感激之心的穆罕默德五世,还是那曾与他亲如兄弟却最终分道扬鑣的穆斯塔法·凯末尔,如今整个奥斯曼似乎都只將他视作罪人。
“也好。既然如此,就趁这个机会,把奥斯曼帝国那一切该被清算的污秽统统一扫而尽吧。”
那些以凯末尔为首的背叛者,那些忘恩负义、不仅不配合作战,反而还仗著俄国撑腰肆意高谈独立的亚美尼亚人、库德人、亚述人,以及安纳托利亚境內的希腊裔居民,全都要清除殆尽!
伊斯麦尔·恩维尔在心中向他平日几乎不曾祈求的真主发下誓言,紧紧握拳。
他的手中,仍有殷红的鲜血流淌,那仿佛正是他所描绘的未来的象徵。
......
“部长,听说伊斯麦尔·恩维尔正在回军安卡拉,对吗?”
“嗯,看来最终还是无法避免一场决战了,阿登纳议员。”
伊斯麦尔·恩维尔恐怕是因为政变军那边有穆罕默德五世坐镇,为了维持士气,不得不放弃持久战,想要靠一场速战速决来定胜负。
“但真的没问题吗?据说伊斯麦尔·恩维尔麾下的部队不仅都是精锐兵力,而且总数超过十万。反观穆斯塔法·凯末尔那边,恐怕连三万都不到吧。虽然他的军队至今每战皆捷,我也知道凯末尔帕夏是一位名將,但真到实战时,结果会怎样......谁也说不准啊。”
面对阿登纳担忧的声音,汉斯只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事实上,凯末尔在加里波利取得的胜利,固然是因为他本人的才能,但加里波利半岛那地形本身就极为不利於英军登陆也是原因所在,而为什么英军会选择那种地方作为登陆点,至今都是个谜。
当然,不只是加里波利。从原本歷史上土耳其独立战爭中的表现来看,无论怎么想,那位穆斯塔法·凯末尔都不像是会输给区区伊斯麦尔·恩维尔的人。
正因如此,汉斯充满信心地开口道:
“阿登纳议员担心的问题,我自然也考虑过。从表面上看,確实是政变军的形势更为不利。但我依然坚信,最终的胜者会是穆斯塔法·凯末尔。”
更何况,他们这边的援助物资也源源不断地送了过去,不是吗?
除非伊斯麦尔·恩维尔忽然觉醒了某种所不知道的隱藏天赋,否则他的命运已经註定不会改变。
“既然部长您都这么说,那我也就放心了。话说回来,贝特曼-霍尔维格副总理的调查,怎么拖了这么久?难不成因为是同为容克出身,现在才来偏袒他......”
好吧,实际上汉斯更担心的是自己家那些疯狗。
不是开玩笑,他是认真的。
......
“凯末尔帕夏,伊斯麦尔·恩维尔的军队正朝安卡拉逼近。”
“......最终,还是到了这一步啊。”
1914年6月2日。
“命令全军集结。”
决定奥斯曼帝国命运的安卡拉之战,帷幕就此拉开。
“全体立正!敬礼!”
唰!
在防线待命的政府军士兵们(在伊斯麦尔·恩维尔眼中是叛军)听到號令,披风隨风掀起,齐刷刷地朝走来的凯末尔行起庄严军礼。
凯末尔沉默地环视一圈士兵们,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开口。
“奥斯曼的士兵们,我们一直不愿面对的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我不会说那些虚偽的漂亮话。这是一场毫无疑问的內战,是兄弟相残的悲剧。”
与此同时,另一边。
“终於到了这一天!今日,我们將击溃那些背弃祖国、妄图將国家出卖给敌人的叛徒!向世人昭示奥斯曼帝国仍旧坚不可摧!”
围攻安卡拉的伊斯麦尔·恩维尔振臂高呼,向列阵的士兵发表演讲。
他的声音里没有凯末尔那种同胞相残的痛苦,只有满腔怒火与仇恨,听在士兵们耳中,反倒让他们神情愈发不安。
“但我们必须战斗。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和家人重回和平,我们必须挺身而战。若不终结这场战爭,战爭终將吞噬我们,而那时,我们只会沦为敌人的奴隶。”
凯末尔说道。
“绝不能对叛军心软。那些与叛军合作之人,同样不可饶恕。以真主之名,绝不宽恕恐嚇帕迪沙阿、妄图將国家出卖给列强的叛徒。背叛者唯一的结局,只有死亡!”
恩维尔怒吼。
“为了奥斯曼帝国!”
“呜啊啊啊啊啊!!!”
轰!轰隆!
