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演绎我觉得自己是好人……
戏台上,白凤英在那唱着《小辞店》的经典唱段:“穿红的来,穿绿的去,没有我的哥哥好……”
台下周老爷正襟危坐,一边品茶一边听戏。
女二号“白凤英”的扮演者何艳玲有着深厚的戏曲功底,所以身段、走步什么的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因为她之前唱的是越剧,而这一次电影里的女主角们唱的是黄梅戏,所以这里池影总觉得有哪处不太对。
其实何艳玲是非常勤奋的,在她拿到剧本,知道是这样的戏曲背景之后,就在进组之前,专门去买了电影里所有涉及到黄梅戏唱段的影碟,自己在家里的反复地观摩。
所以她虽然做不到很正宗,但是仅从表演上来看,没有什么大错,至于唱词的话她只能把这些词背下来,做做口型,大概唱一唱……
具体的唱腔肯定不标准,但池影跟她说没有关系,后期会找专业的黄梅戏演员来配音的。
而卫小敏是剧组里另外一个有戏曲背景的演员,她是鄂省出身,从小练的就是黄梅戏,所以应付这些场景还是很不错的,多年的功底捡起来也没什么太大难度。
池影又看了一会儿,皱了皱眉头,就喊了“停”。
像何艳玲的戏,池影一般都是很满意的,很多数都是拍一条保一条,两遍就过了。所以何艳玲见池影喊停,心里有点慌,连忙问道:“池导,我有哪里不对吗?”
池影沉吟了一会儿,她在想怎么表达自己的要求,然后就说道:“何老师,你平常的表演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一段戏曲的整体演绎有点不太对……
我不是说你的唱词,而是你的整体形象、走步还有身段……”
池影回头看了看,就把站在边上的卫小敏招过来:“小敏,你刚才也看了何老师的表演,你觉得有哪一点跟你平常唱的戏不太一样?”
这段时间卫小敏和付远琛天天晚上偷偷凑在一块儿练习,她已经很适应剧组生活,而且变现提升也很快,再加上她本人演起戏来很有灵气的,所以池影对她非常满意。
卫小敏想了一会儿就说:“何老师好像不够‘乡’气!”
何艳玲愣了一下,她没想到会是这个原因——什么叫不够乡气?
池影又进一步解释道:“何老师,像您以前唱的是越剧,讲究的是典雅柔美,更抒情一些;但是黄梅戏来自于乡间地头,它讲究的是质朴活泼,就像民歌一样。
您刚才唱的这一段《小辞店》,它讲的是卖饭女“柳凤英”的故事。她一个是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女性,不像梁山伯和祝英台这样的大户人家出身的千金公子。所以她整体的语调,更硬朗更明快,或者说是更生活化一些,俗一点。
这个唱段更贴近于自然,生活化表情和肢体语言。像您这边平常讲究的是身段柔美,动作优雅,就像小敏讲的一样,你这段表演不够乡气。”
何艳玲一下子就明白了,其实就是说她穿着这身戏服,演绎的是一个社会底层的村姑,而不是千金大小姐,有点过于“雅”了。
“还有就是,您要注意这里的主要氛围。”池影接着解释道,“之所以周老爷会选独自欣赏《小辞店》,是因为这个剧目其实讲的是一个有夫之妇和一个有妇之夫的爱情故事,到故事最后,又涉及到的也是恶性的案件。
这部戏在清代出现的时候,很受社会批判的。因为那时候社会还比较封建,对这种背德之恋是非常排斥的,违反了礼教精神,所以公开场合不能演,包括建国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国内才解禁了这部戏。
所以,周老爷请了戏班来唱堂会,平常唱的都是《女驸马》、《天仙配》这种传统剧目,而《小辞店》是唱给他一个人看的,满足他的某种癖好,你懂吗?这种场景的氛围是一种暧昧的、禁忌的。”
何艳玲又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行,池导,我明白了,麻烦您给我20分钟,我再组织一下,行吗?”
“可以,我们大家都歇一会儿。”
于是稍事休息后,剧组继续开拍。
何艳玲是一个一点就通的狠角色,这次开拍的时候,她的动作走步就很硬朗、明快……而且在台上表演的时候,还有点向台下的周老爷频送秋波的感觉,类似于那两人在隔空调情。
池
影原打算,身段外形表演由何艳玲来,后面的话再找一个专业的黄梅戏演员来配唱段。
但是通过今天的这些现场表演,她突然发现,单纯的后台唱腔配音是不够的,有的时候还要配合具体的拍摄场景进行唱腔演绎。
比如“白凤英”边唱戏边和“周老爷”调情,那这一段的唱腔音调就会和普通场景有的细微不同,她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希望细节也能完美。
于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池影就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是池爸爸接的电话:“小影,怎么打电话回来了?有什么事儿吗?”
