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京城自行车一厂

    “你的女儿?有你这么当娘的吗?”傻柱也被於秋华气笑了。【,无错章节阅读】
    於秋华神情狰狞,扯住傻柱的胳膊冷声说道:“傻柱,別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你是看我把女儿养得好,想將我女儿嫁出去,换成彩礼是不是?要不然,你们也不会要这个拖油瓶!!”
    听到於秋华的话,傻柱的肺差点气炸了。
    他见过无耻的,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无耻的。
    “文慧,咱们走!”
    傻柱清楚於秋华这种人是不值得讲理的,甩开於秋华,拉著何文慧离开了。
    因为怕於秋华跟上来,傻柱一直將何文慧送到学校门口,这才停下脚步。
    他看著何文慧说道:“文慧,还有一个学期就要高考了,这个时候你一定不能分心,特別是於秋华那边,伱不要再跟她有什么牵连,她要是敢找你的麻烦,你就告诉我跟你菊嫂子。”
    何文慧感觉到傻柱的关心,重重的点头:“雨柱哥,你放心,我知道这些。”
    “好了,进去吧,马上就要上课了。”
    看著何文慧进到校园里,傻柱这才转过身往轧钢厂走去,他觉得应该把这件事匯报给李东来。
    於秋华现在盯上了何文慧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四合院里,也只有李东来能够治得了何文慧了。
    来到轧钢厂实验室,傻柱才得知李东来又出差了,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回来。
    “刘大队,我真是有急事,你能告诉我李主任去哪里了吗?”
    刘大队认得傻柱,笑著点头说道:“何雨柱同志,我告诉你李主任出差的消息,已经算是破格了,至於具体的出差地址,对不起,我没有权限透露,同时,我也希望你不要打听。”
    “是是是”傻柱听到这话,立刻明白过来了,转身离开了轧钢厂实验室。
    李东来现在是干大事的,无论是工作还是行踪都需要保密。
    看来这两天只能靠他和於菊两人小心应付於秋华了。
    另外一边。
    李东来確实是出差了,只是也算不上什么需要保密的活动,只不过是前往位於朝阳门外大街关东店的京城自行车一厂。
    自行车在解放前已经出现在了京城,三四十年代,京城的大街上已经出现了峻记车行等七八家大型车行,只不过里面摆的都是来自国外的自行车,什么蓝牌、飞利浦、三枪、凤头等等。
    只不过价格昂贵,只有那些富家少爷能够买得起,性质就跟后世的法拉利跑车差不多。
    解放后,为了圆了京城人的“自行车梦”,国內也陆续筹建了一大批自行车厂,其中京城自行车一厂,就是京城最早的自行车厂,它生產出来的“火炬牌”(后来改名为“燕牌”)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內,成为京城年轻人买自行车的首选。
    后来因为质量、外观、耐久性赶不上“永久”、“飞鸽”、“凤凰”等牌子,所以逐渐没落了下来,最终被关闭。
    很多人有个误解,就是在商品统购统销的情况下,工厂就可以不关心產品的性能和质量,就可以不参与竞爭。
    其实国內的供销系统每年每个季度甚至是每个月都会將销售的数据反馈回来。
    商品滯销,相关部门就会减少该工厂的订单。
    隨著订单的减少,工厂所获得资金量就会减少,工人的福利待遇也会降低,工厂规模逐渐削减,最终停產。
    这个时间点,京城自行车一厂正处於下坡阶段,採购的订单逐渐减少,厂里的工人也开始逐渐分流。
    京城自行车一厂的厂长韩波是位老厂长了,从自行车一厂筹建之初就进到了自行车厂里,对这个自己看著长大的厂子,一点点的没落,心中挺不是滋味的。
    一大早,来到办公室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工人递交上来的申请信。
    厂长秘书將文件夹放在桌子上,摊开来,小声说道:“厂长,昨天又有五位工人提交了转厂申请,他们分別去了轧钢厂,木材厂,火柴厂”
    这年月工人是可以跨厂调动的,只要接收单位和离开单位同意,就能办理相关手续。
    说完,厂长秘书看著拿起了笔准备在申请信上签字的老厂长,有些担心的说道:“厂长,仅仅是这个月,已经有三十多位职工离开了咱们厂,这样下去,咱们厂非得变成空壳不可,要不,这些申请信,咱们先放一放”
    “小王啊,你的想法我能够理解,但是咱们厂这几个月只发了基本工资,这些工人很多都是一个人养全家的,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等著吃饭。咱们既然养不活他们,就不能阻拦人家寻个好去处。”
    韩波嘆口气,毅然决然的在申请信上籤上字。
    厂长秘书拿过申请信,等会將转交给那些工人,他们到那边办了入职手续,从此就跟自行车厂没有关係了。
    厂长秘书刚要转身,韩波突然抬起头问道:“小王,轧钢厂那边的同志过来了吗?”
