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策略
陈书宝有了想法,立刻安排自己的小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不过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又面临相当大的难题。
“陛下,地方上有不少的豪强,有大量的田地,要是我们將这政令颁发下去,会不会適得其反?”
刑部尚书倒是考虑的很全面,虽然如此一条国策,利国利民,让那读书人更是有机会获得超多的田地,让他们衣食无忧,可是诚如刑部尚书所说,一些地方世家豪强还是比较有潜力的。
要是他们从中阻挠,如何为他们划分如此多的田地?
就算是真的为他们分上了田地,可能已经偏离他的家乡,相当相当远的距离,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丞相胡庸倒是哈哈一笑,將所有人吸引过去。
“这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吗?”
胡庸对他们质疑的眼光完全不在意,反而是说了起来。
“既然是举人,就要获得一个新的生活的地方。为什么陛下不在每州每道都画出一处专有举人生活的村庄呢?
这个村庄可以按照梁城设置,梁城陛下应当是知道的吧?反正每年我们都要安排徭役。
为什么不多铸造几座像是梁城一般的城池,而且这些人生活在如此美妙的地方,感念陛下为他们划下田地,感念陛下恩德,而且陛下还为他们提供图书馆用於读书学习,他们如何能够不对陛下感恩戴德。
更何况陛下还有意建立一些学院,有陛下出任山长,而这些人要是有机会进入这学院当中学习,嘿嘿,都是天子门生,陛下让他们往东,难道他们会往西吗?就算是陛下说错了,他们也会顺著陛下安排一条路走到底吧。”
胡庸考虑的就是详细,又为陈叔宝指明了一条道路。
对呀,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选择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建设学院,让这几人可以在这学院附近居住,同时在学院附近为他们划下大片的田地?
如此倒也是一件美事。
想必天下多数人都会对此相当满意吧?
“既然如此,那就各位官员商量商量,在每一道建立如此一处书院,而且每一道少得十几州,多得二三十州,每年也不过二三百人,两三万亩良田罢了。
就算是良田不足,可是那年老过世的举人就要收回多余赏赐他们的田地,而那些高中的在来京城高就並且在京城当中再设学府,来到此地的,再將原本画在学院附近的田地收回。改划其他。
就算是不给他们田地,给他们钱財资助学习,给他们粮食以供生活也是可以的吧。”
陈书宝的想法又让眾人想到了一个难题。
那就是钱財。
“陛下我们大康真的有如此多的钱財让他们使用吗?”
“这都不是问题。”
说著陈书宝拿起了一份奏摺。
“这是朕的二皇子和梁安將军分別写来的奏摺,大家一起看看。”
看著这两本奏摺,所有人有点儿呆愣,难道这写来的奏摺就能够解决钱財的问题吗?
虽然梁安將军英明神武,为我们省下了一年的岁幣,可也只是一年的事情,这一年的岁幣能做多少事情?
可不能大手大脚的將它都出去,而来年可是没有那么多的钱財的。
对於眾人善意的劝諫,陈书宝哈哈一笑。
“来年绝对会有比这还多的钱財。”
这更是让眾人一愣一愣的。
“陛下此话和解?”
陈书宝直接將一本秘密的奏摺递了过去。
“你们看一看吧,不过注意保密。”
很快的,眾多官员从陈庆的奏摺当中看到了关键点。
倭国竟然盛產金银,而且梁將军俘虏的几个倭国小头目,家族当中居然有银山和铜矿。
这真的假的?
倭国如此富有何以会来我们大康找我们麻烦?
眾人根本就不相信倭国会如此富有,不过陈书宝却是哈哈一笑。
“是不是真的?我们就等梁安和二皇子整军备战去往倭国。要是倭国真的有如此多的矿藏,等我们大军占据,让他们为我们开矿,將收穫的金银运送回来也就是了,等到那时候我大康国力越强,难道还有没有办法兑现寡人当初的预言吗?”
