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独缺你

    第213章 独缺你
    从桑柳院出来,日头便西斜了。
    薛绥裹紧身上斗篷,带着小昭去了护国公主府。
    文嘉穿着素色的襦裙,坐在廊下逗妞妞玩,眼眶却有些红肿。妞妞手里攥着个小木马,见到薛绥立刻扑了过来。
    “姨姨!”
    她奶声奶气地喊着,腰间还系着薛绥送的小香囊。
    薛绥笑着抱起她,指尖轻点她粉扑扑的脸颊。
    “妞妞有没有听阿娘的话?”
    小丫头点点头,凑在薛绥耳边告密,“阿娘昨夜又哭湿了枕头。”
    薛绥将目光转向文嘉。
    文嘉慌忙用帕子按了按眼角,掩饰落寞,示意丫头将妞妞带出去,这才招呼她入屋坐下,遣退左右。
    “平安,可听说了图雅公主的事?”
    薛绥抬眸轻笑。
    “略有所闻。”
    文嘉压低声音,“那位图雅公主,很得圣心,陛下早朝后便去含章殿,陛下同她同辇、同食,连批折子都要她在旁磨墨,听说把萧贵妃都气病了……”
    “奇的是,那图雅公主不论何时都以素纱覆面——除了陛下,便是皇后娘娘和近身伺候的内侍,都没见过她的真容。”
    薛绥目光微微一沉。
    又听文嘉轻叹,“说来她算是我的姨母,幼年时曾听母亲提及,她打从娘胎出来被选为圣女,三岁便被送去了乌兰圣山修行……没有料到,这般也逃不过去……”
    她欲言又止,神色黯然。
    和亲,仿佛成了西兹公主挣不脱的宿命。
    薛绥将带来的缠边香袋递给文嘉,“大祭司这步棋,下得够妙。若皇帝心动,便是西兹的护身符。若不动,便是大祭司的刀。”
    文嘉接过香丸放在案上,眸中泛起水光,“母亲当年说过,大祭司一族,向来只效忠西兹正统。如今阿史那弑父篡位,阿蒙拉赫献图雅公主入宫,怕是……”
    她未说完的话,在秋风里碎成叹息。
    不用说,却已足够明白。
    图雅公主留在宫中,成了大祭司和大梁的“桥梁”,共同对付阿史那,这局势越发混乱,而西兹的未来,不会太好。
    薛绥忽然抿唇,轻笑。
    “人人都道皇帝沉迷美人,荒废早朝。可一个素来醉心权术的薄情皇帝,当真会轻易被美色左右?”
    看着文嘉怔忪的眼神,薛绥笃定道。
    “他要的是西兹内乱,而不是一个美貌的公主。”
    文嘉苦笑着摇头,目光隔窗落在庭院里玩耍的妞妞身上。
    孩子正缠着丫头的衣角,用小手扯她腰间的丝绦,笑得眉眼弯弯。
    “你说,要是妞妞长大了,也要被送去和亲,我该怎么办?”
    她轻声问,声音里带着几分惶恐。
    薛绥一愣,指尖轻轻抚过茶盏,“不会的。”
    顿了顿,她又说,“至少在我活着的时候,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文嘉眼眶微微泛红,握住她的手,“平安……”
    薛绥回握住她,“别担心,这次我们主动入局,将计就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一定会赢。”
    文嘉急切追问:“我该怎么做?”
    薛绥沉声道:“你领着妞妞入宫一趟,探望太后,也顺便拜会一下你素未蒙面的姨母。”
    -
    薛绥从护国公主府出来,路过西市时忽然让马车停下。她带着小昭逛了逛布庄,准备挑两匹料子,带回去给薛月沉,意思意思。
    正挑着,忽然布架后方有人议论。
    “卢二姑娘可真是心急,这几日往椒房殿跑得那叫一个勤快,听说皇后娘娘都快被她磨得没脾气了。”
    “她那点心思谁看不出来?但郭三姑娘也不是吃素的,你没瞧着那天在女人坊,闹得那叫一个难看……”
    “嘘,小声些……”
    “明日宫宴可有好戏看了,还不知道她们要如何较劲呢……”
    说话的是两位贵妇人,都是常在平乐女人坊里出入的,对女人坊里的那些弯弯绕绕和勾心斗角,最是清楚。
    看来卢二姑娘和郭三姑娘为了太子妃之位已经争得不可开交。
    这中秋宫宴,还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薛绥挑眉,不动声色地示意小昭,转身离开。
    “姑娘,您在笑什么?”小昭好奇地问。
    “没什么。”薛绥转身,“走吧,该回府了。后日就是中秋宫宴,还有好些事要准备呢。”
    马车缓缓行驶在长街上,薛绥掀起车帘,看着街边的灯笼渐渐亮起。中秋将至,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节,孩童们举着兔子灯跑来跑去,追逐笑闹,空气中弥漫着桂与烤肉的香气。
    薛绥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的中秋,她蜷缩在祠堂供桌下,偷吃半块发硬的月饼。
    小时候,她没有中秋。
    以为人生最苦不过是挨饿,后来才懂,还有更苦……
    -
    众所周知,崇昭帝自从得了西兹新贡的美人公主以来,日日相伴,夜夜笙歌,便是朝堂政务,都疏懒了许多。
    连带的,对促成她入宫的谢皇后,也变得和颜悦色。
    今日晌午,竟久违地在驾临椒房殿,与谢皇后对坐饮茶。
    “太子年岁渐长,该是婚配的时候了。”
    多年来,他从不管太子婚事。
    这回竟为一个美人,改变了心意。
    谢皇后神色未变,“不知陛下属意的是哪家千金?”
