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六科封驳,山雨欲来

    六科是明朝不可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
    到泰昌元年,人数拢共有三十多个,人数虽少,但科垣官员权力不小。
    一有封驳权,可以对皇帝詔令、內阁票擬进行覆核,不合规者可封还驳正。
    二有监察权,有权监督六部行政,弹劾官员瀆职。
    三有议事权,能够参与廷议、经筵,影响政策制定。
    虽然各科都给事中只有正七品,给事中更是只有从七品,但这位置上的权力,却比高他几品的官职要大上许多,含权量极高。
    六科廊紧邻午门,东侧为吏科、户科、礼科,西侧为兵科、刑科、工科,与六部(位於午门內)形成內外呼应格局。
    人事任免属吏科,中旨很快被送至东廊吏科值房。
    吏科都给事中周朝瑞拿著皇帝的中旨,以及內阁的票擬,眼睛微眯。
    他事先已经得到了韩爌、刘一燝告知,但当这烫手山芋到他手上的时候,还是让他有些胆战心惊。
    吏科左给事中此刻上前,问道:“可要立即驳回內阁?”
    “不!”
    周朝瑞摇头,说道:“仅我们吏科,人微言轻,去六科议事厅,请六科联席审议此事!”
    周朝瑞当然有权驳回皇帝的中旨。
    但是...
    连內阁都通过的中旨,他周朝瑞来驳回?
    他的能量没那么大,也无法承担皇帝的怒火。
    新君的性格尚未摸清,贸然触怒,恐怕会重演嘉靖故事。
    他周朝瑞可以被廷仗,但前提是不会被廷仗到死。
    人死如灯灭,到时候邀直名何用?
    中旨事关重大。
    六科都给事中很快便到了东西廊中段的六科议事厅。
    “诸位,陛下中旨,驳回还是抄录?”眾人稍稍坐定,周朝瑞將问题拋出来。
    兵科都给事中杨涟,身著緋色官袍,袍上绣著的云雁图案隨著他的动作微微摆动。
    此刻,他黑沉著脸,眉头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双手紧紧握拳,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当即上前一步,朗声道:“违背祖制之举,焉能抄录?理应驳回內阁!”
    刑科都给事中魏大中、户科都给事中侯震暘、工科都给事中惠世扬皆言:“附议!”
    礼科都给事中亓诗教,身著与眾人相同的官袍,却在此时微微侧身,脸上带著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
    他轻轻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抹似有若无的讥讽笑意,缓缓说道:“內阁都票擬了,科垣还要阻止?况且,周临清连陛下中旨內容都未告知,便决定驳回,未免太可笑了些。”
    杨涟冷哼一声,说道:“违背祖制,何须知晓其中內容?”
    周朝瑞摆了摆手,说道:“是我疏忽了,中旨內容是陛下答熊廷弼请辞奏疏的圣旨,不允熊廷弼请辞。”
    “只是辽东人事任免的奏疏,非是国本之爭,何须如此大张旗鼓?不若抄录了罢!”
    亓诗教是齐党魁首,早就看不惯东林党了。
    这些日子,东林党人一直想要將袁应泰推上辽东经略的位置。
    如今见到他们吃瘪,亓诗教岂有不给他们上眼药的道理?
    杨涟不以为然,当即说道:“內阁票擬,司礼监批红,六科署案,乃是《大明会典》之成法,祖制不可违,清正之士,当与我一同署名驳回。”
    这句话的话外之音就是,不署名就不是清正之士。
    颇有一种不转发就不是中国人的意思。
    亓诗教拂袖而去,说道:“这个热闹,在下便不去凑了。”
    说著自顾离开六科议事厅。
    只不过要踏出门槛之时,他忽的又停了下来,转头看向厅中数人,意味深长的说道:“陛下天威难测,诸君难道不知左都御史如今的下场?”
    说完此话,亓诗教颇为畅快的离开此地。
    留下眾人在六科议事厅面面廝覷。
    “诸位,无须听亓诗教之言,他这是蛊惑军心,左兄被去职,是有不当之处,而我等谨遵祖制,有理何惧?封驳中旨,某愿第一个署名,还有不怕死的吗?”
    杨涟环视眾人,被其眼神扫视而过,不少人微微低头。
    周朝瑞当即说道:“壮哉我大明,尚有敢死之臣,瑞自当隨文孺而去!”
    周朝瑞不敢独自面对皇帝的怒火,但是有人顶在前面,加之人多,那又不一样了。
    法不责眾。
    陛下还能將他们科垣臣子都打杀了不成?
    其余人尚在犹豫。
    毕竟左光斗到现在还没有起復,他们自然心忧会步了左光斗的后尘。
    並且...
    当今圣上性情如何,还没有摸清楚。
    若如大行皇帝一般,他们自然敢驳斥,並且是隨意驳斥。
    但如果当今圣上是如世宗皇帝一般,又该如何?
    而且亓诗教所言不差,陛下虽发中旨,但这不是涉及到国本的事情,何至於如此大动干戈。
    “罢了罢了,便用我杨某人的血,捍卫我大明祖制罢!”
    魏大中、惠世扬、侯震暘闻言,知道自己也不好退缩了。
    “事情既已如此,我等愿意署名!”
    闻此言,杨涟脸上终於是露出笑容来了。
    “陛下骤发中旨,虽是小事,但以小见大,我等公忠体国的请求,陛下一件未应,驳斥了中旨,便要请陛下罢相,让我大明朝堂彻底清明!”
    周朝瑞亦是说道:“各科给事中,若能全部署名,这是最好的,让陛下知晓我们的决心。”
    人多力量大。
    就算力量不大,背锅的时候也能承担陛下的雷霆之怒。
    眾人当即点头。
    死道友不死贫道。
    他们都要衝锋陷阵了,道友还能置身事外?
    ...
    六科封驳中旨,很快便发送到內阁。
    方从哲看著手上六科封驳署名,心中暗自惊诧。
    六科给事中三十六人,居然有二十一人署名其中。
    这二十一人里面,不仅有东林党,还有齐楚浙党的人。
    可谓是臣意汹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