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有证据就是去了?

    时间倒回到几天前。
    在欧洲,寒风凛冽、白雪覆盖屋顶的冬日里,阿拉伯的沙漠依旧炽热如炉,烈日当空,火药的气味仍在空气中瀰漫。
    这一切的起因,是奥斯曼帝国企图彻底掌控阿拉伯半岛內陆,並顺势夺取那沉睡於地下的“黑色黄金”,而这也引发了与仍在顽强抵抗他们的阿拉伯人之间的战火。
    “开火!”
    “砰!轰隆!!”
    隨著命令下达,震耳欲聋的炮声隨之响起,奥斯曼军的炮弹划破沙漠长空,朝著数公里外的目標飞射而去。
    奥斯曼军仿佛要將整片沙漠燃烧殆尽似的倾泻著炮火,但他们很快便紧锁眉头,咬牙切齿。
    “真主至大!”
    “突厥佬给我去死吧!”
    隨著火药点燃的火焰熄灭,漫天的尘沙与烟雾还未散去,耳边已响起那早已听腻却从未消失的喊杀声。阿拉伯人仿佛早已预料到奥斯曼的轰炸一般,在硝烟中毫髮无伤地高声怒吼著。
    “阿拉伯人来了!”
    “机枪,快!机枪!”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奥斯曼军亦不甘示弱,早已预备好的他们迅速还击。
    隨著阿拉伯人发起衝锋,奥斯曼军的战壕中响起密集而尖锐的机枪声,子弹如骤雨般倾泻而出,仿佛要將整个前线撕碎。
    换作寻常军队,早已在这般火力下全军覆没也不为过。
    “呼——”
    “前方有迫击炮!”
    “躲避!!”
    轰隆!!
    然而,阿拉伯人却从容不迫,竟在机枪射程之外,使用迫击炮对奥斯曼军进行反击,仿佛在嘲弄他们的徒劳。
    这本不该发生。
    因为阿拉伯人使用的迫击炮,根本不是那种类似火箭弹或英国“利文斯投射器(livens projector)”之类的简陋武器,而是正规军才拥有的现代化迫击炮。
    对这些本该连像样技术都没有的沙漠游牧民而言,这种装备简直不可思议。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更令人惊愕的是,阿拉伯人不止拥有迫击炮,还有衝锋鎗、bar自动步枪、火焰喷射器,甚至为了对抗坦克的集束手雷与地雷,以及对付奥斯曼空军的防空炮等,这些来歷不明的重型火器,让他们几乎武装到了牙齿,死死纠缠住了想要挺进阿拉伯內陆的奥斯曼军。
    奥斯曼帝国原本打算凭藉人力和火力优势,横扫这片全是沙子的荒漠,歼灭四处游击的阿拉伯人,如今却连连受挫。
    即便向宗主国德意志帝国討来更多武器,並在战场上投入大量受到优待、用以牵制阿拉伯人的库德族僱佣兵,依然无法压制阿拉伯人的反抗。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司令官阁下。我们必须找出那些阿拉伯人武器的来源,並予以切断,否则这种局面將永无止境。”
    “这还用你说?可问题是,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武器是从哪来的啊。”
    因此,不仅奥斯曼政府焦头烂额,率领討伐军的旧日名將穆斯塔法·伊斯麦特帕夏,如今的伊斯麦特·伊诺努也几乎快要疯了。
    他们曾篤信这场“阿拉伯討伐”很快便能平息。
    毕竟,儘管奥斯曼军队比起列强並不强大,但对於寥寥数人的沙漠游牧民来说,也绝对是碾压级別的存在。
    事实上,以利雅得酋长国、沙特家族为首的阿拉伯人,若单看兵力与武装,確实远逊於奥斯曼军,这一判断本身並没错。
    可出人意料的是,沙特家族与阿拉伯人却在奥斯曼帝国一波又一波的討伐中坚挺不倒,甚至开始扩张势力。
    討伐久拖不决,而反奥斯曼的阿拉伯势力逐渐聚拢至沙特家族麾下,伊拉克、敘利亚、约旦等地也开始出现异动。
    眼看整个阿拉伯沙漠都要动盪不安,奥斯曼帝国甚至已考虑使用毒气作战。
    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已,真要付诸行动,帝国上下谁也不敢动那一条红线。
    只要奥斯曼帝国敢越界动用毒气,第一个跳起来怒斥的,必然是他们的“主子”德意志帝国——“你这是要给我们德国脸上抹屎吗?”
