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联军会议

    “哇啊啊~!”
    “联军万岁!”
    “比利时欢迎你们!”
    1913年7月26日,正值英国决定参战一周之际。
    在比利时民眾的热烈欢迎下,由约翰·弗伦奇元帅率领的英国远征军终於抵达安特卫普。
    “连屁股沉重的英国人都到了,现在终於可以好好討论接下来的攻势了,外长阁下。”
    法金汉一边讥讽似的扭动著他的八字鬍,一边看向因比利时遭受入侵而匆忙赶来的英国军队。汉斯没有言语,只是微微点头。
    作为参谋总长的法金汉,今日特地带著德国將领前来安特卫普,与英国军队及比利时军队共同商討联军的联合作战。而汉斯,则是陪同他前来进行三国间的外交协调。
    说实话,是否真的有必要做到这个地步,汉斯自己也有些怀疑。但等看到法金汉那副已经摆好架势,准备用傲慢的目光与英国人较量一番的模样,他倒是庆幸自己来了。
    “唉,指望容克贵族处理外交这种细腻事务,终究是不现实。”汉斯在心里嘆息著,同时望向正在向四周挥舞著米字旗的比利时民眾致意的约翰·弗伦奇。
    在原本的歷史上,他曾担任英国远征军总司令至1915年。但由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並未展现出多少才能,最终被如今正跟在他身后走下舰船的第一军团长——道格拉斯·黑格(douglas haig)代替。
    而且约翰·弗伦奇个性十足,甚至因被战爭大臣基奇纳训斥而怀恨在心,最终引爆了1915年的“弹药危机”(shell crisis of 1915),直接导致阿斯奎斯內阁的崩溃。可见他並非什么省油的灯。
    “欢迎您,约翰·弗伦奇元帅。”
    “陛下,您辛苦了。如今,大英帝国英勇的將士已前来助比利时一臂之力,您大可放心。”
    面对约翰·弗伦奇信心满满的话语,前来迎接英军的阿尔贝一世露出安心的微笑,微微頷首。
    但法金汉听后却皱起了眉头,似乎觉得这话是在无视德国军队的存在。
    “別在意,无论从规模还是战绩来看,这场战爭的主角终究是我们德国,不是吗?”
    “咳,是啊,您说得没错。”
    听到汉斯的话,法金汉的嘴角微微上扬,脸色终於缓和下来。
    唉,我离当父亲还有几个月呢,怎么现在就感觉像是在照顾小孩子了......
    “......果然,跟著来安特卫普一趟是正確的选择。”
    虽然这或许有些自负,但若是他没有跟来,恐怕联军还没正式展开行动,就已经因为內訌而四分五裂了。
    联军的前景,实在令人堪忧。
    ......
    在英军登陆的同时,安特卫普总司令部召开了第一次联军作战会议。会议由比利时军队的总司令阿尔贝一世与勒曼中將等比利时军方高层主持,英国军方则由约翰·弗伦奇率领,德军方面则由法金汉领衔。双方高级將领面对面而坐,正式展开討论。
    “首先,我將介绍自比利时战役爆发以来至今的战况。”
    率先开口的是勒曼中將。他是此次会议上地位最低的军官(毕竟比利时军最高军衔仅为中將),而比利时在三国之中也无疑是最弱小的。
    “法军在入侵比利时后迅速推进,占领了瓦隆地区的大部分领土,並逼近布鲁塞尔防线。我们试图通过决堤来迟滯他们的进攻,但收效甚微。”
    结果,整个瓦隆地区变成了一片泥泞不堪的泽国。
    “隨后,法军在布鲁塞尔方向展开猛烈攻势,並配备重炮进行轰击。但德军的快速支援遏制了他们的攻势。如今,法军已暂停进攻,开始修筑堑壕防线,以防备联军的反击。”
    勒曼中將说完后,微微点头,向汉斯与法金汉表示谢意。
    事实上,法国会进攻比利时也有某人的一份功劳,因此勒曼的感谢也让汉斯產生了点小小的愧疚。
    但也仅此而已。
    毕竟做出最终决策的是法国政府和法军参谋部,责任不在他。而且这件事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暴露的必要,因此还是让它成为永远的秘密吧。
    “接下来,由我继续说明战况,勒曼中將。”
    “明白,请讲,法金汉总参谋长。”
    勒曼中將退后一步,法金汉则思索片刻,摸著下巴,用指挥棒指向地图上的各处,开始讲述接下来的战况。
    “目前,克鲁克的第一集团军和比洛的第二集团军正与比利时军並肩作战,对抗比利时境內的法军。豪森的第三集团军驻守阿登,而阿尔伯特王储的第四集团军、艾內姆的第五集团军以及鲁普雷希特王储的第六集团军则在埃纳河一线发动攻势。”
    如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歷史比较熟悉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些违和之处。
    比如,为何第五集团军的指挥官不是歷史上的威廉皇储,而是前战爭部长艾內姆?
    原本驻扎在西线的约西亚斯·冯·黑林根(josias von heeringen)的第七集团军又去了哪里?
    答案是——第七集团军被派往东线了!
    至於威廉皇储本人,则前往了第八集团军代替兴登堡担任军司令,並由鲁登道夫辅佐。
    艾內姆则被任命为第五集团军司令,以填补皇储留下的空缺。
    事实上,在原本的歷史中,艾內姆后来也接替豪森,成为第三集团军司令,因此这样的调整並无不妥。
    “而且坦能堡战役的指挥官,很可能像歷史上的兴登堡一样,成为德国的英雄,並由此影响深远。”
    鲁登道夫本就是坦能堡战役的关键人物之一,现在也已经被汉斯牢牢掌控,因此问题不大,但兴登堡就不同了。
    至於原歷史上兴登堡之前的第八集团军司令马克西米利安·冯·普里特维茨(maximilian von prittwitz),因为他在原歷史中未战先怯,认为无法战胜俄军而精神崩溃,根本无法担当大任,因此直接略过。
    所以,这次就让威廉皇储来代替兴登堡,成为坦能堡的英雄吧。
    反正实际指挥权还是掌握在鲁登道夫手里,而威廉皇储本身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这样安排並无大碍。
    “不过,由於法军的顽强抵抗,目前战线陷入僵持状態。我军正在构筑堑壕,调整兵力,为下一场战役做准备。”
    “那我们是否可以增派兵力?”
