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老的少的,没一个好东西。……
因为收上来的衣服检查合格后,要及时拿回店里,好不耽搁售卖,可衣服太多拎着不方便,再说还挺沉的。
于红霞每次过来都要骑三轮车,时下已经进了腊月,又刚下过一场雪,天气十分寒冷。
她穿着长款羽绒服,戴着羊绒围巾和厚实棉手套,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
要不是姜广军掌握不好质量,还有顾砚宽运的第三批货到了,就替她来了。
担心路滑再摔了,于红霞骑的速度很慢,早上不到八点从家里出来,到铜钱胡同时已经八点半了,用了四十多分钟。
进院儿停好车,她先去看了看冯大妈,然后才回婆婆家。
公婆上班去了,小叔子在补习班,家里没人,不过于红霞有钥匙,她婆婆给的。
她开门进了屋,屋里生着炉子,很暖和,她脱了大衣,给自己倒了杯热水,坐在炉子边上慢慢喝着,身体渐渐暖起来。
九点,有工人过来交做好的衣服,于红霞仔细检查完,在本子上记录好数目,然后给结清工钱,有条不紊的。
工人们拿着工钱陆续离开,也有一两个自愿留下帮忙的。
比如住在正房的,周家大儿媳妇刘大妈。
她见屋里这会儿没有别人,也坐到椅子上,出声问道:“红霞,就这些活了吗?”
于红霞点点头,“今天是最后一批,天冷衣服卖得慢,这些做好足够卖到过年的。”
“哦,也是,快过年了,能有这些活已经不错了。”
刘桂珍笑着,看似不经意的问道:“红霞,你冯大妈身体咋样了?好点了没有?”
“我刚才去看过,已经好多了。”于红霞把收上来的衣服装到大号的帆布袋子里。
心里有些不解,她怎么问这个,一个院儿住着,她真的不清楚冯大妈身体怎么样吗?
刘桂珍脸上有些讪讪的,问完才自知失言。
“那怪好的,一个院住了几十年,我还挺担心的。”
她跟老冯是同时在于红霞手下干活,有一年多了。
可她没有老冯挣得多。
不是她手速慢,是家里的事情太多,做饭洗衣服带孩子,每天要花掉她大半的时间。
冯大妈人家老头会疼人,时常搭把手,儿媳妇也不躲懒,不像她,做活只能抽空做。
后来于红霞提老冯当组长,每个月额外给一笔钱。
她十分眼热,可也知道没用,冯家和姜家关系好。
前几天冯保拴突然就没了,老冯经受不住打击病倒,她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于红霞会让她暂代组长,毕竟比起其他人,她们更熟,再说她手艺也不错,完全可以胜任。
哪成想,于红霞宁愿自己来回跑,也不用她。
刘桂珍很是气闷,又不能明着说,可实在不甘心。
一旦错过这次,等老冯身体好了,她更没机会,所以干脆又试探着问了一句。
“红霞,你这来回跑多遭罪,咋不再找个人帮你一把?”
于红霞听了,心里不禁嗤笑,怪不得拿了工钱一直不肯走,还找她问这么多,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过惦记也没用,她宁缺毋滥,绝对不会用这位刘大妈。
人还行,但小心思太多,还有她对周家人观感实在一般。
姜广军也说过,小时候周家的孩子没少欺负他。
一个院里的孩子,欺负孩子,于红霞不相信这背后没有大人的视而不见和纵容。
虽然姜广军报复回去了,但这么多年一直远离他们。
于红霞不想绕弯弯,索性断了刘桂珍的奢望。
她说道:“别人都没经验,再说我也信不过,反正我现在放假有时间,就替冯大妈跑几天,让她好好养养身体,都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不能因为人家一时遇到事儿就给换掉,那也太不近人情了。”
刘桂珍老脸有些臊得慌,呐呐的道:“红霞你说的对,老冯会很快好起来的,用不着换人。”
于红霞淡淡的笑着,心想,姜广军说的很对,周家没一个好东西,老的少的都不可深交,几十年的老邻居也能落井下石。
见她不说话,刘桂珍尴尬之极,“红霞你忙着,我先回去了,快中午了,该做饭了。”
“好的刘大妈,不过你别忘了五天后交最后一批货。”
“不能不能,放心吧。”
刘桂珍说完,急忙推开门走了。
于红霞也没去送,她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还不到十点半,有两个人没来交货,估计在路上呢,她再等等。
这时,院子里突然响起女人的对骂声,尖锐又刺耳。
是刘桂珍跟她妯娌。
于红霞记得对方姓孙,周家这老妯娌俩关系一直不好,经常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干架,她见过的时候不多。
刘桂珍刚从这离开,怎么就打起来了?
