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帝詔晨悬,龙章炳焕
第136章 帝詔晨悬,龙章炳焕
“明卿,莫要意气用事!”
刘一憬听到周嘉謨赌气一般的话语,眉头紧皱。
“你也在官场浸没了数十年了,难道还要逆势而为?”
周嘉謨冷哼一声,说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点,恐怕是刘阁老永远都不会明白的刘一憬沉默片刻,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他不是泥做的,他也是人,被周嘉謨几次三番言语讥讽,刘一憬的脾气也是上来了。
“明卿好自为之罢!”
说完这些,刘一憬拂袖而去。
周嘉謨见刘一憬离去的背影,却只是笑一声:“小人!”
之后,他钻入抬轿,对著老僕说道:“打道回府!”
周嘉謨的轿子在寒夜中缓缓前行。
他斜倚在轿厢內,灰鼠皮斗篷下的手指无意识地摩著铜手炉,炉壁早已凉透,却仍被他得发烫。
轿外传来更夫沙哑的榔子声,三长两短,已过戌时。
石板路上积雪未消,轿夫踩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碾碎了一地冰渣。
路过鼓楼时,夜巡的锦衣卫举著火把列队而过,火光透过轿帘的缝隙,在他紧绷的面容上投下跳动的阴影。
“部堂,过银锭桥了。”
老僕周安在轿窗外低声提醒。
周嘉謨微微睁眼,警见桥下黑沉沉的河水泛著碎冰的冷光,恰如他此刻翻涌的思绪。
终於到家了。
入了府宅,周嘉謨沉鬱的心情这才好了不少。
“老爷,怎这么晚才归家?”有一美妇人迎来。
她是周嘉謨不久前新纳的侧室,是监军道李琮的族女。
李氏年方二八,身量纤细,肌肤莹白如新雪,一双杏眼在灯笼映照下泛著温润的水光。
因久候老爷归家,鼻尖被冻得微红,更添几分娇怯。
“烦心事不提也罢!”
周嘉謨嘆了一口气,將身上的灰鼠皮斗篷褪下,李氏接过斗篷,把她交给身边的侍女,笑著说道:“不提便不提,菜都做好了,现在暖暖便上来,恰好今日大郎二郎都在家。”
周嘉謨闻言,眼晴一亮。
“延光、延禧在家?將窖藏的好酒拿出来一坛!”
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周延光荫授尚宝司丞,是他的衣钵传人。
次子周延禧在万历四十六年中了举人,在城西买了间府宅,算是分出去了。
两个儿子不常聚在一起,今日倒是稀奇了。
周嘉謨径直走入堂中,两个儿子当即对他行礼。
“儿子拜见父亲!”
周嘉謨笑了笑,说道:“在家里就不需要用外面那一套了,想起来,也是好久没有一家人吃顿饭了,坐。”
眾人列坐,没过多久,下人便上了酒菜,
紫檀炕桌上摆著热腾腾的羊肚银鱼火锅景泰蓝锅里翻滚著浓白的羊肚汤底,飘著蓟州松蘑、黄芽韭和天津卫的银鱼雪蛤。
小廝端来炙鹿肉攒盒,兴安岭的鹿肉在红泥炉上滋滋冒油。
一旁还备著燕窝羹、鹅油酥卷,配上一壶温热的蓟州黄米酒,酒香混著炭火气,熏得窗上的冰都模糊了。
这一桌,没有十两银子是打不住的。
倒上美酒,周嘉謨笑著说道:“看到你们两人都有所成就,为父也就放心了。”
长子周延光迟疑片刻,最后还是壮著胆子问道:“听说父亲明日要廷推兵部右侍郎?“
周嘉謨脸上的笑容骤然消失,他以审视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儿子,说道:“家中不谈国事。”
次子周延禧急忙说道:“父亲!这不是国事,这是家事!父亲若是逆圣意,我们家都要被斩首示眾,还请父亲三思!”
