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投袂荷戈,偃革为轩
第169章 投袂荷戈,偃革为轩
东暖阁中。
薰香裊裊。
魏忠贤当即回答道:“陛下所颁抗旱、推广新粮、清查粮仓三詔,虽系利国利民之举,然朝臣中非议不绝。或言大旱之说本属子虚,或斥新粮有违祖制,谓西夷粗鄙之粮焉能及我天朝上国之珍產。至若清查粮仓之政,诸官虽不敢明指为弊政,却暗议恐致社稷动盪。”
朱由校轻轻摇头,问道:“都是谁在非议?”
魏忠贤老实回答:“回皇爷的话,朝中非议多出自都察院与六科廊。左都御史高攀龙屡言抗旱詔劳民伤財,谓天象示警当修德政而非兴土木;吏部周嘉謨更斥新粮詔『以夷乱夏』,称西番粗蠣岂配登天家玉食之堂。六部诸司郎官亦多附议,虽不敢明谤清查粮仓之政,却暗讽恐伤士绅根基。”
这些官员,当真是五指不沾阳春水,竟能说出这番话来。
他们吃得饱饭,百姓可还饿著肚子。
西番粗又如何?
能填饱肚子,能养活人,便是好东西!
朱由校指尖轻叩御案,眸中寒光一闪:“给朕盯紧这些人的一举一动。”
他缓缓起身,明黄龙袍在烛火下泛起冷光。
“朕倒要看看,这些朝臣肚子里装的什么心思。”
魏忠贤连忙俯首:“奴婢明白,定叫他们连府上夜壶里倒了几回水都查个明白。”
“啊..:”年轻的天子冷笑一声,负手望向殿外沉沉夜色。
“分而化之也好,离间挑拨也罢,总要找准七寸再下刀。这些消息,就是朕使力的方向。”
魏忠贤当即点头。
“奴婢遵命。”
魏忠贤眼珠一转,蜡黄的麵皮上堆起諂笑:“皇爷容稟,前头那三詔虽有些许杂音,到底只是些酸儒嚼舌根。可李阁老要清丈北直隶田地这事儿..:”
老太监枯瘦的手指在袖中搓了搓,说道:“六部堂官们背地里都快把茶盏摔遍了,连京营那些个勛贵老爷们,也都支棱起耳朵盯著呢。”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道:“这地亩册子真要翻起来,怕是要掀了满朝朱紫的祖传饭碗啊。”
前番三詔,並没有触及到太多人的利益,
然而,清丈北直隶的土地,却动了这些人的蛋糕“可有聚眾议论,准备闹事之人?”
“回皇爷的话,眼下清丈詔书未下,那些个酸儒还只敢在私宅酒席上嚼舌根。”
他眼珠滴溜一转,压低嗓子道:“可奴婢在六科廊的眼线稟报,都察院那帮御史近日频频密会高攀龙昨儿个还召了户部清吏司的人吃酒..:
老太监说著突然打了个寒颤,像是想起什么可怕的事:“最要命的是京营那些个勛贵,成国公府上的管事这几日竟往高攀龙府上跑了两趟!“
他偷瞄著皇帝脸色,声音越来越虚:“奴婢只怕这詔书真颁下去...满朝朱紫怕是要闹出个叩闕死諫的戏码来...”
“他们敢?”
韩的教训若是不够,他不介意多给这些臣子们一些教训。
“奴婢是怕...”
“兵来將挡?水来土掩?若因事难便畏缩不前,朕这龙椅不如让给那些腐儒坐!”
魏忠贤慌忙跪伏,额头紧贴金砖:“皇爷明鑑!奴婢是担心...都察院那帮人素来擅长鼓动清议,若他们暗中串联六科廊、煽动京营勛贵...“
话未说完,年轻帝王突然冷笑打断:“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笔桿子硬,还是朕的剑锋利!『
“监察这些人的动作的事情,朕便交给你了,相信大鐺不会让朕失望。”
魏忠贤拍著胸脯说道:“奴婢办事,皇爷放一百颗心。”
“这几日便不要有什么大的动作,会试期间,朕不希望有什么大的乱子。”
“奴婢明白!”
