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资本与权力,将蛋糕做大

    第230章 资本与权力,将蛋糕做大
    一百五十亿卢布。
    当这个天文数字最终尘埃落定,转入指定的监管账户时,连秦远的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对于任何一个苏联普通人而言,这无疑是几辈子都无法企及的财富幻梦。
    然而,对于十国银行街上那些衣冠楚楚的金融家们,这似乎仅仅是一串可以随意调动和分配的数字。
    这才几天?
    秦远站在金融街的街头,望着周围林立的外资银行招牌,心中情绪翻滚。
    仅仅在莫斯科这一座城市,这些西方银行就能如此迅速地凑齐一百五十亿卢布!
    那么,它们遍布苏联各大城市的分行网络,这些年究竟悄无声息地吸纳了多少卢布储蓄?
    几百亿?
    几千亿,还是几万亿?
    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事实,让秦远震惊而又疯狂。
    他妈的,开银行果然是赚钱啊!
    眼下光是利用黑市与官方银行的汇率差,就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浮动利润空间。
    更别提等到苏联崩溃,休克疗法实施后,卢布那断崖式的贬值了!
    他现在越加确信。
    成立远东国际银行这一步,走的无比正确。
    而且,不仅要在莫斯科尽快开业,更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分行开遍苏联各大关键城市!
    甚至于为了扩张,可以在某些加盟国,某些区域,与当地的寡头合作,利用他们的本土势力,实现快速吸储的目的。
    尤其是远东区域,那里地广人稀,哪怕是西方银行都少有踏足。
    但这却给了秦远最好的发挥空间。
    想到这,秦远的心脏跳的越加猛烈了。
    而全程陪同着秦远,参与了这次与西方银行洽谈的伊莲娜,内心同样无法平静。
    秦远要做什么,她大致清楚。
    和伏尔加汽车厂合作的新车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与叶卡捷琳娜阵营合作,共同倾吞苏联资产,作为一名白手套,同样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但是
    这些西方银行家呢?
    作为一名精算师,她对于数字非常敏感。
    以前她并未特别关注这些外资银行,但此次亲身经历,让她窥见了冰山一角。
    利用高息吸纳如此庞大规模的卢布储蓄……
    这些西方人,究竟想用这些卢布做什么?
    一股寒意顺着她的脊椎爬升,让她感到莫名的惊恐。
    “伊莲娜,不要想那么多。”
    秦远握住她冰冷的手,仿佛看穿了她的内心:“我们无法阻止任何人,所能做的只有一条,在这场乱局之中,掌握更多的资本,保护好我们自己。”
    “资本?”伊莲娜看向秦远,目光之中有着疑惑,但更多的是茫然。
    “秦,你说的资本,指的是卢布,美元,人民币。”
    “又或者是西方人推行的资本主义体系?”
    秦远点头,却又摇头。
    资本是什么?
    在资本主义的语境下,它是一种社会权力的计量单位。
    资本越多,所能掌握和调动的社会资源与权力就越重。
    资本天生就具有一种凶猛的特性。
    那就是像癌细胞一样,不断增值。
    它通过剥削剩余劳动,不断积累在少数人手中。
    而资本家则运用这些资本,去争夺和控制生产与分配的社会权力。
    购买商品,从来就不是资本增值的终极目的。
    资本对应的,从来就不是具体的物。
    而是无形的权力。
    社会的、经济的,乃至政治的权力。
    正是深刻地把握住了这一点,秦远才能在莫斯科这片土地上,非但没有因外来身份而步履维艰,反而地位愈发稳固。
    也正是凭借这一点,他才能在短短半年内,走出一条与其他玩家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这个大背景下,秦远只手遮天。
    彻底把控住了中苏两国之间的民间贸易市场。
    当然,他知道,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苏联当下的特殊混乱期。
    而如今,从西方银行“借”来了这笔巨量的资本。
    是时候利用它,去兑换和扩张更实在的社会权力了。
    “伊莲娜,”秦远收回思绪,吩咐道:“你帮我约个人。”
    “谁?”
