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日报,墨阵燎原
第120章 皇明日报,墨阵燎原
大明如今的印刷业其实很发达,
泰昌元年北京民间书坊至少30家,南京更达百家以上。
至於为何如此,主要原因还是技术成熟了,活字印刷术大肆普及,加上套色印刷出现。
当然,也和官方的態度有关,万历年间,官方对民间的印刷管理宽鬆,不搞清朝文字狱的那一套。
加上有印刷书本这方面的需求:
科举考试八股文选本(如《程墨文选》)畅销,北京书坊“日夜刊印,犹不能供”。
戏曲(《牡丹亭》)、小说(《西游记》)印刷量较嘉靖朝增长5倍。
佛教经卷(如《嘉兴藏》)、天主教书籍(利玛竇《交友论》)並行刊刻。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东西。
像是《金瓶梅》等禁书,精刻套色本(带图的),私下刊印,一本居然甚至能卖出十两之多。
不管什么时代,瑟瑟都是第一生產力。
京城印刷业发达,由於皇帝的需要,魏忠贤带著锦衣卫,第一时间便將京城中的这些印刷坊给徵用了。
譬如位於正阳门外西河沿的汪氏“书业堂”,便是徽商汪廷訥的產业,主要刊刻《牡丹亭》、
印製科举备考书《程墨文选》书籍销往全国。
宣武门外菜市口的閔氏“聚奎楼”,是浙江湖州人閔齐级的產业,专门刊印小说,如《西厢记》插图本、《水滸传》简本等。
这些產能比较大的印刷坊,在这个要紧的时候,自然要为皇帝办事。
当然朱由校也不是白他们,还是有付钱的锦衣卫按照刊印的份数,给他们付一个比市场价低那么一点点的价格,让他们不至於无钱可赚。
而且.
徵用他们的时间不会太长。
朱由校已经命魏忠贤去物色印刷工匠,多打造印刷器具,甚至还让人改革印刷器具与印刷流程,儘可能的加快印刷的速度。
恐怕一两个月后,皇家印刷厂的印刷速度,便能够满足皇帝的需要了。
泰昌元年,十二月初七。
东暖阁。
皇帝御经之后,便召集三人前来问对。
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顾秉谦、少詹事黄立极、翰林院检討冯銓三人,皆是在朱由校登基之后,便早早前来投靠的。
因此受到朱由校的重用,给他们参与编撰《天鉴肃贪》的机会。
利益交换之下,他们也投桃报李,成为皇帝最坚定的支持者。
急皇帝之所急,想皇帝之所想。
皇帝要干什么,他们便做什么,上什么奏疏,
如今皇明日报,自然也要用到他们。
这些人饱读诗书,笔力雄浑,刊印在『皇明日报”的文章,都是由他们这些人为『小编”撰写的。
“日报內容写得如何了?”朱由校见人来了之后,当即问道。
“陛下,皆在此处。”
顾秉谦当即上前,將他们写的文章拿了出来,递到魏朝手上。
魏朝接过小册之后,当即快步送至御前。
朱由校打开小册,定眼一看:这是一份简要的皇明日报排版报。
头版的內容,记录的是他的御笔圣训,警如第一版皇明日报上面写著:朕誓诛贪囊,以谢天下!
配图一颗炎日当空。
这很显然,是为了神化皇权。
次版的內容为雷霆锄奸,上面的內容,有整顿京营的原因、目的、以及事情概括。
日报选择几个典型,大书特书他们的罪过,之后笔锋一转,书道:皇帝知晓了这些人的罪过之后,痛心疾首,龙顏大怒,当今命令锦衣卫將其抓拿,或剥皮实草,或斩首示眾。
写得跟爽文似的。
第三版则是安民新政,警如国家有难,皇帝紧衣缩食,並派人去賑灾、官仓放粮,让京师的米价骤降..
总之,他做了什么好的事情,都要写出来,让天下人都清楚明白:
他这个皇帝有在干事,並且干的事情,都是为了大明的百姓。
让大明的百姓心中,逐渐升起一颗太阳。
让他们的心中,只有一颗太阳。
那便是大明帝国的主体,伟大的领袖皇帝陛下!