“爸,我这边剧组可能需要一个黄梅戏演员,你能不能去市剧团里帮忙找一下?大约30岁左右,外形扮相没什么关系,但是就要那种戏特别好,尤其是唱腔优美的,因为后面还要做配音。
本来我是想等全部拍完了以后,再来做这个事儿。但是目前中间有些唱段和剧情还是有联系的,所以我想让这个演员尽早进组。您看能不能帮我找一下。”
“行行行,我来给你想想办法。”
池爸爸挂上了电话,坐在那块儿想了一下。
他们戏校每次毕业出去不少学生,但是按照池影这样的要求的话,就是要找个唱的特别好的。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有一个学生,今年刚刚30岁,叫王琼,毕业也不少年头了,嗓子是真好,业务能力也突出,据学校里的专业老师说,是近二十年唱腔最出众的一位学生。
她当时是去了市里剧团那边,但是除了早几年还有点风声以外,这几年好像没什么动静了。
他后来还打听了一下,好像是因为扮相不出众,所以前几年还能演演主角,后来一茬接一茬的小姑娘们进剧团以后,她的位置渐渐就没有了,更多的是做一些指导性的幕后工作了。
于是池爸爸辗转找到了王琼的联系方式,下午就在家里联系她。
当时王琼正在剧团这边排戏,因为明年也是献礼年,市剧团这边也拿了专项拨款准备大干一场,所以就排了一个现代戏,讲的是革命故事。
王琼这几年年纪大了,这部戏的主角都由更年轻更漂亮的女演员去担纲演绎了,她在这里的只演了一个旧社会的被迫害妇女,唱词没几段,此时正无所事事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前台那些人满腔热情在那排戏。
王琼不禁感慨,早几年她也有过好时光的,如今岁数也上来了,估计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是心里也隐隐有点难过,她除了扮相差以外,别的真的一点都不比台上这些人差。
接到了池校长的呼机以后,王琼左右瞅瞅,没人注意她,于是找了个空子钻出去,用固话回过去了。
“池校长,您找我?”
“王琼,好多年没联系了,你最近忙吗?”
“校长,咱们市就这么大,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如今在团里也演不上主角,更多的是在给年轻人搭戏了。”
池爸爸也觉得挺遗憾的:“其实咱们学校都知道,你的嗓子真是好多年都难遇的。”
“那有什么办法呢?现在一波一波的小姑娘又鲜又靓的,我也不能挡着人家的路。”王琼自嘲的说道。
“是这样,我找你帮个忙,可能要外出一两个月,你在剧团这边能请到假吗?”
王琼愣了一下:”校长,请假是没什么关系的,但是能说说什么事儿吗?”
“是这样的,我女儿池影,你知道吧……”
“知道知道,我们市里的名人。”
“她最近在拍一个民国戏,里面有一些黄梅戏的唱段要求,她想请找一个唱腔优美的做一下后期配音,而且平时还要跟组做一下艺术指导,不会让你白干的。配音和艺术指导都会要跟你签合同,你看行不行?”
王琼喜出望外,她目前在剧团里也演不上什么戏,现在居然能去给这种著名的电影导演做艺术指导,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我愿意我愿意……”王琼忙不迭地答应着。
“这边你跟剧团能请到假吗?”
“行行行,我跟团里协商一下,绝对没问题的。”
结果王琼很容易就从团里请到了假。
因为剧团里这几年不景气,好不容易排个戏,王琼演的又不是什么重要角色,她要不在,后面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顶上。
她跟团里讲的就是,外面有人请她去教人家唱黄梅戏,团里这几年更是鼓励大家外出另寻出路的。
要是在外面有更好的出路,比如说给人家指导唱戏,也不乏是条谋生之道。
而且像她这种请假的,不仅不在团里拿工资,还要向团里交管理费的,团里何乐而不为?
