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登基称帝,號为天启

    泰昌元年九月初六。
    清晨。
    雾色未散,天將明未明。
    这一日,整个北京城都热闹起来了。
    大明朝又將迎来新的皇帝了。
    紫禁城中,更是热闹非凡。
    无数宫人、兵甲、官吏在其中穿行。
    紫禁城中各个殿宇,其中都摆放好牺牲香火。
    与此同时。
    乾清宫。
    正殿中。
    朱由校身穿縗服,跪伏在朱常洛的梓宫面前。
    “皇考在上,臣受遗詔,负托神器....”
    言罢,乃四拜方止。
    受命完毕,朱由校褪去孝服,换上那象徵著至高皇权的袞冕服。
    袞冕服是玄衣黄裳十二章。
    外衣织著日、月、星辰、山、龙、华虫。
    內裳中绣著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冠冕,前圆后方,玄表纁里。
    只是这一身穿戴,配上大明血脉俊朗的外表,朱由校便已有王者之气溢出。
    紧接著,朱由校乘坐龙輦,朝著午门而去。
    此刻,午门之外,群臣跪伏其中。
    眾人依次列等,从为首的方从哲、刘一燝等內阁廷臣,由午门一直往外排,几乎到了皇城尽头。
    就在此刻,午门大开,魏朝手持册书,自午门奔出,口中高呼: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天子继位,尔等接旨!!”
    旋即,钦天监所设鼓声响起。
    午门之上,通赞、赞礼、宿卫官、各侍卫等侍从官,鱼贯而出,在门楼上开道迎候。
    锦衣卫推举著云盖、云盘紧隨其后。
    大明朝的新君,身穿袞冕服的朱由校旋即登场。
    自他的视野朝下望去,密密麻麻的跪伏著无数臣民。
    这种场面,便是后世见惯了大场面,朱由校一时之间还是感觉有些窒息。
    但他深吸一口气,很快恢復如常。
    朱由校展开继位詔书,举行告天地之礼。
    只见他身姿挺拔,面朝天地,神情虔诚,似在向天地神明诉说著自己將肩负起天下重任的决心。
    在朱由校身侧,司礼监隨堂太监李进忠当即喊道:“有詔!”
    旋即左右当值太监齐声喊道:“有詔!”
    声音直透午门之外。
    午门下,群臣跪地高呼:“臣等谨听圣諭!”
    朱由校的声音旋即而出。
    “朕以冲龄,嗣承鸿业。仰荷先帝付託之重,俯循臣民劝进之诚,爰绍丕基,祗膺景命...”
    左右太监旋即作为扩音器,將朱由校的声音扩充到午门之下。
    “兹者神器不可久虚,大统宜归正统。谨遵《皇明祖训》,以九月丙戌日即皇帝位。其以明年为天启元年,与天下更始。”
    “自泰昌元年九月以前,官吏军民人等,除谋反、大逆、子孙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蛊毒魘魅、奸党乱政不赦外,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咸赦除之。”
    “各省矿税监,扰民已久,尽行裁撤。其已征在官者,悉输太仓,以充辽餉。”
    “前因建言获罪诸臣,如邹元標、冯从吾等,悉復原官,以昭求贤纳諫之诚。”
    “九边將士劳苦堪怜,著户部速发帑银五十万两犒赏,仍严核剋扣军餉情弊,有犯必诛。”
    “顺天、永平、保定等府被灾州县,本年钱粮蠲免七分,仍令有司开仓賑济,毋使流离。”
    ....
    朱由校念完了詔书,太监们却还在復读。
    此刻百官还在跪伏听旨,待宣读詔书完毕之后,他们便可从午门进入文华殿,为新君朝贺。
    而午门礼毕之后,朱由校又赶赴奉先殿,謁告祖宗。
    在祖宗的牌位前,他缓缓跪下,行五拜三叩头之礼。
    ...
    这一连串的礼仪过后,朱由校已经记不起今天到底跪了多少次。
    只知道膝盖隱隱作痛。
    此时,天色渐明,皇宫之中钟声鼓鸣,声声震耳。
    锦衣卫早已备好卤簿大驾,气势恢宏。
    朱由校身著袞冕,身姿威严,御临文华后殿。
    文武官员们身著朝服,整齐地排列在文华门內外的丹墀处,个个神色恭敬,满心期待著新帝的到来。
    鸿臚寺的官员引领著执事官,缓缓进入文华后殿。
    在即將行礼之时,依照旧制,传旨百官免宣表、免贺。
    待传旨完毕,才引著执事官各就各位,高声行礼讚。
    隨后,各供事官员上前奏请升殿。
    “臣等恭请陛下升殿!”
    片刻后。
    在礼乐声中,朱由校稳步从中门走出,一步步登上皇权的宝座。
    剎那间,锦衣卫鸣鞭,清脆响亮的鞭声在宫殿內外迴荡。
    鸿臚寺官员高声赞礼,百官纷纷行礼。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此,朱由校登基的大典宣告完成。
    而大明朝,终於迎来了他第十五位皇帝。
    ...
    ps:
    明朝各个皇帝登基仪式都有不同,本次登基取材《明熹宗实录》,有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