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崇禎:大明的钱在哪,终於找到了

    第225章 ,崇禎:大明的钱在哪,终於找到了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6月19日,乾清宫內。
    崇禎帝,內阁首辅李標兵,兵部尚书申用懋,户部尚书孙居相,再次一起商议政务。
    兵部尚书申用懋几乎哀求道:“陛下,43万勤王大军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
    他们打了半年的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要是朝廷连一点点的赏赐都没有,寒了將士们的心,以后朝廷又怎么能让將士们用心皇命。”
    听到这快起茧子的话,崇禎满脸疲惫。从驱逐女真人出关之后,整个朝廷上下就在忙著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搞赏这几十万勤王大军。
    內阁统计出来四十几万需要嘉奖的名单,为了大明王朝的脸面,崇禎咬著牙认可了。
    但下一步就卡住了,大明是封建王朝可没精神奖励这回事,高级军官他还可以封妻荫子,给这些將领一个世袭锦衣卫千户,百户。
    但普通的士兵他们要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赏银,哪怕一人只给个10两,这也是4
    00多万两。
    400多万两银子,这几乎是大明王朝一年所的税银(大明税收主要还是以实物税为主。)
    太平年间大明朝都很难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银子,不要说现在太仓空的连老鼠都要饿死。
    崇禎只能看一下户部尚书孙居相,兵部尚书申用懋也一脸期待的看著孙居相户部尚书孙居相苦脸道:“今年夏收太仓倒是入了110万两银子。但几乎全在勤王大军的粮草上了,户部这个月又借了商贾一百万两银子,朝廷对外欠帐已经突破了500万两了。
    臣的脸已经不值钱了,京城商贾看到臣就跑,同时户部欠钱的那些商贾,现在天天堵在户部官署的门口,要臣还钱,臣现在就差修个高台,躲上去了。”
    孙居相是读书人,是个要脸,要名声的人,结果自己养了几十年的好名声,
    在当户部尚书这几个月丟的乾乾净净,已经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老赖。
    他想了想道:“要不陛下您就罢免了臣吧,换个新人来当做户部尚书,新的户部尚书脸值钱,应该可以卖个上百万银子。”
    大明朝的户部尚书,狗都不当。想著户部现在还欠著500多万两的债务,马上又要拿出400多万两银子。
    这上千万两银子就像一座泰山一样,死死的压在他肩膀上。孙居相觉得自己没这个本事,能处理得了这么庞大的债务。他现在就想退休,再当下去,他名声要彻底臭完了。
    申用懋只能再看向崇禎帝道:“陛下,臣请內库拨款。”
    崇禎也算是为万历还债,万历时期,靠著张居正改革,太仓积累了上千万两的存银,张居正死后,万历就开始监守自盗,每年会从太仓拿上百方两银子到自已的內库当中,你皇帝都这样做了,下面的官员自然有样学样,
    天子拿一点,官员拿一点,你拿一点,我拿一点,也就了不到10年的时间,大明的財政由盈余再次变成亏空,太仓的存银也消失的乾乾乾净净。
    官员拿银子大家不会知道,但天子拿银子,不但整个大明的官员知道,连天下的百姓都知道。
    而后大明的臣子遇到需要钱的事情,就上书请天子开內库救济。
    你天子也不能只有在拿钱的时候,才承认大明的江山是自家的私產。亏钱的时候大明也是你家的私產,自然要拿钱出来救济大明。
    经歷了万历这番骚操作之后,大明臣子就习惯了缺钱找天子要,每一个要到了钱的臣子都会名声大震,以至於现在都形成路径依赖。
    皇家內库到底有多少钱,大明的臣子不知道,但他们可以从天子出手大方程度来猜测。
    当今天子当了4年的皇帝,除了最开始的那几个月,每年都会从內库当中拿出200多万两的银子,三年下来已经拿了700多万,以大明天子小气的习性,崇禎帝能拿700多万两银子出来,內库最起码也有两三千万两银子,这基本上是大明臣子的共识。
    “朕没钱!”