看著魏忠贤离去的背影,朱由校眼晴微眯。
他这个皇帝,是可以隨意颁布詔书。
然而.
颁布下去的詔书,得要有人执行。
否则,只是废纸一张而已。
若是整个官场抵制他这个皇帝的詔令,那他的这个皇帝,便成傀皇帝了。
这种事情,朱由校绝对不会让他发生!
此刻。
周嘉謨宅院之中。
“老爷!大事不好!”
管事面如土色跪伏在地,哭声道:“两位少爷被锦衣卫緹骑锁拿,此刻已押入北镇抚司詔狱!
周嘉謨手中的书卷“啪”地一声落在案上,脸色骤变:“锦衣卫?可有说罪名是什么?”
管事跪伏在地,声音发颤:“说是...说是两位公子前日在酒楼妄议清丈田亩之事,被密探录了口供,今日刚下的驾帖!”
周嘉謨猛地起身,袖袍带翻了茶盏:“混帐!不过是酒席閒谈,何至於下詔狱?!”
他急两步,忽又顿住,冷笑道:“好个魏忠贤,这是要杀鸡做猴啊一一清丈詔书未下,先拿我周家开刀!”
但是他想了一下,又摇头。
“不对,绝对不止是这个罪名,可是他们两个有贪污受贿?”
这下子,管事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了。
“逆子!”
周嘉謨面色扭曲,顿时知晓,他那两个儿子,当真是惹了祸事了。
他之所以敢在吏部上蹄下跳,便是因为他身家清白,皇帝找不到他的罪名。
在廷推袁可立为兵部侍郎后,周嘉謨开摆了。
或者说,开始隱隱和皇帝对著干了。
当皇帝想提拔某人或罢免某人时,他故意拖延,用“程序合规”当藉口,比如:
“此人资歷尚浅,需再考察。”
“吏部文选司正在覆核,请陛下稍候。”
“祖制规定,官员任免需经廷推,臣不敢专断。”
逼到他无可奈何了,他才会通过提拔或罢免某人的政令。
又比如皇帝超拔那些丘八兵痞,他直接以越级提拔为由,封还詔书,回復皇帝:
“此任命不符《大明会典》。”
“未经九卿共议,恐招物议。”
逼得皇帝不得不下中旨。
现在好了。
他的罪名有了,失察之罪!
周嘉謨觉得,自己的吏部尚书,算是当到头了。
“哎~明日便请辞罢!”
若是再不请辞,皇帝就不会让他体面离去了。
但现在请辞,却又有些不甘心。
就在这个时候,门房匆匆而至,传来消息。
“老爷,前几日送行卷的举子,今日又来了。”
周嘉謨为吏部尚书,自然有许多会试考生走他的门路。
但此刻他心情烦躁,没心思理会区区举人考生。
“告诉他,我今日不见客。”
那门房收了门外人的好处,继续说道:“那人说了,他手上有左都御史和几位言官的口信。”
周嘉謨愣住了。
他儿子被下詔狱,竟引得各方云动?
他思绪再三,点了点头,说道:“让他进来吧。”
很快,那位举子考生便进来了,此人两鬢微白,居然是文震孟。
文震孟为了此番会试能够考中,什么门路走都了。
诸权贵对他兴致寥寥,唯左都御史高攀龙对其青眼相加,並暗示会让他此番金榜题名。
有了大人物的承诺,文震孟无心科考,反而帮著高攀龙做传声筒,甘愿做其爪牙。
这老举人对著周嘉謨行了一礼,说道:“大宗伯在上,晚生文震孟谨拜。”
周嘉謨脸色不虞,问道:“左都御史高攀龙让你带了什么口信过来?”
文震孟躬身一礼,神色凝重道:“大宗伯容稟,左都御史高公特命晚生传话一一令郎之事,实乃陛下以詔狱相胁,意在逼部堂自请去位。然当今朝局危如累卵,陛下连颁抗旱、新粮、清粮三詔,又准备清丈北直隶土地,已动国本。高公言,部堂此时非但不能辞,更当以退为进。”
他趋前半步,压低声音:“若部堂明日上疏请辞,直指清丈田亩乃变乱祖制,都察院十三道御史当即联名附议。”
话到此处突然收声,只將袖中密札双手奉上,说道:“此乃高公亲笔,请部堂过目。”
周嘉謨闻言,眼中寒光一闪,枯瘦的手指缓缓摩著青瓷茶盏,並没有接过密札,只是发出一声冷笑,说道:
“高攀龙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让老夫去当这个出头椽子,他倒躲在都察院里坐收渔利?”
