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这是你们的事情
第510章 这是你们的事情
梁主遇刺,洛阳生乱。
李爽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便已然有了撤军的决意。
撤军的日期比预想之中要提前了许多,有许多事情便相当匆忙了。
不过在此之前,李爽还是见了一个人。
百济的使者!
百济与高句丽同源,乃是扶余人南下建立的国家。
不过数百年来,双方的纷争可一点也不少,尤其是高句丽将王都迁到平壤之后,纷争便更加激烈了。
长寿王主政时,高句丽攻占了百济的首都汉城,杀了盖卤王,吞并了汉江流域。
汉城失守后,百济迁都到了熊津。
如今的百济王扶余明继位之后,对内将首都从熊津迁移到了土地更肥沃的泗沘,对外保持着与梁国、倭国的良好关系。
李爽南下攻打南梁时,百济曾一度感到恐慌,可随着李爽进攻高句丽以来,百济的态度变了。
从原本的暧昧到了如今的亲近。
“天子在洛阳也时常挂念汝王!”
李爽看着眼前的使者,他的穿着打扮很有建康公卿的风范。
百济使者听闻之后,面色很激动。
萧衍在军事上的造诣或许值得商榷,可在文化上的造诣却是冠绝当世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百济在与南梁的交往之中,深受影响。
“天子特意让本王将这本《涅槃经讲疏》让你带回去,交给汝王。”
使者听了,当即跪了下来,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外臣为我王叩谢天子与秦王大恩!”
说着,使者仿佛看着一位绝色女子一般,从李爽手中颤颤巍巍接过了那本厚厚的《涅槃经讲疏》,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李爽见此,微微一笑,道:
“起来吧!”
百济使者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如获至宝一般,可随即想到了一个问题。
“敢问大王,不知我国可派使者去洛阳,求取《涅槃经》全部讲疏?”
“不急!”
李爽挥了挥手,道:
“不瞒使者,天子受惊了!”
百济使者听闻之后,担忧道:
“天子如何了?”
“有人谋刺天子,所幸护卫周全,天子无恙。”
百济使者舒了一口气,问道:
“秦王可知是何人主使?”
“本王没有证据,可有人说是高句丽人干的,其目的便是为了制造混乱,迫使本王撤军。”
百济使者听了,义愤填膺。
“高句丽人最坏了!”
李爽点了点头,道:
“听闻汝王迁都泗沘后,锐意改革,意图增强国力?”
“却是如此!”
“不易吧!”
百济使者欲言又止。
百济王扶余明在去岁迁都泗沘,便是为了摆脱旧有的桎梏,建立新的秩序。不过,即便有泗沘豪族沙氏及汉城旧贵族木氏的支持,依然困难重重。
“都城新立,正是动荡之际。若是高句丽人趁此南下,怕是百济亡国有日。”
对于李爽这恐吓式的发言,百济使者狐疑道:
“高句丽人在大王兵锋之下,丧成失地,如何敢南下兴兵?”
李爽摇了摇头,一脸你太年轻的模样。
“高句丽王都精锐仍在,安原王若是觉北取无望,为了安抚国中,恐怕会兴兵南下。此所谓,北失南取之策。”
“大王,外臣此来,正是奉了我王之命,欲与大王结盟,抗衡高句丽。”
百济使者眨巴着眼睛,满怀期望的看向了李爽,却见他摇了摇头。
“使者谬矣,本王奉天子之命征伐辽东,乃是辽东本为我中国之地,并非是为了诛灭高句丽。如今高句丽归顺王化,本王如何好毁约,兴那无名之师。”
“那该如何是好?”
“你们扶余人自己的事情,本王也不好插手。”
百济使者听了,有些急了,拱手道:
“吾民吾土,恭顺王化久矣。若是大王不出,还有谁能遏制高宝延那贼子的野心?”
李爽叹息道:
“如此,本王就攒个局。”
“大王,何意?”
“正好扶余王与玄菟郡公的使者都在这里,你与他们见一面,至于谈的如何,你们扶余人的事,自己定就行了。”
“外臣多谢大王厚恩!“
……
平壤。
高宝延看着从前线传来的军报,有些不可置信。
“大野爽撤军了!”