两个儿子好似提前知道了什么风声。
便是周延禧都特意从城西赶来,为的便是劝一劝自己固执的老父亲,莫要意气用事。
“砰!“
周嘉謨重重地拍在桌案上,震得杯盏叮噹作响,酒液溅出,在锦缎桌布上开一片暗红。
李氏嚇得脸色煞白,手中的银箸当唧落地。
“老爷,莫要气坏了身子。”
周嘉謨將李氏当做空气,他直勾勾的盯著自己的两个儿子,眼中夹杂著愤怒与失望。
“你们是替谁传声?”周嘉謨声音冷得像冰。
长子周延光咬了咬牙,硬著头皮说道:“我们不为谁传声,我们是为父亲著想,为周家著想!
我们老周家到了现在不容易.::”
“够了!”
周嘉謨勃然大怒,猛地站起身,袖袍带翻了青瓷酒壶,琥珀色的酒液顺著桌沿滴滴答答落在地上,像极了午门外未乾的血跡,
他冷冷扫视两个儿子,眼中儘是失望与愤怒:“在家也不得安生,这饭你们去吃吧!”
两个儿子不知道被谁摄了,敢说他这个老子来了。
刘一憬?
还是说..
是陛下?
“父亲,请父亲三思啊!”
周嘉謨头也不回的离去,便只剩下坐在椅子上的周家二子,以及在一旁站著侍奉的李氏。
“我...我去劝一劝老爷。
李氏有些慌忙的离去。
周延光与周延禧兄弟不置可否。
对於这个比他们还要小的后妈,他们並不待见。
“若父亲执意如此,哎~以陛下的性子,我们完了!”
“父亲,若你还要我们两个儿子,便要三思而后行。”
还没转入后厢房,周嘉謨便听到儿子们的喊声,他面目顿时扭曲起来。
“当真是生了两个不孝子!我周嘉謨光明磊落,怎么会生下如此贪生怕死的子嗣,丟了我老周家列祖列宗的脸了!”
说完,他转身大步离去。
妾室李氏慌忙追上去,说道:“老爷,万请息怒。”
两人一道进了寢房。
夜风呼啸,窗帘被吹得猎猎作响。
周嘉謨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他望著漆黑如墨的夜色,心中一片冰凉一一连亲生骨肉都成了说客,这朝堂,还有何处可容他立足?
一时之间,周嘉謨只觉得心哀大於死。
“老爷~”
李氏有些担忧的担著便得癲狂的周嘉謨,心里已经后悔跟上来了。
这一声略带恐惧的『老爷”,顿时让周嘉謨死死的盯著李氏。
“你以为我疯了不成?”
周嘉謨步步紧逼。
李氏一步步后退,颤抖著说道:“妾...妾不敢。”
“不敢?呵呵呵!”
周嘉謨冷笑一声,说道:“不敢?那便是心中觉得我疯了,我疯了?我快疯了,但我还没疯!”
这老人恶狠狠的看向自已新纳未久的美妾,心里不知道从哪里生出了征服欲,他大声命令道:“卸甲!”
李氏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得怯生生地脱了一件。
周嘉謨见此,更大声的骂道:“再脱再脱再脱,让你卸甲没听到吗?”
