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全家都是造反狂魔(96)
第812章 全家都是造反狂魔(96)
天子已死,可他们父子带给天下的乱象却並未消失。
儘管萧羈的大军已经入主长安,可天下那么大,总有人尚未知晓长安发生的一切,此时此刻还在拉拢人脉扯大旗造反呢。
至於其他叛军,表面上他们已经臣服,可心底有多少不甘,萧羈虽不能感同身受,却也能领会几分。
但也只能如此了。
他不可能將到手的天下拱手让人,也不会让这来之不易的平静被一群乌合之眾打破。
处理了一天政务,不是在与大臣们商议要事,便是伏案批阅公文,一整天下来,萧羈的骨头都要僵化了。
钟行带著新的公文进来时,没在案前看到萧羈,便问里面的短兵亲卫,萧羈身边的人都知晓他的身份,便给他指了指路。
等他按照亲卫所指的路线找过去时,看到的就是在奢华寢殿练武的萧羈。
“陛下……”
钟行上前,静静看了片刻,等萧羈注意到他后停了下来,才道:“舅父,这是御史府送来的奏章。”
萧羈睨了一眼那厚厚一挪公文,脸瞬间黑了,“又是弹劾谁的?”
他这还没正式登基呢,每日就这么多的公事要处理,若登基当了皇帝,他还有一点自己的私人时间吗?
钟行咳了一声,说了几个字。
萧羈在擦拭剑,没听清楚,又问了一遍,才听见钟行说了什么。
戾帝?
“戾”这个字,是大臣们给陈申的諡號。
在这件事,那些心怀鬼胎的大臣们態度出奇的一致,在有人提出了“戾”字后,不论是隨著萧羈打仗的文臣武將还是长安的前朝大臣世家,几乎没什么爭议就同意了。
陈申有罪,罪在社稷,罪在千秋,似乎早已成了一个不爭的事实。
但最终下定论的,是萧羈。
大臣们那点心思,萧羈早就一览无余,恰巧他也没心思在这样无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这件事便就这样盖棺定论了。
前朝过去了,可天下並未太平,百姓依旧活的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生怕这短暂的平静会被更大的风暴打破。
人命贱如草。
他们知道。
可他们还是想活。
萧羈打开了奏章,第一个被弹劾的是一位出身在钟鸣鼎食之家的世家公子,从小养尊处优,十指不沾阳春水,活得比皇子还要瀟洒恣意,本就是家境殷实的大世家,在他与长安之间早早地选择了投靠北地,又在他入主长安后捐粮捐衣,做了不少好事,也得了封赏,一时间风头无两,连他们家族在朝中主事的老人都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更遑论下面被娇宠长大的公子了。
第一份奏章很快就看完了。
见萧羈脸色不好看,钟行便小心措辞问道:“舅父,是杀人案吗?”
萧羈没说话,却將奏章拋给了他。
钟行起初不敢看。
他本来就一身反骨,也从不认为皇帝真就是“受命於天其寿永昌”高人一等,但舅父却是他心目中永远也无法企及的高山,是他眼中无所不能的神,故而他並不愿意对舅父有半分不敬。
但萧羈让他看,他便也就看了。
才看了没多久,钟行便冷哼一声,“真是好大的口气,知道的以为是他们家的粮仓救了长安城的百姓,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天下是他们家打下来的!”
骂了一句,他又继续看,越看脸色越青,越看脾气越爆,最后气得狠狠骂道:“简直是反了天了,不过是一株顺风而倒的墙头草,镶了个金边,贴了个百年世家的名號,真就以为自己是金子了?”
放下奏章,他主动请缨道:“舅父,这事交给我,我保证为那些枉死的姑娘討回公道,不给这所谓世家扒一层皮,我便不姓钟!”
萧羈本来有气,见他都跟著周进等老臣歷练了许久还是这副赤子之心暴脾气,便觉好笑不已,“断案是廷尉府的事,你没资格插手。”
钟行立即道:“那我就自请调去廷尉府,我不做这个郎中令了!”