    崇禎现在已经累的没精力生气了,他现在就是后悔,后悔当初钱太大手大脚。他那祖父和老哥的確给他留了七百多万两银子,但现在已经被他的只剩下不到百方两了,这是他压箱底的银子,再拿出去,紫禁城的宫女和太监连饭都吃不起。
    崇禎只能看向內阁首辅李標道:“阁老就这样当大明朝的家,除了找朕掌银子,你们就想不到其他的办法吗?”
    李標想了想道:“臣请把西山煤矿收归朝廷所有,或可改善朝天的处境。”
    因为贺函的关係,大明朝廷才第一次知道,煤炭行业居然如此赚钱,几个小小的蜂窝煤,一年能在京城赚七十万两银子,这是大明朝税银的六分之一,能解决太多的问题。
    崇禎断然拒绝道:“不行,这是秀子营和神机营的军餉。”
    崇禎还等著贺涵半年后带5万精锐为自己平定天下,哪怕这几十万勤王大军没有赏银,他也不会动这笔钱。四十三万勤王大军在崇禎的心里的地位可比不上五万新军。
    这下连李標也想要退休不干了,但几十年形成的形成的三观,让他开不了这个口。
    他想了想道:“眼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加秋赋,我大明有400万顷田地,
    每亩地加10文钱税,数量不多,百姓能承受,朝廷能多400万两银子的税赋,今年可以先搞赏勤王大军,明年的结余还能偿还朝廷的债务,债务还清,再停一下这笔临时的加税。”
    崇禎陷入了迟疑当中,大明朝这些年辽不断增加,已经弄出一个大同贼寇了。中原也出现了活曹操,闯王等贼寇在中原攻城略地,这些人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税继续加上去,只怕中原局面也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通过贺函崇禎对大明朝下面的事情可不是一无所知。他就曾经问过贺涵,朝廷每亩增加了不到4文钱的辽,主要是对付关外的女真人,怎么就弄得关中的百姓要造反,难道关中百姓真这么不体谅朝廷?
    贺函道:“朝廷定下的是三厘五毫的税,但下面的小吏就要从农户手中收走350文,甚至更多的税,臣在米脂的感受,辽开徵之后,米脂的流民就没有断过。”
    所以现在崇禎知道,朝廷他们想加10文钱,到了地方只怕会加到500文,1000
    文,加到活活把百姓逼死的程度。
    但不加税,眼前这个难题又该如何度过?
    而就在这个时候,王承恩小心的走到崇禎面前,递过一封奏摺道:“陛下,
    这是天津巡抚800里加急书信。”
    崇禎打开书信,上面是天津巡抚贺世寿的弹劾贺函的书信。
    本来这也没什么,这几个月来崇禎接到弹劾贺涵的书信已经快堆成一座山了,他基本上看都不看就命人烧了。
    但这次上面的內容却让崇禎感到吃惊,贺世寿状告贺函私自动兵进攻朝廷军队,擅自抓捕遵化总兵巢不昌,有谋反之嫌。
    崇禎又惊又怒,上一个擅杀总兵的人是袁崇焕,这给他极其不好的记忆,难道贺涵也和袁崇焕一样开始恃宠而骄。
    不过崇禎想到了贺涵离开京城之前说过会有朝臣毁他,而事实也是这样,
    所以他问道:“贺涵上奏摺解释这一切了吗?”
    王承恩低头道:“司礼监没有收到贺总兵的奏摺。”
    崇禎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当即离开了乾清宫,结束了这场会议。
    李標等人神情怪异,他们虽然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却也知道东林党员和勛贵联手对付贺函,他也是暗中支持的,朝廷当中有这样一个无法无天,
    不讲规则的人,太危险了。
    当晚户部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温体仁请见天子。
    崇禎对温体仁感官不差,认为他是朝中少有不结党营私的忠臣,所以即便是心情差还是接见他。
    结果温体仁直接交给了崇禎一封贺函的书信,上面贺涵把自己遭遇暗杀而后抓住巢不昌的事情经过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崇禎看完书信之后勃然大怒道:“王承恩!”
    “奴才在!”