李氏眼中缀著泪,只得一件一件地脱,最后只剩下了肚兜和衬裤,
周嘉謨走上去,看著这具青春靚影的肉体,伸手去摸,
但很快,他便意兴阑珊起来了,周嘉謨不仅没继续动作,反倒转身就走了。
把李氏一个“晾”在了那里。
人老了,抱著美妾,却也无能为力。
重症鸡无力。
他在朝堂,添为六部天官,看起来风光无限,然而...他也似一个垂垂老朽,抱著吏部这个美妾,无能为力。
方从哲是傀首辅,他周嘉謨,也快是傀尚书了。
翌日。
窗外仍是黑沉沉的,五更的榔子声远远传来,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冷清。
周嘉謨睁开眼,只觉得头痛欲裂,昨夜辗转难眠,直到三更才勉强合眼,
他缓缓坐起身,伸手揉了揉太阳穴,指尖触到额角突突跳动的青筋,不由得长嘆一口气。
“老爷,该起了。”
老僕周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著几分小心翼翼。
“进来吧。”
周嘉謨嗓音沙哑,像是被冷风颳过一般。
周安推门而入,手里捧著一盏温热的参茶,身后跟著两名小廝,一人端著铜盆热水,另一人捧著官袍和乌纱帽。
周嘉謨接过参茶,抿了一口,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却驱不散他心中的鬱结。
“老爷,今日天寒,多穿些。”周安低声提醒,將一件狐裘披风递了过来。
周嘉謨点了点头,任由小斯伺候著洗漱更衣。
铜盆里的热水蒸腾起白雾,映得他面容模糊不清,唯有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却藏著一丝疲惫。
穿戴整齐后,他站在铜镜前,看看镜中的自己一一緋色官袍衬得他面色愈发苍白,眉宇间的皱纹更深了,仿佛一夜之间又老了几岁。
他伸手整了整乌纱帽,指尖触到帽檐时,微微一顿,似是想起了什么,眼神暗了暗。
“老爷,轿子已备好了。”周安在身后轻声提醒。
周嘉謨收回思绪,淡淡道:“走吧。”
推开房门,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他不由得紧了紧披风。
庭院里积雪未消,踩上去发出咯哎咯吱的声响。
天边隱约泛起一丝鱼肚白,但夜色仍浓,府中的灯笼在风中摇曳,投下摇曳的光影。
两个儿子早就在院中等候了,而妾室李氏,则是低头躲避著周嘉謨的目光,不敢与之对视。
“父亲,到了吏部..”
周嘉謨没心情和两个儿子瓣扯,径直走出了庭院。
轿夫早已候在院外,见他出来,连忙掀开轿帘。
周嘉謨迈步上轿,坐定后,轿子缓缓抬起,朝著吏部衙门的方向行去。
轿內昏暗,只有偶尔透进来的灯笼微光。
周嘉謨靠在轿厢內,闭目养神,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昨夜的爭执:儿子的劝诫、刘一憬的警告、皇帝的步步紧逼——一切纷乱如麻,让他胸口发闷。
“老爷,到吏部了。”
周安的声音从轿外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周嘉謨睁开眼,深吸一口气,掀开轿帘。
天色已微微亮起,吏部衙门的朱漆大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肃穆。
他整了整衣冠,迈步下轿,抬头看了一眼匾额上的“吏部”二字,眼神复杂。
“今日。”
他低声喃喃,似是在对自己说,又似是在问天。
“且看如何吧。”
说罢,他大步踏入衙门,背影在晨光中拉得修长,却又透著一股孤绝之意。
才进入吏部没多久,便有人前来告知,各部堂官、允政使、大理寺卿、六科给中事和都察院御史,都已经到午门外东朝房了。
陛下这是有备而来啊!
周嘉謨深深嘆了一口气,丑道:“那便遵罢!”
常规廷推地方,就是在午门外东朝房。
如果廷推六部尚书、总督等,则是要至文华殿或中极殿进命。
此刻东朝房中,眾人济济一堂。
礼部尚书孙慎命、兵部左侍郎张经世、户部尚书李长庚、刑部尚书黄克瓚、工部尚书王永光。
允政使曹於汴、大理寺卿李志、都察院河南道御史崔呈秀、六科给中事各一人,此刻皆在东朝房中。
周嘉謨踏入东朝房中,眾人“目光便聚集在他身上。
“诸位,各自落居罢!”
东朝房內,炭火微红,却驱不散凝重的寒意。
周嘉謨端坐主位,指尖轻叩案几,目光扫过列席|九卿,最后落在面前艺份履歷上:原辽东巡抚袁应泰、馅仆寺寧卿袁可立、山西巡抚张鹤鸣、辽东经略熊廷弼,艺人名讳在烛光下泛著冷意。
这艺个人里面,很明显,有一个是席等充数一。
熊廷弼为辽东经略,陛下属意他镇守辽东,是不可能归朝为兵部侍郎的。
“诸公既至,便请评议。”周嘉謨声音沉缓,緋袍上“孔雀补子在晨光中泛著暗蓝。
“既然如此,那我便开个头罢!”