    一名不知名的英国將领发问,汉斯摇了摇头,开口解释道:
    “俄军的行动比预想中更快。看来法国人已经向沙皇施压,让俄国加快进攻步伐。因此我们德军也必须准备迎战俄军,无法再向西线调派更多部队。”
    “那就意味著,我们联军必须儘快在比利时战线展开攻势,压製法军。”
    阿尔贝一世的这番话,得到了在场德军將领们的认同,包括汉斯和法金汉在內也纷纷点头。
    比利时方面迫切希望收復被法军占领的瓦隆地区,而德军己方也希望通过西线攻势牵製法军的兵力。因此,在比利时发动攻势是必然。
    “我军第一集团军將与比利时军联手,从布鲁塞尔方向发起进攻,第二集团军则將越过默兹河,对瓦隆南部展开攻势。因此,我们希望英军能在准备就绪后,从根特与伊普尔(ypres)方向发动进攻。”
    “英军同意配合比利时战役,但法金汉总参谋长的讲话,实在令人不悦。”
    “嗯?”
    弗伦奇,你这话什么意思?
    “英军何时、何地作战,由我们自己决定。我希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能够明確界限。”
    弗伦奇的语气十分强硬,使得法金汉和其他德军將领的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
    ——这场衝突,终究还是发生了。
    由於联合军总司令官这样的职位尚未確立,指挥权问题自然不可避免地成为爭论的焦点。
    但汉斯真没想到,约翰·弗伦奇这傢伙第一天就会如此直截了当地拋出难题。
    『不管怎样,这肯定不仅仅是约翰·弗伦奇元帅个人的意见。』
    这代表著整个英国远征军的意志,同时也是由基奇纳战爭大臣领导的英国战时內阁的立场。
    毕竟,他们不愿意让德国军队隨意左右英国远征军的行动。
    “联军的主力无论如何都是我们德国军队。只要看看兵力规模和所负责的战线,就一目了然,不是吗?”
    当然,我们骄傲自负的普鲁士容克军官们绝不可能轻易接受这一点。
    “我並不否认这一点。但我们英国远征军是来与德国军队並肩作战的,而不是作为辅助部队接受指令的。”
    法金汉引用了刚才汉斯安慰他的话,语气坚定地说道。
    然而,约翰·弗伦奇也不是轻易退让的人。
    他甚至將一直沉默的比利时军队也拉入了这场爭论。
    “当然,目前我们的兵力规模確实比德国军队小。但比利时不也是一样的情况吗?因此,为了更好地协调指挥,不如將比利时军队编入我们英国远征军的指挥体系,如何?”
    “元帅!”
    听到约翰·弗伦奇试图將比利时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英国军队,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顿时怒火中烧,提高了音量。
    连比利时军队的勒曼中將也皱起眉头,显然无法接受这一提议。
    “比利时军队將由比利时人指挥,没必要接受英国军队的指挥。”
    “陛下,如果我的话听起来过於直接,还请见谅。但如果比利时军队能確保自身的指挥权,那么兵力规模更大的英国军队,同样应该得到相应的指挥权与自主权,不是吗?”
    “元帅,你这话的意思是......”
    啪!啪!
    “好了,大家冷静一下。盟友之间为这种小事爭吵,只会让法国人得利。”
    就在法金汉愤怒地准备反驳时,汉斯连忙出面拦下了他。
    如果继续爭执下去,只会让场面更加火爆,对对抗法国的战爭形势毫无益处,此刻需要有人来协调局面。
    “我明白弗伦奇元帅的立场。我们德意志帝国也尊重英国远征军的指挥权与自主权。”
    “感谢您的理解。”
    “不过,考虑到目前西线大部分战线是由德国军队承担的,希望法金汉参谋总长在制定未来攻势计划时,也能理解我们必须以德国军队为中心的现实。”
    “咳......当然,我並非要否定伊普尔攻势本身。”
    也许是因为汉斯不仅是同盟国的外交部长,还是德皇的女婿,约翰·弗伦奇最终只是轻咳了一声,暂时退让了半步。
    “此外,本土和殖民地的增援部队也在陆续抵达。届时,德国军队在前线的压力也会有所减轻。”
    当然,他还是不忘强调自己国家的贡献。
    “大英真是辛苦了。”
    看著约翰·弗伦奇带著微笑,汉斯只能强忍不適回以僵硬的笑容,而阿尔贝一世则带著一丝怜悯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唉,幸亏这种情况我早就有心理准备......
    “那么,陛下,我就先回柏林了。”
    “嗯,德国军队所要承担的战线可不止这里。”
    更何况,奥匈帝国军队也即將正式向塞尔维亚发动攻势,以血债偿还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之死。
    当然,考虑到歷史上,即便奥匈军队在兵力优势明显的情况下,仍然用了超过一年都未能成功占领塞尔维亚,最终还是不得不让德国军亲队自介入,汉斯对此也並不抱太大期望。
    『没办法,就算皇帝换了,奥匈帝国的军队也不会变强。』
    事情已经够多了,但汉斯总觉得自己接下来会更忙。
    奥匈啊,拜託了,至少拿出一点正常的水平吧,就一点就好。
    你得支棱起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