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多是一件美事~

    海因里希王子得知飞机的存在,完全是一次偶然。
    “飞机?”
    【是啊,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能够飞上天的机器。】
    “哦,想起来了,好像听说美国有这种东西。”
    海因里希王子是在和妹妹玛格丽特公主通电话时,听说了飞机以及製造飞机的美国兄弟来到德国的消息。
    起初,他不过是因为一些家事才隨便拨了个电话给妹妹,但听到这个消息后,海因里希的脸上瞬间染上了浓厚的兴趣与好奇。
    海因里希王子是个热爱刺激运动的人,喜欢玩帆船一类的冒险项目。而与哥哥威廉二世不同,他对汽车等新发明也极为著迷。
    像他这样的人,面对既充满刺激又是前所未见的交通工具飞机,怎可能不动心?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事实上,在真实的歷史中,海因里希王子正是德意志帝国第一批获得飞机驾驶执照的人之一,这样的反应可以说是理所当然。
    “这种东西怎么能不去看看呢?”
    海因里希王子立刻请了假,启程前往法兰克福,去见识一下传说中的飞机。
    当他快到汉斯建立的飞机工厂时,他看到了那一幕——
    嗡嗡嗡——
    “!!!?”
    只见某人正在向汉斯和特斯拉等人展示飞行性能,而飞翔在空中的正是“飞行者3號”。
    “什、什么?那是什么?”
    “居然飞在天上!”
    当法兰克福的市民们正在郊外散步或野餐时,听见头顶传来的轰鸣声,纷纷抬起头望向天空。第一次见到飞机的他们,掩饰不住內心的震撼。
    而海因里希王子则久违地感受到了心潮澎湃。
    “这也太棒了吧!”
    他开始幻想自己坐上那架飞机,在空中翱翔。
    迎风而上的快感,一定比他至今为止的任何体验都要来得刺激与过癮。
    感受到內心那颗追逐刺激的热血之心正在熊熊燃烧,海因里希王子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动。
    他急忙赶往飞机工厂。
    “绝对不行!”
    当然,面对突然跑来吵著要试飞的海因里希王子,汉斯只觉得自己的眼前仿佛炸了一颗炸弹,整个人都懵了。
    ......
    “汉斯,为什么不行!”
    当汉斯明確表示绝对不能让他乘飞机时,海因里希王子反倒理直气壮地提高了声音。
    他露出一种“这还用说吗”的无奈表情,但海因里希王子依旧固执得不可理喻。
    最终,汉斯嘆了口气,用儘量让他明白的方式解释道:
    “这很危险啊。如果发生意外,我以后怎么面对王妃殿下?”
    海因里希王子对飞机感兴趣,这点汉斯很欢迎。甚至可以说,他乐见其成。
    但如果海因里希王子想亲自乘坐飞机,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即使是在21世纪,飞行仍然伴隨著相当大的风险。
    更何况,他想乘坐的是连基本安全装置都没有的“飞行者3號”?
    还是一个对飞行一窍不通的初学者?
    “这不明摆著会出事吗!”
    而且,如果像海因里希王子这样的重要人物在飞机事故中受伤,那么刚刚才起步的飞行事业声誉必然会一落千丈。
    搞不好,德意志帝国內以后连“飞”这个字都没法提了。
    “殿下?王子殿下?我觉得您还是重新考虑比较好。不仅飞机本身不够稳定,天上的情况也是变幻莫测,可能发生各种意外。”
    站在一旁的奥维尔·莱特也急忙劝阻,他脸色苍白,可见对此深有体会。
    然而,海因里希王子却执意要乘飞机,丝毫不肯让步。
    “所以才更有趣,不是吗!”
    “?!”
    “而且,那位现在正在飞的人,不也好端端的吗?”
    “那是因为他是製造这架飞机的人。”
    莱特兄弟飞行,纯粹是为了研究。他们冒著生命危险驾驶飞机,试图证明自己的成果。
    而且,若是连製造飞机的人都不愿意亲自飞行,又怎么能说服別人去尝试呢?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汉斯,就不能想想办法吗?”
