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79章在书房哄好夫君,当天午……
正常情况下登门拜访得要提前写封拜帖,但虞兰芝是例外,这是虞二夫人唯一的闺女,任何时候看见闺女回娘家都能让做娘亲的开心好几天。
在书房哄好夫君,当天午后虞兰芝就如愿见到了阿娘。
小两口还稍上了虞侍郎最爱的太禧白。
拜见过岳母,陆宜洲就在管事的伺候下去了正堂喝茶,虞兰芝则随娘亲先去看了将将满月的小侄女和嫂嫂。
袁莲心尚在恢复期,体型略略丰腴,气色倒非常足,那血气养得只一眼就让人知道在婆家没受过委屈。
三人坐在次间里说话,婢女们捧来蜜瓜和杨梅,下面垫着冰,一看就是为虞兰芝准备的。在座的袁莲心身体状况不宜吃冰,虞二夫人养生,唯有她仗着年轻荤素不忌。
“你少吃些。”虞二夫人说。
虞兰芝乖乖放下冰碗。
袁莲心掩口笑。
三人便说起了沈府,如今得改口称慈津伯府,说起慈津伯府封爵的大喜事。
宴请定在二十,也就是三日后。
外祖父变成慈津伯,虞二夫人和虞兰芝便是慈津伯的嫡女和嫡外孙女。
母女二人容光焕发。
作为群居生活的人,立世生存就不可能完全超脱世外,面子上好看谁会不高兴,更何况这可不仅仅是面子变好看,简直是贴了黄金。
仨人称赞了一番新帝的政绩,就聊起赴宴那日穿什么用什么。
悠闲惬意的贵妇日子。
所谓闲聊,也不拘什么话题,想到什么说什么,虞二夫人不免要想起四嫂昨日的相求。
两家互相帮衬至今,且姑嫂感情向来不错,虽说四哥一家仰仗了虞侍郎,可没有四哥一家虞二夫人的婚后也不会过得这般滋润。
别看虞老夫人看不上二房,时不时说点难听的话甩甩脸色,可她也从不敢真让虞二夫人下不来台,吃穿用度更是拿捏不了一点,原因特简单:虞二夫人有钱。
有钱去哪里都不会真正受气。
但凡没钱,二房夫妇就过不了这么顺当。
故而虞二夫人对四哥一家的感情不仅仅是因为亲情,也包括一路扶持走来的患难与共。
那么四嫂求她在四侄儿的亲事上用用心,她自然义不容辞,甚至比四嫂的想得还远,直接对虞兰芝说道:“我记得仁安坊西面的二房老太爷家风也很不错,族中子侄多数靠科举考取了功名。”
虞兰芝颇为认同:“陆家祖上耕读,诗礼传家,底蕴在那里,家风是真没得挑。”
诸位亲戚秉性各不相同,有冷有热,但仁安坊上下从无虐待仆从苛待女眷的事。听起来简单,然则真正能做到的洛京世家没几个。
说完了,觉着味儿不对,虞兰芝狐疑地瞄向虞二夫人,“阿娘,您想做什么?”
虞二夫人抿笑。
这事儿袁莲心不便插话,遂安静地坐在旁边。
“小脸怎地如此严肃?”虞二夫人说,“你外祖家今非昔比,你表哥本身又有能力,抛开一切不说单就那好相貌给公主做驸马都使得,你四舅母还放话四郎今后不纳妾,这条件,谁来也不能说委屈了陆宋两家的小娘子吧?”
道理是这个道理。客观来说阿娘讲的都对,虞兰芝不否认沈舟辞符合时下乘龙快婿的标准,也不否认外祖家现在的条件配得上陆宋两家的小娘子,但那得建立在她不清楚沈舟辞真面目的前提下。
偏她已经知晓,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无动于衷。
“您是不是答应了四舅母什么?”虞兰芝问。
虞二夫人:“只答应留意宋家三房的小娘子。陆家则是我私下自作主张,毕竟关系到你,我得顾及你。”
虞兰芝心里暖暖的,拉着娘亲的手道:“阿娘,有些事本身不算大事,说出来反倒会弄巧成拙,所以我从未对您表露。”
“那你的意思是……?”