原来孙氏也没工作,不过有在糊纸盒,每个月只能挣个十块八块的,而且她有三个儿子,大房两个。
孙氏总觉得自己儿子多,比刘桂珍腰杆子直,硬气,实际上她家穷的叮当响。
可她不太会做衣服,针线活很一般,于红霞肯定不会要她。
刘桂珍挣得再少也比她多,她十分嫉妒,时不时就酸上两句。
刘桂珍在于红霞这里落了脸面,心里正窝火,偏孙氏上杆子找茬,这还能忍了?
两人加在一起有一百岁了,却仍口无遮拦,一个比一个骂的难听,还撕扯到一起,打得鸡飞狗跳的。
于红霞摇摇头,恨不得堵住耳朵,好在没多一会儿,最后两个女工来了。
她收完货,将人送走,收拾收拾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没事儿还是少来的好。
到店里把货入库,坐下歇歇喘口气。
中午,饭菜是乔梁叫人给送来的,有小鸡炖蘑菇,火爆大头菜,还有蛎蝗卜丝汤,很是丰盛。
于红霞吃饱喝足,开始查看上午的账,结果刚看了几行就有人来了。
于红霞第一眼真没认出来是杨金花。
她变化太大了,穿着红色的羊绒大衣,也掩饰不住一脸的憔悴。
杨金花进来后直奔收款台。
于红霞合上手里的账本,看着她,奇怪的问:“杨老板,你有事吗?”这位可是稀客,在她印象中是第一次登如衣坊的门。
“于红霞,我的店不干了,打算兑出去,你接吗?”
杨金花直接开门见山,倒弄得于红霞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
“怎么不干了?”虽然生意不是太好,也能维持,不至于赔钱。
于红霞站起身,请杨金花坐下说。
“不用了,我就是来问一嘴,我那店还有半年到期,五六百件的货,当然都是陈货,你如果想接手我可以给个优惠价。”
杨金花说完定定看着她,等她答复。
于红霞有些心动,“我考虑考虑?”
“行,不过得尽快,我着急用钱。”
“明天吧,我跟秦老板商量一下,明天给你准信?”
“那我回去等着。”
杨金花说完,转身便走。
于红霞呆了呆,拿起桌子上的电话,打给秦香云。
秦香云在家呢,天太冷也没出门,正好陪孩子。
“她那店我没去过,这事你拿主意吧,我没意见。”
两人一向很默契,于红霞给她打电话就是有心想兑下来,秦香云当然无条件支持。
“要不明天咱们一块去看看?“
“成!”秦香云说完,在电话里哈哈笑起来,“于老板,找时间请你吃饭,恭喜咱们干败了一个竞争对手!”
“她可不是咱们干败的,咱们什么都没做,是她自己经营不善。”
于红霞才不想背这黑锅。
“对对,是她自己经营不善!”
于红霞每次过来都要骑三轮车,时下已经进了腊月,又刚下过一场雪,天气十分寒冷。
她穿着长款羽绒服,戴着羊绒围巾和厚实棉手套,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
要不是姜广军掌握不好质量,还有顾砚宽运的第三批货到了,就替她来了。
担心路滑再摔了,于红霞骑的速度很慢,早上不到八点从家里出来,到铜钱胡同时已经八点半了,用了四十多分钟。
进院儿停好车,她先去看了看冯大妈,然后才回婆婆家。
公婆上班去了,小叔子在补习班,家里没人,不过于红霞有钥匙,她婆婆给的。
她开门进了屋,屋里生着炉子,很暖和,她脱了大衣,给自己倒了杯热水,坐在炉子边上慢慢喝着,身体渐渐暖起来。
九点,有工人过来交做好的衣服,于红霞仔细检查完,在本子上记录好数目,然后给结清工钱,有条不紊的。
工人们拿着工钱陆续离开,也有一两个自愿留下帮忙的。
比如住在正房的,周家大儿媳妇刘大妈。
她见屋里这会儿没有别人,也坐到椅子上,出声问道:“红霞,就这些活了吗?”
于红霞点点头,“今天是最后一批,天冷衣服卖得慢,这些做好足够卖到过年的。”
“哦,也是,快过年了,能有这些活已经不错了。”
刘桂珍笑着,看似不经意的问道:“红霞,你冯大妈身体咋样了?好点了没有?”
“我刚才去看过,已经好多了。”于红霞把收上来的衣服装到大号的帆布袋子里。
心里有些不解,她怎么问这个,一个院儿住着,她真的不清楚冯大妈身体怎么样吗?
刘桂珍脸上有些讪讪的,问完才自知失言。
“那怪好的,一个院住了几十年,我还挺担心的。”
她跟老冯是同时在于红霞手下干活,有一年多了。
可她没有老冯挣得多。
不是她手速慢,是家里的事情太多,做饭洗衣服带孩子,每天要花掉她大半的时间。
冯大妈人家老头会疼人,时常搭把手,儿媳妇也不躲懒,不像她,做活只能抽空做。
后来于红霞提老冯当组长,每个月额外给一笔钱。
她十分眼热,可也知道没用,冯家和姜家关系好。
前几天冯保拴突然就没了,老冯经受不住打击病倒,她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于红霞会让她暂代组长,毕竟比起其他人,她们更熟,再说她手艺也不错,完全可以胜任。
哪成想,于红霞宁愿自己来回跑,也不用她。
刘桂珍很是气闷,又不能明着说,可实在不甘心。
一旦错过这次,等老冯身体好了,她更没机会,所以干脆又试探着问了一句。
“红霞,你这来回跑多遭罪,咋不再找个人帮你一把?”