    崇禎直接把书信甩了出去道:“你也想隔绝內外,做魏忠贤不成。”
    王承恩惶恐的跪下,边磕头边哭泣道:“陛下,奴才是万万不敢,今日奴才都待在您身边,根本不知道宫外的事情,奴才还询问过好几次司礼监,他们的確没有收到贺总兵的书信。”
    崇禎道:“狗奴才退下,等朕查清楚了再找你算帐。”
    而后崇禎命人把姜轩带到乾清宫来,仔细询问了贺涵的伤势,当知道贺涵的伤势无大碍之后才鬆了一口气。
    原来,姜轩他们来到紫禁城本想求见天子,结果差点被守卫紫禁城的士兵给抓起来。
    姜轩意识到事情不妙之后,逃到杨府找到杨鹤,求他救命,杨鹤找自己儿子杨嗣昌,想通过他把贺涵的书信上交给天子。
    但杨嗣昌认为自己也可能被盯上了,很难见到天子,而后他通过僕人把贺涵的书送到温体仁手中。
    温体仁和东林党也有矛盾,崇禎元年的时候,当时刚继位的崇禎就有想提拔温体仁当礼部尚书,並想提拔他入阁。
    当时就有东林大佬在崇禎面前进言,说温体仁太年轻了,贸然提拔到高位不利他的成长,崇禎这才作罢。
    毁人前途,如同杀人父母,从这次之后温体仁就暗中嫉恨上东林党人了,所以他也乐意利用贺涵来对付东林党人。
    当崇禎知道暗杀贺涵之事和英国公府有联繫,甚至可能是大明所有勛贵共同联手。
    他也有点头皮发麻,他虽然杀官员毫不留手,但对朝廷的勛贵一直是非常重视和重用。
    勛贵是大明王朝的根基,尤其是英国公不但是四朝元老,还是大明所有勛贵的领头人,他父亲登上皇位,就是英国公护送下顺利完成的,这些勛贵就是朝廷的镇国基石。
    虽然崇禎气愤这些勛贵不识大体,却又不敢真动这些勛贵,大明从建国以来文臣就不听话,中后期更是一家独大。
    现在大明的皇权就靠著太监势力和勛贵势力支撑,崇禎自己在清洗魏忠贤势力的同时,也在打击太监的势力,可以说大明皇权的稳定就靠著勛贵势力来支撑。
    就在崇禎帝脸色难看的时候,姜轩拿出来了,他们清缴巢不昌家產的帐目。
    崇禎拿著这帐目来看,越看脸色越难看,前面巢不昌每年赚个几千上万两,
    他也能容忍,大明的官员就这样,4年了,他已经习惯了。大明对將军贪污腐败並不在意,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们不能造反,当然如果能打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但巢不昌成为了天津总兵之后,每年赚30万两银子,这个数字还是让他震惊,气愤,一个总兵一年就捞30万两,整个大明有几十个总兵,这些人捞的钱居然比朝廷的税负都要高。
    “一个总兵居然有百万两的家產,这还不算土地田宅,好哇,好哇,好的很吶,我大明百姓贫困,朕这个天子也贫困,但又一直说我天朝富甲天下,朕一直都不知道大明的钱到哪里去了,今天终於找到了。,
    这半个月来,他为了想办法搞赏勤王大军,召集群臣开朝会,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没办法解决这几百万两的赏银问题,现在倒好,大明一个总兵就有上百万两的家產,4个总兵家產就能解决他半个多月来的难题。
    崇禎的怒火终於衝破了理智,把手中的帐册直接甩了出去怒吼道:“都已经这么有钱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贪婪,连朝廷做正事也要阻碍,甚至为了这点钱才敢暗杀朝廷的总兵。无君无父,无法无天,朕要杀光你们这些虫。”
    “杀,把这些乱臣贼子通通杀光,王承恩。”
    “奴才在!”王承恩惶恐道。
    “擬旨,任命天津总兵贺涵为天津总督,执掌天津一切政务军务,让贺涵给朕查,狠狠的查,把天津的贪官污吏全给朕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