他猛地將茶盏往案上一顿,茶水溅出几滴:“陛下这是要拿我周家杀鸡做猴!若真闹到百官辞官的地步,你当魏忠贤的锦衣卫是摆设?到时候詔狱里关的,怕就不止老天那两个不成器的东西了。”
清丈土地,是良政,
他在北直隶没有多少土地,被清丈了又如何?
倒是他高攀龙,资產颇丰,此刻倒要他去送命了。
这算盘打得可真妙。
文震孟身子微倾,声音压得极低:“大宗伯明鑑。左都御史已密会六科给事中及六部堂官,只要您明日率先上疏请辞,奏章中直指清丈田亩乃变乱祖制、新粮推广为动摇国本,届时十三道御史联名弹章必如雪片飞入通政司,六部郎官集体告病。会试考生集体罢考,届时朝堂一空,天下清议沸腾,便是陛下,也不得不从。”
“放肆!”
周嘉謨突然暴起,枯瘦的手掌重重拍在黄梨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噹作响。
老人双目圆睁,鬍鬚颤抖:
“尔等这是要逼宫?!”
周嘉謨目光如刀,在文震孟脸上过,忽地发出一声短促的冷笑:
“呵呵。”
“高攀龙素来以清流自居,如今倒要拉老夫做这乱政的急先锋?回去告诉你家主子,我周家纵有罪,也是天子问罪,轮不到都察院来指手画脚。
文震孟额角渗出细汗,急趋半步:“大宗伯明鑑!陛下近来破格简拔武弃,打压词臣,若再容其推行清丈田亩这等苛政...”
他喉结滚动,声音陡然沉痛,说道:“今日是周氏郎君下詔狱,明日便是我等读书人的立朝根本啊!高公此举,实为天下士林请命!”
周嘉謨闻言,嘴角扯出一丝讥消的冷笑:“好个为天下士林请命!“
他枯瘦的手指摩著案上密札,突然將其揉作一团,
“不过是某些人想借老夫这把老骨头,替他们火中取栗罢了。”
屋內陷入死寂,只听得更漏滴答。
良久,老尚书猛地起身,广袖带起一阵寒风:“送客!”
他背对文震孟,声音冷硬如铁,说道:“明日老夫自会上疏请辞一一但只为犬子失教,与朝政无干。”
行至屏风处,周嘉謨忽又驻足,侧首斜道:“回去告诉高攀龙...让他好生思量,到底是谁在祸乱朝纲!”
最后四字咬得极重,宛如刀剑相击。
“大宗伯为社稷考量啊!”
文震孟闻言,面色一滯,正欲再劝,却见周嘉謨枯瘦的手指重重叩在案几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老尚书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文生且住!你不过一介赴考举子,何苦趟这朝堂浑水?”
“当今这位天子,可不是靠几个文臣辞官就能嚇住的。高攀龙若执意为之,只怕詔狱里,很快就要多几具清流尸首了。你还未为官,不要断了自己的青云之途。”
死贫道不死道友。
他周嘉謨浸润官场多年,岂会被三言两语就被了?
至於你高攀龙想要送死,不要拉上我!
文震孟见周嘉謨態度坚决,只得深深一揖,说道:“大宗伯不妨先览此札,再作决断。”
他后退两步,忽又站定,声音陡然压低:“高公还有最后一言相告:这宦海沉浮,从来便是逆水行舟。今日退这一步,明日便是粉身碎骨。”
说罢不待回应,转身疾步而出,青布直在穿堂风中猎猎作响,转眼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周嘉謨待文震孟离去后,枯瘦的手指缓缓展开那封被揉皱的密札。
才看了几行,他猛然倒吸一口凉气,青白的麵皮瞬间血色尽褪,
“好个高攀龙!”