第四版上面则是书忠义楷模,为的便是引导时代的价值观。
譬如,之前朱由校为伍文定他们追諡,之后每日都可以介绍一人,大书他们的功劳,以及伟大的大明皇帝为何要给他们追諡。
除了忠义楷模之外,还留有部分內容,写孝子烈女的故事,引导舆论风气。
什么天下『大同”这种事情,在后世发生便也就罢了,敢在我大明朝这里面出现。
通通浸猪笼!
另外,这版的內容,还可以写写大明朝发生的祥瑞吉兆。
譬如麒麟现世、嘉禾双穗等吉兆,佐证圣君在位,天下太平。
这些事情虽然都是编撰而出的,但只要有人信就行。
总之,大明帝国的主体,伟大的领袖皇帝陛下在位,大明就像是秦始皇摸电线桿一一贏麻了。
每天都在贏贏贏!
最后的副刊,则是实用教化的內容。
譬如科普《大明律》,让百姓知法懂法,让百姓可以监督那些官员,若有犯法之处,即刻直达天听。
算是变相的削弱一部分官员的权力,让他们得到百姓的监督与监视。
又警如附上节气耕作表,表示朝廷重视农耕。
对於这些排版,朱由校大致上是满意的,
这个皇明日报,一经发出,恐怕会让那些文官目瞪口呆。
这是能震动天下的壮举。
不过,虽然朱由校对於皇明日报的排版满意,但是对於里面的內容,他却很不满意。
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顾秉谦、少詹事黄立极、翰林院检討冯銓三人见到皇帝眉头越皱越紧,
他们心中也越来越紧张,甚至连呼吸都儘量小声,以免触怒圣君。
难道.
陛下对他们编写的內容不满意?
三人心中志忑无比。
片刻之后,朱由校终於是开口说话了。
“你们这些排版,倒是按著朕的意思来了,然而这日报中的內容,还是过於晦涩难懂了。”
朱由校指著第二版雷霆锄奸的內容,说道:“日报便是要越多人看懂越好,长篇累牘,那些治学之人或许会看下去,或许会为你们的文才拍手称快,然而普通识字的百姓,里面很多生僻字都看不懂,加之密密麻麻的小字,他们岂有看下去的心思?”
报纸需要简洁易懂,需要能够传播出去,太过於晦涩,只是卖弄文才而已,对於传播皇明日报没有半点益处。
三人闻言,顿时明白皇帝的意思。
但他们脸上又稍有疑惑之色,问道:“那陛下,这日报的內容到底该如何修改呢?”
从何处下手,领导您得稍微提醒一下。
朱由校不厌其烦,当即说道:“譬如这一句。”
皇帝指著第二版的第一行。
“有司具奏,劾中军营营官赵玖等囊蚀军帑,剋剥卒。上勃然作色,案厉声日:朕之虎贡,形销骨立;尔辈餐,腹便流脂,岂有此理!』
“这一句,便可以改成『有司奏:中军营营官赵玖等,贪墨军餉,克卒粮秣。陛下面赤拍案日:朕之虎责,瘦骨如柴;尔等囊虫,腹肥流油,岂有此理?』便是要让老百姓看得懂。”
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顾秉谦闻言,顿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臣下明白了。”
朱由校摇了摇头,说道:“光明白这些还不够,你们的內容写得似八股文一般,太过於官方正式了,读之毫无趣味,让人没有继续读下去的兴趣,朕给你们改改..:”
后世朱由校看了不少报纸,知晓报纸因为篇幅有限,必须要將信息浓缩出来,並且还要易懂,
使文字的衝击力变得更强。
他当即將雷霆锄奸的內容改了一下:
有司奏:中军营营官赵玖等,贪墨军餉,克卒粮秣。陛下面赤拍案日:朕之虎賁,瘦骨如柴:
尔等囊虫,腹肥流油,岂有此理!
锦衣卫奉詔查实:
赵玖吞餉五万两,折算可活饥民十万人!
私卖火器予普商,边寇持我炮屠我边民!
