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一、拆弹计划
“这种纳米机器人的科技水平完全超出我们的想像,如果说我们目前能够生產出来的最尖端的纳米机器人是一的话,那么这种纳米机器人就是一百以上。”
马洪种在对杨漠北採集回来的样本做了全面分析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我现在连这些纳米机器人是如何製造出来的都想像不出来,更不用说它们是如何设定那么复杂的功能,还能准確执行。”
“人类现有的纳米机器人,比如用於医疗的dna纳米机器人,需要外部磁场或化学信號引导,功能单一,结构相对简单。”
他指向那些粉末,“而这些...”
“它们不仅能够能自主决策、相互协作,还能根据情况进行重组,甚至自我复製。”
“就仿佛真正的智慧机器人一样,除了体积小,功能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不认为我们短时间能够找到干扰或者控制这些纳米机器的手段。”
“也许解析这些纳米机器会为我们带来技术的飞跃,但是那需要时间,很长很长的时间!”
“也就是说,想要通过控制这些纳米机器来解决遗蹟的问题是不可能的?”秦野问道。
“对,短时间绝对不可能。”马洪种回答的斩钉截铁。
“专家组和我的意见都差不多,这不是凭藉我们现在的技术短时间能够破解的对象。”
“我们现在连想给这些纳米机器供能,重新激活它们都做不到,更不用说控制了。”
见他说的坚决,秦野只好熄了这方面的期望,转而看向另一组专家——他们是负责研究遗蹟里面那种特殊能量场的。
“对於那种特殊能量场的研究已经有了突破。”说话的是凝聚態物理学家焦樺,他目前是二组组长。
在了解了遗蹟的现状后,他主动请缨来到了临时营地,成为第二个背负著炸弹的前线科学家。
“在经得指挥中心同意后,我將少许样本装入繫绳容器里面投入遗蹟缺口,果然观察到了样本再次激活的现象。”
“然后通过一次次將容器拉回来,確认了那些纳米机器的激活与失活规律。”
“当它们处於遗蹟內部能量场的覆盖范围之內的时候,会在十五秒內完成充能与激活。”
“一旦將它们带出能量场,又会在一分钟之內失去活力。”
“在多次观察中,最快的一次只用了三十秒,最慢的一次持续了五十九秒的时间。”
“此外,在观察那些激活后的纳米机器,我找到了那个能量场的些许尾巴。”
“我將其称之为量子谐振禁域场,利用量子隧穿效应为纳米机器供能,同时產生极强的干扰现象。”
“虽然我无法建立出那个能量场的具体模型,但是对於它可能的存在形式有了一定的猜测。”
“那个遗蹟內部一定存在著大量的特殊阵列,通过那些阵列的谐振来生成能量场。”
“有办法进行干预和屏蔽吗?”秦野精神一振。
“做不到,除非將整个遗蹟上层建筑全部拆除。”焦樺摇了摇头。
“不过,我倒是有了一个別的计划......”
——
遗蹟外围,再一次变成了一个繁忙的工地,十来辆息壤单元正在將周围的一切推平,然后修建出一个巨大的广场来。。
通过前期的研究与调查,指挥中心基本排除了那些黑影会在遗蹟外面行动的可能,因此也能够派出更多的人力来协助行动。
广场上设置了大量自动武器,全部对准遗蹟的方向,甚至还带来了大量的弹药和自动输送设备,保证自动武器的攻击不会间断。
在广场外围是一个大型养殖场,里面至少圈养了几千只角羊,这是专门为了计划准备的。
按照壁画的记载,遗蹟里面的黑影所能附身的生物有大小要求,角羊是最好的选择。
雷战天小队正在遗蹟外墙上面安装爆炸物,虽然遗蹟的材质比一般的金属更为坚固,但是也並不是坚不可摧的。
凭藉小队带出来的遗蹟一层地图,建筑专家们设计了一个引爆方案,可以在不影响遗蹟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將一层上面的一部分外墙整个破坏掉。
焦樺则带著工程师们在广场上每隔一段距离就安装一圈能量场感应装置——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机械装置,就是一排不停闪烁和发出蜂鸣声的警示灯,一旦进入能量场的笼罩范围,就会直接熄灭。
雷战天和队友们仔细检查每一个爆炸物的位置,確保其处於预设的地点。
等到所有的准备全部完成,先前在广场上的人员全部撤离,只剩下那些自动装备。
“引爆开始!”
伴隨著指挥中心的命令,雷战天按动了手里的引爆装置。
隨著一声沉闷的爆炸声,遗蹟外墙的一角应声而碎,並按照设计的方位砸了下去,一条从广场直接通向二层入口的通道出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焦樺紧张的注视著那些安放在破口周围的感应装置,好在遗蹟里面的能量场並没有扩大,那些警示灯还在正常的闪烁著。
“拆弹计划第一阶段顺利完成,准备进行第二阶段的计划。”他拿起联络器,激动的向指挥中心匯报。
很快,几架大型无人机飞了过来,它们下方装著一个巨大的箱子,径直飞到破口的上方。
箱子打开了,无数像是弹簧一样的各种线圈被空投到了遗蹟一层,有的甚至直接掉进了二层入口里面。
这些弹簧一样的东西是仿造那些纳米机器的结构造出来的高敏度线圈,它们將会在能量场中处於充能状態,直接消耗其储备的能量。
既然这个遗蹟在三年后没有了威胁,那么它的能量就绝对不是无限的!
隨著线圈落入能量场中,遗蹟內侧的外墙上突然亮起了极为特殊的纹路。
伴隨著一阵沉闷的嗡嗡声,所有的线圈都开始高频率的抖动起来,其中不少线圈上面甚至有电火闪烁起来。
“所有人请注意,拆弹计划二阶段顺利进行,请密切关注接下来的一切变化,隨时做好应对!”