陈书宝的预言,这又让眾人一愣,不过很快反应过来。
给举人划分田地,没有田地可以给金银,可以给粮食。
粮食要是不足,有充足的金银,拿著金银作为补偿也就是了。
眾人无不感念陛下圣明,然后他们同时做出了想法,那就是让陈书宝快速敦促梁安和陈庆去往倭国。
到底我国有没有金银这是这件事情进行下去的关键所在,只有有充足的金银才能够將此件事情进行下去,要是没有金银,那没有办法,一切都是空谈。
至於没有金银而征討倭国?没事,开疆扩土大臣们都能接受。
最后还是胡庸询问著陈书宝。
“陛下,那这书院的事情?”
“书院是重中之重,先建立起来再说,这建立也不了多少钱,只是建立起来没有充足的金银做支撑是没有办法招生的。
不过也透露出消息出去,想必那些举人会做出自己最应该做的选择。”
“陛下圣明。”
胡庸恭维了陈书宝一句,不过还是看著他。
“可是陛下要是放出消息去倭国真的没有金银呢?”
“呵呵,这不简单吗?”
陈书宝又呵呵一笑,確实让眾人又是一愣。
这又简单,这又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陈书宝再次拿起一个奏摺。
“想必大家知道盐是如何的珍贵吧。实在没有钱那就给盐吧。”
说著又將奏摺递了出来,而眾人看著那奏摺更是目瞪口呆。
这真的假的?月余功夫居然產出了盐山一年都產不出来的数量?
我的乖乖,这要是大规模的生產海盐,这大康不敢想像啊。
所有人又是震惊的无以復加,不过最后像是反应过来一般齐声的恭贺著陈书宝圣名仁德,上天降下了如此福將。
可是这一考虑眾人又有点儿担忧,该如何安置梁安呢?
如此海盐製作办法,可是大功一件,不过这难题却被陈书宝挥手制止。
“等到他出征倭国之后再说吧,要是倭国真的有大量金银,这功劳可是够大的,现在赏赐了,难道过几日还要再耗费脑细胞去考虑该如何赏赐吗?得不偿失啊。”
不过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又面临相当大的难题。
“陛下,地方上有不少的豪强,有大量的田地,要是我们將这政令颁发下去,会不会適得其反?”
刑部尚书倒是考虑的很全面,虽然如此一条国策,利国利民,让那读书人更是有机会获得超多的田地,让他们衣食无忧,可是诚如刑部尚书所说,一些地方世家豪强还是比较有潜力的。
要是他们从中阻挠,如何为他们划分如此多的田地?
就算是真的为他们分上了田地,可能已经偏离他的家乡,相当相当远的距离,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丞相胡庸倒是哈哈一笑,將所有人吸引过去。
“这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吗?”
胡庸对他们质疑的眼光完全不在意,反而是说了起来。
“既然是举人,就要获得一个新的生活的地方。为什么陛下不在每州每道都画出一处专有举人生活的村庄呢?
这个村庄可以按照梁城设置,梁城陛下应当是知道的吧?反正每年我们都要安排徭役。
为什么不多铸造几座像是梁城一般的城池,而且这些人生活在如此美妙的地方,感念陛下为他们划下田地,感念陛下恩德,而且陛下还为他们提供图书馆用於读书学习,他们如何能够不对陛下感恩戴德。
更何况陛下还有意建立一些学院,有陛下出任山长,而这些人要是有机会进入这学院当中学习,嘿嘿,都是天子门生,陛下让他们往东,难道他们会往西吗?就算是陛下说错了,他们也会顺著陛下安排一条路走到底吧。”
胡庸考虑的就是详细,又为陈叔宝指明了一条道路。
对呀,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选择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建设学院,让这几人可以在这学院附近居住,同时在学院附近为他们划下大片的田地?
如此倒也是一件美事。
想必天下多数人都会对此相当满意吧?