役使军士筑私宅,冻毙者填沟壑!
圣裁曰:“剥皮实草犹轻!“!
即日:
赵玖等三犯西市腰斩!
抄没家產全数购粮賑济!
另三十七人充军九边!
文末批红:“凡贪逾百两者,朕必亲勾决!“
改完之后,朱由校將內容递给三人。
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顾秉谦、少詹事黄立极、翰林院检討冯銓三人看完皇帝修改的內容之后,齐齐点头,说道:
“臣等这便去修改。”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今日便把內容修改好,送至司礼监经厂刊印。”
第一期皇明日报刊印出来,朱由校要看看效果。
如果效果好的话,便可以开始抓人了。
翌日。
在京师各处印刷厂印刷机器全力印刷下,仅一夜,便印出了十万份报纸。
而这十万份报纸,又通过锦衣卫掌管的情报网、地下网络,很快分销出去。
皇明日报肯定不是用来赚钱的,
而是用来撒播影响力的。
这个钱,朱由校都让下面的人去赚。
如此一来,手下的人才会有动力。
几个童子抱著厚厚一《皇明日报》,在街巷间灵活地穿梭,清脆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皇明日报!新鲜出炉的皇明日报!陛下除贪囊、颁安民之策!一文钱一份,走过路过莫错过哟!”
他们红扑扑的脸蛋上沁著汗珠,却掩不住兴奋。
昨夜印刷坊灯火通明,连童子都被雇来当报童,说是要叫全京城都知道“天子的威风”。
当然,他们开心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卖报的钱,能有五分之一归他们。
能赚钱,谁不积极?
正阳门外,一个挑担的货郎闻声驻足,铜钱往童子手心一拍:“给俺来一份!昨儿个听说西市腰斩了贪官,可是真的?”
童子麻利地递过报纸,指著第二版道:“您瞧这儿!徐国泰、赵玖三个大官贪墨军餉,害得边军饿著肚子打仗,陛下直接判了腰斩!”
货郎瞪大眼睛,只见版面上“剥皮实草犹轻”六个大字墨色淋漓,下面还画著简笔刑场图,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好傢伙!这比茶楼说书的还带劲!”
菜市口閔氏聚奎楼前,几个穿长衫的秀才本在挑选《西厢记》,听见吆喝也围了上来。
其中一人展开日报,刚念出头版“朕誓诛贪,以谢天下。”
旁边卖炊饼的老汉就凑过来:“后生,给大伙儿念念这安民新政!”
秀才清了清嗓子,照著第三版高声读道:“陛下自减膳食,拨內帑购粮平,京师米价每石已降二钱.::”
话音未落,人群里爆出欢呼,一个妇人抹泪道:“怪不得今早粮铺突然降价,原来是万岁爷在施恩!”
突然,西河沿书坊的伙计挤进人群,指著副刊惊呼:“快看这儿!《大明律》写得分明一一若官吏索贿,百姓可直赴通政司投状!”
茶肆掌柜闻言一把抢过报纸,手指发颤地摩著油墨未乾的字跡:“苍天有眼啊!上月税吏多收的三钱银子,老子这就去告御状!”
几个脚夫闻言,连扁担都顾不得放,摸出铜钱就往报童怀里塞:“给咱也来一份!这报纸比门神还辟邪!”
最热闹当属宣武门外的告示栏锦衣卫刚贴完日报,识字的老童生便摇头晃脑解说起来。
当读到“贪官私卖火器给晋商”时,人群里突然砸出个臭鸡蛋:“该杀!我侄儿就在大同当兵,说韃子用的火和营里一模一样!”
又有人指著“冻毙军士填沟壑”的句子豪陶大哭,那正是去年被剋扣衣的京营士卒遗孤。
忽然,一个穿绸衫的商人悄悄退到墙角,袖中刚受贿的银票突然烫手起来·
日头渐西,报童们空荡荡的布兜在风中飘荡。
茶楼酒肆里,说书人已把日报內容编成了鼓词;深宅大院中,管家正战战兢兢向老爷稟报“朝廷要查帐本”。
连教坊司、醉仙楼的歌女、魁,都改唱起了新编的“陛下除贪四季调”。
翌日。
紫禁城里,朱由校正听著魏忠贤的密报。
“这皇明日报,影响力当真如此迅猛?”