于是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眼看着《戏楼魅影》的拍摄已经接近中后程了,整部戏的基调基本上已经定好,所以全剧组都开始为后半段的冲刺做准备了,毕竟高潮戏都在后面。
进组伊始,池影已经组织过大家举行举行围读会。但是在每一个阶段有重要情节开拍之前,她还是会开展这样的围读会,相互探讨一下,加深一下对剧本的理解。
这天晚上大家在拍摄高潮戏的前夜,又在一起围读。
明天这场高潮戏讲的是,周老爷没有按耐住好色的本性,也上了白凤英的套,要娶她做第五房小妾。
台下周老爷正襟危坐,一边品茶一边听戏。
女二号“白凤英”的扮演者何艳玲有着深厚的戏曲功底,所以身段、走步什么的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因为她之前唱的是越剧,而这一次电影里的女主角们唱的是黄梅戏,所以这里池影总觉得有哪处不太对。
其实何艳玲是非常勤奋的,在她拿到剧本,知道是这样的戏曲背景之后,就在进组之前,专门去买了电影里所有涉及到黄梅戏唱段的影碟,自己在家里的反复地观摩。
所以她虽然做不到很正宗,但是仅从表演上来看,没有什么大错,至于唱词的话她只能把这些词背下来,做做口型,大概唱一唱……
具体的唱腔肯定不标准,但池影跟她说没有关系,后期会找专业的黄梅戏演员来配音的。
而卫小敏是剧组里另外一个有戏曲背景的演员,她是鄂省出身,从小练的就是黄梅戏,所以应付这些场景还是很不错的,多年的功底捡起来也没什么太大难度。
池影又看了一会儿,皱了皱眉头,就喊了“停”。
像何艳玲的戏,池影一般都是很满意的,很多数都是拍一条保一条,两遍就过了。所以何艳玲见池影喊停,心里有点慌,连忙问道:“池导,我有哪里不对吗?”
池影沉吟了一会儿,她在想怎么表达自己的要求,然后就说道:“何老师,你平常的表演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一段戏曲的整体演绎有点不太对……
我不是说你的唱词,而是你的整体形象、走步还有身段……”
池影回头看了看,就把站在边上的卫小敏招过来:“小敏,你刚才也看了何老师的表演,你觉得有哪一点跟你平常唱的戏不太一样?”
这段时间卫小敏和付远琛天天晚上偷偷凑在一块儿练习,她已经很适应剧组生活,而且变现提升也很快,再加上她本人演起戏来很有灵气的,所以池影对她非常满意。
卫小敏想了一会儿就说:“何老师好像不够‘乡’气!”
何艳玲愣了一下,她没想到会是这个原因——什么叫不够乡气?
池影又进一步解释道:“何老师,像您以前唱的是越剧,讲究的是典雅柔美,更抒情一些;但是黄梅戏来自于乡间地头,它讲究的是质朴活泼,就像民歌一样。
您刚才唱的这一段《小辞店》,它讲的是卖饭女“柳凤英”的故事。她一个是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女性,不像梁山伯和祝英台这样的大户人家出身的千金公子。所以她整体的语调,更硬朗更明快,或者说是更生活化一些,俗一点。
这个唱段更贴近于自然,生活化表情和肢体语言。像您这边平常讲究的是身段柔美,动作优雅,就像小敏讲的一样,你这段表演不够乡气。”
何艳玲一下子就明白了,其实就是说她穿着这身戏服,演绎的是一个社会底层的村姑,而不是千金大小姐,有点过于“雅”了。
“还有就是,您要注意这里的主要氛围。”池影接着解释道,“之所以周老爷会选独自欣赏《小辞店》,是因为这个剧目其实讲的是一个有夫之妇和一个有妇之夫的爱情故事,到故事最后,又涉及到的也是恶性的案件。
这部戏在清代出现的时候,很受社会批判的。因为那时候社会还比较封建,对这种背德之恋是非常排斥的,违反了礼教精神,所以公开场合不能演,包括建国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国内才解禁了这部戏。
所以,周老爷请了戏班来唱堂会,平常唱的都是《女驸马》、《天仙配》这种传统剧目,而《小辞店》是唱给他一个人看的,满足他的某种癖好,你懂吗?这种场景的氛围是一种暧昧的、禁忌的。”
何艳玲又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行,池导,我明白了,麻烦您给我20分钟,我再组织一下,行吗?”
“可以,我们大家都歇一会儿。”
于是稍事休息后,剧组继续开拍。
何艳玲是一个一点就通的狠角色,这次开拍的时候,她的动作走步就很硬朗、明快……而且在台上表演的时候,还有点向台下的周老爷频送秋波的感觉,类似于那两人在隔空调情。
池
影原打算,身段外形表演由何艳玲来,后面的话再找一个专业的黄梅戏演员来配唱段。
但是通过今天的这些现场表演,她突然发现,单纯的后台唱腔配音是不够的,有的时候还要配合具体的拍摄场景进行唱腔演绎。
比如“白凤英”边唱戏边和“周老爷”调情,那这一段的唱腔音调就会和普通场景有的细微不同,她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希望细节也能完美。
于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池影就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是池爸爸接的电话:“小影,怎么打电话回来了?有什么事儿吗?”