马洪种在对杨漠北採集回来的样本做了全面分析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我现在连这些纳米机器人是如何製造出来的都想像不出来,更不用说它们是如何设定那么复杂的功能,还能准確执行。”
“人类现有的纳米机器人,比如用於医疗的dna纳米机器人,需要外部磁场或化学信號引导,功能单一,结构相对简单。”
他指向那些粉末,“而这些...”
“它们不仅能够能自主决策、相互协作,还能根据情况进行重组,甚至自我复製。”
“就仿佛真正的智慧机器人一样,除了体积小,功能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不认为我们短时间能够找到干扰或者控制这些纳米机器的手段。”
“也许解析这些纳米机器会为我们带来技术的飞跃,但是那需要时间,很长很长的时间!”
“也就是说,想要通过控制这些纳米机器来解决遗蹟的问题是不可能的?”秦野问道。
“对,短时间绝对不可能。”马洪种回答的斩钉截铁。
“专家组和我的意见都差不多,这不是凭藉我们现在的技术短时间能够破解的对象。”
“我们现在连想给这些纳米机器供能,重新激活它们都做不到,更不用说控制了。”
见他说的坚决,秦野只好熄了这方面的期望,转而看向另一组专家——他们是负责研究遗蹟里面那种特殊能量场的。
“对於那种特殊能量场的研究已经有了突破。”说话的是凝聚態物理学家焦樺,他目前是二组组长。
在了解了遗蹟的现状后,他主动请缨来到了临时营地,成为第二个背负著炸弹的前线科学家。
“在经得指挥中心同意后,我將少许样本装入繫绳容器里面投入遗蹟缺口,果然观察到了样本再次激活的现象。”
“然后通过一次次將容器拉回来,確认了那些纳米机器的激活与失活规律。”
“当它们处於遗蹟內部能量场的覆盖范围之內的时候,会在十五秒內完成充能与激活。”
“一旦將它们带出能量场,又会在一分钟之內失去活力。”
“在多次观察中,最快的一次只用了三十秒,最慢的一次持续了五十九秒的时间。”
“此外,在观察那些激活后的纳米机器,我找到了那个能量场的些许尾巴。”
“我將其称之为量子谐振禁域场,利用量子隧穿效应为纳米机器供能,同时產生极强的干扰现象。”
“虽然我无法建立出那个能量场的具体模型,但是对於它可能的存在形式有了一定的猜测。”
“那个遗蹟內部一定存在著大量的特殊阵列,通过那些阵列的谐振来生成能量场。”
“有办法进行干预和屏蔽吗?”秦野精神一振。
“做不到,除非將整个遗蹟上层建筑全部拆除。”焦樺摇了摇头。
“不过,我倒是有了一个別的计划......”
——
遗蹟外围,再一次变成了一个繁忙的工地,十来辆息壤单元正在將周围的一切推平,然后修建出一个巨大的广场来。。
通过前期的研究与调查,指挥中心基本排除了那些黑影会在遗蹟外面行动的可能,因此也能够派出更多的人力来协助行动。
广场上设置了大量自动武器,全部对准遗蹟的方向,甚至还带来了大量的弹药和自动输送设备,保证自动武器的攻击不会间断。
在广场外围是一个大型养殖场,里面至少圈养了几千只角羊,这是专门为了计划准备的。
按照壁画的记载,遗蹟里面的黑影所能附身的生物有大小要求,角羊是最好的选择。
雷战天小队正在遗蹟外墙上面安装爆炸物,虽然遗蹟的材质比一般的金属更为坚固,但是也並不是坚不可摧的。
凭藉小队带出来的遗蹟一层地图,建筑专家们设计了一个引爆方案,可以在不影响遗蹟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將一层上面的一部分外墙整个破坏掉。
焦樺则带著工程师们在广场上每隔一段距离就安装一圈能量场感应装置——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机械装置,就是一排不停闪烁和发出蜂鸣声的警示灯,一旦进入能量场的笼罩范围,就会直接熄灭。
雷战天和队友们仔细检查每一个爆炸物的位置,確保其处於预设的地点。
等到所有的准备全部完成,先前在广场上的人员全部撤离,只剩下那些自动装备。
“引爆开始!”
伴隨著指挥中心的命令,雷战天按动了手里的引爆装置。
隨著一声沉闷的爆炸声,遗蹟外墙的一角应声而碎,並按照设计的方位砸了下去,一条从广场直接通向二层入口的通道出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焦樺紧张的注视著那些安放在破口周围的感应装置,好在遗蹟里面的能量场並没有扩大,那些警示灯还在正常的闪烁著。
“拆弹计划第一阶段顺利完成,准备进行第二阶段的计划。”他拿起联络器,激动的向指挥中心匯报。
很快,几架大型无人机飞了过来,它们下方装著一个巨大的箱子,径直飞到破口的上方。
箱子打开了,无数像是弹簧一样的各种线圈被空投到了遗蹟一层,有的甚至直接掉进了二层入口里面。
这些弹簧一样的东西是仿造那些纳米机器的结构造出来的高敏度线圈,它们將会在能量场中处於充能状態,直接消耗其储备的能量。
既然这个遗蹟在三年后没有了威胁,那么它的能量就绝对不是无限的!
隨著线圈落入能量场中,遗蹟內侧的外墙上突然亮起了极为特殊的纹路。
伴隨著一阵沉闷的嗡嗡声,所有的线圈都开始高频率的抖动起来,其中不少线圈上面甚至有电火闪烁起来。
“所有人请注意,拆弹计划二阶段顺利进行,请密切关注接下来的一切变化,隨时做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