魏忠贤当即点头,说道:“老奴岂敢欺瞒陛下,昨夜印刷的十万份报纸,不过两个时辰,便卖完了,如今各处印刷坊正在加班加点印刷。”
朱由校对於魏忠贤的话,还抱有三分疑虑,他转向骆思恭,问道:“当真如魏大鐺所言?”
骆思恭当即点头,说道:“启奏陛下,魏公公所言,並无夸张,如今京师上下,都在討论皇明日报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东暖阁外,匆匆走入,一个人影。
“臣四卫营提督王昇,恭请陛下圣躬万安!”
国舅爷王昇气喘吁吁的快走入殿。
“朕安,国舅快起来罢。”
王昇起身之后,喘著粗气便开口了。
“陛下让臣出去看看皇明日报的情况,这皇城之外,皇明日报卖得当真是太火爆了,如今京师上下,谁要是没有一份皇明日报,都觉得低人一等,便是普通百姓,都在討论皇明日报中的內容,
谁说不出一两点来,都会被人看不起。”
这个时代的娱乐实在是太少了。
百姓有很多閒暇的时间,如今皇明日报一出,自然让这些人有了消磨时间的东西。
加之皇明日报过於新奇,內容过於劲爆,一时之间,居然在京师引起一阵风潮,彻底的火爆起来。
原本一文的皇明日报,居然被炒到了数十铜钱的地步。
京师纸贵,当真不是开玩笑。
结合多方信源,朱由校总算相信了皇明日报彻底是打开了舆论的局面。
“好好好!”
皇帝连说三声好。
“看来这个皇明日报,当真是有作用,如此一来,凭藉此报,不说让天下人都知晓朕的圣意,
只要京城內外,乃至於北直隶的百姓,明白朕的意思,很多事情,都可以去做了。”
他眼神闪烁,寒光乍现,杀气四溢。
对於那些文官,可以开始动手了!
大明如今的印刷业其实很发达,
泰昌元年北京民间书坊至少30家,南京更达百家以上。
至於为何如此,主要原因还是技术成熟了,活字印刷术大肆普及,加上套色印刷出现。
当然,也和官方的態度有关,万历年间,官方对民间的印刷管理宽鬆,不搞清朝文字狱的那一套。
加上有印刷书本这方面的需求:
科举考试八股文选本(如《程墨文选》)畅销,北京书坊“日夜刊印,犹不能供”。
戏曲(《牡丹亭》)、小说(《西游记》)印刷量较嘉靖朝增长5倍。
佛教经卷(如《嘉兴藏》)、天主教书籍(利玛竇《交友论》)並行刊刻。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东西。
像是《金瓶梅》等禁书,精刻套色本(带图的),私下刊印,一本居然甚至能卖出十两之多。
不管什么时代,瑟瑟都是第一生產力。
京城印刷业发达,由於皇帝的需要,魏忠贤带著锦衣卫,第一时间便將京城中的这些印刷坊给徵用了。
譬如位於正阳门外西河沿的汪氏“书业堂”,便是徽商汪廷訥的產业,主要刊刻《牡丹亭》、
印製科举备考书《程墨文选》书籍销往全国。
宣武门外菜市口的閔氏“聚奎楼”,是浙江湖州人閔齐级的產业,专门刊印小说,如《西厢记》插图本、《水滸传》简本等。
这些產能比较大的印刷坊,在这个要紧的时候,自然要为皇帝办事。
当然朱由校也不是白他们,还是有付钱的锦衣卫按照刊印的份数,给他们付一个比市场价低那么一点点的价格,让他们不至於无钱可赚。
而且.