人人艷羡求而不得的郎中令,天子心腹重臣,他说不当就不当,只为了替那些与他素未谋面的百姓討回公道,只为胸腔中那经久不息的一簇烈火。
萧羈还是摇头,“此事你不要插手,我有更合適的人选。”
钟行有些不服气,他明明是最適合去廷尉府的人,不仅晏儿他们这么说过,就连周进周大人和原廷尉李聪有如此评价他。
但他脑海里很快就闪过一个人影。
萧羈含笑看著他,似乎想听听他的答案。
钟行从善如流,缓缓拋出两个字,“王毋?”
无错版本在读!首发本小说。
……
回到殿中,萧羈在处理公文,钟行便將他的旨意吩咐给了同样在殿內伺候的王毋。
明明是委以重任,可王毋脸上却几乎看不到半点喜色,他木著脸,平静地接下了旨意,在他转身欲走时,钟行忽然发现了什么,叫住了他。
“等等,你这个……”
他还没碰到王毋,似有所察的王毋已经后退了一步,他恭敬而警惕地看著钟行,手却不怎么老实,偷偷將腰间佩戴的一枚木雕藏了起来。
钟行见此,不由露出瞭然之色。
“原来如此。”
他这般说,王毋却有些迷糊了,便问道:“郎中令有何指教?”
钟行却笑了一下,“无事。”
王毋:“……”
见他面露疑惑,又不肯走,钟行便从自己身上掏出一枚精妙绝伦的木雕,王毋一眼看出那木雕分明就是钟行的缩小版,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眼中的警惕也收了起来。
钟行摩挲著手里的小人儿,对王毋道:“带著你的宝贝出去吧,好好办事,不要令小公主失望。”
王毋頷首,正欲退下,又听钟行道:“近来天气不错,若一直都是晴天,待路上雪化了,小公主他们也就到长安了。”
钟行又进去內殿了,王毋则退了出去。
站在大殿前,看著巍峨庄严的皇宫,他脸上又升起了一抹势在必得的杀意。
世家?
王侯?
岂不闻小公主说过一句话:王侯將相寧有种乎!
便让他这卑贱之人执刀,替小公主教一教那些世家大族何为夹著尾巴做人吧!
天子已死,可他们父子带给天下的乱象却並未消失。
儘管萧羈的大军已经入主长安,可天下那么大,总有人尚未知晓长安发生的一切,此时此刻还在拉拢人脉扯大旗造反呢。
至於其他叛军,表面上他们已经臣服,可心底有多少不甘,萧羈虽不能感同身受,却也能领会几分。
但也只能如此了。
他不可能將到手的天下拱手让人,也不会让这来之不易的平静被一群乌合之眾打破。
处理了一天政务,不是在与大臣们商议要事,便是伏案批阅公文,一整天下来,萧羈的骨头都要僵化了。
钟行带著新的公文进来时,没在案前看到萧羈,便问里面的短兵亲卫,萧羈身边的人都知晓他的身份,便给他指了指路。
等他按照亲卫所指的路线找过去时,看到的就是在奢华寢殿练武的萧羈。
“陛下……”
钟行上前,静静看了片刻,等萧羈注意到他后停了下来,才道:“舅父,这是御史府送来的奏章。”
萧羈睨了一眼那厚厚一挪公文,脸瞬间黑了,“又是弹劾谁的?”
他这还没正式登基呢,每日就这么多的公事要处理,若登基当了皇帝,他还有一点自己的私人时间吗?
钟行咳了一声,说了几个字。
萧羈在擦拭剑,没听清楚,又问了一遍,才听见钟行说了什么。
戾帝?