于红霞听了,心里不禁嗤笑,怪不得拿了工钱一直不肯走,还找她问这么多,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过惦记也没用,她宁缺毋滥,绝对不会用这位刘大妈。
人还行,但小心思太多,还有她对周家人观感实在一般。
姜广军也说过,小时候周家的孩子没少欺负他。
一个院里的孩子,欺负孩子,于红霞不相信这背后没有大人的视而不见和纵容。
虽然姜广军报复回去了,但这么多年一直远离他们。
于红霞不想绕弯弯,索性断了刘桂珍的奢望。
她说道:“别人都没经验,再说我也信不过,反正我现在放假有时间,就替冯大妈跑几天,让她好好养养身体,都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不能因为人家一时遇到事儿就给换掉,那也太不近人情了。”
刘桂珍老脸有些臊得慌,呐呐的道:“红霞你说的对,老冯会很快好起来的,用不着换人。”
于红霞淡淡的笑着,心想,姜广军说的很对,周家没一个好东西,老的少的都不可深交,几十年的老邻居也能落井下石。
见她不说话,刘桂珍尴尬之极,“红霞你忙着,我先回去了,快中午了,该做饭了。”
“好的刘大妈,不过你别忘了五天后交最后一批货。”
“不能不能,放心吧。”
刘桂珍说完,急忙推开门走了。
于红霞也没去送,她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还不到十点半,有两个人没来交货,估计在路上呢,她再等等。
这时,院子里突然响起女人的对骂声,尖锐又刺耳。
是刘桂珍跟她妯娌。
于红霞记得对方姓孙,周家这老妯娌俩关系一直不好,经常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干架,她见过的时候不多。
刘桂珍刚从这离开,怎么就打起来了?
原来孙氏也没工作,不过有在糊纸盒,每个月只能挣个十块八块的,而且她有三个儿子,大房两个。
孙氏总觉得自己儿子多,比刘桂珍腰杆子直,硬气,实际上她家穷的叮当响。
可她不太会做衣服,针线活很一般,于红霞肯定不会要她。
刘桂珍挣得再少也比她多,她十分嫉妒,时不时就酸上两句。
刘桂珍在于红霞这里落了脸面,心里正窝火,偏孙氏上杆子找茬,这还能忍了?
两人加在一起有一百岁了,却仍口无遮拦,一个比一个骂的难听,还撕扯到一起,打得鸡飞狗跳的。
于红霞摇摇头,恨不得堵住耳朵,好在没多一会儿,最后两个女工来了。
她收完货,将人送走,收拾收拾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没事儿还是少来的好。
到店里把货入库,坐下歇歇喘口气。
中午,饭菜是乔梁叫人给送来的,有小鸡炖蘑菇,火爆大头菜,还有蛎蝗卜丝汤,很是丰盛。
于红霞吃饱喝足,开始查看上午的账,结果刚看了几行就有人来了。
于红霞第一眼真没认出来是杨金花。
她变化太大了,穿着红色的羊绒大衣,也掩饰不住一脸的憔悴。
杨金花进来后直奔收款台。
于红霞合上手里的账本,看着她,奇怪的问:“杨老板,你有事吗?”这位可是稀客,在她印象中是第一次登如衣坊的门。
“于红霞,我的店不干了,打算兑出去,你接吗?”
杨金花直接开门见山,倒弄得于红霞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
“怎么不干了?”虽然生意不是太好,也能维持,不至于赔钱。
于红霞站起身,请杨金花坐下说。
“不用了,我就是来问一嘴,我那店还有半年到期,五六百件的货,当然都是陈货,你如果想接手我可以给个优惠价。”
杨金花说完定定看着她,等她答复。
于红霞有些心动,“我考虑考虑?”
“行,不过得尽快,我着急用钱。”
“明天吧,我跟秦老板商量一下,明天给你准信?”
“那我回去等着。”
杨金花说完,转身便走。
于红霞呆了呆,拿起桌子上的电话,打给秦香云。
秦香云在家呢,天太冷也没出门,正好陪孩子。
“她那店我没去过,这事你拿主意吧,我没意见。”
两人一向很默契,于红霞给她打电话就是有心想兑下来,秦香云当然无条件支持。
“要不明天咱们一块去看看?“
“成!”秦香云说完,在电话里哈哈笑起来,“于老板,找时间请你吃饭,恭喜咱们干败了一个竞争对手!”
“她可不是咱们干败的,咱们什么都没做,是她自己经营不善。”
于红霞才不想背这黑锅。
“对对,是她自己经营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