徵用他们的时间不会太长。
朱由校已经命魏忠贤去物色印刷工匠,多打造印刷器具,甚至还让人改革印刷器具与印刷流程,儘可能的加快印刷的速度。
恐怕一两个月后,皇家印刷厂的印刷速度,便能够满足皇帝的需要了。
泰昌元年,十二月初七。
东暖阁。
皇帝御经之后,便召集三人前来问对。
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顾秉谦、少詹事黄立极、翰林院检討冯銓三人,皆是在朱由校登基之后,便早早前来投靠的。
因此受到朱由校的重用,给他们参与编撰《天鉴肃贪》的机会。
利益交换之下,他们也投桃报李,成为皇帝最坚定的支持者。
急皇帝之所急,想皇帝之所想。
皇帝要干什么,他们便做什么,上什么奏疏,
如今皇明日报,自然也要用到他们。
这些人饱读诗书,笔力雄浑,刊印在『皇明日报”的文章,都是由他们这些人为『小编”撰写的。
“日报內容写得如何了?”朱由校见人来了之后,当即问道。
“陛下,皆在此处。”
顾秉谦当即上前,將他们写的文章拿了出来,递到魏朝手上。
魏朝接过小册之后,当即快步送至御前。
朱由校打开小册,定眼一看:这是一份简要的皇明日报排版报。
头版的內容,记录的是他的御笔圣训,警如第一版皇明日报上面写著:朕誓诛贪囊,以谢天下!
配图一颗炎日当空。
这很显然,是为了神化皇权。
次版的內容为雷霆锄奸,上面的內容,有整顿京营的原因、目的、以及事情概括。
日报选择几个典型,大书特书他们的罪过,之后笔锋一转,书道:皇帝知晓了这些人的罪过之后,痛心疾首,龙顏大怒,当今命令锦衣卫將其抓拿,或剥皮实草,或斩首示眾。
写得跟爽文似的。
第三版则是安民新政,警如国家有难,皇帝紧衣缩食,並派人去賑灾、官仓放粮,让京师的米价骤降..
总之,他做了什么好的事情,都要写出来,让天下人都清楚明白:
他这个皇帝有在干事,並且干的事情,都是为了大明的百姓。
让大明的百姓心中,逐渐升起一颗太阳。
让他们的心中,只有一颗太阳。
那便是大明帝国的主体,伟大的领袖皇帝陛下!
第四版上面则是书忠义楷模,为的便是引导时代的价值观。
譬如,之前朱由校为伍文定他们追諡,之后每日都可以介绍一人,大书他们的功劳,以及伟大的大明皇帝为何要给他们追諡。
除了忠义楷模之外,还留有部分內容,写孝子烈女的故事,引导舆论风气。
什么天下『大同”这种事情,在后世发生便也就罢了,敢在我大明朝这里面出现。
通通浸猪笼!
另外,这版的內容,还可以写写大明朝发生的祥瑞吉兆。
譬如麒麟现世、嘉禾双穗等吉兆,佐证圣君在位,天下太平。
这些事情虽然都是编撰而出的,但只要有人信就行。
总之,大明帝国的主体,伟大的领袖皇帝陛下在位,大明就像是秦始皇摸电线桿一一贏麻了。
每天都在贏贏贏!
最后的副刊,则是实用教化的內容。
譬如科普《大明律》,让百姓知法懂法,让百姓可以监督那些官员,若有犯法之处,即刻直达天听。
算是变相的削弱一部分官员的权力,让他们得到百姓的监督与监视。
又警如附上节气耕作表,表示朝廷重视农耕。
对於这些排版,朱由校大致上是满意的,
这个皇明日报,一经发出,恐怕会让那些文官目瞪口呆。
这是能震动天下的壮举。
不过,虽然朱由校对於皇明日报的排版满意,但是对於里面的內容,他却很不满意。
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顾秉谦、少詹事黄立极、翰林院检討冯銓三人见到皇帝眉头越皱越紧,
他们心中也越来越紧张,甚至连呼吸都儘量小声,以免触怒圣君。
难道.
陛下对他们编写的內容不满意?
三人心中志忑无比。
片刻之后,朱由校终於是开口说话了。
“你们这些排版,倒是按著朕的意思来了,然而这日报中的內容,还是过於晦涩难懂了。”
朱由校指著第二版雷霆锄奸的內容,说道:“日报便是要越多人看懂越好,长篇累牘,那些治学之人或许会看下去,或许会为你们的文才拍手称快,然而普通识字的百姓,里面很多生僻字都看不懂,加之密密麻麻的小字,他们岂有看下去的心思?”