你是真要我死啊!
东暖阁中。
薰香裊裊。
魏忠贤当即回答道:“陛下所颁抗旱、推广新粮、清查粮仓三詔,虽系利国利民之举,然朝臣中非议不绝。或言大旱之说本属子虚,或斥新粮有违祖制,谓西夷粗鄙之粮焉能及我天朝上国之珍產。至若清查粮仓之政,诸官虽不敢明指为弊政,却暗议恐致社稷动盪。”
朱由校轻轻摇头,问道:“都是谁在非议?”
魏忠贤老实回答:“回皇爷的话,朝中非议多出自都察院与六科廊。左都御史高攀龙屡言抗旱詔劳民伤財,谓天象示警当修德政而非兴土木;吏部周嘉謨更斥新粮詔『以夷乱夏』,称西番粗蠣岂配登天家玉食之堂。六部诸司郎官亦多附议,虽不敢明谤清查粮仓之政,却暗讽恐伤士绅根基。”
这些官员,当真是五指不沾阳春水,竟能说出这番话来。
他们吃得饱饭,百姓可还饿著肚子。
西番粗又如何?
能填饱肚子,能养活人,便是好东西!
朱由校指尖轻叩御案,眸中寒光一闪:“给朕盯紧这些人的一举一动。”
他缓缓起身,明黄龙袍在烛火下泛起冷光。
“朕倒要看看,这些朝臣肚子里装的什么心思。”
魏忠贤连忙俯首:“奴婢明白,定叫他们连府上夜壶里倒了几回水都查个明白。”
“啊..:”年轻的天子冷笑一声,负手望向殿外沉沉夜色。
“分而化之也好,离间挑拨也罢,总要找准七寸再下刀。这些消息,就是朕使力的方向。”
魏忠贤当即点头。
“奴婢遵命。”
魏忠贤眼珠一转,蜡黄的麵皮上堆起諂笑:“皇爷容稟,前头那三詔虽有些许杂音,到底只是些酸儒嚼舌根。可李阁老要清丈北直隶田地这事儿..:”
老太监枯瘦的手指在袖中搓了搓,说道:“六部堂官们背地里都快把茶盏摔遍了,连京营那些个勛贵老爷们,也都支棱起耳朵盯著呢。”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道:“这地亩册子真要翻起来,怕是要掀了满朝朱紫的祖传饭碗啊。”
前番三詔,並没有触及到太多人的利益,
然而,清丈北直隶的土地,却动了这些人的蛋糕“可有聚眾议论,准备闹事之人?”
“回皇爷的话,眼下清丈詔书未下,那些个酸儒还只敢在私宅酒席上嚼舌根。”
他眼珠滴溜一转,压低嗓子道:“可奴婢在六科廊的眼线稟报,都察院那帮御史近日频频密会高攀龙昨儿个还召了户部清吏司的人吃酒..:
老太监说著突然打了个寒颤,像是想起什么可怕的事:“最要命的是京营那些个勛贵,成国公府上的管事这几日竟往高攀龙府上跑了两趟!“
他偷瞄著皇帝脸色,声音越来越虚:“奴婢只怕这詔书真颁下去...满朝朱紫怕是要闹出个叩闕死諫的戏码来...”
“他们敢?”
韩的教训若是不够,他不介意多给这些臣子们一些教训。
“奴婢是怕...”
“兵来將挡?水来土掩?若因事难便畏缩不前,朕这龙椅不如让给那些腐儒坐!”
魏忠贤慌忙跪伏,额头紧贴金砖:“皇爷明鑑!奴婢是担心...都察院那帮人素来擅长鼓动清议,若他们暗中串联六科廊、煽动京营勛贵...“
话未说完,年轻帝王突然冷笑打断:“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笔桿子硬,还是朕的剑锋利!『
“监察这些人的动作的事情,朕便交给你了,相信大鐺不会让朕失望。”
魏忠贤拍著胸脯说道:“奴婢办事,皇爷放一百颗心。”
“这几日便不要有什么大的动作,会试期间,朕不希望有什么大的乱子。”
“奴婢明白!”