    “报告,伊诺努司令官!”
    “什么事?”
    “刚才侦察部队返回,似乎与阿拉伯人爆发了小规模交火。”
    “伤亡情况?”
    “幸运的是,几乎没有伤亡。不过......我们带回了几个俘虏,其中,有美国人。”
    “美......国人?”
    然而,凡事皆有代价,线索终將现形。
    奥斯曼帝国,终於在这一刻,握住了那条通往真相的尾巴,接近了这场“阿拉伯討伐”背后的真正內情。
    “伊斯麦特,你是说,现在在沙特家族背后,站著的是美国?”
    “很不幸......是的,首相阁下。”
    但这个真相,对他们而言,未免也太沉重了。
    ......
    “我这一生经歷过许多事,但像这次这样荒唐的局面,还是头一回。”
    几年前,姓氏法重新制定,奥斯曼帝国首相凯末尔·卡赫拉曼图尔克(kemal kahramanturk)因其功绩,被帕迪沙亲自赐予含义为“图尔克英雄”的姓氏“卡赫拉曼图尔克”。他此刻仿佛头痛欲裂般抚著额头,长嘆了一口气。
    美国,美国居然是幕后黑手。
    谁能想到,新大陆的霸主,那个看似与奥斯曼帝国毫无关联的国家,竟会是操控沙特家族与阿拉伯人的背后主谋?
    至少凯末尔完全没有料到。
    “喂,伊诺努司令,美国真的是在支援那些阿拉伯人吗?”
    而坐在一旁的穆罕默德五世长子、现任帕迪沙穆罕默德六世·齐亚丁(mehmed ziyaeddin),脸上也浮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显然与凯末尔的感受如出一辙。
    “是的,陛下。”
    然而回答却仍旧如初。
    “我亲自审问了那些与阿拉伯人一同被俘的美国石油公司职员,得出的结论。严格来说,不是美国政府,而是美国的石油公司在支援沙特家族。不过,说到底,那些公司也只是代行政府意志而已,本质上没差。”
    当然,一开始连伊诺努也差点被蒙蔽。
    那些美国人一口咬定自己不是与阿拉伯人一伙的,而是被俘的无辜人质,试图以谎言脱身。更何况伊诺努一开始根本不曾怀疑,美国竟会站在沙特家族的背后。
    但当他怀著一丝疑虑持续审问时,美国人便开始言辞矛盾,漏洞百出。最终,有人扛不住压力开了口,伊诺努这才拼凑出真相。
    “果然,罪魁祸首还是石油吗?”
    “没错,他们之所以与我们的侦察部队接触,就是在执行一项石油勘探任务。”
    “贪婪之火的燃起,正是这场灾祸的源头。”
    穆罕默德六世闭上眼嘆息。
    身为一个继承了其父亲温和性情、平日里乐於关怀贫者的温良君主,对於美国人这般肆无忌惮的贪婪,仅仅是听闻便让他作呕。
    其他奥斯曼高官亦是如此。
    “绝不能容忍美国的所作所为,陛下。阿拉伯半岛理当属於我奥斯曼帝国的疆土。”
    “没错,陛下!此事必须严正抗议!”
    尤其是伊诺努和恰克马克(mustafa fevzi?akmak)这类军方人士,更是坚定主张帕迪沙应当採取强硬態度。
    在他们看来,美国的举动已是赤裸裸的主权侵犯,连国际法都难以包容。
    “可美国真的会把我们的抗议放在心上吗?”
    “没错,若他们像英国在摩洛哥那样厚顏无耻地回应,我们恐怕也束手无策。更何况我们在大战中是败战国,即便如今面子上挽回了一点,但美国终究是胜者。”
    但与態度强硬的军方不同,以马赫穆特·杰拉莱丁·巴亚尔(mahmut celalettin bayar,人称杰拉尔·巴亚尔)为代表的一眾政界人士则多是忧虑与长嘆。他曾在正史中担任土耳其共和国第三任总统,如今则是奥斯曼帝国外务大臣。
    奥斯曼帝国手中有確凿的证据,那些美国石油公司的员工就是活生生的物证,他们亦不像当年的西班牙那样只能软弱到眼睁睁看著英国掠走权力。
    但列强之所以为列强,不正是因为“就算有证据也能矢口否认”吗?
