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咦?”
    出来的不是文字说明,而是一段视频。
    一条长达一千五百八十米的隧道,旧式轨道列车停留在隧道入口五分之一处,并且是着火状态,现场十分混乱。
    江济堂正准备仔细看,视频关闭,蹦出文字资料。
    因为幻兽世界的科技发展十分不平衡,所以在江济堂看来属于落后设备的轨道列车,在那个世界还是比较先进的。
    很多旅客会通过轨道列车进行短途旅行,而这一趟是来自某医学类高校的毕业旅行团。
    他们包下整座列车。连着车头车尾两个司机在内,总共一百八十六人。
    这些人正准备坐这趟有六节车厢的列车,去往山上的避暑旅社。
    脱轨起火的原因也很简单,该列车使用的是较为先进的电力驱动,最近刚安装了液压装置,用来控制车门开关。
    但安装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过热容易起火的问题,同时还在驾驶室使用了易燃材料。
    现在它燃了。
    这是一个灼热的夏天,地面气温能达到六十几度,温度本来就很高,列车运行过程中老化电路出现故障,火星点燃了易燃物,最终烧到漏油的液压装置。
    短短五分钟内,火线便随着列车底下的液压管道,从车尾一路烧到车头。并且烧坏液压控制系统,车门打不开了。
    学生发现不对疯狂拍打车厢,车头的驾驶员才意识到什么,紧急刹车,这时候列车已经进入隧道。
    它在距离入口三百米处停下。
    如果是现代,火车车厢都带着撞击锤和消防工具,还有通向驾驶室的紧急呼救,驾驶员和乘客在发现火灾的第一时间就能选择紧急制动和破窗跳车。
    同时,接受过消防训练的司机会第一时间广播,让乘客往下游走,下游才有生路。
    但这些东西不是天生就有,是经历过一次又一次惨痛的教训,才会变成‘规则’。
    很可惜,幻兽世界还没有列车必须配备消防锤、灭火器和报警器的规则。而司机也没有进行消防训练。
    而且,这辆火车两边都是超厚双层防爆玻璃,普通工具很难砸开。他们被困在不断升温并且冒烟的车厢里。
    作为有超现实力量的幻兽世界,幻兽们当然也会派上用场,可这一整个列车都是医学类高校学生,他们带的幻兽,也多是治疗类型的辅助类幻兽。
    只有两个车厢的人在最短时间内破开窗户,其他人还被困着。
    信息到此结束。
    而这个任务所说的开辟生存通道,是要任务者在五分钟内开辟出能确保百分之六十的遇难者存活下来的生命通道。
    五分钟完成破窗、开辟通道、指挥混乱人群朝安全地点跑?
    要知道,这么多的车厢都闭着,一个个烧得滚烫都……嗯?烧得滚烫?
    江济堂看向视频里的列车:“系统,这东西是钢化玻璃吗?性能怎么样?要是我拿个液氮罐喷射急速降温,能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碎裂它吗?”
    “非钢化玻璃,但有两层。”气泡框回答。
    以幻兽世界的科技水平,加上这还是民用设备,性能不会比钢化玻璃强,应该能利用冷热交替制造裂痕,进而破坏车窗。
    但他搜索一阵,只有小量医用,或者干脆只有罐子,不符合他的需求。
    要在几个小时内拿到装满液氮的液氮罐,他没这方面的人脉,只能看看夏姐能不能帮忙。
    破窗之后,里面的人就是出来了,还是有问题。
    这个隧道比较窄,看数据仅五点五米宽,只允许一辆轨道列车通行,而这个列车着火了,它附近都冒着火焰和烟雾,人类会本能地远离起火点,于是他们会往前跑。
    这样就完了。
    他观察过这个隧道,隧道它有一个三十度的倾斜角,列车是往上走的,也就是说,上面是上风口。
    根据烟囱效应,这样一个半封闭的隧道环境,上风口必然会集中大量高温烟雾,进了上风口,那和进烤箱也没什么区别。
    列车现在在入口五分之一处,要从上风口跑出去,得跑一千多米,然而江济堂怀疑他们跑不出一百米,就会被高温的带大量有毒烟雾的气体烤晕。人哪里跑得过高温气流?
