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经济危机与转机

    1907年金融危机,又称为“1907年恐慌(panic of 1907)”或“尼克博克危机”(knickerbocker crisis),是1929年大萧条之前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汉斯对经济学並不算精通,所以对1907年恐慌的具体细节了解不多。但据说当时美国的金融体系几乎濒临崩溃,可见这场危机的严重性。
    根据报纸上的报导,这场恐慌的导火索是一家美国铜业公司——联合铜业公司(united copper company)企图操纵股价牟利。
    蒙大拿的“铜业大亨”、联合铜业公司的所有者f·奥古斯都·海因茨(fritz augustus heinz)与臭名昭著的银行家查尔斯·莫斯(charles wyman morse)合谋,计划通过大肆收购本公司股票来哄抬股价,从中赚取巨额利润,並付诸实施。
    然而,他们的野心勃勃的计划刚启动不久,10月16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后,联合铜业公司的股价非但没有上涨,反而从最初的30美元暴跌至10美元,最终彻底化为泡影。
    奥古斯都·海因茨和查尔斯·莫斯因操纵股价的丑闻被行业封杀,但更大的问题是,他们的贪婪引发了一场不可收拾的金融风暴。
    就在这时,纽约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博克信託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的总裁查尔斯·t·巴尼(charles tracy barney)长期与海因茨和莫斯关係密切的事实被曝光,使得局势变得更加微妙。
    10月18日,万国和平会议刚刚结束,尼克博克信託公司就已出现挤兑危机的跡象。公司董事会为了自救,要求查尔斯·巴尼辞职,但为时已晚。最终,在10月22日,尼克博克信託公司因大规模挤兑现象而倒闭。
    尼克博克的倒闭引发了连锁反应,其影响迅速波及美国两大信託公司——美国信託公司(trust copany)。10月24日,纽约的银行与信託公司几乎全线崩溃。
    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席捲全美,成为美国歷史上首次全国性经济大恐慌。
    正如1929年大萧条一样,1907年恐慌也未止步於美国,而是逐渐蔓延至全球。
    ......
    ——砰!
    “汉堡才刚爆发挤兑,怎么就闹到经济恐慌了!”
    比洛总理愤怒地砸下拳头,脸涨得通红,显然无法接受这场由美国企业操纵股市引发的经济危机。
    当然,最无语的恐怕还是刚刚上任就迎来经济恐慌的威廉·冯·舍恩(wilhelm eduard freiherr von schoen)。因为原本的外交大臣齐尔斯基在危机爆发时就已经哼著小曲逃去维也纳了,而他则被临危受命,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新的外交大臣。
    於是,跟隨舍恩大臣一同参加內阁会议的汉斯,只能在他背后默默地看著他脸色惨白、冷汗直流,不停地灌水,模样十分可怜。
    不管怎么说,正如比洛所言,今年自春季以来,不仅德国,整个欧洲大陆,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
    四月份,埃及爆发了银行挤兑;五月,日本步其后尘;而在纽约股市崩盘的几天前,德国汉堡和智利也相继出现挤兑风潮。
    隨后,纽约的金融风暴彻底引爆了全球经济危机,整个世界的经济状况本就摇摇欲坠,这无异於雪上加霜。
    “斯滕格尔財政大臣,美国的恐慌对帝国经济造成了多大的衝击?”
    “目前,帝国银行(reichsbank)勉强遏制住了大规模挤兑,委內瑞拉的石油收益也起到了一定的缓衝作用。但正如您所知,帝国政府的支出已经远超负荷,债务急剧攀升,照这样下去,经济恶化恐怕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財政大臣赫尔曼·冯·斯滕格尔(hermann guido leopold freiherr von stengel)满头大汗地匯报导。
    正如他所言,德意志帝国的財政支出实在太过庞大,而其中最大的开销,毫无疑问便是军费。
    『毕竟德国財政的60%都被军费吞噬了,还能指望什么?』
    正如美利坚所证明的那样,强大的军队靠的就是金钱,而以军国主义为信仰的德意志帝国,自然不遗余力地砸钱维持其强大武力,甚至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整个国家围绕军队运转,这已然成为德国最鲜明的特点。
    “所以,归根结底,要么削减支出,要么增加税收。”
    比洛总理嘆了口气,转头看向战爭大臣艾內姆和海军大臣提尔皮茨。
    “而如果削减开支,首先受到影响的必然是军费。”
    “陆军的预算已经捉襟见肘。”
    还未等提尔皮茨开口,战爭大臣艾內姆便抢先一步坚决表態。
    比洛总理皱起眉头,一副早知如此的模样。
    “真的连一点都削减不了?”