    “还没有”厂长秘书迟疑了片刻,小声说道:“厂长,我觉得您还是不要抱那么大的希望,电力驱动的自行车,在解放前国外就有人研究过,压根就行不通,还没有蹬著脚蹬子跑得快,那个李东来简直就是在胡来,到时候咱们將为数不多的资金出去,部委再不拨发订单,咱们厂就彻底的完了。”
    在数天前,部委突然请韩波去开了一场座谈会,在会议室,部委的同志表示,京城轧钢厂实验室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动自行车,目前技术已经成熟,將需要进行批量生產,这就需要由一家专业的工厂来承担生產任务。
    而部委选中了自行车一厂。
    韩波还是比较看好这个项目,毕竟他也听说过京城轧钢厂实验室的名字,那可是国內最大的实验室。
    要是真能跟轧钢厂实验室达成合作,生產出新能源电动自行车,那么京城自行车一厂的窘况说不定就能得到改变。
    回到自行车厂后,韩波就召开了厂委会,將部委的意见传达给自行车一厂的厂领导。
    出乎预料的是,那些厂领导並没有像他那么激动。
    虽然他们都没有说出原因,韩波也清楚,隨著自行车一厂逐渐没落,这些厂领导也在纷纷活动,想调到別的厂子里,有几个甚至已经拿到了调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行车一厂上马新的项目,他们也许就走不成了。
    一个听起来就不靠谱的自行车新项目,一个是京城的大厂,如何做选择是显而易见的。
    韩波並没有责备他们,只是请求他们在这个关键时刻,能够为这座有十几年歷史的工厂,为了厂里那两千多工人坚守一阵子,等待新项目拿到手,他肯定会放那些人离开。
    只不过,他的保证,那些人到底是不是听到了心里,就只有天知道了。
    那些人都是自行车一厂內势力很大,掌控了自行车一厂的方方面面,要是他们不配合的话,光靠他这位厂长也没有办法承接项目。
    看看自己的秘书就知道了,一位文科毕业的高中生,怎么可能知道国外研究过电动自行车呢?
    韩波也是老厂长了,这会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交待秘书等轧钢厂实验室的领导到了,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他。
    吉普车上。
    张青翠看著最近一段时间收集的资料,皱起了眉头:“李主任,这家自行车厂还真是个烂摊子啊,三位副厂长,五位中层领导,七位车间主任都申请了调令。
    领导都跑了,下面的工人哪里会有心思干活。
    咱们是不是应该另外选一家工人生產咱们的电动自行车。”
    李东来虽然给这种新型的自行车起名为新能源自行车,但是因为它是用电池驱动的,所以实验室的研究员们都习惯称呼这种新型自行车为电动自行车。
    最开始的时候,李东来还纠正了几次,后来见他们的习惯难以更改,索性也就摆烂了,电动自行车就电动自行车吧,反正在后世也是这个名字。
    车內的空气有些污浊,李东来摇下吉普车的车窗,笑著说道:“正因为京城自行车一厂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我才会选择它。”
    张青翠听到这话眼睛顿时亮了:“你是想拿下这座工厂?!”