“四舅母请您留意宋家三房您就只留意宋家三房好了,其他的莫要多想多问,便是宋家三房……不该说的您也别多说,顺其自然吧。”
虞兰芝并非要多管闲事,只是觉得近在眼前的事不能就那样办了。
结亲看的是长远利益,只要大方向不出错,没有人会在意男人有没有通房,这就是世道,因而莫说沈舟辞有一个通房,便是两个也多的是人家愿意结亲。
有一个通房并不是男人的缺点,就算虞兰芝不喜欢也不能否认普世价值观如此,且她也不是因为他有通房才与他划清界限的。
总之,她不希望娘亲过度插手这件事,尤其关于陆家的。
虞二夫人满心疑惑,然而亲疏有别,闺女在她心里永远胜过一切,既然闺女不乐意,定然是有暂时不方便宣
之于口的理由,自己没必要做让她为难的事。
“行,我心里有数。”虞二夫人道,“你现在是大人,有自己的理由,阿娘尊重你。”
虞兰芝靠过去,“就知道阿娘最是通情达理。”
虞二夫人满脸嫌弃,“大热天的,又黏过来。”
虞兰芝嬉皮笑脸。
……
三日后慈津伯府大摆盛宴,宾客如云。
方氏瞧见虞兰芝,立即热情地迎上去,两人拉着手契阔一番。
芝表妹今儿可真好看,软烟罗的石榴裙,行走间若云似雾,上衣则是比软烟罗更轻柔凉爽的香云纱宽袖衫,外罩珍珠云肩,把个好身段衬托得益发婀娜迷人。
薄如蝉翼的衣料妙就妙在透风不透肉,覆在女子身上有种要乘风归去的仙气柔软,方氏满眼赞叹,最惊叹的还是芝娘这件珍珠云肩。
作为沈家的孙媳,方氏的见识远胜大部分年轻媳妇,扫一眼便知虞兰芝的这一件绝非凡品。
珍珠颗颗圆润饱满,色泽柔亮,大的若莲子,编成海棠花形,再以米粒大小的串联织就,光看着便清爽宜人,内室贴肤而穿更是沁凉沁凉的。
这原是谢琳最为珍爱的嫁妆之一,以年轻人火力旺更需要为由赏给了虞兰芝。
虞兰芝立即美美穿上,还专门请婆母过目品评一番再美美穿出门做客。
谢琳的嘴角微微扬起。
言归正传,且说这厢的慈津伯府,宴后虞兰芝等一众身份不同的亲戚齐聚在吉寿苑。
沈舟辞也在,他是被沈夫人强行拉过来的。
错过这个村可就没那个店,沈夫人要他在姑母跟前好好表现。
“你总嫌我词不达意,如今让你自己说,把你心仪的类型直接告诉六姑母,我不信她还能不上心。”沈夫人说。
沈舟辞的余光终于瞥见虞兰芝,语气不禁放缓,“我不认识宋家的女郎,不知道喜欢什么类型,改日再说此事吧。”
“又是改日,明日复明日,再拖下去旁人少不得要怀疑你有隐疾!”沈夫人口不择言道,“别人像你这么大,孩子都会跑了!”