如今才八月末,李爽这么急匆匆的撤军,显然超过了高宝延的预料。
忽而,他想到了什么。
“莫非中原有变?”
这一刻,高宝延回想起他的大夫人曾经告诉他的话语,面色大变。
“难道本王错了么!”
接下来的日子,高宝延派出了耳目,大肆搜寻情报,得知李爽的确将主力撤走了。
他以可朱浑元为使持节、都督辽东三州诸军事、镇东将军,镇守辽东城。
高宝延虽然知道了他当初的决策错了,也知道他的大夫人是和他一条心,不过,并没有立刻表现出来。
因为如果他承认自己错了,那丢失辽东的责任就是他的了。
便是王,这个锅他也承受不起。
所以,那份盟书,他咬着牙也得先认了。
如今高句丽最主要的事情是平息南部大加的叛乱,收复国内城,将长白山中诸城势力重新聚拢回来。
然后,再是辽东的事情。
可高宝延正在筹划着平息叛乱时,他又得到了一个消息。
扶余明被封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绥东将军、百济王、真番郡公。
有了中原的封号加持,对于百济来说,便有了大义名分。
尤其是在不久之前,高句丽战败,这份加持,影响就更大了。
高宝延感受到了压力,可让他压力徒增的是接下来的形势变化。
高句丽的叛徒南部大加选择加入了扶余国,而扶余国又与百济建立了联盟,形成了南北扶余联盟。
声势浩大!
外面的形势变化太快,平壤城诡异的平静。
高宝延看着面前的这份国书,上面的内容不只是让他承认割让辽东,还将他从辽东郡公转封为乐浪郡公。
如今,他算是明白了。
好一个乐浪郡公!
殿宇之中,响起了脚步声,高宝延抬起了头,问道:
“如何?”
“金原宗言他已年老,不欲卷入大国纷争!可臣听说,有中原的使者在新罗金城,带去了不少佛经,金原宗大悦。”
高宝延怒吼了一声。
“大野爽!”
……
(本章完)
梁主遇刺,洛阳生乱。
李爽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便已然有了撤军的决意。
撤军的日期比预想之中要提前了许多,有许多事情便相当匆忙了。
不过在此之前,李爽还是见了一个人。
百济的使者!
百济与高句丽同源,乃是扶余人南下建立的国家。
不过数百年来,双方的纷争可一点也不少,尤其是高句丽将王都迁到平壤之后,纷争便更加激烈了。
长寿王主政时,高句丽攻占了百济的首都汉城,杀了盖卤王,吞并了汉江流域。
汉城失守后,百济迁都到了熊津。
如今的百济王扶余明继位之后,对内将首都从熊津迁移到了土地更肥沃的泗沘,对外保持着与梁国、倭国的良好关系。
李爽南下攻打南梁时,百济曾一度感到恐慌,可随着李爽进攻高句丽以来,百济的态度变了。
从原本的暧昧到了如今的亲近。
“天子在洛阳也时常挂念汝王!”
李爽看着眼前的使者,他的穿着打扮很有建康公卿的风范。
百济使者听闻之后,面色很激动。
萧衍在军事上的造诣或许值得商榷,可在文化上的造诣却是冠绝当世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百济在与南梁的交往之中,深受影响。
“天子特意让本王将这本《涅槃经讲疏》让你带回去,交给汝王。”
使者听了,当即跪了下来,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外臣为我王叩谢天子与秦王大恩!”
说着,使者仿佛看着一位绝色女子一般,从李爽手中颤颤巍巍接过了那本厚厚的《涅槃经讲疏》,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李爽见此,微微一笑,道:
“起来吧!”
百济使者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如获至宝一般,可随即想到了一个问题。
“敢问大王,不知我国可派使者去洛阳,求取《涅槃经》全部讲疏?”
“不急!”
李爽挥了挥手,道:
“不瞒使者,天子受惊了!”
百济使者听闻之后,担忧道:
“天子如何了?”
“有人谋刺天子,所幸护卫周全,天子无恙。”
百济使者舒了一口气,问道:
“秦王可知是何人主使?”
