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徐皇后会在两年后死

    於琛几乎没有思考,脱口道:
    “我知道很多朝代的歷史,大明的歷史也知道,太祖1368年建国,號洪武,洪武三十一年,太祖仙逝,皇孙朱允炆继位,却大力削藩,建文元年燕王起兵靖难,洪武三十五年,燕王克承大统,改年永乐……”
    朱棣面无表情。
    “这些已经发生之事,何需你来告诉朕?”
    於琛连忙又道:“那,那我就说说未来之事……”
    他想了想,
    现在是永乐三年,永乐三年有什么大事?
    “永乐三年,也就是今年,陛下会派郑和出海,想必陛下此时已经做了准备,对不对?”
    虽然不知道朱棣派郑和出海,真是为外交,还是去找失踪的惠帝。
    但史书记载,郑和第一次出海就是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此时尚未发生。
    朱棣与道衍对视一眼。
    朱棣准备派郑和出海这件事確实正在准备,应天府不少人都知道。
    按理来说,刚从撒马尔罕回来的於琛,以及傅安一行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光凭这一点不足以证明,应天府周围郡县也有不少人知道这个消息,朕如何知道你不是沿途听说?”
    於琛咬了咬牙继续回忆,突然想到什么:
    “对了!永乐五年,永乐五年徐皇后……”
    说到一半,於琛没了声音。
    当著朱棣的面说他老婆后年就会死,你猜猜是於琛先死还是徐妙云先死?
    然而朱棣却察觉出了异样,目光一凝!
    “徐皇后?仪华他怎么了。”
    於琛挤出了个难看的笑容,嘿嘿一笑,没有说话。
    朱棣看他这幅样子,心中隱约有了猜测。
    “仪华她永乐五年死了是不是?”
    这次於琛收起笑容,沉默了。
    沉默,即是承认。
    朱棣心情瞬间沉重起来!
    他不知道於琛说的是真是假,但心中忍不住对自己皇后的关切,开口问道:
    “仪华她因何而死?”
    於琛依旧沉默。
    开玩笑,事关徐皇后生死,这话题朱棣有资格討论,一旁的道衍也有资格討论,就他於琛没这个资格。
    万一他说了之后,朱棣恼怒之下把他杀了咋办?
    此时於琛只当沉默是金,闷声发大財。
    朱棣像是看出了他的心思,站起身道:
    “如今仪华还好好的,你直说便是,朕不会怪罪於你。”
    “这可是你说的!”
    於琛顿时精神起来,
    “老头儿…不是,大师你可得给我作证。”
    后半句是衝著一旁道衍说的。
    老头儿……
    饶是波澜不惊的道衍,此刻也忍不住眼角抽搐。
    “徐皇后是在永乐五年,因患乳岩而死。”
    “乳岩……”
    朱棣嘴里嘟囔了两句,缓步走到案台后方坐下,沉吟良久后,再度出声道:
    “先不论你所说是真是假,此事还有两年才会发生,朕依然无法信你。”
    於琛听闻此言,整个人都麻了!
    玩我?
    照这么说,他根本没办法证明自己的穿越者身份啊!
    先前已经发生之事,用不著於琛来说。
    而未来还未发生之事,在应验之前也不能为於琛佐证。
    这他娘的根本就无解啊!
    並且对於未来还未发生之事,还有一个bug!
    那就是当於琛把这件事说出来的时候,有极高的概率会將其改变!
    就比如徐妙云会在永乐五年死这件事,如果朱棣不知道,不做干预,事情便会按照原本的歷史进程发展。
    但现在朱棣已经知道了,定然会派人去为徐皇后检查身体,做出一些预防手段。
    古代的乳岩也就是乳腺癌,而这种病在元朝《格致余论》中,就曾有服用药物治疗痊癒的例子。
    只要早期做好预防,再让医师开药调理,永乐五年徐妙云就不会死!
    徐妙云不死,就无法证明於琛穿越者的身份!
    这下彻底闭环了!
    “合著你怎么也不可能相信我说的话了?”於琛问道,语气带著些许愤怒。
    朱棣对於琛的反应感到很有趣,牙缝里挤出一声轻笑:
    “据朕所知,你在帖木儿国时,帖木儿待你不错,相交莫逆,如今你我第一次见,叫朕如何信你?”
    “我那是权宜之计!不那么做我活不了,更不可能救下使团那七百多人!”
    “救下七百多人?你的意思是,若没有你,傅安他们都会死?”
    “傅安不会死,不过他带回大明的只有十七人,这是史书有记载的。”
    朱棣听后,沉吟片刻。
    帖木儿帝国是大明的邻居,朱棣很了解。
    早在洪武初期,双方就曾有不少摩擦。
    只是那时帖木儿帝国势弱,自愿向大明称臣纳贡。
    但到了洪武后期,帖木儿帝国逐渐发展壮大,对大明不再像之前那般尊敬,竟一连多年不来纳贡。
    太祖朱元璋派傅安出使帖木儿帝国,目的是在保持两国邦交关係之余,维护大明宗主国的地位。
    却没想到帖木儿胆大包天,將傅安囚禁了起来,以此向大明挑衅,甚至在去年还兴兵东进,意图进犯大明。
    帖木儿为人阴险狡诈,狼子野心,於琛说他会把傅安的使团杀的只剩十七人,倒也合理。
    且傅安的公文也有记录,早期被囚禁的那几年,帖木儿时不时便要杀害使团成员以示威慑,后来於琛从中周旋,帖木儿才慢慢停下毒手……
    只不过单凭这一点,朱棣还是无法相信於琛。
    万一这是於琛与帖木儿联合演的戏,又当如何?
    “既然如此,你何不留在帖木儿国?帖木儿虽然死了,哈里勒应该也不会亏待於你。
    况且,若是能把你这细作送入大明,少杀几百人又算得了什么。”
    这下於琛算是听明白了,不管他说什么,朱棣总能从其他地方找出疑点,鸡蛋里挑骨头!
    也是,做皇帝的有哪个不多疑?
    曹操没做皇帝都梦中杀人呢。
    再这么自证下去只会没完没了,他得想其他办法。
    低头思考片刻,於琛决定以退为进。
    他像是突然泄气了一般,靠著柱子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哼了一声:
    “后世人人都说永乐大帝雄才大略,胸怀宽广,是个圣君明主,我看未必见得,我穿越过来,落在那帖木儿脸上我能有什么办法?
    千难万难,好不容易跟著傅安来了大明,见到了传说中的永乐皇帝,如今一看,真是见面不如闻名,
    陛下若不信我,大可以把我一刀砍了,正好我看看能不能穿回去……”
    “呵呵呵呵。”
    道衍闻言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年轻人好大的胆子,好厚的脸皮,一番话看似在抱怨朱棣不信任他,明里暗里却在恭维朱棣。
    这马屁拍的却是恰到好处。
    果然,听完於琛的话,朱棣心情好了不少,脸上也带了几分笑意,笑吟吟道:
    “朕何时说过要杀你?”
    於琛闻言,立马打蛇隨棍上,瞬间坐直了身子,脸上带著丝諂媚之色。
    “我就知道陛下圣明,果然和人们说的一样英明神武!”
    “哦?”
    朱棣听爽了,也成功被勾起了好奇心。
    “那你继续说说,后世都怎么评价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