    “莫斯科的副市长,卢日科夫。”
    此时的卢日科夫,在莫斯科的权力架构中只排在三四位,并非最耀眼的那一个。
    但是,秦远却是知道,就在今年七月,这位副市长将再进一步,与叶氏达成政治同盟。
    并且在1992年后,接替波波夫成为莫斯科市长。
    莫斯科在他的管理下,在整个九十年代,成为众多城市之中,唯一没有经济下滑的城市。
    而因为这个功绩,卢日科夫在莫斯科市长的职位上持续连任,长达十八年的时间。
    所以说,要谈表面的政治,可以去找波波夫。
    但要谈真正干事、掌握城市实际运营权力的,就必须找这位未来的“莫斯科之王”。
    而这位精明能干的副市长对于秦远,显然是早有耳闻。
    从中间人口中听到秦远约他见面的时候,卢日科夫没有犹豫多久,便同意了这一次的会面。
    在一家颇具格调、保密性良好的俱乐部内,卢日科夫与秦远握手寒暄。
    “秦先生,我可是听说了金融街那边的事情,气魄非凡啊,十五亿美金,这么快就有着落了。”
    秦远谦虚道:“副市长先生过奖了,这主要得益于贵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改革政策和支持,让西方银团看到了我们合资项目的巨大潜力,看到了远东集团在苏联光明的未来。”
    秦远和对方打着官腔。
    这次为了筹集那15亿美元,也就是150亿卢布。
    除了抵押贷款外,还进行了融资和股权认购。
    就是出让了部分远东集团的股份给核心的三家银团进行认购。
    这三家分别是旗银行,摩根银行,以及德意志银行。
    前两家自然不必多说。
    出让部分股权给德意志银行的目的是为了从德国获得部分汽车技术引进,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
    这方面没有哪家银行比得上德意志银行。
    而这三家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远东集团的部分股份,进入董事会。
    而后对远东贸易,奇瑞、伏尔加、以及即将挂牌开业的远东国际银行施加影响力,获知关键动态。
    对于这些西方人的心思,秦远拿捏的一清二楚。
    但他还是同意了。
    无他,因为本就是空手套白狼而已。
    先不说这有名无实的董事会。
    就说这个游戏。
    在秦远心中,已经即将走到尽头了。
    而作为莫斯科的副市长,卢日科夫并不是塔塔夫那种人形印章。
    对此,他是全盘了解过的。
    所以,他更好奇,秦远此行约他见面的目的。
    互相试探了几句后,秦远不再绕圈子,直接切入主题:
    “卢日科夫市长,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来莫斯科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卢日科夫目光微凝,点了点头:“确实,这给城市管理和治安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秦远道:“我的想法是,我们能否在莫斯科划出一块专门的区域,建立一个规范化的、主要面向外国商人的大型贸易市场?”
    “在这个新的市场中,汇聚着来自各国的商品。”
    “莫斯科市民能够通过这个市场,购买到任何他们想要购买的物资。”
    “而且,散落在莫斯科城各地的倒爷,小商人,也能集中进行管理。”
    “这既能繁荣市场,方便市民,又能极大减轻市政府的管理负担,提升城市形象。”
    说着,他对伊莲娜示意。
    伊莲娜立刻将一份装帧精美的《新贸易市场规划方案》递到了卢日科夫面前的案桌上。
    卢日科夫心中一震,目光直直的看向秦远。
    这个建议,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简直是为他目前面临的棘手难题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
    现如今整个莫斯科只有一个契卡市场,算是比较大的综合性市场。
    但是这里摊位有限,商铺有限。
    而且多数都被本地人给占据。
    外地商人要在这里有个摊位难如登天。
    现在可不像秦远当初来的时候,给点钱就能临时拿到一个位置。
    现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价无市。
    如果能新建一个大规模、专业化的市场,将这些人集中管理……
    那现在莫斯科市政府面临的难题,不就是一下子解决了?
    当然他也猜得出秦远的意图。
    要拿到市场的管理权。
    拿到对于这些外国倒爷、商人的管理权。
    而且,新市场的建设权、运营权肯定也要交给远东集团。
    这也意味着,远东集团将一跃成为莫斯科商业地产领域举足轻重的角色,仅靠出租铺位就能获得稳定而庞大的收益。
    更能借此掌控大量外国商人的渠道,成为真正的“坐地虎”,其社会影响力将急剧膨胀。
    但是,这又有何不可呢?
    卢日科夫翻开规划书,看着上面支票上的一个个零。
    他觉得,莫斯科就得多出现一些像秦远这样,既有财力、又有能力。
    而且还能提出如此双赢方案的“优秀企业家”!
    卢日科夫合上规划书,笑道:
    “秦先生,这真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提议。我认为,我们现在就可以研究和推动它的成立了。”
    “你觉得,位于市中心,距离你们仓库附近的那块废弃厂房怎么样?”
    (还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