看著魏忠贤离去的背影,朱由校眼晴微眯。
他这个皇帝,是可以隨意颁布詔书。
然而.
颁布下去的詔书,得要有人执行。
否则,只是废纸一张而已。
若是整个官场抵制他这个皇帝的詔令,那他的这个皇帝,便成傀皇帝了。
这种事情,朱由校绝对不会让他发生!
此刻。
周嘉謨宅院之中。
“老爷!大事不好!”
管事面如土色跪伏在地,哭声道:“两位少爷被锦衣卫緹骑锁拿,此刻已押入北镇抚司詔狱!
周嘉謨手中的书卷“啪”地一声落在案上,脸色骤变:“锦衣卫?可有说罪名是什么?”
管事跪伏在地,声音发颤:“说是...说是两位公子前日在酒楼妄议清丈田亩之事,被密探录了口供,今日刚下的驾帖!”
周嘉謨猛地起身,袖袍带翻了茶盏:“混帐!不过是酒席閒谈,何至於下詔狱?!”
他急两步,忽又顿住,冷笑道:“好个魏忠贤,这是要杀鸡做猴啊一一清丈詔书未下,先拿我周家开刀!”
但是他想了一下,又摇头。
“不对,绝对不止是这个罪名,可是他们两个有贪污受贿?”
这下子,管事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了。
“逆子!”
周嘉謨面色扭曲,顿时知晓,他那两个儿子,当真是惹了祸事了。
他之所以敢在吏部上蹄下跳,便是因为他身家清白,皇帝找不到他的罪名。
在廷推袁可立为兵部侍郎后,周嘉謨开摆了。
或者说,开始隱隱和皇帝对著干了。
当皇帝想提拔某人或罢免某人时,他故意拖延,用“程序合规”当藉口,比如:
“此人资歷尚浅,需再考察。”
“吏部文选司正在覆核,请陛下稍候。”
“祖制规定,官员任免需经廷推,臣不敢专断。”
逼到他无可奈何了,他才会通过提拔或罢免某人的政令。
又比如皇帝超拔那些丘八兵痞,他直接以越级提拔为由,封还詔书,回復皇帝:
“此任命不符《大明会典》。”
“未经九卿共议,恐招物议。”
逼得皇帝不得不下中旨。
现在好了。
他的罪名有了,失察之罪!
周嘉謨觉得,自己的吏部尚书,算是当到头了。
“哎~明日便请辞罢!”
若是再不请辞,皇帝就不会让他体面离去了。
但现在请辞,却又有些不甘心。
就在这个时候,门房匆匆而至,传来消息。
“老爷,前几日送行卷的举子,今日又来了。”
周嘉謨为吏部尚书,自然有许多会试考生走他的门路。
但此刻他心情烦躁,没心思理会区区举人考生。
“告诉他,我今日不见客。”
那门房收了门外人的好处,继续说道:“那人说了,他手上有左都御史和几位言官的口信。”
周嘉謨愣住了。
他儿子被下詔狱,竟引得各方云动?
他思绪再三,点了点头,说道:“让他进来吧。”
很快,那位举子考生便进来了,此人两鬢微白,居然是文震孟。
文震孟为了此番会试能够考中,什么门路走都了。
诸权贵对他兴致寥寥,唯左都御史高攀龙对其青眼相加,並暗示会让他此番金榜题名。
有了大人物的承诺,文震孟无心科考,反而帮著高攀龙做传声筒,甘愿做其爪牙。
这老举人对著周嘉謨行了一礼,说道:“大宗伯在上,晚生文震孟谨拜。”
周嘉謨脸色不虞,问道:“左都御史高攀龙让你带了什么口信过来?”
文震孟躬身一礼,神色凝重道:“大宗伯容稟,左都御史高公特命晚生传话一一令郎之事,实乃陛下以詔狱相胁,意在逼部堂自请去位。然当今朝局危如累卵,陛下连颁抗旱、新粮、清粮三詔,又准备清丈北直隶土地,已动国本。高公言,部堂此时非但不能辞,更当以退为进。”
他趋前半步,压低声音:“若部堂明日上疏请辞,直指清丈田亩乃变乱祖制,都察院十三道御史当即联名附议。”
话到此处突然收声,只將袖中密札双手奉上,说道:“此乃高公亲笔,请部堂过目。”
周嘉謨闻言,眼中寒光一闪,枯瘦的手指缓缓摩著青瓷茶盏,並没有接过密札,只是发出一声冷笑,说道:
“高攀龙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让老夫去当这个出头椽子,他倒躲在都察院里坐收渔利?”
