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啊,对对对,你们说的都对
老爷子们:没有惊喜,差点儿被嚇个半死!
几位老爷子盯著原本荒草杂生的地,一夜之间变得整整齐齐、细碎如沙的十亩良田,揉揉眼睛齐齐把脑袋转向黎洛屿,表情怪异。
黎老爷子似是想起什么,径直奔向牛圈,几位老人也紧隨其后。
看到精神奕奕的三头老黄牛,几位老爷子的心才安定不少,拍著胸脯:“还好,还好,仨宝贝疙瘩儿都没事。”
黎洛屿小声嗶嗶:“合著你们是担心我昨晚把牛给祸祸了唄。牛好得很呢,昨晚睡得呼呼的,一点儿想要给我帮忙的意思都没得。”
几位老爷子看怪物似的看著黎洛屿,一言难尽,10亩地啊,谁家好人能一夜之间开垦完的?还...开垦的这么整齐?
简直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此刻的心情了。
这还是人吗?
黎洛屿:是人!
徐奶奶拉过黎洛屿的手翻来覆去瞧,指腹摩挲著那细腻的掌心,眼角的皱纹都拧成了问號:“乖乖啊,还是白白嫩嫩的,別说伤口了,连块老癤子都没有?”
杨老:“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黎洛屿摊摊手,欠欠儿的:“我力气大唄,挥挥手的事儿。”
主要是看著几老吃完晚饭后,还要扛著锄头哼哧哼哧的抹黑垦地,她就觉得於心不忍,最主要的是,哼哧哼哧半宿垦出来的地也就丁点儿大,杨老还想著研究点儿耐寒作物呢,但照这个速度,半年都不一定能开垦完荒地,研究的事儿岂不是要推迟了?
这怎么能行?
利国利民的大事,她不允许耽搁,这不,才有了昨晚上的一番大动作。
反正,任他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她有异能,而且还奢侈的用异能来犁地!
黎老爷子怎么想也觉得自家孙女不是那种能犁地的人,还能犁的这么整齐?反正哪哪儿都透著怪异,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你当老子眼瞎?你是不是找帮手了?”
黎洛屿:“?”
其他几老也觉得是这个理儿,认同的点点头:“可能是大队长体恤我们,专门找的人帮忙连夜整的地。”
殊不知,大队长看到一夜之间变成了规规整整的十亩地时也是嚇一跳,几位老人应该没这么强悍的体力,折腾不出这么规整的田地,最后眼神飘向跟老黄牛嘮嗑的黎洛屿,摩挲著下巴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小姑娘背后的人不简单呢,又能摸黑犁地,又能神出鬼没的。
黎洛屿:行叭,你们都脑补到这种程度了,她在怎么辩解也没有必要了。往椅子上一瘫,晃著两条腿儿笑:“啊,对对对,你们说的都对。”
但这椅子怎么坐都不舒服,硌得她脊背生疼。於是乎,“徐奶奶,我去趟袁耿叔家。”边说边跑。
等徐奶奶从厨房探出脑袋的时候,小姑娘已经跑远了。徐奶奶只能大喊一声:“早点儿回来。”
“耿叔,你在家吗?”黎洛屿扯著嗓子在大门外大喊。
这一点还是她仔细观察得来的:村里不管是大的小的,老的少的,都喜欢扯著嗓子对话,后来才知道,这是山里人自带的『扩音器』模式,要不是知道他们热情,她都以为是在吵架呢。
这不,一嗓子之后,屋內传来袁耿叔的大嗓门:“在呢,在呢。哟,是小黎同志啊,你家的大衣柜已经做好了,叔吃完饭就给你们送过去。”
“耿叔,不是衣柜的事儿,我是想问问您,您能做摇摇椅吗?我想要两把放在大树下乘凉睡觉的那种。”
“摇椅?”耿叔抬手抹了把额头的碎木屑,摇椅属於非必要的『奢侈』家具品,做起来费工又费时,比一个大衣柜还贵不少呢,不过,虽然疑惑小姑娘家家的是不是钱多的烧的慌,但也没有多问,有钱挣就行,爽朗笑道:“会啊,就是得耗点好木料,你要啥样的? ”
黎洛屿:“就要这种能晒出松香的!叔要是方便,帮我做两把,靠背要歪歪的能枕脑袋,扶手得留出放茶缸的小窝。我还是拿钱跟您换?”
袁耿:“成,一把60十块钱,两把你给120块钱,做好了我给你送过去。”
“成。谢谢,耿叔。您这儿有蒲扇吗?”