    崇昭帝摇摇头,眼中是久违的温情,“皇后贤德,且挑一个家世品行俱佳的姑娘,莫要委屈了太子。”
    “陛下圣明,臣妾自当尽心尽力。”谢皇后执壶斟茶,脸上依旧挂着得体的笑容。
    说罢微微侧身,朝着身后的掌事宫女使了个眼色。
    宫人从匣中取出画卷,铺开在皇帝面前。
    谢皇后站在皇帝的身侧,微微躬身,笑意盈盈地道:“这是礼部呈上的十二位世家贵女的画像,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人。”
    皇帝微微颔首。
    图中女子或簪执卷,或抚琴弄笛,倒都是好样貌。
    他微挑的眼神,审视谢皇后。
    “皇后看好哪一个?”
    谢皇后眼角含笑仪态端庄:“臣妾以为,太傅千金卢氏知书达理,郑国公府郭氏温婉贤淑,皆是良配。只是……”
    她微微蹙眉,“卢二姑娘先前似对婚事略有疏懒,近来却频频示好,不知心意。郭三姑娘虽品行俱佳,却锋芒过盛,臣妾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何人堪为正妃……”
    崇昭帝微微眯起眼睛,神色舒缓。
    “无妨。”皇帝抬手止住她的话,“中秋宫宴上,让太子自己相看。”
    谢皇后恭敬点头。
    “肇儿近来勤勉有加,行事愈发稳妥,皆是陛下教诲之功。”
    崇昭帝面露欣慰。
    “是他懂事了。”
    -
    夕阳漫过宫墙,将李肇的身影拉得很长。
    中秋庆典将至,宫中重要宫门、殿宇的安防,成为重中之重,神武军如临大敌,日夜巡查,拿着太子亲自拟定的布防图,连犄角旮旯都标注得分明。
    众将士腰悬长刀,列队听训。
    李肇负手而立,寒风掀起他身上的大氅,眼底一片森寒。
    “朱雀门增派三队弩手,两刻巡一次。”
    “是。”
    “玄武门严查出入,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入内。”
    “领命!”
    “水井、恭桶须得仔细查验,莫要放过一个角落……”
    话音未落,忽见李肇将手重重按在腰间佩剑上。
    视线越向远处,十二名玄甲卫抬着酒坛鱼贯而过,酒坛封口处贴着朱红印泥,映着异域纹。
    这是殿下为新宠的美人特意准备的西兹佳酿。
    明日中秋,想必就会有册封了……
    李肇突然轻笑,指尖拂过剑穗上的坠子,正要离开,便有女官前来,躬身禀明皇后召见。
    待到椒房殿,李肇刚刚俯身请安,没来得及收回手,谢皇后已迫不及待地将十二幅世家贵女的画像铺展在案。
    “你父皇难得上心你的婚事,你莫要辜负圣意。”
    李肇望着画像上眉眼各异的女子,想起沉入锦鲤池底的玉如意,心中烦躁。
    “儿臣不想成婚……”
    “胡闹!”谢皇后面露不悦,“你身为储君,延续宗庙社稷乃分内之事,哪有不成婚的道理?旁的不说,那卢二姑娘和郭三姑娘,门第清贵,婚事既已放出风声,突然作罢,让姑娘如何嫁人?”
    李肇不耐烦,“儿臣并非媒妁,也不是她们的亲爹,还要操心她们的亲事?”
    “……”
    谢皇后噎得语塞。
    半晌,摆摆手,“罢了,明日宫宴,你好歹在姑娘们跟前露个脸,别让人下不来台。”
    李肇见母后气得额角青筋微跳,敷衍地拱手一礼。
    “儿子告辞。”
    谢皇后重重叹息。
    -
    回到东宫,李肇换了身衣裳,便快步走入书房,从暗格里取出纸笺,便着手写信。
    那夜暴雨后的檀秋院,给了他极大的悸动。
    窗棂竹影的湿意,青梅酿的温度,女子睫毛在眼下投出的阴影,在他心底漫出一片湿润的痒意……
    乍一想,便喉头发紧。
    又难以启齿,如少年心事……
    那夜以后,他给薛绥陆续捎了几封信,言辞很是缱绻。
    “寒楼月冷,铁甲凝霜,唯念卿卿笑靥。”
    “桂香漫,玉兔满,卿勿迟!”
    “月满,念卿不至……”
    来福目光复杂地落在太子殿下身上。殿下换上了月白锦衣,神情专注,看上去好似一个陷入痴恋的炽热少年。
    着墨在白纸上的字,更是让一个老太监都脸红。
    “万事俱备,独缺你!”
    殿下啊!来福心底叹息。
    这些字句,瞧着不像什么正经人写的啊……
    来福:我家殿下越来越不正经了。
    李肇: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