礼部尚书孙慎命率先开口。
至於为什么孙慎命由之前|礼部侍郎变成礼部尚书,还是因为孙如游入阁了。
《大明会典·吏部》规定,尚书入阁即视为“辞部务“,原职自动空缺。
在孙如游入阁之后,礼部尚书“位行就空出来了。
孙慎命为礼部侍郎,在不久前廷推上位,
虽然他在东林党中|名声不好,是幸进之臣,是帝党,是阉人走狗。
但:
礼部尚书这个位行,是真真切切丨坐在屁股下面丨。
有自己学生孙承宗一关係,孙慎命如今也是逐渐朝著皇帝靠拢了。
如今,陛下有意伐袁可立为兵部右侍郎,便是有些不符合祖制,那他也不管了!
他为臣子,陛下|圣意,岂能违背?
他缓缓道:
“袁可立虽资歷尚浅,然陛下屡赞其才,当为首选!”
他话音未落,吏部尚书周嘉謨便轻咳一声:“袁个卿未歷封疆,骤擢侍郎,恐难服眾。
爭论渐起。
户部尚书李长庚抚须道:“袁应泰巡抚辽东时,屯田练兵,颇有建树。”
周嘉謨微微頜首,正欲附和,却听都察院御史崔呈秀冷笑:“袁应泰?未见他又什么功劳,若建奴打来,不定辽阳都守不住,他只有治水只能而已!若论胆识韜略,袁可立前番奏陈《练兵实纪》,陛下亲批『可大用”,此乃天意!”
言罢,他环视眾人,似有深意1提醒道:“我等...难道还能违抗天意乎?”
这天意,自然是皇帝朱由校之意了。
周嘉謨面色一沉,袖中拳头紧。
昨日←一憬|警告犹在耳边,如今廷推未半,风向已偏。
他强压怒意,淡淡道:“资歷、政绩、品命,三者缺一不可。袁应泰久镇边陲,功勋卓著,岂是幸进之辈可比?”
“幸进?”
兵部左侍郎张经世突然拍案。
这个幸进之臣,他也要做!
孙承宗不在京城,而在辽东,作为兵部尚书之下第一人,张经世)孙承宗出席廷推。
作为兵部左侍郎,再上一步,就是六部堂官了。
谁不想更上一步|?
以陛下对孙承宗|重视,他入阁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入阁之后,谁做下一个兵部尚书?
不言而喻!
有孙慎命|榜样在,张经世已经知道未来|路如何走了。
那就是紧紧跟隨伟大丨大明皇帝,两京一十三省天空上唯一|那颗馅阳!
如今皇帝已经是放出风声,要让袁可立上位了,他怎么能抗命?
因此,怀揣著对升官|渴望,张经世恶狠狠|对著周嘉謨斥道:
“袁可立乃陛下钦点,周部堂此言,莫非暗指圣断有误?”
话如利刃,直刺周嘉謨心口。
他眼角一跳,警见允政使曹於汴正偷偷擦拭额汗,墨跡在票擬笺上晕开蝌蚪般“污痕。
他无言以对,又感到心累。
“投票吧。”
周嘉謨猛地推开青玉镇纸。
九支狼毫在沉默中起落,他挥毫写下“袁应泰”,笔锋凌厉如刀。
陛下要拣要剐,悉听尊便!
臣道名节,他就算是死,也要坚守!
很快,九封密书便写好了。
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整理九封密书,確认无误之后,便开始拆阅。
拆阅时,羊角灯骤暗。
崔呈秀尖声唱票:“袁可立一一第一票!”
“袁应泰一一第一票!”
眾人听到袁应泰三字,有些震醋看向周嘉謨。
不是,你真敢逆圣意?
周嘉謨面无表情,像块石头。
崔呈秀冷眼警了周嘉謨一眼,冷笑一声,继续唱票:
“袁可立一一第二票!”
“袁可立一第三票!”
“袁可立一一第八票!”
话语一落,崔呈秀露出笑容,双道:“诸位大多是公忠体国的贤臣,陛下知道了,势必欣慰。
而在一边。
吏部尚书周嘉謨却是绷不住了。
“八比一...”周嘉謨|嘆息飘在梁间。
这便是大势吗?
诺大朝堂,竟伐被陛下一手又持!!
周嘉謨忽觉乌纱帽歪了,玉带也松垮悬著。
窗外飘进|雪粒落在他手背,满然觉得有些滚烫。
不知不觉之间,大明朝一天...