“爸,我这边剧组可能需要一个黄梅戏演员,你能不能去市剧团里帮忙找一下?大约30岁左右,外形扮相没什么关系,但是就要那种戏特别好,尤其是唱腔优美的,因为后面还要做配音。
本来我是想等全部拍完了以后,再来做这个事儿。但是目前中间有些唱段和剧情还是有联系的,所以我想让这个演员尽早进组。您看能不能帮我找一下。”
“行行行,我来给你想想办法。”
池爸爸挂上了电话,坐在那块儿想了一下。
他们戏校每次毕业出去不少学生,但是按照池影这样的要求的话,就是要找个唱的特别好的。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有一个学生,今年刚刚30岁,叫王琼,毕业也不少年头了,嗓子是真好,业务能力也突出,据学校里的专业老师说,是近二十年唱腔最出众的一位学生。
她当时是去了市里剧团那边,但是除了早几年还有点风声以外,这几年好像没什么动静了。
他后来还打听了一下,好像是因为扮相不出众,所以前几年还能演演主角,后来一茬接一茬的小姑娘们进剧团以后,她的位置渐渐就没有了,更多的是做一些指导性的幕后工作了。
于是池爸爸辗转找到了王琼的联系方式,下午就在家里联系她。
当时王琼正在剧团这边排戏,因为明年也是献礼年,市剧团这边也拿了专项拨款准备大干一场,所以就排了一个现代戏,讲的是革命故事。
王琼这几年年纪大了,这部戏的主角都由更年轻更漂亮的女演员去担纲演绎了,她在这里的只演了一个旧社会的被迫害妇女,唱词没几段,此时正无所事事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前台那些人满腔热情在那排戏。
王琼不禁感慨,早几年她也有过好时光的,如今岁数也上来了,估计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是心里也隐隐有点难过,她除了扮相差以外,别的真的一点都不比台上这些人差。
接到了池校长的呼机以后,王琼左右瞅瞅,没人注意她,于是找了个空子钻出去,用固话回过去了。
“池校长,您找我?”
“王琼,好多年没联系了,你最近忙吗?”
“校长,咱们市就这么大,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如今在团里也演不上主角,更多的是在给年轻人搭戏了。”
池爸爸也觉得挺遗憾的:“其实咱们学校都知道,你的嗓子真是好多年都难遇的。”
“那有什么办法呢?现在一波一波的小姑娘又鲜又靓的,我也不能挡着人家的路。”王琼自嘲的说道。
“是这样,我找你帮个忙,可能要外出一两个月,你在剧团这边能请到假吗?”
王琼愣了一下:”校长,请假是没什么关系的,但是能说说什么事儿吗?”
“是这样的,我女儿池影,你知道吧……”
“知道知道,我们市里的名人。”
“她最近在拍一个民国戏,里面有一些黄梅戏的唱段要求,她想请找一个唱腔优美的做一下后期配音,而且平时还要跟组做一下艺术指导,不会让你白干的。配音和艺术指导都会要跟你签合同,你看行不行?”
王琼喜出望外,她目前在剧团里也演不上什么戏,现在居然能去给这种著名的电影导演做艺术指导,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我愿意我愿意……”王琼忙不迭地答应着。
“这边你跟剧团能请到假吗?”
“行行行,我跟团里协商一下,绝对没问题的。”
结果王琼很容易就从团里请到了假。
因为剧团里这几年不景气,好不容易排个戏,王琼演的又不是什么重要角色,她要不在,后面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顶上。
她跟团里讲的就是,外面有人请她去教人家唱黄梅戏,团里这几年更是鼓励大家外出另寻出路的。
要是在外面有更好的出路,比如说给人家指导唱戏,也不乏是条谋生之道。
而且像她这种请假的,不仅不在团里拿工资,还要向团里交管理费的,团里何乐而不为?
于是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眼看着《戏楼魅影》的拍摄已经接近中后程了,整部戏的基调基本上已经定好,所以全剧组都开始为后半段的冲刺做准备了,毕竟高潮戏都在后面。
进组伊始,池影已经组织过大家举行举行围读会。但是在每一个阶段有重要情节开拍之前,她还是会开展这样的围读会,相互探讨一下,加深一下对剧本的理解。
这天晚上大家在拍摄高潮戏的前夜,又在一起围读。
明天这场高潮戏讲的是,周老爷没有按耐住好色的本性,也上了白凤英的套,要娶她做第五房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