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对俄討论

    德意志帝国陆军参谋本部。
    “总理因此向我们军方询问对援助俄国的看法。”
    隨著陆军参谋总长施里芬伯爵的话音落下,参谋本部顿时一片骚动。
    很显然,反应並不乐观。
    必须再次强调的是,普鲁士的容克贵族普遍厌恶俄国。
    “汉斯又给我们在新年甩了个麻烦的难题啊。”
    因此,这件事对施里芬而言,也是一道不得不慎重对待的问题。
    若是像衝锋鎗这种能直接提升军力的东西,他肯定会张开双臂欢迎,但援助俄国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在决定是否援助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俄国真的有可能输给日本吗?大家畅所欲言,说出你的看法。”
    施里芬开口后,参谋之间议论纷纷,接著有人开始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无论怎么想,都无法想像俄国会输给日本。”
    “没错。即便日本军队训练有素,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东亚的一个地区性强国。內阁是不是太高估日本了?”
    “当然,由於远东的特殊地理环境,日本在战爭初期可能会占据优势,但毕竟两国的体量差距还是过於悬殊......”
    果然,反对意见占了上风。
    施里芬暗自想著。
    不过,他也认为这些参谋的意见是有道理的。
    不管怎样,俄国终究是俄国。
    即便腐朽,也依然是个能被称为列强的大帝国。
    日本儘管因英日同盟得到了英国的支持,但它真的能打败那个俄国吗?
    施里芬对此持怀疑態度。
    “哈哈!荒谬!德意志帝国的参谋们竟然全都是些脑满肠肥的蠢货!”
    就在此时,角落里传来了一个粗獷的熟悉声音。
    施里芬不禁嘆了口气。
    “俄国不可能输给日本?真是一群被偏见和常识蒙蔽的傢伙。”
    “瓦德西元帅,请注意言辞,不要侮辱参谋们。”
    瓦德西。
    没错,又是瓦德西。
    “蠢得令人髮指!听好了,施里芬,俄国帝国贏不了日本。他们会在这场战爭中失败。”
    然而,瓦德西接下来的话,让施里芬无法轻易忽视。
    “元帅阁下,您为何如此认为?请赐教。”
    “好吧,我就给这些蠢货们上一课。”
    瓦德西带著一贯的傲慢回应了施里芬。
    这正是即使瓦德西能力出眾,却依然不討人喜欢的原因之一。
    “真是个活该被小孩子戏弄的傢伙......”
    参谋们被瓦德西轻视后,纷纷低声抱怨,面露不满。
    从清国归来后,瓦德西虽重返三军总监职务,但因试演事件失利,实质上已成为靠边站的老將。
    若非施里芬作为前任总参谋长特意照顾,他可能连这个席位也保不住。
    “俄国若爆发战爭,必然从本土向远东调配物资和兵力。这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远东俄军的薄弱力量甚至连与日本军队交战一次都难以应付。”
    但瓦德西似乎未察觉参谋们背后的议论,他继续无视敌意侃侃而谈。
    “然而,考虑到距离和俄国糟糕的铁路条件,从本土到远东的支援至少需要几个月。也就是说,俄国必须在物资、弹药和兵力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与日本开战。”
    “可是,俄国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在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啊。”
    “你这个蠢货!如果你是日本,难道会眼睁睁看著俄国完成西伯利亚大铁路?当然会提前开战!”
    “您是说日本会先发制人攻击俄国?”
    砰!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吗!”
    参谋中一人面露茫然地提问,激怒了瓦德西,他猛地拍桌大吼。
    “你以为他们为何与英国结盟?日本人现在急於赶走俄国,夺取朝鲜和满洲!我敢断言,日本必將在两三年內开战!”
    “但仅仅是东亚的一个小国,他们凭什么......”
    “这里有人见过日本军队吗?”
    “什么?”
    参谋们一脸错愕。
    那当然不可能。除非被派往东亚,否则他们根本没机会见识日本军队。
    “我在清国亲眼见过日本军队。这些猴子倒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相比之下,远东俄军不过是些从西伯利亚聚拢来的乌合之眾。”
    “但欧洲的俄军情况不一样吧。”
    施里芬提到欧洲俄军,瓦德西点了点头。
    “当然,欧洲俄军更强。但俄国因內部问题和补给困难,无法全力投入这场战爭!”