“既然如此,那就各位官员商量商量,在每一道建立如此一处书院,而且每一道少得十几州,多得二三十州,每年也不过二三百人,两三万亩良田罢了。
就算是良田不足,可是那年老过世的举人就要收回多余赏赐他们的田地,而那些高中的在来京城高就並且在京城当中再设学府,来到此地的,再將原本画在学院附近的田地收回。改划其他。
就算是不给他们田地,给他们钱財资助学习,给他们粮食以供生活也是可以的吧。”
陈书宝的想法又让眾人想到了一个难题。
那就是钱財。
“陛下我们大康真的有如此多的钱財让他们使用吗?”
“这都不是问题。”
说著陈书宝拿起了一份奏摺。
“这是朕的二皇子和梁安將军分別写来的奏摺,大家一起看看。”
看著这两本奏摺,所有人有点儿呆愣,难道这写来的奏摺就能够解决钱財的问题吗?
虽然梁安將军英明神武,为我们省下了一年的岁幣,可也只是一年的事情,这一年的岁幣能做多少事情?
可不能大手大脚的將它都出去,而来年可是没有那么多的钱財的。
对於眾人善意的劝諫,陈书宝哈哈一笑。
“来年绝对会有比这还多的钱財。”
这更是让眾人一愣一愣的。
“陛下此话和解?”
陈书宝直接將一本秘密的奏摺递了过去。
“你们看一看吧,不过注意保密。”
很快的,眾多官员从陈庆的奏摺当中看到了关键点。
倭国竟然盛產金银,而且梁將军俘虏的几个倭国小头目,家族当中居然有银山和铜矿。
这真的假的?
倭国如此富有何以会来我们大康找我们麻烦?
眾人根本就不相信倭国会如此富有,不过陈书宝却是哈哈一笑。
“是不是真的?我们就等梁安和二皇子整军备战去往倭国。要是倭国真的有如此多的矿藏,等我们大军占据,让他们为我们开矿,將收穫的金银运送回来也就是了,等到那时候我大康国力越强,难道还有没有办法兑现寡人当初的预言吗?”
陈书宝的预言,这又让眾人一愣,不过很快反应过来。
给举人划分田地,没有田地可以给金银,可以给粮食。
粮食要是不足,有充足的金银,拿著金银作为补偿也就是了。
眾人无不感念陛下圣明,然后他们同时做出了想法,那就是让陈书宝快速敦促梁安和陈庆去往倭国。
到底我国有没有金银这是这件事情进行下去的关键所在,只有有充足的金银才能够將此件事情进行下去,要是没有金银,那没有办法,一切都是空谈。
至於没有金银而征討倭国?没事,开疆扩土大臣们都能接受。
最后还是胡庸询问著陈书宝。
“陛下,那这书院的事情?”
“书院是重中之重,先建立起来再说,这建立也不了多少钱,只是建立起来没有充足的金银做支撑是没有办法招生的。
不过也透露出消息出去,想必那些举人会做出自己最应该做的选择。”
“陛下圣明。”
胡庸恭维了陈书宝一句,不过还是看著他。
“可是陛下要是放出消息去倭国真的没有金银呢?”
“呵呵,这不简单吗?”
陈书宝又呵呵一笑,確实让眾人又是一愣。
这又简单,这又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陈书宝再次拿起一个奏摺。
“想必大家知道盐是如何的珍贵吧。实在没有钱那就给盐吧。”
说著又將奏摺递了出来,而眾人看著那奏摺更是目瞪口呆。
这真的假的?月余功夫居然產出了盐山一年都產不出来的数量?
我的乖乖,这要是大规模的生產海盐,这大康不敢想像啊。
所有人又是震惊的无以復加,不过最后像是反应过来一般齐声的恭贺著陈书宝圣名仁德,上天降下了如此福將。
可是这一考虑眾人又有点儿担忧,该如何安置梁安呢?
如此海盐製作办法,可是大功一件,不过这难题却被陈书宝挥手制止。
“等到他出征倭国之后再说吧,要是倭国真的有大量金银,这功劳可是够大的,现在赏赐了,难道过几日还要再耗费脑细胞去考虑该如何赏赐吗?得不偿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