“我只是没成亲又不是没女人,有没有隐疾我自己清楚。”沈舟辞唯恐母亲真的在姑母跟前乱说话,连忙起身胡编一个理由匆忙逃离。
“就一个十天半月见一面的通房,算什么女人。”沈夫人气得直跺脚。
要不是亲儿子,她都要怀疑他是不是那方面有问题。按说早该知事,知了事的年轻郎君怎么可能闲着。
沈夫人怀疑他在外面偷偷养了外室。
那就很严重了。
男人可以有很多女人,不管是通房还是妾,只要过了明路都不会影响声誉,怕就怕外室,那不是正经路数,涉及到了私德。
传出去谁好人家贵女敢嫁过来。
沈夫人心急如焚,却见虞二夫人已经被仆婢簇拥着走过来,只好整理情绪,展颜迎接。
沈舟辞朝虞二夫人施晚辈礼,看也没看虞兰芝,板着脸大步流星离开吉寿苑。
虞兰芝的目光倒是在他脸上短暂地停留一瞬,暗暗防备,未料她想多了,沈舟辞压根就懒得搭理她。
她松了口气,权当自己与他的纠葛到此为止,以后再不会有交集,遂轻快地走过去问四舅母安,一起迈进了吉寿苑的上房。
万没想到六月底西市那边就传来一个糟糕的消息。
前面说过虞兰芝辞官,虞二夫人担忧之下便送了她两间铺子打发闲暇,东西二市各一间,皆比她的平价脂粉铺子宽敞,出事的便是西市这间。
市署令当然不敢找虞兰芝的麻烦,他只是秉公办差,把事情通知东家,且在他看来这根本不是事儿。谁不知小陆大人的媳妇是慈津伯府的外孙女,自家人关起门就能协商解决的,完全轮不到他去操心。
事情是这样的,自从瑞福祥和织造局签了契书就不得不扩充店面,今年六月总算拿到了户部的执令,又在工部打完招呼,西市署便要按令行事,劝说周遭的商铺搬迁。
搬迁费用由沈家承担,此外还有一笔补偿款。
这让虞兰芝犯了难,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她才把阿娘送的铺子经营起色,又真心喜欢这片,怎能说搬就搬,心里登时有一万个不乐意。
不过再不乐意也得考虑事情轻重缓急,外祖家的瑞福祥显然更重要。
虞兰芝便遣人去西市做了一番实地考察,经查证自己的铺子并不在瑞福祥扩建的范围,但也确实紧挨着。从美观方面来说有那么一点影响,仅仅一点,算不得夸张。
那就没必要搬迁。
虞兰芝仔细思量,又询问了陆府有经验的管事,确定自己的想法可行,便给舅母写了封拜帖,亲自登门协商。
这段小插曲没必要惊动娘亲,虞兰芝相信四舅母,也相信外祖父。
谁知此行非但没见着四舅母还遇到了沈舟辞。
虞兰芝自认倒霉,“我明明递过帖子,那边的仆妇却说四舅母一早就离府,她人呢?”
在书房哄好夫君,当天午后虞兰芝就如愿见到了阿娘。
小两口还稍上了虞侍郎最爱的太禧白。
拜见过岳母,陆宜洲就在管事的伺候下去了正堂喝茶,虞兰芝则随娘亲先去看了将将满月的小侄女和嫂嫂。
袁莲心尚在恢复期,体型略略丰腴,气色倒非常足,那血气养得只一眼就让人知道在婆家没受过委屈。
三人坐在次间里说话,婢女们捧来蜜瓜和杨梅,下面垫着冰,一看就是为虞兰芝准备的。在座的袁莲心身体状况不宜吃冰,虞二夫人养生,唯有她仗着年轻荤素不忌。
“你少吃些。”虞二夫人说。
虞兰芝乖乖放下冰碗。
袁莲心掩口笑。
三人便说起了沈府,如今得改口称慈津伯府,说起慈津伯府封爵的大喜事。
宴请定在二十,也就是三日后。
外祖父变成慈津伯,虞二夫人和虞兰芝便是慈津伯的嫡女和嫡外孙女。
母女二人容光焕发。
作为群居生活的人,立世生存就不可能完全超脱世外,面子上好看谁会不高兴,更何况这可不仅仅是面子变好看,简直是贴了黄金。
仨人称赞了一番新帝的政绩,就聊起赴宴那日穿什么用什么。
悠闲惬意的贵妇日子。
所谓闲聊,也不拘什么话题,想到什么说什么,虞二夫人不免要想起四嫂昨日的相求。
两家互相帮衬至今,且姑嫂感情向来不错,虽说四哥一家仰仗了虞侍郎,可没有四哥一家虞二夫人的婚后也不会过得这般滋润。
别看虞老夫人看不上二房,时不时说点难听的话甩甩脸色,可她也从不敢真让虞二夫人下不来台,吃穿用度更是拿捏不了一点,原因特简单:虞二夫人有钱。
有钱去哪里都不会真正受气。
但凡没钱,二房夫妇就过不了这么顺当。
故而虞二夫人对四哥一家的感情不仅仅是因为亲情,也包括一路扶持走来的患难与共。
那么四嫂求她在四侄儿的亲事上用用心,她自然义不容辞,甚至比四嫂的想得还远,直接对虞兰芝说道:“我记得仁安坊西面的二房老太爷家风也很不错,族中子侄多数靠科举考取了功名。”
虞兰芝颇为认同:“陆家祖上耕读,诗礼传家,底蕴在那里,家风是真没得挑。”
诸位亲戚秉性各不相同,有冷有热,但仁安坊上下从无虐待仆从苛待女眷的事。听起来简单,然则真正能做到的洛京世家没几个。
说完了,觉着味儿不对,虞兰芝狐疑地瞄向虞二夫人,“阿娘,您想做什么?”