    然而,日本不同。他们会倾尽一切力量,確保在这场战爭中战胜俄国。
    “若俄日开战,陆战方面日本將占优。至於海战,我不是专家,不敢妄言,但大概率结果类似。”
    “至於援助俄国,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瓦德西补充后,施里芬陷入了沉思。
    儘管施里芬同样厌恶俄国,但正如总理比洛所言,德意志帝国已面临法国和俄国的两线困境,再加上英国这个潜在敌人,战略上显然是下策。
    “话说回来,我真想知道內阁哪个疯子提议援助俄国。”
    “......元帅?”
    “不是比洛也不是里希特霍芬,施里芬,究竟是谁?”
    “呃......”
    施里芬额头渗出了冷汗。
    他当然知道是谁。
    是汉斯,一如既往的汉斯·冯·乔男爵。
    问题在於,一旦瓦德西知道了这件事,又会发疯大闹。
    刚不久前,瓦德西因为试演事件设局针对汉斯,结果反被戏弄,怒火难平,不仅把家里家具全砸了,还把同样主张针对汉斯的鲁登道夫丟进了横穿柏林的施普雷河。
    儘管鲁登道夫因施里芬赏识才捡回一条命,但瓦德西的歇斯底里让所有人胆寒。
    施里芬可不想在这种场合提起汉斯的名字,否则下一个被元帅怒火波及的就是自己了。
    『我並不是害怕,只是厌烦这种麻烦。』
    “那么您愿意隨我一同与总理討论此事吗?”
    “嗯,那就如此吧。”
    於是,施里芬做出了选择——將问题丟给汉斯。
    汉斯,这次也只能靠你自己了。
    大概吧。
    ......
    “该死。”
    当施里芬提议討论对俄国的援助力度时,出现在这里的却是一个不该出现的人。
    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元帅。
    大概是整个德意志帝国里最痛恨汉斯的人。
    “......施里芬,为什么那个该死的猴子会在这里?”
    而瓦德西一见到汉斯,脸也立刻扭曲得如同一张恶鬼面具。
    虽然汉斯的表情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
    “施里芬为什么会把这傢伙带来?”
    施里芬参谋总长分明知道他和瓦德西的关係。
    可他居然还把瓦德西带到这里,他到底在想什么?
    “元帅阁下,那是因为提议援助俄国的人正是男爵。”
    “什么?”
    听了施里芬的话,瓦德西露出一副“这混蛋小子?!”的表情。
    而现在汉斯终於明白怎么回事了。
    『这傢伙竟然把麻烦推给我了!』
    显然,他是不想自己应付瓦德西,所以把事情全推到汉斯头上。
    瞧瞧他那躲避目光的样子。
    “......”
    汉斯和瓦德西之间瀰漫著沉重的沉默。
    是因为气氛尷尬?
    並不是。这是一场精神之间的对决。
    “你这个......”