    她心中有些惊嘆李东来的魄力了。
    京城自行车一厂就算现在落魄了,也是一座国营大厂,从级別上讲,跟轧钢厂是一个级別的。
    京城轧钢厂实验室,按理说还要低一个级別,这就等於是蚂蚁吞了大象。
    李东来看著车窗外的风景,当时没有回答张青翠的问题。
    许久之后,嘆口气道:“且走且看吧。”
    其实李东来对於是否拿下京城自行车一厂,也有所忧虑。
    在他原本的规划中,京城轧钢厂实验室就是一座单独的实验室,並不需要拥有自己的工厂。
    科研成果可以交给国內的其他工厂来生產,这种模式有点类似於后世的手机代工厂的模式。
    在最开始的时候,李东来確实是这样做的,研发出来的几款药物,都交给了国內的製药厂生產。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京城轧钢厂实验室全力投入到研究中,不用分心考虑產品的生產问题。
    但是。
    偶然得手的调料厂,让李东来產生了启发。
    按理说,调料厂生產的海克斯科技调料,无论是利润和產量都远远不如前面几款药物。
    但是,它创造的利润却相当於那些药物的五六倍。
    原因就在於,那些药厂只將少部分的利润回馈给了轧钢厂实验室。
    而调料厂是轧钢厂实验室亲自控制的,所获得的利润就算是刨除缴纳给部委的那部分,留在轧钢厂实验室里的也相当可观。
    利润对於一般的实验室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毕竟他们的科研资金全都是靠上面拨付的。
    但是,轧钢厂实验室的研究资金大部分都是自己募集的,倒不是部委对轧钢厂实验室不重视,而是这年代国內资源匱乏,就算是部委將国內的大部分资金拨发给轧钢厂实验室,也只能满足半年之用。
    另外。
    自己掌控『代工厂』,还可以严控生產標准。
    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往往很难被消费者所接受,在这个阶段,如果產品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那么想要重新挽回名声就太难了。
    所以李东来还是倾向於拿下京城自行车一厂,只是也顾虑到这座工厂的规模太大,级別太高,所以有些忧虑。
    只不过,这种忧虑隨著李东来参观了京城自行车一厂后,顿时烟消云散了。
    车间里,工人边聊天,边干活,车间领导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中层领导不见身影。
    这样的一座工厂,怎么可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这位老厂长,倒像是一个干实事的人。
    “韩波厂长,老实说,你们工厂並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参观完自行车厂后,李东来跟韩波进到办公室里,刚刚坐下,就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韩波闻言心中一震,身体也有些僵硬,尷尬的笑笑:“李主任,您的顾虑我能够理解,但是请您放心,只要拿到了订单,我一定会严格要求那些职工,到时候肯定会生產出质量过硬的產品。”
    李东来摆摆手:“韩波厂长,现在你们厂的问题关键,並不是纪律,而是人心已经散了,有太多混日子的工人和领导,有了他们,就算是现在將生產电视机的生產线给你们,你们也搞不出名堂来。”
    李东来的话可以说是毫不留情,就像是一记耳光狠狠的甩在了韩波的脸上。
    他感觉到脸皮发烧,却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
    “这种情况不是一时半刻產生的,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李东来见时机已到,缓缓拋出了自己的想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將一切推倒重来!”
    “推倒重来?”韩波神情诧异。
    李东来淡淡的说道:“就是彻底改组你们自行车厂,將它归属到我们轧钢厂实验室下面,同时重新招聘车间工人,重新选拔忠诚干部!”
    此话一出。
    韩波的脸色大变。
    他当了几十年的厂长,自然清楚轧钢厂实验室,这要是吃掉自行车厂。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