已经变了!
“明卿,莫要意气用事!”
刘一憬听到周嘉謨赌气一般的话语,眉头紧皱。
“你也在官场浸没了数十年了,难道还要逆势而为?”
周嘉謨冷哼一声,说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点,恐怕是刘阁老永远都不会明白的刘一憬沉默片刻,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他不是泥做的,他也是人,被周嘉謨几次三番言语讥讽,刘一憬的脾气也是上来了。
“明卿好自为之罢!”
说完这些,刘一憬拂袖而去。
周嘉謨见刘一憬离去的背影,却只是笑一声:“小人!”
之后,他钻入抬轿,对著老僕说道:“打道回府!”
周嘉謨的轿子在寒夜中缓缓前行。
他斜倚在轿厢內,灰鼠皮斗篷下的手指无意识地摩著铜手炉,炉壁早已凉透,却仍被他得发烫。
轿外传来更夫沙哑的榔子声,三长两短,已过戌时。
石板路上积雪未消,轿夫踩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碾碎了一地冰渣。
路过鼓楼时,夜巡的锦衣卫举著火把列队而过,火光透过轿帘的缝隙,在他紧绷的面容上投下跳动的阴影。
“部堂,过银锭桥了。”
老僕周安在轿窗外低声提醒。
周嘉謨微微睁眼,警见桥下黑沉沉的河水泛著碎冰的冷光,恰如他此刻翻涌的思绪。
终於到家了。
入了府宅,周嘉謨沉鬱的心情这才好了不少。
“老爷,怎这么晚才归家?”有一美妇人迎来。
她是周嘉謨不久前新纳的侧室,是监军道李琮的族女。
李氏年方二八,身量纤细,肌肤莹白如新雪,一双杏眼在灯笼映照下泛著温润的水光。
因久候老爷归家,鼻尖被冻得微红,更添几分娇怯。
“烦心事不提也罢!”
周嘉謨嘆了一口气,將身上的灰鼠皮斗篷褪下,李氏接过斗篷,把她交给身边的侍女,笑著说道:“不提便不提,菜都做好了,现在暖暖便上来,恰好今日大郎二郎都在家。”
周嘉謨闻言,眼晴一亮。
“延光、延禧在家?將窖藏的好酒拿出来一坛!”
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周延光荫授尚宝司丞,是他的衣钵传人。
次子周延禧在万历四十六年中了举人,在城西买了间府宅,算是分出去了。
两个儿子不常聚在一起,今日倒是稀奇了。
周嘉謨径直走入堂中,两个儿子当即对他行礼。
“儿子拜见父亲!”
周嘉謨笑了笑,说道:“在家里就不需要用外面那一套了,想起来,也是好久没有一家人吃顿饭了,坐。”
眾人列坐,没过多久,下人便上了酒菜,
紫檀炕桌上摆著热腾腾的羊肚银鱼火锅景泰蓝锅里翻滚著浓白的羊肚汤底,飘著蓟州松蘑、黄芽韭和天津卫的银鱼雪蛤。
小廝端来炙鹿肉攒盒,兴安岭的鹿肉在红泥炉上滋滋冒油。
一旁还备著燕窝羹、鹅油酥卷,配上一壶温热的蓟州黄米酒,酒香混著炭火气,熏得窗上的冰都模糊了。
这一桌,没有十两银子是打不住的。
倒上美酒,周嘉謨笑著说道:“看到你们两人都有所成就,为父也就放心了。”
长子周延光迟疑片刻,最后还是壮著胆子问道:“听说父亲明日要廷推兵部右侍郎?“
周嘉謨脸上的笑容骤然消失,他以审视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儿子,说道:“家中不谈国事。”
次子周延禧急忙说道:“父亲!这不是国事,这是家事!父亲若是逆圣意,我们家都要被斩首示眾,还请父亲三思!”