报纸需要简洁易懂,需要能够传播出去,太过於晦涩,只是卖弄文才而已,对於传播皇明日报没有半点益处。
三人闻言,顿时明白皇帝的意思。
但他们脸上又稍有疑惑之色,问道:“那陛下,这日报的內容到底该如何修改呢?”
从何处下手,领导您得稍微提醒一下。
朱由校不厌其烦,当即说道:“譬如这一句。”
皇帝指著第二版的第一行。
“有司具奏,劾中军营营官赵玖等囊蚀军帑,剋剥卒。上勃然作色,案厉声日:朕之虎贡,形销骨立;尔辈餐,腹便流脂,岂有此理!』
“这一句,便可以改成『有司奏:中军营营官赵玖等,贪墨军餉,克卒粮秣。陛下面赤拍案日:朕之虎责,瘦骨如柴;尔等囊虫,腹肥流油,岂有此理?』便是要让老百姓看得懂。”
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顾秉谦闻言,顿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臣下明白了。”
朱由校摇了摇头,说道:“光明白这些还不够,你们的內容写得似八股文一般,太过於官方正式了,读之毫无趣味,让人没有继续读下去的兴趣,朕给你们改改..:”
后世朱由校看了不少报纸,知晓报纸因为篇幅有限,必须要將信息浓缩出来,並且还要易懂,
使文字的衝击力变得更强。
他当即將雷霆锄奸的內容改了一下:
有司奏:中军营营官赵玖等,贪墨军餉,克卒粮秣。陛下面赤拍案日:朕之虎賁,瘦骨如柴:
尔等囊虫,腹肥流油,岂有此理!
锦衣卫奉詔查实:
赵玖吞餉五万两,折算可活饥民十万人!
私卖火器予普商,边寇持我炮屠我边民!
役使军士筑私宅,冻毙者填沟壑!
圣裁曰:“剥皮实草犹轻!“!
即日:
赵玖等三犯西市腰斩!
抄没家產全数购粮賑济!
另三十七人充军九边!
文末批红:“凡贪逾百两者,朕必亲勾决!“
改完之后,朱由校將內容递给三人。
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顾秉谦、少詹事黄立极、翰林院检討冯銓三人看完皇帝修改的內容之后,齐齐点头,说道:
“臣等这便去修改。”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今日便把內容修改好,送至司礼监经厂刊印。”
第一期皇明日报刊印出来,朱由校要看看效果。
如果效果好的话,便可以开始抓人了。
翌日。
在京师各处印刷厂印刷机器全力印刷下,仅一夜,便印出了十万份报纸。
而这十万份报纸,又通过锦衣卫掌管的情报网、地下网络,很快分销出去。
皇明日报肯定不是用来赚钱的,
而是用来撒播影响力的。
这个钱,朱由校都让下面的人去赚。
如此一来,手下的人才会有动力。
几个童子抱著厚厚一《皇明日报》,在街巷间灵活地穿梭,清脆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皇明日报!新鲜出炉的皇明日报!陛下除贪囊、颁安民之策!一文钱一份,走过路过莫错过哟!”
他们红扑扑的脸蛋上沁著汗珠,却掩不住兴奋。
昨夜印刷坊灯火通明,连童子都被雇来当报童,说是要叫全京城都知道“天子的威风”。
当然,他们开心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卖报的钱,能有五分之一归他们。
能赚钱,谁不积极?
正阳门外,一个挑担的货郎闻声驻足,铜钱往童子手心一拍:“给俺来一份!昨儿个听说西市腰斩了贪官,可是真的?”
童子麻利地递过报纸,指著第二版道:“您瞧这儿!徐国泰、赵玖三个大官贪墨军餉,害得边军饿著肚子打仗,陛下直接判了腰斩!”
货郎瞪大眼睛,只见版面上“剥皮实草犹轻”六个大字墨色淋漓,下面还画著简笔刑场图,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好傢伙!这比茶楼说书的还带劲!”