    “別说想办法了,就是不行。如果您真的想坐飞机,请先徵得王妃殿下和皇帝陛下的同意再说。”
    汉斯断然表示,没有许可,绝不让他乘坐飞机。海因里希王子只能哼了一声,闭上嘴。
    当然,他很清楚,要得到许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没想到我竟然会有切身体会加里波利那位老先生的处境。”
    汉斯突然想起前世看过的一部关於伊莉莎白二世的电视剧。
    剧中有一段情节是,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蒙巴顿沉迷於飞行练习,邱吉尔担心他的安危,坚决要求他立刻停下来。当时汉斯觉得邱吉尔真是个顽固的老头。
    但如今亲身经歷类似的情况,他忽然有点能体会邱吉尔的心情了。当然,只是一点点。
    “嘖,没办法,就听你的吧。”
    最终,海因里希王子咂了咂舌,退了一步。
    不过,从他那副坚定的表情来看,显然还没有完全放弃想要乘坐飞机的念头。
    “让您费心了,实在抱歉。奥维尔先生。”
    “哪里的话,王室成员愿意对飞机感兴趣,这已经让我很感激了。美国那些政客连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还看不起我们。”
    “你的感受我完全理解。”
    奥维尔·莱特一脸感慨地自言自语,特斯拉也点点头表示赞同。
    “总之,今天就到这里吧。感觉有点累了。”
    “哈哈......我去给威尔伯发信號,让他著陆。”
    也好,也是时候去见弗里茨·哈伯了,正好趁机平復一下被海因里希王子弄得有些烦躁的心情。
    正巧哈伯之前听说汉斯有意资助他,主动提出想要见面。
    这將是一场和那位既发明了氨合成法,拯救了无数人免於饥荒,又因毒气让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成地狱的双面科学家的会面。
    ......
    “男爵大人,已经到目的地了。”
    汉斯对司机点了点头,算是表达谢意,然后下了车。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 fur technologie)。
    弗里茨·哈伯目前在这里担任副教授,研究著后来被称为“哈伯-博世法”的氨气合成技术。
    不过,现在还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成果。
    “我来找弗里茨·哈伯先生。”
    “嗯?啊,您是汉斯·冯·乔男爵吧?”
    汉斯向一名路过的大学职员询问哈伯的下落,没想到对方立即认出了他,显得异常兴奋。
    因为这缘故,周围的学生纷纷將目光投向了汉斯。
    原本汉斯只是想低调地见见哈伯,不想感受到这些不必要的关注,但很无奈,他只好对著眼前眼神亮晶晶的职员回答道:
    “正是。”
    “哦,我很喜欢您的《大明航海王》!”
    原来是这件事啊。
    不过,这种反应还真是久违了。
    “您有没有考虑写新作呢?”
    “哈哈,我最近太忙了。”
    忙著广播的事情,还有资助问题。
    更何况,他也没打算再写小说了。
    毕竟最初只是为了赚点零钱,而且他到现在都还没能从阿达尔贝特王子那次“线下单杀”中完全恢復过来。
    也许他会重新执笔,但那应该是等退休之后的事了。
    “不过,这次《大明航海王》將会改编成广播剧,敬请期待吧。”
    “哇,真的吗?”
    “是的,是的。不过,比起这个,哈伯先生......?”
    “啊,哈伯副教授就在那栋楼里。三楼的化学实验室,您可以在那里找到他。”
    “好的,非常感谢。”
    汉斯向职员道谢后,朝他指示的建筑走去。
    “弗里茨·哈伯先生?”
    没过多久,汉斯便在职员所说的灯光明亮的实验室里,看到了一个留著闪亮小鬍子的中年男人。
    “您是......啊!您是汉斯·冯·乔男爵!远道而来辛苦您了!”
