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玄龟三宝,窥天甲盘!

    玄甲水君白临话语落下。
    那玄寿与玄澈祖孙二人,面上先是一愣,隨后便是齐齐显出惊喜之色。
    “是!是!大王!”
    玄寿忙不叠地说道。
    隨后,白临便是看到他轻轻捏动手中法诀。
    下一刻,便见得三个匣子自水府之內沿著水流赫然飞出,落在三人面前。
    那三个匣子看起来都不甚名贵,只是河间寻常的石头所铸。
    但白临见得此景却也不惊讶——从这玄龟一族如今的模样也能看得出来,其族內底蕴只怕早就在漫长岁月的衰败之中耗尽了。
    所以,他只是看向那三个匣子,最终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其中一个匣子里。
    因为此刻,他仅仅能从那个匣子里感应到极为强烈的癸水灵气。
    “癸水之宝?”
    他轻声问道。
    “大王好眼力!”
    而老龟却也不拖沓,直接便也是先打开了那个石匣。
    於是,白临便见得了那匣中之物。
    那是一缕缕氤氳著蔚蓝色辉光,流转如波的精气。
    水光在其中弥散,而自那水光之中,白临更似乎可以见得浪涛流转,千波巡游。
    这一缕缕精气,每一缕都仿佛是一条河底暗流。
    “这是...”
    白临愣了愣神——他是真没见过此物。
    而玄寿也显然看出了这一点,故而此刻也是出言解释道。
    “好叫大王知晓,此物唤做『玄水之精』!”
    “此物乃是我玄龟一族那位先祖妖王所创独门采精之法所得——须得我族开闢三关的儿郎在水底河道之中采精百日,才得一滴。”
    “匯聚百滴,才得一缕。”
    他说得此处,也是將那石匣恭敬递上,面上显出自豪之色。
    “每一缕玄水之精,便等同於一整条小型河流的癸水精气所聚——於大王这等司掌控水之法的妖將,有大裨益,可增益控水手段。”
    “除此之外,此宝更可作为水行灵宝或者兵刃的上佳炼宝辅材,行淬火附灵之用!”
    “此匣內有我族如今所余的九缕,除此之外——我玄龟一族日后愿每年献此宝三缕於大王,以见投效之诚!”
    而听得玄寿所言,白临也是抬手接过他手中这石匣。
    细细感应一番之后,他也是確定了这玄寿所言並无什么虚假。
    所以白临神色之间,亦是显出几分喜意。
    “此物...当可增益我的沧溟水丹。”
    恰如此前所言。
    自修成沧溟云水诀,炼化水丹之后。
    他的水丹几乎日夜都在不断吞吸天地之间的癸水灵气而进益。
    而如今他手中的这『玄水之精』乃是癸水精气所聚,对於他的沧溟水丹而言绝对是大补。
    而除此之外,此宝可作为水行灵宝和兵刃的炼宝辅材,这也让白临极为心动——他现在手头可是一件灵宝都没有之一!
    不过...
    “一年三缕?你们能供应得过来?”
    白临此刻却是看向玄寿。
    按照玄寿所言,这玄水之精要凝聚一缕,须得一只龟妖採气万日。
    而整个玄龟一族,如今白临感应之间却也不过百只玄龟。
    每年三缕,便等同於整个玄龟一族不吃不喝每日採集这玄水之精,也需要一年到头才能勉强完成。
    但面对他的问询,玄寿却神色平静:“我族寻常玄龟,每百日才得採集一滴。”
    “但老朽痴长数百年岁月,得大妖修为,於採集这『玄水之精』上也有些功行,只需数日便可採集一滴。”
    “如今老朽根基已坏,无望仙道,便全心替大王採集这玄水之精,也算为我族做了贡献了。”
    此话一出,便是白临却也是神色肃然。
    他看向面前这只老龟,竟觉得对方和那黑风山的凌虚子颇有相似之处。
    凌虚子为全族狼妖炼製丹药,求得法门,以至將自身修为不顾。
    这老龟亦是为玄龟一族抵御恶水,损伤根基,如今更是打算要以残躯为白临採集玄水之精,替族群减压。
    二者尽皆都是为族群殫精竭虑,倒將自身置之度外了。
    “...”
    於是,白临深深看了这老龟一眼,然后又扫了一眼他身边那只已经红了眼的年轻龟妖『玄澈』。
    白临心中暗自有了想法,但却也並未直接表態,而是继续问道。
    “说说其他宝贝吧。”
    他看向那剩下的两个石匣,神色之间却也带上了好奇。
    这第一个石匣之中的『玄水之精』,毫无疑问让他非常满意。
    所以他也很好奇,这剩下的两个石匣里面装的会是什么。
    而玄寿也並未隱瞒,很快便又打开了第二个石匣。
    而在那片石匣之中,所放著的...
    “请柬?”
    白临看著那存於石匣之內的事物,眉头一挑。
    没错。
    此刻那石匣之內,所放置的正是一张请柬。
    那请柬形如龙鳞,请柬边缘刻绘著水雷之纹——甚至哪怕只是遥遥看著,白临似乎都可听得耳边隱隱似有水声雷韵。
    白临疑惑抬手,那请柬便飞到他手中。
    白临细细一看,就看清了那请柬正文。
    眼见得其文以云篆书写,正写就:
    【大荒雷泽谨订,十载后春雷之日,於雷泽龙宫贺夔龙君寿,邀四海诸水族新秀观礼】
    【凡三界水族,不入金仙,持此鳞帖者可携隨从一人入席】
    於是,白临的眸光也是分明闪烁起来。
    “夔龙君?”