    “由於德英协约的刺激,法国正大力扩充军备,我们也必须加快军队革新以应对威胁。此外,我们刚刚正式引入飞机,並成立了空军部队,不是吗?”
    正如艾內姆所言,在汉斯前往海牙期间,德意志帝国终於正式將飞机纳入军队序列,成立了德意志帝国航空部队(fliegertruppen des deutschen kaiserreiches)。
    当然,眼下这支部队仍处於实验阶段,飞机的数量也极为有限。
    但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既然航空部队已建立,规模扩张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陆军目前正在推进一项重要的『计划』,若预算缩减,恐怕会影响进度,希望总理阁下能够理解。”
    “唉,你是指那个『计划』吧......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
    听到艾內姆提及“拖拉机计划”,比洛总理露出一丝无奈,忍不住瞥了汉斯一眼。
    当然,这事儿纯粹是赶巧了,比洛也没有因此责怪某人。
    就在这时,艾內姆忽然开口:“所以,我认为,与其削减陆军预算,不如从海军开支里省。”
    “什么?!”
    这句话无异於在提尔皮茨面前扔了一颗炸弹,他顿时瞪大双眼,满脸震惊。
    不过,提尔皮茨又怎会甘心受此屈辱?何况,这简直是要从“舰队狂魔”手中抢夺战舰,他又岂能忍受?
    他瞬间调整姿態,摆出战斗架势,怒视著艾內姆。
    “海军同样没有富余预算!我们正在建造超越『腓特烈』级的新型战列舰,资金已被压榨至极限!”
    “那不如报废几艘老旧舰船,以减少维护费用吧?反正英国是我们的盟友,如今也没有必要维持过量的海军战力。”
    “哦?”
    一直被財政危机折磨得焦头烂额的斯滕格尔財政大臣,听到这番话,竟然下意识地抬起头,似乎觉得这倒是个可行之策。
    然而,他的勇气在提尔皮茨那张因愤怒而涨红的脸庞前,仅仅维持了片刻便瞬间熄灭。
    “艾內姆,你这傢伙是想跟我拼命吗?!”
    提尔皮茨擼起袖子,儼然一副隨时要与艾內姆决斗的架势。
    但艾內姆毕竟是久经沙场的普鲁士军官,自然不会被轻易嚇倒。
    “我哪里说错了吗?老实说,少几艘战舰也不会让海军完蛋吧?”
    “哈!你以为战列舰是一匹战马,还是一门火炮?这就是为什么你们这些陆军蠢货永远不懂海军的价值!”
    “你说什么?!”
    “好了好了,大家別吵了,冷静点!內阁內部爭吵也解决不了问题,不是吗?”
