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对经济学一无所知的朱家人

    第九百五十章对经济学一无所知的朱家人
    胡大老爷默默的看了朱元璋一眼,而后又转头看了看一边的朱家三兄弟,默默摇了摇头。
    “你们呐!”
    “明明一个是当了二十年皇帝的太上皇,一个是口口声声喊着要建国、要建功立业的皇子。”
    “可为啥你们还跟普通百姓一样看重这银钱呢?”
    “你们的眼光就这么差?”
    此言一出,朱元璋和朱家三兄弟那脸色都没法看了。
    显然,这话,多少有些重了啊。
    可胡大老爷都没等他们开口质问,反倒是先提出了个问题。
    “老夫问你们,假设,你们现在一边是大明皇帝,一边是跟老夫一样的番邦国王。”
    “那么这时候,你们收到了一笔银钱,不多不少,一百万两!”
    “请问,这时候,你们打算怎么办?”
    “嗯?”
    众人被这问题问得一愣,甚至对视一眼后,都从对方的眼中发现了如出一辙的迷茫。
    “伯父,什么怎么办?”
    “你是这银钱?”
    “对啊!老四,你说说,假设你现在就是番邦国王,你爹,朱重八,觉着你干得挺好,直接送了你一百两银子,送到你手里了,这时候你打算怎么办?”
    “呃……那自然是拿着赶紧采买粮食雇人修路铺桥然后打造甲胄兵刃以及火器啊!”
    朱老四的回答并没有出乎胡大老爷的意料之外。
    他不置可否的点点头,转而看向了其他人。
    “那你们几个呢?”
    “是不是跟老四的想法大差不差?”
    众人迟疑了片刻,而后点点头。
    胡大老爷见此无语的咂了咂嘴。
    “啧,你们啊!”
    “老夫方才的评价还真没错,你们这眼光居然还停留在普通人阶段!”
    “你们看待银钱居然跟普通人是一样的?”
    “这简直就是耻辱!”
    “我问你们,明明你们拿了银钱也要去采买粮食、添置兵刃甲胄这些的,那为何不直接拿粮食、甲胄这些?”
    “呃?”
    一众老朱家的爷们都傻眼了。
    朱元璋愣了愣,这才问道:“呃,惟庸你的意思是,建议他们兄弟几个不给银钱,反而是给粮食、甲胄、兵刃这些东西?”
    “可这些他们难道不缺?”
    “按理来说,刚建国的时候,他们最缺的就是这些东西了吧?”
    胡大老爷听到这儿直接翻了个白眼。
    “老朱啊、我的陛下!”
    “我现在都怀疑咱们当年到底是怎么一路拥护着你当了皇帝的!”
    “你这见识、看法还有这脑子,怎么一点都不像是个英明神武的呢?”
    朱元璋本来还在琢磨胡大老爷之前的话呢。
    结果这番话一出,朱元璋好悬没直接当场骂娘。
    那脸色更是黑得跟什么一样。
    可胡大老爷真就一点没惯着他,甚至他的情绪比在那儿生闷气不出声的朱元璋还暴躁呢。“老朱啊,你怎么不想想,有句老话叫,我之蜜,彼之砒霜呢?”
    “你觉着粮食很珍贵,那你应当记得,在南方那些藩国里头,粮食一年三熟,大片大片的耕地如今还种着树和野草来着?”
    “若是有某个皇子在那些地方建国了,那他留着银子采购其他东西,把自己多余的粮食折算成银钱给大明,难道不是一举两得?”
    “又比如说,大明如今打造甲胄、兵刃还有火器造价高昂,那若是将来哪个皇子的藩国有了新式的技术,既能提升打造的品质还能降低原有的成本呢?”
    “那对于这个藩国来说,用这些甲胄、火器之类的产品折价抵扣银钱,同样也是一举两得不好?”
    胡大老爷这番话,直接说得朱元璋沉默了。
    可一旁的朱棣却猛然间插嘴道:“伯父,可我等也可以留着这些甲胄自己用、粮食自己吃啊,为何非要给大明呢?”
    “这些东西既然不愁卖,那我等留着慢慢卖不就是了?”
    “到时候有了银钱再给大明就是了,何必这样多此一举呢?”
    朱老四这话刚说完,便发现胡大老爷正以一种看虫豸一般的眼神直直地看着他。
    “呃…伯父,我是不是说错了?”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胡大老爷摇了摇头,可还不等朱老四高兴呢,胡大老爷便直接说道。
    “你不是说没说错的问题。”
    “是我在琢磨,你之前那文武双全的名声到底怎么来的?”
    “还有,你之前跟着你爹、你大哥学习了那么长时间,到底学了些什么东西?”
    “粮食和军备抵扣银钱,和拿银钱去还债是一样的?”
    “这得是个什么猪脑子才能得出这么个结论?”
    朱老四被胡大老爷这毫不客气的一通奚落直接给骂得当场就破防了。
    “伯父,你这么说未免太不客气了吧?”
    “难道这有什么不一样?”
    “反正都是把值那么多钱的东西送到大明而已,有什么不一样?”
    胡大老爷极为失望的叹了口气。
    “唉!”
    “你们这几个猪脑子啊,我……”
    “算了,给你们讲成本、利润、拉动就业率和行业发展这些,你们估计听不懂。”
    “那我就按刚才说的那两个例子给你们算个明白账!”
    胡大老爷直接伸出一只手,摊开。
    “假设,你如今的藩国就在那一年三熟的南方。”
    “那么,你安排人去开垦荒地,按照十税一收取粮税,那是不是藩国的粮仓当年就会爆满?”
    “好,按照你们的想法,这些粮食卖成钱或者直接给粮食都行,甚至卖成钱以后,似乎还有些利润了,对不对?”
    朱老四重重的一点头。
    没错,他就是这么想的。
    可胡大老爷压根没惯着他。
    “可你想过没有?”
    “以你一国积攒下来的这么些粮食,要多少商贾才能吃下?”
    “或者说,要多长时间你才能把这些粮食换成钱?”
    “这期间,你储存、保管这些粮食难道就不需要建粮仓、不需要人手看护?”
    “而且,按照一年三熟的产量,你修多少粮仓才能够装下越来越多的粮食?”
    “甚至,谷贱伤农这句话,难道你们就没听说过?”
    “那你们为何就不能换个思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