    哈伯显然认出了汉斯,他手里拿著移液器和试管,似乎正在做实验,热情地打招呼。
    隨后,他意识到自己这副模样不太適合迎接客人,尷尬地笑了笑。
    “请稍等片刻,我收拾一下这些东西,马上带您去我的办公室。”
    “不急,您慢慢来,我时间充裕。”
    听到汉斯的话,哈伯露出了笑容,和他的助手们——不,应该说是研究生们,匆匆把实验台上的器材收拾了起来。
    “好了,这边请。”
    脱下实验外套掛在衣架上后,哈伯带汉斯走进了旁边的房间。
    一进屋,他便看到哈伯的办公室收拾得井井有条。
    和总是把房间弄得一团糟的特斯拉相比,哈伯显然是个爱整洁的人。
    汉斯坐在沙发上,等著哈伯端来咖啡。
    “让您久等了,办公室很久没有客人来访了,难免有些手忙脚乱。”
    “哈哈,没关係。倒是觉得您全心投入研究的样子很令人敬佩,没什么可挑剔的。”
    汉斯的讚扬让哈伯有些不好意思,他挠了挠头。
    不过,他头上能挠的地方已经不多了。
    当然,作为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汉斯没有把这些真话说出口。
    “话说回来,我听说您有意资助我的研究?”
    “是的,如果您正在研究的氨合成法能够成功,就能打破马尔萨斯陷阱,终结人类的饥荒。”
    眾所周知,儘管进入了21世纪,由於各种问题,飢饿仍未彻底消失。
    但这並不意味著氨合成法和隨之而来的大规模生產氮肥的意义微不足道。
    要知道,1913年全球人口只有约17亿到18亿,而在一百多年后的2024年已飆升至约80亿。如果没有哈伯-博施法带来的粮食生產剧增,这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哈伯被称为『人类的救世主』,果然不是徒有虚名。”
    “我的想法也和您一样。虽然从很久以前起就有人挑战这项研究,但它的难度让许多人折戟沉沙。目前的成果也並不算太多。不过,为了伟大的祖国德国,还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呢?”
    “您说得对。”
    “哈哈!我就知道您会理解我的!”
    哈伯像是终於遇到了贵人,握住汉斯的手,笑得合不拢嘴。而汉斯虽然面带微笑,却无法压抑內心深处的苦涩。
    毕竟,他知道他以后会做什么。
    弗里茨·哈伯虽然是犹太人,却比谁都忠诚於德意志帝国。
    他是科学家,也是德国的爱国者,但更是像大多数德国人一样,是军国主义者。
    哈伯的爱国心最终促使他开发了毒气——一战堑壕战中惨烈的象徵之一。
    他是最早提倡使用毒气的人,並主导了德国的化学战。
    这也是他被称为“人类救世主”的同时,又被冠以“屠杀者”名號的原因。
    不过,关於毒气一事,汉斯也无法一味指责哈伯。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莱特兄弟,他们的发明最终也被用作战爭工具,现在就连他自己也不例外。
    “科学家在和平时期属於世界,而在战爭时期属於国家。”
    这句话后来是哈伯亲口说的。
    在世界大战中,科学家们不得不在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之间做出选择,而哈伯选择了前者。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世界大战催生的无数悲剧之一。
    “毒气的事以后再想吧。”
    现在当务之急是儘快完成哈伯-博施法。
    不久后,德国不仅需要大量的麵包,还需要大量的子弹。
    “期待您的研究成功,哈伯先生。”
    “嗯。我一定会完成氨合成法,为德意志帝国作出巨大贡献。”
    汉斯和哈伯握手告別,彼此笑容满面。
    然而没过多久,当他返回波茨坦时,脸色就因震惊而变得难以形容。
    “......海因里希王子?您刚才说什么?”汉斯瞳孔巨震。
    “我说,伊莲妮和陛下已经同意了,我也可以试飞了,对吧?汉斯!我现在可以上飞机了吗?”
    苍天啊,饶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