菜市口閔氏聚奎楼前,几个穿长衫的秀才本在挑选《西厢记》,听见吆喝也围了上来。
其中一人展开日报,刚念出头版“朕誓诛贪,以谢天下。”
旁边卖炊饼的老汉就凑过来:“后生,给大伙儿念念这安民新政!”
秀才清了清嗓子,照著第三版高声读道:“陛下自减膳食,拨內帑购粮平,京师米价每石已降二钱.::”
话音未落,人群里爆出欢呼,一个妇人抹泪道:“怪不得今早粮铺突然降价,原来是万岁爷在施恩!”
突然,西河沿书坊的伙计挤进人群,指著副刊惊呼:“快看这儿!《大明律》写得分明一一若官吏索贿,百姓可直赴通政司投状!”
茶肆掌柜闻言一把抢过报纸,手指发颤地摩著油墨未乾的字跡:“苍天有眼啊!上月税吏多收的三钱银子,老子这就去告御状!”
几个脚夫闻言,连扁担都顾不得放,摸出铜钱就往报童怀里塞:“给咱也来一份!这报纸比门神还辟邪!”
最热闹当属宣武门外的告示栏锦衣卫刚贴完日报,识字的老童生便摇头晃脑解说起来。
当读到“贪官私卖火器给晋商”时,人群里突然砸出个臭鸡蛋:“该杀!我侄儿就在大同当兵,说韃子用的火和营里一模一样!”
又有人指著“冻毙军士填沟壑”的句子豪陶大哭,那正是去年被剋扣衣的京营士卒遗孤。
忽然,一个穿绸衫的商人悄悄退到墙角,袖中刚受贿的银票突然烫手起来·
日头渐西,报童们空荡荡的布兜在风中飘荡。
茶楼酒肆里,说书人已把日报內容编成了鼓词;深宅大院中,管家正战战兢兢向老爷稟报“朝廷要查帐本”。
连教坊司、醉仙楼的歌女、魁,都改唱起了新编的“陛下除贪四季调”。
翌日。
紫禁城里,朱由校正听著魏忠贤的密报。
“这皇明日报,影响力当真如此迅猛?”
魏忠贤当即点头,说道:“老奴岂敢欺瞒陛下,昨夜印刷的十万份报纸,不过两个时辰,便卖完了,如今各处印刷坊正在加班加点印刷。”
朱由校对於魏忠贤的话,还抱有三分疑虑,他转向骆思恭,问道:“当真如魏大鐺所言?”
骆思恭当即点头,说道:“启奏陛下,魏公公所言,並无夸张,如今京师上下,都在討论皇明日报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东暖阁外,匆匆走入,一个人影。
“臣四卫营提督王昇,恭请陛下圣躬万安!”
国舅爷王昇气喘吁吁的快走入殿。
“朕安,国舅快起来罢。”
王昇起身之后,喘著粗气便开口了。
“陛下让臣出去看看皇明日报的情况,这皇城之外,皇明日报卖得当真是太火爆了,如今京师上下,谁要是没有一份皇明日报,都觉得低人一等,便是普通百姓,都在討论皇明日报中的內容,
谁说不出一两点来,都会被人看不起。”
这个时代的娱乐实在是太少了。
百姓有很多閒暇的时间,如今皇明日报一出,自然让这些人有了消磨时间的东西。
加之皇明日报过於新奇,內容过於劲爆,一时之间,居然在京师引起一阵风潮,彻底的火爆起来。
原本一文的皇明日报,居然被炒到了数十铜钱的地步。
京师纸贵,当真不是开玩笑。
结合多方信源,朱由校总算相信了皇明日报彻底是打开了舆论的局面。
“好好好!”
皇帝连说三声好。
“看来这个皇明日报,当真是有作用,如此一来,凭藉此报,不说让天下人都知晓朕的圣意,
只要京城內外,乃至於北直隶的百姓,明白朕的意思,很多事情,都可以去做了。”
他眼神闪烁,寒光乍现,杀气四溢。
对於那些文官,可以开始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