    要求生,只能往起火的地方冲,往下风口冲,那是唯一可能活命的机会。
    而这,显然违背了人类逃离火焰的求生本能。
    那种混乱情况下,不管他怎么叫喊,人家都只会凭着本能往前冲。
    除非……
    “设置一排拦马桩,上面捆两圈铁蒺藜,物理上设置障碍,逼他们往回跑。”
    江济堂摸着下巴:“设置障碍逼他们往入口跑,利用液氮降温破坏玻璃,再投掷自动灭火瓶,提供一部分呼吸口罩。或许可以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
    最重要的是,他拥有治疗能力,是最适合接这个任务的任务者。
    基于这个理由,他接了三个任务,包括第二条。
    “夏姐。”江济堂联系了夏姐,请她帮忙联系,需要便捷型的液氮罐,要容量在50l以上,附带使用设备。如果可以的话,液氮空罐最好能回收。
    他自己则上网查询靠谱的消防产品,再通过批发网站购买。
    夏姐很快回复,说找到了,一罐50升,空罐回收,一罐液氮费用100。市面上的液氮,一吨的价格是五六百,50升一百块似乎有点贵,但话不是这么讲的,这里面还包含了液氮罐的使用费用。
    江济堂定了八罐。
    一万还剩下九千二。
    自动灭火瓶,矿泉水瓶大小,批发价是22块,两百瓶。
    一次性消防面罩,带眼镜和呼吸口寨,能包住整个脑袋,批发价14块五,两百件。
    高密度石棉布,隔热耐高温,还阻火,一米的宽幅,一卷五十米,批发价450元,两卷。
    这些东西全部下单后手头还有一千,而他还要准备一个能阻挡住疯狂逃生者的障碍。而这个障碍不能挡住高温烟雾。
    江济堂开着他的新座驾去取了灭火瓶、消防面罩和石棉布。这才去找了老朋友,经营废旧物品回收站的张老板,喜欢吃九层糕。
    “哟,发达了,上百万的车。”张老板可是识货的,新出的智能电池车,顶配就是这个价。
    “朋友的。”江济堂也淡定,这又不是他买的。
    张老板更羡慕了,这得是多好的朋友啊,连这么贵的车都借。
    “张老板,废木头和铁蒺藜都在哪儿?”江济堂把买来的九层糕和藕粉羹递过去,人就往后面走。
    他们也算是老朋友了,张老板开了盖子就戳九层糕吃:“这些钢丝铁蒺藜虽然是二手的,但东西都很好,算你朋友价,一米一块五。”
    “全新的也才七毛一米,批发价还能更便宜。”交情归交情,价格还是要砍的。
    “哪有这个价?新的最便宜也要三块六一米,十米起发货。我这也是人家厂房淘汰的,东西还是不错。”
    “我又不要热镀锌的,也没有什么材质要求,只要最普通的。”江济堂又说,一次性的东西,能挡住他们就行,没那么多的要求。
    后来张老板果然给他找了最普通的铁蒺藜圈,直径45厘米,长度五十米,很多地方都生锈了,但还能用。
    “就这了,便宜点,五毛,这些我都要了。”
    “六毛,这里有五十米,算你三百。”
    五十米,扯开能覆盖十米的长度,而隧道的宽度六米都不到。
    “两百八,连着那些不要的烂木头,三百五。”江济堂指着堆在那里的木头,都是拆旧屋不要的木头,大都是松木,好些已经腐朽。
    “行。”
    “送货到家。”
    “……行。”就知道九层糕和藕粉羹不是免费的。
    东西送到家。
    换上蓝制服的江济堂在后院敲敲打打,将烂木头堆成五米宽两米高的拦马桩,还在一侧设置了支撑,就是用力推也不能推翻。
    然后他将生锈的铁蒺藜捆绑在上面,确保无人能翻越。
    这时夏姐带着液氮罐来了,她没有问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放下就走,连瓶饮料都没喝。
    “夏姐真是太靠谱了。”
    接下来的时间,江济堂就在琢磨这玩意儿是怎么工作的,有什么注意事项。
    东西到齐,江济堂还不放心,他在自家院子里推演,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遇到突发情况要怎么应对,可能遇上什么类型的突发情况……
    留给他的只有五分钟,现场琢磨绝对不行。
    江济堂拿着笔记写写画画,同时查找蓝星的类似灾祸,将所有可能的情况记录下来,并且做出方案一二三。
    等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他吃了饭,养足精神,拿出许久不用的初级液体防护服用上。这东西有隔热防毒效果。
    最后他带上大喇叭。
    “结单。”
    江济堂睁开眼,便有一团浓烈的火焰朝他扑来,伴随着滚滚黑烟。但因为防护服的效果,他没有立刻感觉到灼热的温度,也没有呼吸上的不适。
    视频根本没有展示出现实的三分凶险,他哪怕站在最后才起火的车头位置,哪怕穿着隔热防毒的防护服,面对着窄小的密封环境和铺天盖地的火焰,依旧有进了烤炉的惊恐。
    有后路的他尚且如此,何况深处其中的求救者?
    “啪嚓。”视频里的一幕出现在眼前,其中一个车厢的玻璃被打破,学生们哭嚎着从那个窗口连爬带滚出来。他们被地面的火焰烫得一直哀嚎,同时吸入很多烟雾,开始咳嗽。
    这些人要过来了,没时间震撼,江济堂挥手,将组建了半个早上的拦马桩卡在列车头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