“戾”这个字,是大臣们给陈申的諡號。
在这件事,那些心怀鬼胎的大臣们態度出奇的一致,在有人提出了“戾”字后,不论是隨著萧羈打仗的文臣武將还是长安的前朝大臣世家,几乎没什么爭议就同意了。
陈申有罪,罪在社稷,罪在千秋,似乎早已成了一个不爭的事实。
但最终下定论的,是萧羈。
大臣们那点心思,萧羈早就一览无余,恰巧他也没心思在这样无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这件事便就这样盖棺定论了。
前朝过去了,可天下並未太平,百姓依旧活的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生怕这短暂的平静会被更大的风暴打破。
人命贱如草。
他们知道。
可他们还是想活。
萧羈打开了奏章,第一个被弹劾的是一位出身在钟鸣鼎食之家的世家公子,从小养尊处优,十指不沾阳春水,活得比皇子还要瀟洒恣意,本就是家境殷实的大世家,在他与长安之间早早地选择了投靠北地,又在他入主长安后捐粮捐衣,做了不少好事,也得了封赏,一时间风头无两,连他们家族在朝中主事的老人都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更遑论下面被娇宠长大的公子了。
第一份奏章很快就看完了。
见萧羈脸色不好看,钟行便小心措辞问道:“舅父,是杀人案吗?”
萧羈没说话,却將奏章拋给了他。
钟行起初不敢看。
他本来就一身反骨,也从不认为皇帝真就是“受命於天其寿永昌”高人一等,但舅父却是他心目中永远也无法企及的高山,是他眼中无所不能的神,故而他並不愿意对舅父有半分不敬。
但萧羈让他看,他便也就看了。
才看了没多久,钟行便冷哼一声,“真是好大的口气,知道的以为是他们家的粮仓救了长安城的百姓,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天下是他们家打下来的!”
骂了一句,他又继续看,越看脸色越青,越看脾气越爆,最后气得狠狠骂道:“简直是反了天了,不过是一株顺风而倒的墙头草,镶了个金边,贴了个百年世家的名號,真就以为自己是金子了?”
放下奏章,他主动请缨道:“舅父,这事交给我,我保证为那些枉死的姑娘討回公道,不给这所谓世家扒一层皮,我便不姓钟!”
萧羈本来有气,见他都跟著周进等老臣歷练了许久还是这副赤子之心暴脾气,便觉好笑不已,“断案是廷尉府的事,你没资格插手。”
钟行立即道:“那我就自请调去廷尉府,我不做这个郎中令了!”
人人艷羡求而不得的郎中令,天子心腹重臣,他说不当就不当,只为了替那些与他素未谋面的百姓討回公道,只为胸腔中那经久不息的一簇烈火。
萧羈还是摇头,“此事你不要插手,我有更合適的人选。”
钟行有些不服气,他明明是最適合去廷尉府的人,不仅晏儿他们这么说过,就连周进周大人和原廷尉李聪有如此评价他。
但他脑海里很快就闪过一个人影。
萧羈含笑看著他,似乎想听听他的答案。
钟行从善如流,缓缓拋出两个字,“王毋?”
无错版本在读!首发本小说。
……
回到殿中,萧羈在处理公文,钟行便將他的旨意吩咐给了同样在殿內伺候的王毋。
明明是委以重任,可王毋脸上却几乎看不到半点喜色,他木著脸,平静地接下了旨意,在他转身欲走时,钟行忽然发现了什么,叫住了他。
“等等,你这个……”
他还没碰到王毋,似有所察的王毋已经后退了一步,他恭敬而警惕地看著钟行,手却不怎么老实,偷偷將腰间佩戴的一枚木雕藏了起来。
钟行见此,不由露出瞭然之色。
“原来如此。”
他这般说,王毋却有些迷糊了,便问道:“郎中令有何指教?”
钟行却笑了一下,“无事。”
王毋:“……”
见他面露疑惑,又不肯走,钟行便从自己身上掏出一枚精妙绝伦的木雕,王毋一眼看出那木雕分明就是钟行的缩小版,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眼中的警惕也收了起来。
钟行摩挲著手里的小人儿,对王毋道:“带著你的宝贝出去吧,好好办事,不要令小公主失望。”
王毋頷首,正欲退下,又听钟行道:“近来天气不错,若一直都是晴天,待路上雪化了,小公主他们也就到长安了。”
钟行又进去內殿了,王毋则退了出去。
站在大殿前,看著巍峨庄严的皇宫,他脸上又升起了一抹势在必得的杀意。
世家?
王侯?
岂不闻小公主说过一句话:王侯將相寧有种乎!
便让他这卑贱之人执刀,替小公主教一教那些世家大族何为夹著尾巴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