两个儿子好似提前知道了什么风声。
便是周延禧都特意从城西赶来,为的便是劝一劝自己固执的老父亲,莫要意气用事。
“砰!“
周嘉謨重重地拍在桌案上,震得杯盏叮噹作响,酒液溅出,在锦缎桌布上开一片暗红。
李氏嚇得脸色煞白,手中的银箸当唧落地。
“老爷,莫要气坏了身子。”
周嘉謨將李氏当做空气,他直勾勾的盯著自己的两个儿子,眼中夹杂著愤怒与失望。
“你们是替谁传声?”周嘉謨声音冷得像冰。
长子周延光咬了咬牙,硬著头皮说道:“我们不为谁传声,我们是为父亲著想,为周家著想!
我们老周家到了现在不容易.::”
“够了!”
周嘉謨勃然大怒,猛地站起身,袖袍带翻了青瓷酒壶,琥珀色的酒液顺著桌沿滴滴答答落在地上,像极了午门外未乾的血跡,
他冷冷扫视两个儿子,眼中儘是失望与愤怒:“在家也不得安生,这饭你们去吃吧!”
两个儿子不知道被谁摄了,敢说他这个老子来了。
刘一憬?
还是说..
是陛下?
“父亲,请父亲三思啊!”
周嘉謨头也不回的离去,便只剩下坐在椅子上的周家二子,以及在一旁站著侍奉的李氏。
“我...我去劝一劝老爷。
李氏有些慌忙的离去。
周延光与周延禧兄弟不置可否。
对於这个比他们还要小的后妈,他们並不待见。
“若父亲执意如此,哎~以陛下的性子,我们完了!”
“父亲,若你还要我们两个儿子,便要三思而后行。”
还没转入后厢房,周嘉謨便听到儿子们的喊声,他面目顿时扭曲起来。
“当真是生了两个不孝子!我周嘉謨光明磊落,怎么会生下如此贪生怕死的子嗣,丟了我老周家列祖列宗的脸了!”
说完,他转身大步离去。
妾室李氏慌忙追上去,说道:“老爷,万请息怒。”
两人一道进了寢房。
夜风呼啸,窗帘被吹得猎猎作响。
周嘉謨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他望著漆黑如墨的夜色,心中一片冰凉一一连亲生骨肉都成了说客,这朝堂,还有何处可容他立足?
一时之间,周嘉謨只觉得心哀大於死。
“老爷~”
李氏有些担忧的担著便得癲狂的周嘉謨,心里已经后悔跟上来了。
这一声略带恐惧的『老爷”,顿时让周嘉謨死死的盯著李氏。
“你以为我疯了不成?”
周嘉謨步步紧逼。
李氏一步步后退,颤抖著说道:“妾...妾不敢。”
“不敢?呵呵呵!”
周嘉謨冷笑一声,说道:“不敢?那便是心中觉得我疯了,我疯了?我快疯了,但我还没疯!”
这老人恶狠狠的看向自已新纳未久的美妾,心里不知道从哪里生出了征服欲,他大声命令道:“卸甲!”
李氏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得怯生生地脱了一件。
周嘉謨见此,更大声的骂道:“再脱再脱再脱,让你卸甲没听到吗?”
李氏眼中缀著泪,只得一件一件地脱,最后只剩下了肚兜和衬裤,
周嘉謨走上去,看著这具青春靚影的肉体,伸手去摸,
但很快,他便意兴阑珊起来了,周嘉謨不仅没继续动作,反倒转身就走了。
把李氏一个“晾”在了那里。
人老了,抱著美妾,却也无能为力。
重症鸡无力。
他在朝堂,添为六部天官,看起来风光无限,然而...他也似一个垂垂老朽,抱著吏部这个美妾,无能为力。
方从哲是傀首辅,他周嘉謨,也快是傀尚书了。
翌日。
窗外仍是黑沉沉的,五更的榔子声远远传来,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冷清。
周嘉謨睁开眼,只觉得头痛欲裂,昨夜辗转难眠,直到三更才勉强合眼,
他缓缓坐起身,伸手揉了揉太阳穴,指尖触到额角突突跳动的青筋,不由得长嘆一口气。
“老爷,该起了。”
老僕周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著几分小心翼翼。
“进来吧。”