    “大家都到齐了啊。”
    就在瓦德西元帅准备对汉斯说点什么时,里希特霍芬外长与比洛首相,还有两位从未见过的老人一起出现了。
    “真是及时赶到啊。”
    汉斯暗自鬆了一口气,心里想著。
    再晚一点,恐怕他和瓦德西之间就要发生什么大事了。
    “啊,瓦德西元帅,好久不见了。完全没想到您会出现在这里。”
    “好久不见了,里希特霍芬外长。也许不来反而更好。”
    瓦德西一边瞟了汉斯一眼,一边说道。
    明白瓦德西为何如此態度的里希特霍芬外长只是露出无奈的笑容,挠了挠头。
    在比洛首相低声向施里芬追问瓦德西元帅为何在场时,一位留著鬍子的老人突然走向汉斯。
    “终於见到鼎鼎大名的汉斯·冯·乔男爵了!很高兴见到你。我是副首相兼內政部长阿图尔·冯·波萨多夫斯基-魏纳(arthur von posadowsky-wehner),请多关照。”
    “啊,久仰大名。很高兴认识您。”
    原来这就是施里芬之前提到的那位。
    后来汉斯专门了解了一下,儘管此人是贵族出身,但他相当进步,十分关心劳动者的待遇,甚至连德国社民党(spd)都对他表示尊重。
    虽说让汉斯有些疑惑,作为普鲁士秘密警察总管的內政部长,竟然能和那些“红味”朋友们相处得如此融洽。
    总之,他在德意志帝国的政坛中算是一个颇为独特的人物。
    或许以后会有用,汉斯认为得和他维持良好的关係。
    “我是普鲁士战爭部长,海因里希·冯·戈斯勒(heinrich wilhelm martin von go?ler)。”
    “我是汉斯·冯·乔男爵,戈斯勒部长阁下。”
    与副首相握手后,那位看上去严厉无比的老人也用与其外貌一致的严肃声音向汉斯问候。
    顺便提一句,为什么称为普鲁士战爭部长而不是德意志帝国战爭部长呢?那是因为德意志帝国並没有类似国防部或战爭部的政府部门。
    相反,构成德意志帝国的最大诸侯国——普鲁士王国、巴伐利亚王国、萨克森王国和符腾堡王国,各自都设有战爭部。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正是普鲁士战爭部。
    毕竟,德意志帝国的根基始终是普鲁士。
    “啪!”
    “既然大家都已经见过面了,那我们来开始正式討论吧。”
    外交部长里希特霍芬拍了拍手说道,眾人都点了点头,隨后各自就座。
    首先开口的是在场地位最高的人——首相比洛。
    “我们聚在这里的原因,正如大家所知,是因为英日同盟可能引发的日俄战爭。而这里的汉斯·冯·乔男爵提议支援俄罗斯,因此召开了这次会议。”
    “根据军方的意见,如果日俄战爭爆发,俄罗斯帝国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这是由瓦德西元帅提出的结论。”
    施里芬一边说,一边瞥了瓦德西一眼。
    说起来,瓦德西元帅在歷史中似乎確实几乎完美预测了日俄战爭的结果。
    不愧是与大毛奇和施里芬並列的德意志帝国军队的代表性战略家。
    要是他的人品能稍微好一点就好了。
    “不过,支持俄罗斯真的合適吗?”
    “戈斯勒部长的担忧我能理解。因此,如果对俄罗斯进行支援,也將是暂时且有限的。我们的目標只是確保俄罗斯不会败於日本。”
    “嗯,那看来我们不会直接进行武力干预,而是提供武器和弹药支持吧。”
    副首相波萨多夫斯基-魏纳的话让外交部长里希特霍芬点了点头。
    隨即副首相露出一抹认同的微笑,似乎对这个提议颇为满意。
    “还不错,而且俄罗斯军队的制式弹药和我们军队的並不兼容。”
    “嗯......”
    听到副首相的话,原本对支持俄罗斯持怀疑態度的战爭部长戈斯勒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没有子弹,枪枝就不过是棍棒罢了。
    而俄罗斯军队连自己的弹药供应都不足。即使將来他们想使用德国支持的武器,缺少弹药的情况下也无法充分发挥其效能。
    “我们的目標是確保俄罗斯保持完整的战斗力,与日本达成適当的协议结束战爭。只有这样,才能继续让英国的注意力集中在俄罗斯帝国身上。”
    “但问题是,英国是否会容忍我们德意志帝国插手日俄问题?”
    听到比洛首相的话,汉斯歪了歪头。
    確实,以英国的立场来看,这种反应很可能出现。
    因此,汉斯计划將一个在东亚,尤其是在太平洋上有利益的国家拉入这件事中。
    “如果由美国进行调停,英国应该会接受。”
    “哦!確实,如果是美国,他们可能会对我们的提议表现出积极的態度。毕竟,为了保护他们在太平洋的利益。”
    外交部长里希特霍芬对此表现出肯定的反应,似乎觉得这个想法相当不错。
    如果是现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很可能会欣然接受他们的调停请求,因为这也有助於扩大美国在太平洋的影响力。
    毕竟,歷史上確实如此。