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明债务重整启动!(求今天和明天追读哈~这两天先別养)

    杨景辰在座位上激动得有些失神,暂且不提。
    这边,內阁首辅黄立极已和户部尚书郭允厚一起,走到了那面巨大的屏风之前。
    “陛下此法……果然清晰明了。”
    黄立极看著屏风上用苏州码子重新誊抄到表格中的数据,由衷地讚嘆了一句。
    郭允厚也拱了拱手,算是附和,只是神思不属,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朱由检也走了过来,看著屏风上的数字。
    方才因卢象升这个意外之喜而带来的些许轻鬆,此刻已经荡然无存。
    他伸出手指,没有去碰触那些繁杂的细项,而是径直点向了表格最下方,特地用硃砂笔写出的匯总数据。
    “所以,自万历末年至今,九边欠餉,共计……九百六十八万七千四百二十三两?”
    之前还有些大臣坐在远处,年老眼,看得不甚分明。
    此刻听到这个数字,无不倒吸一口冷气。
    “都过来看看吧。”
    朱由检淡淡地说了一句。
    於是,原本还算宽敞的屏风前,瞬间挤满了人。
    郭允厚主动上前一步,对著朱由检深深一揖,语气里充满了萧瑟与无力。
    “陛下……情形,就是如此了。”
    他抬起头,这位掌管著大明朝钱袋子的户部尚书,此刻看起来竟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太仓年入,天启初年时,尚有七百五十五万两。然……然到今日,仅余三百三十万两而已。”
    “而辽餉五百二十万,九边兵马钱粮三百二十八万,京营一百八十万……年例定额,总计一千零二十八万。”
    说到这里,郭允厚的声音已是有些哽咽。
    “用財者日盛,生財者无门!臣……臣百般筹措,终究……终究是思而无策矣!”
    朱由检这才真正认真地看向这位户部尚书。
    只见他髮丝已然白,眼眶红肿,眼下两团浓重的青黑,仿佛数十个日夜未曾合眼一般。
    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像是被抽空了,分明是一副行將就木的衰败之相。
    朱由检心中恍然,难怪魏、王、田三人凑出来的阉党名单里,户部只有小猫两三只。
    这等烂摊子,哪里是幸进之徒愿意去沾惹的呢?
    所有人都沉默著,就连李国普也是眉头紧皱。
    大家都知道大明財税崩塌,但却从来未如今日这般清清楚楚地把这灾难性的一幕摆在所有人眼前,摆在皇帝眼前。
    这泼天的窟窿,谁能来补?谁又敢来补?
    整个大殿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然而,朱由检的心中,却没有泄气。
    穿越崇禎,是个天胡开局,但天胡是和各个亡国之君去比的(杨广和赵佶別来蹭,谢谢)。
    这大明一六二七,已然是一副大厦將倾的亡国之象了。
    只是这艘破船上的人懵懵懂懂,大部分人还都以为能做修补而已。
    ——却不知道真正的风暴已经在关中的上空开始咆哮了。
    朱由检正要开口,说几句鼓舞士气的话,然后再慢慢规划。
    工部尚书薛凤翔,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硬著头皮出列了。
    “陛下……”
    他躬身一拜,声音有些乾涩。
    “先帝所修三大殿,至今……尚有一百二十万两的工匠、料银未能给付。”
    此言一出,本就凝重的气氛,更是雪上加霜。
    薛凤翔顿了顿,似乎在做什么艰难的决定,最终还是一咬牙,继续说道:“如今先帝大行,若要修葺山陵,依制……亦需纹银百万两,按旧例,是要请內帑划拨的。”
    他实在是不敢不开口。
    这本就是今日要奏报的事情,若是现在不说,等陛下一道旨意,把国库里仅剩的那点钱都挪去填九边的窟窿,他工部可就彻底坐蜡了。
    工匠木料的银子还好说,不过是小民或商人,拖一拖,压一压,分批发放,多方筹措一下,也不是不能应付。
    可这先帝的陵寢要是出了岔子,那他薛凤翔在青史上的名声,可就要被后人吊起来反覆拷打了!
    这下,连朱由检都感觉有点绷不住了。
    好傢伙,一个比一个会“补刀”。
    他心中快速地盘算了一下自己手里仅有的那点家底。
    內帑还剩一百四十三万两。
    抄没魏忠贤、客氏等逆党家產,总计一百零六万两。
    再加上王体乾主动上缴的五万两,田尔耕那边的七万两……
    满打满算,现在是二百六十一万两。
    很好。
    朱由检的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弧度。
    別说填平这上千万的窟窿了,就连堵住四分之一的口子,都不够资格。
    他轻轻地吐出一口气,然后用沉著的语气问道:
    “除了太仓岁入,其他各库的进项如何?工部的节慎库没钱,兵部的常盈库呢?”
    兵部右侍郎霍维华闻言,立刻出列答道:“回稟陛下,常盈库以收纳马匹、马草折银为主,每年进项不过七十万两上下,过往……一般都是优先拨付辽东的。”
    得,指望不上。
    朱由检心中嘆了口气。
    他转过身,不再看那面让人心烦意乱的屏风,而是重新將目光投向了几乎要垮掉的郭允厚。
    “朕只知国事艰难,却未曾想,竟已到了如此地步。”
    他声音温和,带著一丝歉意,也带著一丝感佩。
    “爱卿能在这等情势下,多方筹措,勉力维持,实属不易。”
    他顿了顿,转头对一旁侍立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高时明吩咐道:“为郭爱卿,加红一道。”
    郭允厚猛地抬起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和感动。
    三日前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
    乞骸骨的奏本就在他的袖中,只是张瑞图的下场有点可怕,让他现在不敢掏出来而已。
    自古以来,揭露问题的人总比製造问题的人可恨。
    却没料到他今日居然能得此宽容。
    朱由检没有理会他的惊愕,只是轻轻地拍了拍郭允厚的肩膀,语气温和地说道:
    “朕观爱卿面色憔悴,神思不属,想来是为国事操劳过度。然,国事虽重,爱卿也需保重身体才是。”
    朱由检顿了顿,郑重说道。
    “爱卿,务必珍重,每日多加餐饭,大明离不得你,朕也离不得你。”
    郭允厚嘴唇颤抖,呆住片刻深深躬身行礼,声音嘶哑却坚定:“陛下圣恩浩荡,臣——敢不效死!”
    朱由检没有去扶他,只是静静地受了他这一拜。
    其实他不知道郭允厚是不是真心的。
    但无所谓,还是那句话,演一辈子圣人,不是也是了。
    帝皇恩情如刀,却不是没有半点代价就能拿到的。
    小演了一场后,朱由检这才缓缓转过身,面向神情各异的眾臣,朗声说道:
    “各位爱卿——”
    “国事如此,颓唐无益!”
    眾臣闻言,皆是心头一凛,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
    这位年轻的皇帝,目光一个个与这些大臣对视过去,然后转向高时明。
    “高时明,再拿一面新的屏风过来。”
    “朕今日,正要看看诸位臣工宰治天下的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