    他话语之间惊骇难掩,甚至惊骇程度还更胜过方才所见的那玄水之精。
    因为他知晓夔龙君的含义。
    在天地初开的古老时代之中,龙族乃水族鳞甲之首,以万龙之祖『祖龙』为尊,三界称雄。
    但在隨后漫长的岁月之中,祖龙最终陨落。
    祖龙有九子,各个神通不凡,但却都没有统御龙族之威望。
    於是龙族从此群龙无首,內部各分派系。
    有龙族投入天庭麾下,便是如今四海龙王,四瀆龙王等诸多河川龙王。
    有龙族投入佛门麾下,便是娑罗龙王,修吉龙王,难陀龙王等佛门护法龙王。
    但若真要说如今整个三界,真正最强大的龙族。
    那却不是佛门也不是天庭,而是『四方龙君』。
    无人知晓这四位龙君跟脚,只知他们是在祖龙陨落之后才出现,其身份似与祖龙遗泽有关。
    他们有无量神通,无边法力,尽皆都是大罗金仙——而且据说在大罗金仙之中,都是强者。
    他们不入天庭佛门,自身存在便是一方势力,自身所居便是龙类祖庭。
    而此四大龙君,便正是...
    北极大荒,夔龙君『彭鼓神君』。
    西极钟山,烛龙君『烛阴神君』。
    南极天泉,应龙君『庚辰神君』。
    东极建木,青龙君『孟章神君』。
    没错——其中的应龙君,便正是那位相助禹皇,並且亲手镇锁了『淮水涡君』无支祁的应龙庚辰!
    “这请柬...”
    但此刻,白临却还是强压下了兴奋,看向玄寿:“你可知有这封请柬在,尔等玄龟一族来日要出一尊妖將应当不难。”
    白临自然知晓这请柬的概念。
    夔龙君的寿宴,就算比不得那天庭蟠桃会,却也绝对是了不得的机缘。
    其中仙果灵材,琼浆玉露绝对是少不了的。
    只要稍稍得一点机缘,便多半足以让玄龟一族出一尊妖將。
    “老朽自然知晓。”
    而听得此话,那玄寿苦笑更浓:“却不敢隱瞒大王——这请柬乃是前些时日才自水波而来...料想应是我玄龟一族曾隨禹皇治水,所以才得夔龙君青眼。”
    他如此说著,白临也是点了点头。
    这也是他的猜测。
    玄龟一族如今虽然衰落,但昔年毕竟是在镇水天碑上留名的正统水族。
    夔龙君邀请天下水族,有他们並不奇怪。
    “老朽也考虑过让澈儿前去赴宴——他天资根骨极佳,如今修为距离大妖便已不远,若得机缘...来日確有成就妖將的机会。”
    说得此处,他倒也很敞亮地说道:“但是...已来不及了。”
    “距下一次『涡君恶浪』只有不到五十年,寿宴在十年之后,彼时澈儿即便得了机缘,却哪里足够他成就妖將?”
    “又因此物机缘重大,故而老朽才斗胆將其作为三宝之一,献给大王。”
    听得如此。
    便是白临,却也是真觉得这玄龟一族有点太背了。
    昔年跟隨禹皇治水,恰好被分到了淮瀆支流,要受『涡君恶浪』之害。
    先祖万年寿元,愣是没能突破太乙金仙。
    隨后族群衰败,愣是搞得一个妖將都没有了。
    如今好不容易得了机缘,却又因时间不足而不得不將机缘献给他。
    不过心中感嘆归感嘆。
    但毫无疑问,对於白临而言...这请柬,亦是一桩天大的机缘!
    他也自然没有拱手让人的道理,所以当即也就將这请柬放在身旁,继续问道:“第三件宝贝呢?”
    此刻他如此问著,但心中其实也早已有了决断。
    无论那第三件宝贝是什么,单单凭藉著前面这两宝——这玄龟一族的事情,他就接下了!
    但正当白临心中如此想著的时候。
    他却是见得那玄寿不言不语,只沉默且前所未有郑重地將那第三个石匣打开了。
    然后,白临便看到了那最后一个石匣內的事物。
    那是一片龟甲。
    龟甲之上的每一道纹路都仿佛蕴含著玄奥轨跡,如同星辰运转般莫测神妙。
    与老龟玄寿近似,这龟甲之上密布著细密裂纹。
    “这是...“
    而白临亦是瞳孔微缩。
    因为此刻,他能感受到这龟甲中传来的古老气息。
    儘管这龟甲的主人已不知陨落多少岁月,但那残存的气息...却几乎依旧让白临感觉神魂皆有千钧之重。
    而此刻,玄寿恭敬地双手捧起龟甲,递给白临。
    “此乃先祖'玄甲水君'之物。”
    他如此说著,言语之间似还回忆著昔年先祖仍在,族群昌盛之时。
    “先祖当年得霸下龙子赐予一滴精血,其炼化之后,其身上龟甲便有一块生出灵韵——吾祖本就最擅河洛掐算之法,便將此甲炼做了一件本命灵宝,唤作『窥天甲盘』。”
    “此盘可推演天机,预知自身祸福——且因为其中內蕴霸下龙子精血威能之故,其算力极强。”
    “唯独有缺之处在於,此盘每次推演天机都会消耗其中的霸下龙子精血...传承至今,已只能再算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