    即便是美国,也无异於此。
    “儘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对此事闭口不言。”
    会议室內,喧囂未歇,凯末尔却缓缓闭眼沉思片刻,终於开口。
    “我们奥斯曼帝国,绝不能容忍美国的行径。若是我们还想保有主权,想要以『帝国』之名屹立於世的话。”
    倘若此时因为畏惧美国而选择沉默,那么这几年来,为了摆脱“欧洲病夫”的耻辱,不断推进改革的奥斯曼帝国,將再次陷入泥淖。
    更別提,那些为摆脱旧时代的传统束缚、推行世俗主义、使帝国迈入现代国家行列所付出的努力,也將化为泡影。
    “我们必须堂堂正正地,將奥斯曼帝国的权利向全世界宣示。”
    “可首相大人,我们恐怕难以独自抗衡美国。不说国力如何,光是『战败国』这顶帽子,就足以让我们的发言权逊於美国。”
    “你说得没错,杰拉尔。但我们並不孤单。在我们身后,还有强大的德意志帝国。”
    “啊——!”
    而德意志帝国,绝不会坐视不理。
    他们可是奥斯曼帝国真正的主人,也是最早对阿拉伯石油垂涎三尺的人。
    这样一个国家,怎会对美国染指石油之事无动於衷?
    德国,一定会替奥斯曼狠狠撕咬美国一口。
    “那就要抓紧时间了。”
    穆罕默德六世眼神坚定,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
    “巴亚尔大臣,立刻去把德国大使鲁道夫·纳多尔尼请来。我要亲自会见他,请求德意志帝国的支援。”
    “遵命,陛下。”
    伴隨著帕迪沙的命令,奥斯曼帝国的文武百官齐齐低下了头。
    这一切,便是汉斯得知的全部。
    ......
    “您比我想像中回来得更早啊,公爵大人。需要送您回府邸吗?”
    “不,用不著,直接去国政总理府。”
    听到身为家主的汉斯如此发言,早已接到通知並驾著的迈巴赫·齐柏林ds7,等在车站的司机微微点头,隨即启动了车辆。
    但即便是自己心爱的座驾那高贵的十二缸发动机声响起,汉斯的脸色却依旧如同刚刚被揉皱的电报纸一样难看,丝毫没有舒展的跡象。
    “该死的美国佬......竟然胆敢抢我投標的中东石油?”
    更可气的是,他们甚至动用了自己的石油企业,全力支持沙特家族,想要鯨吞中东油田。
    从威尔逊时期开始就是这样,那帮傢伙究竟为什么老是要惹怒本来安分守己的他们?
    到了这种地步,汉斯甚至开始怀疑,美国人的爱好是不是就是背后捅刀子了。
    更糟的是,这还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
    据驻奥斯曼大使纳多尔尼所言,奥斯曼帝国在审问几名美国人后发现,美国与沙特家族暗中勾结的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大战时期。
    也就是说,在与他们结盟、共同攻打法国的时候,美国人就背地里开始搞小动作了。
    『不过,至少到这一步我还能理解。』
    毕竟,那时候的总统是伍德罗·威尔逊。
    那个为了扩张影响力,甚至会暗中勾结法国那种敌对国家的骗子总统。
    那种人,为了窃取德国的石油,在背后使手段也不是不能想像。
    『但你们共和党人又算什么东西。』
    休斯、胡佛——你们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之间关係不是很好吗?
    汉斯之前甚至亲自给休斯写信,让他好好照顾得了肺病的女儿,还送了不少慰问礼品。
    可你们居然就是这样报答我的?
    要是他的精神再稍微脆弱一点,恐怕对人类的信任都要彻底崩塌了。
    “公爵大人,到了。”
    “呼......”
    抵达国政总理府,汉斯深吸一口气,下了车。
    然后毫不耽搁,径直朝阿登纳的办公室走去。
    “副总理,你回来得真快啊。我还以为你去了赫尔辛基,要好几天都见不到面呢。”
    “发生了一些不得不回来的事,总理阁下。”
    “哦?什么事?”
    “这个嘛......”
    汉斯看向依旧一脸天真、毫无察觉的阿登纳,谨慎的张开了口。
    ——轰!!
    “立刻召开內阁会议!现在,马上!!!!!!”
    不久后,国政总理府內便响起了阿登纳暴怒的咆哮声,整张脸都涨得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