“有”袁耿叔转身从西屋抱出一堆蒲扇,有青竹编的、棕櫚叶的,还有把镶著红穗子的麦秆扇:“挑吧,隨便拿!这些是你婶子閒著没事儿自己编的,叔就送你了。”
黎洛屿也没有客气,挑了6把好看的、耐用的,对著脸扇了扇风,“嘿,还挺凉快的。”
利落的付完钱,刚跨出门槛儿,就被耿叔又塞了两把青竹编的扇子:“拿著玩儿吧,这东西是消耗品,不值钱,你婶子一天能编十几二十多把呢,万一丟哪儿了就丟了吧,別找了,麻烦。”
“哎。”黎洛屿笑著接过,想起什么问:“耿叔,咱们村里的人是不是都会做这些手工编织?”
“这些小玩意儿大家都会做,像是竹编的簸箕,藤编的竹筐啊,山里人打小儿就会,就说你手里那扇子吧,你婶子编得最巧,能在扇面织出牡丹样来。”
黎洛屿指尖划过扇面上的纹理,忽然起小祁子有个哥哥在商务部上班,且近些年外国人格外喜欢国內的一些老物件。
如果,村民们能够打造成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的竹编艺术品,再通过外贸渠道推向国际市场,岂不是两全其美?既能为国家赚取外匯,又能为村里多做点儿事。
“叔,不是咱们实用的簸箕,竹筐,是巧思的摆设、小玩意儿这些。比如:放水果的篮子,就不能只是个平平无奇的水果篮子,最好能有些巧妙的设计,比如变成鸭子状的,中间掏空,又能装水果,摆在家里还好看。”
袁耿叔,虽然不知道小姑娘要这些干什么,但能赚钱的事情,他可不会拒绝:“会啊,就是费点儿时间。”
“那太好了,叔,你把你会做的这种玩意儿,多做一些,尤其是装饰摆件类的东西,什么竹编灯笼、竹编掛饰、竹编动物果篮,竹编风铃、竹编的动物造型等等,你会的就都做一些出来,做多少,我收多少,要是村里的其他叔叔婶子也会不同的种类,我也要,我有大用。”
“要得了......这么多吗?”
“每种的数量上5、6个左右,但种类要多,越多越好。”
“行,马上要到抢收了,等农忙结束后吧,我做好了给你送过去。”
“好的,辛苦耿叔了。”
几位老爷子盯著原本荒草杂生的地,一夜之间变得整整齐齐、细碎如沙的十亩良田,揉揉眼睛齐齐把脑袋转向黎洛屿,表情怪异。
黎老爷子似是想起什么,径直奔向牛圈,几位老人也紧隨其后。
看到精神奕奕的三头老黄牛,几位老爷子的心才安定不少,拍著胸脯:“还好,还好,仨宝贝疙瘩儿都没事。”
黎洛屿小声嗶嗶:“合著你们是担心我昨晚把牛给祸祸了唄。牛好得很呢,昨晚睡得呼呼的,一点儿想要给我帮忙的意思都没得。”
几位老爷子看怪物似的看著黎洛屿,一言难尽,10亩地啊,谁家好人能一夜之间开垦完的?还...开垦的这么整齐?
简直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此刻的心情了。
这还是人吗?
黎洛屿:是人!
徐奶奶拉过黎洛屿的手翻来覆去瞧,指腹摩挲著那细腻的掌心,眼角的皱纹都拧成了问號:“乖乖啊,还是白白嫩嫩的,別说伤口了,连块老癤子都没有?”
杨老:“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黎洛屿摊摊手,欠欠儿的:“我力气大唄,挥挥手的事儿。”
主要是看著几老吃完晚饭后,还要扛著锄头哼哧哼哧的抹黑垦地,她就觉得於心不忍,最主要的是,哼哧哼哧半宿垦出来的地也就丁点儿大,杨老还想著研究点儿耐寒作物呢,但照这个速度,半年都不一定能开垦完荒地,研究的事儿岂不是要推迟了?
这怎么能行?
利国利民的大事,她不允许耽搁,这不,才有了昨晚上的一番大动作。
反正,任他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她有异能,而且还奢侈的用异能来犁地!
黎老爷子怎么想也觉得自家孙女不是那种能犁地的人,还能犁的这么整齐?反正哪哪儿都透著怪异,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你当老子眼瞎?你是不是找帮手了?”
黎洛屿:“?”