周嘉謨嗓音沙哑,像是被冷风颳过一般。
周安推门而入,手里捧著一盏温热的参茶,身后跟著两名小廝,一人端著铜盆热水,另一人捧著官袍和乌纱帽。
周嘉謨接过参茶,抿了一口,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却驱不散他心中的鬱结。
“老爷,今日天寒,多穿些。”周安低声提醒,將一件狐裘披风递了过来。
周嘉謨点了点头,任由小斯伺候著洗漱更衣。
铜盆里的热水蒸腾起白雾,映得他面容模糊不清,唯有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却藏著一丝疲惫。
穿戴整齐后,他站在铜镜前,看看镜中的自己一一緋色官袍衬得他面色愈发苍白,眉宇间的皱纹更深了,仿佛一夜之间又老了几岁。
他伸手整了整乌纱帽,指尖触到帽檐时,微微一顿,似是想起了什么,眼神暗了暗。
“老爷,轿子已备好了。”周安在身后轻声提醒。
周嘉謨收回思绪,淡淡道:“走吧。”
推开房门,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他不由得紧了紧披风。
庭院里积雪未消,踩上去发出咯哎咯吱的声响。
天边隱约泛起一丝鱼肚白,但夜色仍浓,府中的灯笼在风中摇曳,投下摇曳的光影。
两个儿子早就在院中等候了,而妾室李氏,则是低头躲避著周嘉謨的目光,不敢与之对视。
“父亲,到了吏部..”
周嘉謨没心情和两个儿子瓣扯,径直走出了庭院。
轿夫早已候在院外,见他出来,连忙掀开轿帘。
周嘉謨迈步上轿,坐定后,轿子缓缓抬起,朝著吏部衙门的方向行去。
轿內昏暗,只有偶尔透进来的灯笼微光。
周嘉謨靠在轿厢內,闭目养神,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昨夜的爭执:儿子的劝诫、刘一憬的警告、皇帝的步步紧逼——一切纷乱如麻,让他胸口发闷。
“老爷,到吏部了。”
周安的声音从轿外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周嘉謨睁开眼,深吸一口气,掀开轿帘。
天色已微微亮起,吏部衙门的朱漆大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肃穆。
他整了整衣冠,迈步下轿,抬头看了一眼匾额上的“吏部”二字,眼神复杂。
“今日。”
他低声喃喃,似是在对自己说,又似是在问天。
“且看如何吧。”
说罢,他大步踏入衙门,背影在晨光中拉得修长,却又透著一股孤绝之意。
才进入吏部没多久,便有人前来告知,各部堂官、允政使、大理寺卿、六科给中事和都察院御史,都已经到午门外东朝房了。
陛下这是有备而来啊!
周嘉謨深深嘆了一口气,丑道:“那便遵罢!”
常规廷推地方,就是在午门外东朝房。
如果廷推六部尚书、总督等,则是要至文华殿或中极殿进命。
此刻东朝房中,眾人济济一堂。
礼部尚书孙慎命、兵部左侍郎张经世、户部尚书李长庚、刑部尚书黄克瓚、工部尚书王永光。
允政使曹於汴、大理寺卿李志、都察院河南道御史崔呈秀、六科给中事各一人,此刻皆在东朝房中。
周嘉謨踏入东朝房中,眾人“目光便聚集在他身上。
“诸位,各自落居罢!”
东朝房內,炭火微红,却驱不散凝重的寒意。
周嘉謨端坐主位,指尖轻叩案几,目光扫过列席|九卿,最后落在面前艺份履歷上:原辽东巡抚袁应泰、馅仆寺寧卿袁可立、山西巡抚张鹤鸣、辽东经略熊廷弼,艺人名讳在烛光下泛著冷意。
这艺个人里面,很明显,有一个是席等充数一。
熊廷弼为辽东经略,陛下属意他镇守辽东,是不可能归朝为兵部侍郎的。
“诸公既至,便请评议。”周嘉謨声音沉缓,緋袍上“孔雀补子在晨光中泛著暗蓝。
“既然如此,那我便开个头罢!”