虞二夫人抿笑。
这事儿袁莲心不便插话,遂安静地坐在旁边。
“小脸怎地如此严肃?”虞二夫人说,“你外祖家今非昔比,你表哥本身又有能力,抛开一切不说单就那好相貌给公主做驸马都使得,你四舅母还放话四郎今后不纳妾,这条件,谁来也不能说委屈了陆宋两家的小娘子吧?”
道理是这个道理。客观来说阿娘讲的都对,虞兰芝不否认沈舟辞符合时下乘龙快婿的标准,也不否认外祖家现在的条件配得上陆宋两家的小娘子,但那得建立在她不清楚沈舟辞真面目的前提下。
偏她已经知晓,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无动于衷。
“您是不是答应了四舅母什么?”虞兰芝问。
虞二夫人:“只答应留意宋家三房的小娘子。陆家则是我私下自作主张,毕竟关系到你,我得顾及你。”
虞兰芝心里暖暖的,拉着娘亲的手道:“阿娘,有些事本身不算大事,说出来反倒会弄巧成拙,所以我从未对您表露。”
“那你的意思是……?”
“四舅母请您留意宋家三房您就只留意宋家三房好了,其他的莫要多想多问,便是宋家三房……不该说的您也别多说,顺其自然吧。”
虞兰芝并非要多管闲事,只是觉得近在眼前的事不能就那样办了。
结亲看的是长远利益,只要大方向不出错,没有人会在意男人有没有通房,这就是世道,因而莫说沈舟辞有一个通房,便是两个也多的是人家愿意结亲。
有一个通房并不是男人的缺点,就算虞兰芝不喜欢也不能否认普世价值观如此,且她也不是因为他有通房才与他划清界限的。
总之,她不希望娘亲过度插手这件事,尤其关于陆家的。
虞二夫人满心疑惑,然而亲疏有别,闺女在她心里永远胜过一切,既然闺女不乐意,定然是有暂时不方便宣
之于口的理由,自己没必要做让她为难的事。
“行,我心里有数。”虞二夫人道,“你现在是大人,有自己的理由,阿娘尊重你。”
虞兰芝靠过去,“就知道阿娘最是通情达理。”
虞二夫人满脸嫌弃,“大热天的,又黏过来。”
虞兰芝嬉皮笑脸。
……
三日后慈津伯府大摆盛宴,宾客如云。
方氏瞧见虞兰芝,立即热情地迎上去,两人拉着手契阔一番。
芝表妹今儿可真好看,软烟罗的石榴裙,行走间若云似雾,上衣则是比软烟罗更轻柔凉爽的香云纱宽袖衫,外罩珍珠云肩,把个好身段衬托得益发婀娜迷人。
薄如蝉翼的衣料妙就妙在透风不透肉,覆在女子身上有种要乘风归去的仙气柔软,方氏满眼赞叹,最惊叹的还是芝娘这件珍珠云肩。
作为沈家的孙媳,方氏的见识远胜大部分年轻媳妇,扫一眼便知虞兰芝的这一件绝非凡品。
珍珠颗颗圆润饱满,色泽柔亮,大的若莲子,编成海棠花形,再以米粒大小的串联织就,光看着便清爽宜人,内室贴肤而穿更是沁凉沁凉的。
这原是谢琳最为珍爱的嫁妆之一,以年轻人火力旺更需要为由赏给了虞兰芝。
虞兰芝立即美美穿上,还专门请婆母过目品评一番再美美穿出门做客。
谢琳的嘴角微微扬起。
言归正传,且说这厢的慈津伯府,宴后虞兰芝等一众身份不同的亲戚齐聚在吉寿苑。
沈舟辞也在,他是被沈夫人强行拉过来的。
错过这个村可就没那个店,沈夫人要他在姑母跟前好好表现。
“你总嫌我词不达意,如今让你自己说,把你心仪的类型直接告诉六姑母,我不信她还能不上心。”沈夫人说。
沈舟辞的余光终于瞥见虞兰芝,语气不禁放缓,“我不认识宋家的女郎,不知道喜欢什么类型,改日再说此事吧。”
“又是改日,明日复明日,再拖下去旁人少不得要怀疑你有隐疾!”沈夫人口不择言道,“别人像你这么大,孩子都会跑了!”