两人的声音几乎重叠,隨即被数十万大军的吶喊与恩维尔阵营那震耳欲聋的炮火淹没。
“该死的恩维尔......他是打算把安卡拉彻底化为废墟吗?”
凯末尔的参谋长费夫齐帕夏看著敌军毫不留情的炮击,咂舌后迅速下达命令。
“必须立刻疏散民眾。马上通知伊斯麦特帕夏,让他狠狠地回敬那混帐一顿炮弹!”
“是,帕夏!”
命令一出,一名军官迅速拿起电话,將炮击命令传达给负责火炮部队的伊斯麦特帕夏。
“嘖,伊斯麦特那傢伙,就算我不说他也早等不及了。来吧,炮兵部队,炮弹足够,把你们的礼物全都送给恩维尔和他的叛军!”
“开火!”
砰!砰砰!
伴隨著伊斯麦特帕夏雷鸣般的怒吼,凯末尔军的反击炮火也隨之响起,直扑恩维尔军的阵地。
在两军炮火交锋之际,恩维尔军的步兵队伍开始缓缓朝凯末尔军的防线推进。
“凯末尔帕夏,敌方步兵正在逼近!”
“准备衝锋鎗射击!”
隨著凯末尔的命令,曾在加里波利並肩作战的老兵们熟练地握紧了衝锋鎗的扳机。
“开火!”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密集的子弹如雨般倾泻而出,朝著蜂拥而至的恩维尔军狠狠扑去。
有军官安慰士兵说敌人子弹有限,很快就会停火,但——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敌人接连倒下,然而衝锋鎗的火舌却没有丝毫停歇的跡象。
这一切,得益於汉斯送给凯末尔的礼物。
源源不断的弹药与炮弹支援。
奥斯曼军虽然使用的是德制武器,也从德国进口弹药,但在与德国敌对后,很快便陷入弹药短缺。
虽然国內也有德国设立的兵工厂,但奥斯曼自身工业太过薄弱,远不足以满足战场的消耗。
在加里波利战役中,奥斯曼军甚至因缺弹而不得不掷石、拼刺刀作战,狼狈至极,可见一斑。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但如今再度与德国结盟,凯末尔军不仅弹药充足,更有源源不断的支援,恩维尔的士兵根本无力招架这狂风骤雨般的火力压制。
此外,德国还向凯末尔提供了大量衝锋鎗、手榴弹等新式武器,被拘禁的桑德斯与德国军事顾问团也重返战场,协助凯末尔,重新发挥他们的真正价值。
“帕夏,伤亡惨重,再这样下去只会白白送死。不如先行撤军,明日再战......”
“呃啊啊啊!”
可即便一天、两天过去,伊斯麦尔·恩维尔依旧未能攻破安卡拉的防线,连像样的战果都无法取得。
他只是一遍又一遍,像当初在波斯那样不断消耗兵力的徒劳衝锋罢了。
“恩维尔帕夏!我们的后方遭到攻击!”
“什么?!”
而恩维尔的敌人,不止凯末尔一人。
那些积怨已久的亚美尼亚人、库德族等奥斯曼帝国的少数民族也纷纷行动起来,从后方与补给线上袭击恩维尔军。
当然,这也是恩维尔过去压迫他们的报应。
“可恶!该死!为什么偏偏是我要遭受这种屈辱!为什么所有不幸都降临在我头上!我和凯末尔那傢伙到底有什么不同!”
“帕夏,请冷静......”
“闭嘴!都是你们这些饭桶的错!”
“......”
日復一日,恩维尔军的士气与战斗力持续下滑,到了连底都看不见的地步,而恩维尔本人,也在焦虑与狂躁中逐渐失去理智,脾气越发暴躁难以控制。
“我已经受够这鬼日子了。把恩维尔交出去投降吧。我们可没必要陪那个狗东西一起陪葬。”
“没错,若再继续下去,只会跟著他一起被钉上叛徒的標籤。”
最终,那些一直承受恩维尔怒火的军官们,也终於失去了最后的耐心。
咔噠!
“你们!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放开我——唔唔!”
“拖下去。”
失去人望之人,自无未来。
战斗开始还不到七天,伊斯麦尔·恩维尔便被自己人背叛,嘴被堵住,沦为阶下囚。
他的军营中,没有一个人再看他一眼,除了冷漠的目光,没有任何士兵愿意为他挺身而出。
“凯末尔帕夏!快看,那边举起了白旗!”
“恩维尔......”
最终,不久后,恩维尔的军营高掛白旗。
这场虽短暂、却在奥斯曼歷史上显得格外漫长的內战,至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