其他几老也觉得是这个理儿,认同的点点头:“可能是大队长体恤我们,专门找的人帮忙连夜整的地。”
殊不知,大队长看到一夜之间变成了规规整整的十亩地时也是嚇一跳,几位老人应该没这么强悍的体力,折腾不出这么规整的田地,最后眼神飘向跟老黄牛嘮嗑的黎洛屿,摩挲著下巴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小姑娘背后的人不简单呢,又能摸黑犁地,又能神出鬼没的。
黎洛屿:行叭,你们都脑补到这种程度了,她在怎么辩解也没有必要了。往椅子上一瘫,晃著两条腿儿笑:“啊,对对对,你们说的都对。”
但这椅子怎么坐都不舒服,硌得她脊背生疼。於是乎,“徐奶奶,我去趟袁耿叔家。”边说边跑。
等徐奶奶从厨房探出脑袋的时候,小姑娘已经跑远了。徐奶奶只能大喊一声:“早点儿回来。”
“耿叔,你在家吗?”黎洛屿扯著嗓子在大门外大喊。
这一点还是她仔细观察得来的:村里不管是大的小的,老的少的,都喜欢扯著嗓子对话,后来才知道,这是山里人自带的『扩音器』模式,要不是知道他们热情,她都以为是在吵架呢。
这不,一嗓子之后,屋內传来袁耿叔的大嗓门:“在呢,在呢。哟,是小黎同志啊,你家的大衣柜已经做好了,叔吃完饭就给你们送过去。”
“耿叔,不是衣柜的事儿,我是想问问您,您能做摇摇椅吗?我想要两把放在大树下乘凉睡觉的那种。”
“摇椅?”耿叔抬手抹了把额头的碎木屑,摇椅属於非必要的『奢侈』家具品,做起来费工又费时,比一个大衣柜还贵不少呢,不过,虽然疑惑小姑娘家家的是不是钱多的烧的慌,但也没有多问,有钱挣就行,爽朗笑道:“会啊,就是得耗点好木料,你要啥样的? ”
黎洛屿:“就要这种能晒出松香的!叔要是方便,帮我做两把,靠背要歪歪的能枕脑袋,扶手得留出放茶缸的小窝。我还是拿钱跟您换?”
袁耿:“成,一把60十块钱,两把你给120块钱,做好了我给你送过去。”
“成。谢谢,耿叔。您这儿有蒲扇吗?”
“有”袁耿叔转身从西屋抱出一堆蒲扇,有青竹编的、棕櫚叶的,还有把镶著红穗子的麦秆扇:“挑吧,隨便拿!这些是你婶子閒著没事儿自己编的,叔就送你了。”
黎洛屿也没有客气,挑了6把好看的、耐用的,对著脸扇了扇风,“嘿,还挺凉快的。”
利落的付完钱,刚跨出门槛儿,就被耿叔又塞了两把青竹编的扇子:“拿著玩儿吧,这东西是消耗品,不值钱,你婶子一天能编十几二十多把呢,万一丟哪儿了就丟了吧,別找了,麻烦。”
“哎。”黎洛屿笑著接过,想起什么问:“耿叔,咱们村里的人是不是都会做这些手工编织?”
“这些小玩意儿大家都会做,像是竹编的簸箕,藤编的竹筐啊,山里人打小儿就会,就说你手里那扇子吧,你婶子编得最巧,能在扇面织出牡丹样来。”
黎洛屿指尖划过扇面上的纹理,忽然起小祁子有个哥哥在商务部上班,且近些年外国人格外喜欢国內的一些老物件。
如果,村民们能够打造成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的竹编艺术品,再通过外贸渠道推向国际市场,岂不是两全其美?既能为国家赚取外匯,又能为村里多做点儿事。
“叔,不是咱们实用的簸箕,竹筐,是巧思的摆设、小玩意儿这些。比如:放水果的篮子,就不能只是个平平无奇的水果篮子,最好能有些巧妙的设计,比如变成鸭子状的,中间掏空,又能装水果,摆在家里还好看。”
袁耿叔,虽然不知道小姑娘要这些干什么,但能赚钱的事情,他可不会拒绝:“会啊,就是费点儿时间。”
“那太好了,叔,你把你会做的这种玩意儿,多做一些,尤其是装饰摆件类的东西,什么竹编灯笼、竹编掛饰、竹编动物果篮,竹编风铃、竹编的动物造型等等,你会的就都做一些出来,做多少,我收多少,要是村里的其他叔叔婶子也会不同的种类,我也要,我有大用。”
“要得了......这么多吗?”
“每种的数量上5、6个左右,但种类要多,越多越好。”
“行,马上要到抢收了,等农忙结束后吧,我做好了给你送过去。”
“好的,辛苦耿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