礼部尚书孙慎命率先开口。
至於为什么孙慎命由之前|礼部侍郎变成礼部尚书,还是因为孙如游入阁了。
《大明会典·吏部》规定,尚书入阁即视为“辞部务“,原职自动空缺。
在孙如游入阁之后,礼部尚书“位行就空出来了。
孙慎命为礼部侍郎,在不久前廷推上位,
虽然他在东林党中|名声不好,是幸进之臣,是帝党,是阉人走狗。
但:
礼部尚书这个位行,是真真切切丨坐在屁股下面丨。
有自己学生孙承宗一关係,孙慎命如今也是逐渐朝著皇帝靠拢了。
如今,陛下有意伐袁可立为兵部右侍郎,便是有些不符合祖制,那他也不管了!
他为臣子,陛下|圣意,岂能违背?
他缓缓道:
“袁可立虽资歷尚浅,然陛下屡赞其才,当为首选!”
他话音未落,吏部尚书周嘉謨便轻咳一声:“袁个卿未歷封疆,骤擢侍郎,恐难服眾。
爭论渐起。
户部尚书李长庚抚须道:“袁应泰巡抚辽东时,屯田练兵,颇有建树。”
周嘉謨微微頜首,正欲附和,却听都察院御史崔呈秀冷笑:“袁应泰?未见他又什么功劳,若建奴打来,不定辽阳都守不住,他只有治水只能而已!若论胆识韜略,袁可立前番奏陈《练兵实纪》,陛下亲批『可大用”,此乃天意!”
言罢,他环视眾人,似有深意1提醒道:“我等...难道还能违抗天意乎?”
这天意,自然是皇帝朱由校之意了。
周嘉謨面色一沉,袖中拳头紧。
昨日←一憬|警告犹在耳边,如今廷推未半,风向已偏。
他强压怒意,淡淡道:“资歷、政绩、品命,三者缺一不可。袁应泰久镇边陲,功勋卓著,岂是幸进之辈可比?”
“幸进?”
兵部左侍郎张经世突然拍案。
这个幸进之臣,他也要做!
孙承宗不在京城,而在辽东,作为兵部尚书之下第一人,张经世)孙承宗出席廷推。
作为兵部左侍郎,再上一步,就是六部堂官了。
谁不想更上一步|?
以陛下对孙承宗|重视,他入阁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入阁之后,谁做下一个兵部尚书?
不言而喻!
有孙慎命|榜样在,张经世已经知道未来|路如何走了。
那就是紧紧跟隨伟大丨大明皇帝,两京一十三省天空上唯一|那颗馅阳!
如今皇帝已经是放出风声,要让袁可立上位了,他怎么能抗命?
因此,怀揣著对升官|渴望,张经世恶狠狠|对著周嘉謨斥道:
“袁可立乃陛下钦点,周部堂此言,莫非暗指圣断有误?”
话如利刃,直刺周嘉謨心口。
他眼角一跳,警见允政使曹於汴正偷偷擦拭额汗,墨跡在票擬笺上晕开蝌蚪般“污痕。
他无言以对,又感到心累。
“投票吧。”
周嘉謨猛地推开青玉镇纸。
九支狼毫在沉默中起落,他挥毫写下“袁应泰”,笔锋凌厉如刀。
陛下要拣要剐,悉听尊便!
臣道名节,他就算是死,也要坚守!
很快,九封密书便写好了。
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整理九封密书,確认无误之后,便开始拆阅。
拆阅时,羊角灯骤暗。
崔呈秀尖声唱票:“袁可立一一第一票!”
“袁应泰一一第一票!”
眾人听到袁应泰三字,有些震醋看向周嘉謨。
不是,你真敢逆圣意?
周嘉謨面无表情,像块石头。
崔呈秀冷眼警了周嘉謨一眼,冷笑一声,继续唱票:
“袁可立一一第二票!”
“袁可立一第三票!”
“袁可立一一第八票!”
话语一落,崔呈秀露出笑容,双道:“诸位大多是公忠体国的贤臣,陛下知道了,势必欣慰。
而在一边。
吏部尚书周嘉謨却是绷不住了。
“八比一...”周嘉謨|嘆息飘在梁间。
这便是大势吗?
诺大朝堂,竟伐被陛下一手又持!!
周嘉謨忽觉乌纱帽歪了,玉带也松垮悬著。
窗外飘进|雪粒落在他手背,满然觉得有些滚烫。
不知不觉之间,大明朝一天...
已经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