“我只是没成亲又不是没女人,有没有隐疾我自己清楚。”沈舟辞唯恐母亲真的在姑母跟前乱说话,连忙起身胡编一个理由匆忙逃离。
“就一个十天半月见一面的通房,算什么女人。”沈夫人气得直跺脚。
要不是亲儿子,她都要怀疑他是不是那方面有问题。按说早该知事,知了事的年轻郎君怎么可能闲着。
沈夫人怀疑他在外面偷偷养了外室。
那就很严重了。
男人可以有很多女人,不管是通房还是妾,只要过了明路都不会影响声誉,怕就怕外室,那不是正经路数,涉及到了私德。
传出去谁好人家贵女敢嫁过来。
沈夫人心急如焚,却见虞二夫人已经被仆婢簇拥着走过来,只好整理情绪,展颜迎接。
沈舟辞朝虞二夫人施晚辈礼,看也没看虞兰芝,板着脸大步流星离开吉寿苑。
虞兰芝的目光倒是在他脸上短暂地停留一瞬,暗暗防备,未料她想多了,沈舟辞压根就懒得搭理她。
她松了口气,权当自己与他的纠葛到此为止,以后再不会有交集,遂轻快地走过去问四舅母安,一起迈进了吉寿苑的上房。
万没想到六月底西市那边就传来一个糟糕的消息。
前面说过虞兰芝辞官,虞二夫人担忧之下便送了她两间铺子打发闲暇,东西二市各一间,皆比她的平价脂粉铺子宽敞,出事的便是西市这间。
市署令当然不敢找虞兰芝的麻烦,他只是秉公办差,把事情通知东家,且在他看来这根本不是事儿。谁不知小陆大人的媳妇是慈津伯府的外孙女,自家人关起门就能协商解决的,完全轮不到他去操心。
事情是这样的,自从瑞福祥和织造局签了契书就不得不扩充店面,今年六月总算拿到了户部的执令,又在工部打完招呼,西市署便要按令行事,劝说周遭的商铺搬迁。
搬迁费用由沈家承担,此外还有一笔补偿款。
这让虞兰芝犯了难,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她才把阿娘送的铺子经营起色,又真心喜欢这片,怎能说搬就搬,心里登时有一万个不乐意。
不过再不乐意也得考虑事情轻重缓急,外祖家的瑞福祥显然更重要。
虞兰芝便遣人去西市做了一番实地考察,经查证自己的铺子并不在瑞福祥扩建的范围,但也确实紧挨着。从美观方面来说有那么一点影响,仅仅一点,算不得夸张。
那就没必要搬迁。
虞兰芝仔细思量,又询问了陆府有经验的管事,确定自己的想法可行,便给舅母写了封拜帖,亲自登门协商。
这段小插曲没必要惊动娘亲,虞兰芝相信四舅母,也相信外祖父。
谁知此行非但没见着四舅母还遇到了沈舟辞。
虞兰芝自认倒霉,“我明明递过帖子,那边的仆妇却说四舅母一早就离府,她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