“本王没有证据,可有人说是高句丽人干的,其目的便是为了制造混乱,迫使本王撤军。”
百济使者听了,义愤填膺。
“高句丽人最坏了!”
李爽点了点头,道:
“听闻汝王迁都泗沘后,锐意改革,意图增强国力?”
“却是如此!”
“不易吧!”
百济使者欲言又止。
百济王扶余明在去岁迁都泗沘,便是为了摆脱旧有的桎梏,建立新的秩序。不过,即便有泗沘豪族沙氏及汉城旧贵族木氏的支持,依然困难重重。
“都城新立,正是动荡之际。若是高句丽人趁此南下,怕是百济亡国有日。”
对于李爽这恐吓式的发言,百济使者狐疑道:
“高句丽人在大王兵锋之下,丧成失地,如何敢南下兴兵?”
李爽摇了摇头,一脸你太年轻的模样。
“高句丽王都精锐仍在,安原王若是觉北取无望,为了安抚国中,恐怕会兴兵南下。此所谓,北失南取之策。”
“大王,外臣此来,正是奉了我王之命,欲与大王结盟,抗衡高句丽。”
百济使者眨巴着眼睛,满怀期望的看向了李爽,却见他摇了摇头。
“使者谬矣,本王奉天子之命征伐辽东,乃是辽东本为我中国之地,并非是为了诛灭高句丽。如今高句丽归顺王化,本王如何好毁约,兴那无名之师。”
“那该如何是好?”
“你们扶余人自己的事情,本王也不好插手。”
百济使者听了,有些急了,拱手道:
“吾民吾土,恭顺王化久矣。若是大王不出,还有谁能遏制高宝延那贼子的野心?”
李爽叹息道:
“如此,本王就攒个局。”
“大王,何意?”
“正好扶余王与玄菟郡公的使者都在这里,你与他们见一面,至于谈的如何,你们扶余人的事,自己定就行了。”
“外臣多谢大王厚恩!“
……
平壤。
高宝延看着从前线传来的军报,有些不可置信。
“大野爽撤军了!”
如今才八月末,李爽这么急匆匆的撤军,显然超过了高宝延的预料。
忽而,他想到了什么。
“莫非中原有变?”
这一刻,高宝延回想起他的大夫人曾经告诉他的话语,面色大变。
“难道本王错了么!”
接下来的日子,高宝延派出了耳目,大肆搜寻情报,得知李爽的确将主力撤走了。
他以可朱浑元为使持节、都督辽东三州诸军事、镇东将军,镇守辽东城。
高宝延虽然知道了他当初的决策错了,也知道他的大夫人是和他一条心,不过,并没有立刻表现出来。
因为如果他承认自己错了,那丢失辽东的责任就是他的了。
便是王,这个锅他也承受不起。
所以,那份盟书,他咬着牙也得先认了。
如今高句丽最主要的事情是平息南部大加的叛乱,收复国内城,将长白山中诸城势力重新聚拢回来。
然后,再是辽东的事情。
可高宝延正在筹划着平息叛乱时,他又得到了一个消息。
扶余明被封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绥东将军、百济王、真番郡公。
有了中原的封号加持,对于百济来说,便有了大义名分。
尤其是在不久之前,高句丽战败,这份加持,影响就更大了。
高宝延感受到了压力,可让他压力徒增的是接下来的形势变化。
高句丽的叛徒南部大加选择加入了扶余国,而扶余国又与百济建立了联盟,形成了南北扶余联盟。
声势浩大!
外面的形势变化太快,平壤城诡异的平静。
高宝延看着面前的这份国书,上面的内容不只是让他承认割让辽东,还将他从辽东郡公转封为乐浪郡公。
如今,他算是明白了。
好一个乐浪郡公!
殿宇之中,响起了脚步声,高宝延抬起了头,问道:
“如何?”
“金原宗言他已年老,不欲卷入大国纷争!可臣听说,有中原的使者在新罗金城,带去了不少佛经,金原宗大悦。”
高宝延怒吼了一声。
“大野爽!”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