    眼看艾內姆与提尔皮茨的爭执愈发激烈,副总理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theobald theodor friedrich alfred von bethmann hollweg)冷汗直流,连忙出面调停。
    在汉斯前往海牙出席万国和平会议期间,波萨多夫斯基-韦纳副总理辞职了,而接任他的,是兼任內务大臣的新任副总理霍尔维格。了解情况的人应该都清楚,他在原本的歷史中,是继比洛之后的德意志帝国总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就是在他担任总理期间爆发的吗?』
    贝特曼·霍尔维格不像前任副总理兼內务大臣波萨多夫斯基-韦纳那样倾向左翼,他一方面支持君主制,另一方面又试图与工会维持良好关係,整体而言是个相当中立的人物。
    其实不论是波萨多夫斯基-韦纳副总理,还是其他德意志帝国內务大臣,他们的立场都比外界印象中的更加温和,甚至对左翼较为友善。这和邻国的斯托雷平截然不同,后者在担任內务大臣期间,双手沾满了革命者的鲜血。
    『话说回来,波萨多夫斯基-韦纳副总理离开內阁,实在是可惜。』
    虽然贝特曼-霍尔维格也算不错的人选,但因为这件事是在汉斯不在的时候发生的,总让他感到些遗憾。如果將来还能有机会共事就好了......不过,是否真的会有那样的机会,谁也说不准。
    “总之,陆军和海军的预算都削减不了对吧?”
    “是的。”
    “没错。”
    “......这些混帐东西。”
    面对艾內姆和提尔皮茨异口同声的回答,比洛总理低声咕噥了一句,隨即长长地嘆了口气,仿佛这口气能一直沉到地板上。
    “那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加税了。”
    “可我们去年才刚刚提高了所得税和遗產税......”
    “我知道,但眼下也別无选择。只能撑到经济復甦为止。如果必要的话,甚至可以考虑开徵財產税。”
    听到比洛的话,贝特曼·霍尔维格副总理露出忧虑的表情。
    “舆论一定会急剧恶化,那些直接受损的容克阶级肯定会暴跳如雷,国会也会闹翻天。而且......恐怕財政大臣的辞职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听到这番悲观的预测,財政大臣斯滕格尔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似乎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命运。
    但没办法,提高税收可不会让任何人高兴,除了政府本身。正因如此,在原本的歷史上,比洛也因为税收问题被绊住了脚,最终在两年后被迫辞去总理职务。
    不过,比洛的下台,更多还是因为《每日邮报》採访事件导致他与威廉二世的关係恶化。
    “总之,还是先別仓促下决定,等进一步討论后再做慎重考虑吧。”
    听到贝特曼·霍尔维格的建议,比洛重重地嘆了口气,点了点头。
    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汉斯也毫无头绪。
    1907年的经济危机,归根结底是美国金融体系的漏洞造成的。虽然欧洲各国,包括德国的帝国银行在內,都已经建立了中央银行,但美国却仍处於镀金时代,疯狂逐利的银行家们阻碍了中央银行的设立,使得政府在金融调控方面面临重重困难。
    而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系统,也就是后来的『美联储』,也正是因为这场危机才诞生的。
    因此,这场经济危机应该能在一个月內平息。毕竟当美国的金融体系真正濒临崩溃之际,我们耳熟能详狡诈贪婪的jp摩根就会亲自出手,把美国从金融深渊中硬生生拉回来。
    但这也暴露了美国经济过於依赖jp摩根一人的问题,因此美国政府也开始意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社会上要求设立中央银行的呼声日益高涨,最终推动了伍德罗·威尔逊的当选。
    “实际上,美联储就是在伍德罗·威尔逊执政时期的1913年正式成立的。”
    不过,这些终究是美国的事情。而德国的经济困境,主要还是因为过度的军备支出导致財政恶化。
    一直以来,德国都在勉强维持,而这场经济危机,让问题彻底浮出了水面。
    “难道真的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场危机吗?”
    虽然这並非外交部的职责,但汉斯一想到这件事,心里总是不踏实。
    考虑到未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现在削减军费显然不可行,而比洛作为自己的重要支持者之一,汉斯也不希望他因为这件事遭到削弱,甚至丟掉总理之位。
    正因如此,即便回到新宫之后,某人依旧苦思冥想著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可无论如何思考,依旧找不到答案。
    “要是这时候能有什么爆炸性的事件突然发生,让局势反转就好了......”
    “男爵大人,您的电话。”
    “电话?”
    “是的,对方语无伦次,说得不是很清楚,只是不断强调......什么哈伯的合成实验成功了......”
    “你说什么?!”
    汉斯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嗓门,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