他猛地將茶盏往案上一顿,茶水溅出几滴:“陛下这是要拿我周家杀鸡做猴!若真闹到百官辞官的地步,你当魏忠贤的锦衣卫是摆设?到时候詔狱里关的,怕就不止老天那两个不成器的东西了。”
清丈土地,是良政,
他在北直隶没有多少土地,被清丈了又如何?
倒是他高攀龙,资產颇丰,此刻倒要他去送命了。
这算盘打得可真妙。
文震孟身子微倾,声音压得极低:“大宗伯明鑑。左都御史已密会六科给事中及六部堂官,只要您明日率先上疏请辞,奏章中直指清丈田亩乃变乱祖制、新粮推广为动摇国本,届时十三道御史联名弹章必如雪片飞入通政司,六部郎官集体告病。会试考生集体罢考,届时朝堂一空,天下清议沸腾,便是陛下,也不得不从。”
“放肆!”
周嘉謨突然暴起,枯瘦的手掌重重拍在黄梨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噹作响。
老人双目圆睁,鬍鬚颤抖:
“尔等这是要逼宫?!”
周嘉謨目光如刀,在文震孟脸上过,忽地发出一声短促的冷笑:
“呵呵。”
“高攀龙素来以清流自居,如今倒要拉老夫做这乱政的急先锋?回去告诉你家主子,我周家纵有罪,也是天子问罪,轮不到都察院来指手画脚。
文震孟额角渗出细汗,急趋半步:“大宗伯明鑑!陛下近来破格简拔武弃,打压词臣,若再容其推行清丈田亩这等苛政...”
他喉结滚动,声音陡然沉痛,说道:“今日是周氏郎君下詔狱,明日便是我等读书人的立朝根本啊!高公此举,实为天下士林请命!”
周嘉謨闻言,嘴角扯出一丝讥消的冷笑:“好个为天下士林请命!“
他枯瘦的手指摩著案上密札,突然將其揉作一团,
“不过是某些人想借老夫这把老骨头,替他们火中取栗罢了。”
屋內陷入死寂,只听得更漏滴答。
良久,老尚书猛地起身,广袖带起一阵寒风:“送客!”
他背对文震孟,声音冷硬如铁,说道:“明日老夫自会上疏请辞一一但只为犬子失教,与朝政无干。”
行至屏风处,周嘉謨忽又驻足,侧首斜道:“回去告诉高攀龙...让他好生思量,到底是谁在祸乱朝纲!”
最后四字咬得极重,宛如刀剑相击。
“大宗伯为社稷考量啊!”
文震孟闻言,面色一滯,正欲再劝,却见周嘉謨枯瘦的手指重重叩在案几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老尚书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文生且住!你不过一介赴考举子,何苦趟这朝堂浑水?”
“当今这位天子,可不是靠几个文臣辞官就能嚇住的。高攀龙若执意为之,只怕詔狱里,很快就要多几具清流尸首了。你还未为官,不要断了自己的青云之途。”
死贫道不死道友。
他周嘉謨浸润官场多年,岂会被三言两语就被了?
至於你高攀龙想要送死,不要拉上我!
文震孟见周嘉謨態度坚决,只得深深一揖,说道:“大宗伯不妨先览此札,再作决断。”
他后退两步,忽又站定,声音陡然压低:“高公还有最后一言相告:这宦海沉浮,从来便是逆水行舟。今日退这一步,明日便是粉身碎骨。”
说罢不待回应,转身疾步而出,青布直在穿堂风中猎猎作响,转眼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周嘉謨待文震孟离去后,枯瘦的手指缓缓展开那封被揉皱的密札。
才看了几行,他猛然倒吸一口凉气,青白的麵皮瞬间血色尽褪,
“好个高攀龙!”
你是真要我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